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

古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7、“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9 、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10、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1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12、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望岳》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精 《唐诗五首》试题(含答案)

精 《唐诗五首》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汉字。

gāo xǐ wēi h uī东()()倚下采()落()hóu jīng h uāng()骑()门大()2.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下面关于《黄鹤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黄鹤楼》中用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夜晚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春天的?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琵琶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诗人李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2. 《春望》中,杜甫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的?四、赏析题1. 赏析《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五、创作题1. 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押韵。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选择题1. C2. B三、简答题1.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月光如霜的景象,进而引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伤,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四、赏析题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意境。

同时,也隐喻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创作题春回大地万物苏,校园花开满径途。

书声琅琅入耳来,青春梦想正当时。

【完】。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尽染金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余晖的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将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诗人身临其境,却不能像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是茫然假设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所以诗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那么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穿。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

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参考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为写景句,是按从近及远的顺序描绘的。

从诗人笔下的水光山色,太空的奇异景象以及离乡惜别的情思中,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细致观察和赞颂,体会到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青春勃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春眠不觉晓B. 举头望明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D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望岳》B. 李白《庐山谣》C. 王维《终南山》D.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述夜晚宁静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如霜的清冷,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乡愁。

2.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内涵。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明月,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真挚的情感都能跨越空间的界限,共同感受美好时光。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都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

初二唐诗五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望岳》答案:B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C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二、填空题6. 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__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7.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8. 王维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__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9. 孟浩然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10.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情感。

12. 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的?答案: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四、论述题13. 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并举例说明。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歌则以深沉、忧国忧民著称,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结束语:通过这份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二所学的唐诗五首,还深入理解了这些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2. (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②落梅花:即
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1. (3分)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鹤楼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姓名:
得分:
一、阅读题
1.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两练·基础闯关【基础练】1.直接默写(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5)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7)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9)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徙倚欲何依(2)牧人驱犊返(3)白云千载空悠悠(4)晴川历历汉阳树(5)归雁入胡天(6)萧关逢候骑(7)江入大荒流(8)仍怜故乡水(9)几处早莺争暖树(10)浅草才能没马蹄2.理解默写(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野望》一诗中能够表现出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8)《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9)《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考练】3.(2015·海南中考)古诗词阅读。

世纪金榜导学号5461404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________”字和“________”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答案:争啄(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4.(2015·荆门中考)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1)、(2)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5461404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一“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答出大意即可)5.(2016·长沙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物象:江水、暮霭、芦苇、田野。

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方法指导】古诗词语言赏析答题模板6.(2016·东营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54614042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理的分析要从全诗出发,读懂整首诗歌的意义才能把握。

但具体分析过程只需要结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点题的。

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

(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

或离别的依恋之情。

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

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构思二:思路严谨。

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

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

脉络贯通,水到渠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

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

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语言一:用词“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或用“系”字,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契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语言二:运用修辞。

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

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

7.(2017·舟山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飏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历史兴亡(人文遗迹) 自然风光(山水奇丽)(2)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