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学时:72学分:3.0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27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rotection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执笔人:丁丽芬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一、课程教学目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
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1.:2.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3.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5.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6.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植物保护》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习大纲

实习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
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
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教学实习是植物保护学这门课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
实习要求每个学生采集50种以上昆虫自己进行分类定到目或科;病害采集30种以上并鉴定出病原。
二、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三、实习单位(选择):校内外实习基地四、实习内容:1.采集昆虫标本50个种,每个种至少有5只虫.2.采集病害标本30种.3.实验室进行病虫害种类鉴定.五、实习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六、时间安排:第18周七、考核方式:根据平时实习表现和实验报告进行总评.八、实习报告的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1.实习的目的意义.2.实习内容和过程.3.昆虫分类.情况.4.植物病害鉴定结果.九、成绩评定标准: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十、纪律要求:按照<<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习守则>>的要求执行执笔:冯荣扬审核:批准人:时间:2006.9.10附:学生实习守则第二十二条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都是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参加。
对于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实习者,必须利用其它时间补修。
实习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
实习成绩及格方能准予毕业。
第二十三条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但要认真完成预期的实习任务,而且要注意维护学校的荣誉,多做好人好事,为校争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第二十四条学生在接到实习计划后,应积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及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实习教学秩序。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处理。
第二十六条实习期间,学生应认真做好实习笔记,积极收集、及时整理观察结果,按时完成实习报告或实习总结,认真参加考核。
《植物保护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
验技能,学会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从事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植保方面的科研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Thiscourse includes two parts of experiments on plant diseases and agricultural insects, and the content consists of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um, inoculation of plant pathogenic fungi, observation of conidia, germination of spores, antifungal determination of biocontrol bacteria, the effects of Bacillus pumilus on plant growth, the external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anatomy of migratory locusts and cotton locusts, the observation of representative pests, the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making of insects, etc. It covers the basic experimental contents of plant protection. Through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harmfulness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licy of "prevention firs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of plant protection. They can learn the
(整理)《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学时:72学分:3.0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27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植物生产类非植保专业(农学、园艺学、茶学等等)农学学科或综合性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而开设的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掌握植物保护学有关的有害生物(病、虫、螨、杂草等)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侧重了解并掌握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为害特点、鉴别与诊断方法、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以及安全有效的防治技术。
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能力鉴别与诊断重要有害生物的种类与为害,分析重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的新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有效控制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植物保护学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其中理论教学内容构成和实验教学构成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植物保护学理论教学内容构成表2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内容构成三、教学单元目标与任务(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一单元绪论讲授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植物保护学的概念与范畴、植物保护的作用与地位、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单元植物病理学基础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下列主要内容,其中植物病理学基础(一)包括主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原物(真菌);植物病理学基础(二)包括植物病原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三单元蜱螨学基础通过自学和老师辅导了解和掌握蜱螨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等。
第四单元昆虫学基础讲授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昆虫的基本概念、昆虫与人类关系;昆虫头部的外部形态(重点是触角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口器的基本结构与类型)、昆虫胸部特征、足基本结构与类型、翅的基本结构与类型;昆虫腹部特征与外生殖器官形态特征。
了解和掌握昆虫生物学部分了解和掌握昆虫生殖方式、个体发育、变态类型、习性等。
昆虫生态学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昆虫影响的环境因子及其作用。
昆虫纲的分目、农业昆虫重要目、科的特征。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
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
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实验内容: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3.观察昆虫的头式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实验内容:1。
变态的主要类型2.昆虫卵的类型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4.蛹的类型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
实验内容:1。
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
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
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
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
实验内容:1。
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
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
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实验要求:要求根据提供标本填写50种病害的症状类型。
实验 7 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真菌各种营养体繁殖体类型
实验内容:1。
营养体及其变态
2.繁殖体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识别形态并画出图来。
实验 8 植物病害室内诊断方法
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病害室内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1。
徒手切片
2.挑、刮方法观察
实验要求:根据所采标本,鉴定出各种病害病原。
实验 9 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配制
实验目的:掌握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配制方法
实验内容:1。
波尔多液配制
2.石硫合剂的敖煮。
实验要求:根据不同方法配制的波尔多液,鉴定哪一种方法最好。
实验 10 农作物病害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主要农作物病害
实验内容:1。
水稻三大病害
2.甘蔗凤梨病
3.花生青枯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
实验要求:掌握实验内容各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种类。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1.<<农业昆虫学>>丁锦华,苏建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1.<<普通植物病理学>>.2.<<普通昆虫学>>.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开卷
实验课考试方式:平时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成绩总评
执笔:冯荣扬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