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2024年高三政治练习题及答案:中华文化

1.“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
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
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
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
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
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本题选C。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高中政治易错点(三):文化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三):文化篇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new)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易错提醒】(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
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
【答案】历史地理特色3。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①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________的丰富色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________.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
②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________的瑰宝,都是________的骄傲.③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答案】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共性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1)含义: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_______。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第一篇:高考政治总复习:第1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题集锦(含答案)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2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
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 C【分析提示】认为中华文化始终处于统率地位是错误的,排除③;认为“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错误的,排除④。
2.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
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已完稿。
这些努力有助于()①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②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③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 D【分析提示】《两岸常用词典》的完成,说明两岸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故选出D项。
②错误,应尊重文化差异。
①与题意无关。
3.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 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分析提示】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xx整理总结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xx整理总结学习中经常取得胜利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爱好,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学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xx 整理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中学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xx整理1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分。
( ×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素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素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缘由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 )点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缘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汉字的独创,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点拨:文字的独创,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记。
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调就不同。
(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剧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就是在沟通中全盘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 × )点拨: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放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涵性”的特点,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踊跃成分,同时必需坚持文化开展的独立性。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丽的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3·海南高考)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
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
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
这表明()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暑期档电影《封神》备受关注。
据悉,主创团队走访山西、陕西等地,对历史遗迹进行考察,通过先进的摄制技术与当代的镜头叙事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的生机。
影片向社会传递正义善良的情感力量,使观众深深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该电影的创作表明()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②文化交流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文化载体可以承载、表达和展现丰富的文化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某集团董事长说:“企业是人,文化是魂,企业无人则止,无魂则散!”“一支没有精神的团队,难以自立自强;一家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持续长久。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边界,是企业的首要资产,更是企业增长的隐形力量。
”这是基于优秀企业文化()①是企业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力②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④从价值观角度影响企业行为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南京高三统考)《中国京剧》作为国家京剧院与某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国粹京剧美学第一IP,将颜色与剧目、场景相结合,打造四款东方美学京剧色:天女粉、三娘青、桂英蓝、莺莺红,用更年轻、更潮流的方式,传承经典国粹文化,展现京剧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东方美学概念,带领传统京剧突破壁垒,赶上国潮发展快车。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考点及答案27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规范练27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2019·山东烟台期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①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②提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③彰显“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④充分发挥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充分发挥文化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支持,也不是文化意义;③与题意不符,不选。
2.(2019·安徽六校联考)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
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更是跨越时空,化为每个人内心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是()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实证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排除③;中华文学艺术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而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排除④。
故选A项。
3.(2018·北京朝阳期末)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正是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这说明()A.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C.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文化意义。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政治、文化、生活是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无处不在。
在高考中,政治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题目难度参差不齐,部分考生容易出现错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考中考生容易错的政治文化生活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政治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学中的概念,指国家的权力机关、组织机构以及国家的宪法、法律等制度安排。
政治体制是良好社会治理的基础。
考生容易犯下的错误是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不够深刻,往往只是知道它是权力和制度的组合。
解决办法:政治体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考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如国家权力机关的建立、职责、权力之间的制衡和平衡、公共参与的规范等。
通过解答往年真题和参加模拟考试,考生可以增加对政治体制的掌握。
2.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是现代中国政治的指导思想。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考生往往出现连篇累牍记忆,不借助历史和现实反思往年真题的情况,导致学习表面化,实现不了真正的学习。
解决办法:除了阅读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的细节和传统解释外,考生应加深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关注,通过日常生活中感知和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这样的学习形式是有机会应用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高考中更好地应用。
3. 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指一国或地区政治的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等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环境。
考生在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时,往往只记得事实和细节,很少注意考察的关键问题,展现对政府工作的质疑和建议能力等。
解决办法:考生应该了解与政治生态问题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道德、法律、经济、教育等。
考生应从政治生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的原则出发,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背景,真正做到对国家发展和政治生态的问题评价、反思、提供出谋划策。
二、文化1. 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建设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是进行文化建设和预防文化污染的有力手段。
考生往往仅关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缺乏对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和洞察,难以提出高质量的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2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
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C【分析提示】认为中华文化始终处于统率地位是错误的,排除③;认为“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错误的,排除④。
2.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
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已完稿。
这些努力有助于( )①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②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③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D【分析提示】《两岸常用词典》的完成,说明两岸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故选出D项。
②错误,应尊重文化差异。
①与题意无关。
3.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 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分析提示】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特别是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属于知识性错误。
古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③正确。
古籍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保护古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④正确,故选D项。
4.(2012·宁夏银川模拟)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分析提示】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在“就是”;③错在“一直”,舍去。
5.(原创)2012年2月10日,第五届“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英国赛区决赛在大英博物馆举行。
“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为全球汉语学习者们搭起了交流经验、促进友谊的桥梁,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创造了崭新平台,展示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效推动了全球汉语热。
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③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分析提示】教材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绘画、雕刻等多种形式,②说法错误,③表述有误。
6.(2012·江苏苏州模拟)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拘,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④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④【答案】D【分析提示】考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①排除。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排除。
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排除。
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
因此,选D项。
7.《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分析提示】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藏族人民群众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①正确;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故④正确,②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8.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
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
这说明(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答案】B【分析提示】A项不符合客观情况;C项错误,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D项错在“消除”上。
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分析提示】题干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
10.(2012·贵州贵阳模拟)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
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答案】B【分析提示】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回答本题容易被材料中的“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所迷惑而误选A项,所以做题时要注意题干最终的指向性--岭南文化在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则是包容性,选B项。
11.(原创)2012年5月25日结束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展出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服饰。
丰富的款式、精美的花纹、精湛的工艺,让广大群众领略了贵州省众多少数民族的风采,了解到贵州少数民族和谐自然、勤劳淳朴的劳作生活,以及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古风,从中得到有益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享受。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各民族的文化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民族服饰展涉及7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和社会生活,①③观点正确;参观者从中得到有益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享受,体现了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②观点正确;④观点中“物质保证”的说法错误。
12.(2012·福建泉州模拟)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中华世纪坛序内容表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连绵不绝。
当然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本题立足重点概念的辨识,来提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教材有明确的表述。
②中“各种文化”说法不对,应该是吸收“优秀成分”,此题肢排除。
④的定位是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应排除。
13.(2012·安徽合肥模拟)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子”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
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的3 700多尊泥塑,布满庵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
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典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
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答案:①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老子、孔子塑像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