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疾病 (mitochondrial disease) 是由于线粒体的功 能不正常而导致的一些疾病。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能量 的细胞器。除了红血细胞外, 它存在于人体内的每一个 细胞中。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三 磷酸核苷酸 (ATP)。 线粒体疾病往往是由于线粒体DNA 的突变造成的,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广义的线粒体 疾病还包括由细胞核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的突变而造成的 功能不正常。这些疾病往往是遗传的。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遗传异质性
在编码线粒体呼吸链蛋白(多肽)的线粒体基因中,至少有 18种错义突变直接和间接地导致LHON表型出现。 LHON分为两种类型: (1)单一突变导致LHON表型 (2)需要2次突变或其它变异才能产生临床表型 第一种类型中,90%以上病例存在有下列突变之一: MTND1*LHON3460A、MTND4*LHON11778A、 MTND6*LHON14484C, 在不同人种背景中占LHON发病的80%--95%以上,在亚洲人 种中LHON患者MTND4*LHON11778A突变率高达90% LHON家族中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而异质性LHON中突变
Kearns-Sayre Syndrome,KSS
特征性症状: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变性、心传导阻滞、 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患者临床表现可有:虚弱、乳酸酸中度、听力丧失、痴 呆、个头矮小等 发病年龄一般<20岁,大多数病人在确诊几年后死亡。 病因学基础:线粒体DNA 大片段缺失和复制(重复), 缺失多大于1000bp。 约1/3的Kearns-Sayre病例与线粒体存在4977bp大小的 DNA缺失有关
临床特征:复发性休克,肌病,共济失调,肌阵发性痉挛, 痴呆,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等。部分患者伴随四肢 疲惫乏力、听力下降和身材矮小等。少数患者伴糖尿病、心肌 病、肾病等。在发病后10至15年死亡。
线粒体遗传病

高通量筛查技术的应用
高通量筛查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提高了 筛查效率,有助于线粒体遗传病的大规模筛查和 早期诊断。
新型治疗策略探索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线粒体遗传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向患 者体内导入正常的线粒体基因或修复突变基因,以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线粒体遗传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线粒体遗传病概述 •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 线粒体肌病 • 线粒体脑肌病 • 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线粒体遗传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线粒体遗传病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 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分享
某患者因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就诊, 经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肌 病。经过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饮食疗 法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 程度的改善。
VS
病例讨论
针对该病例,医生们就线粒体肌病的诊断 、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线粒体肌病等遗传 性疾病,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这 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帮 助患者及其家庭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预后评估
线粒体遗传病的预后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与否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早 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支持等也对 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02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线粒体基本结构
外膜
平滑的膜结构,主要起界限作用,含有孔蛋白可允 许某些分子通过。
线粒体遗传病

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整理ppt
1
本章节重点
掌握线粒体遗传、线粒体疾病、异质性、 阈值效应等基本概念
掌握线粒体DNA结构和遗传特点 ❖ 熟悉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关系 ❖ 了解线粒体病的类型及遗传机制
整理ppt
2
1894年,首次发现 1897年,正式命名为mitochondrion(线粒体)
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
整理ppt
13
三、阈值效应
异质型细胞的表现型依赖于细胞内突变型和野 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能够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 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数量称阈值。
突变型mtDNA的累积可使正常组织、器官的能 量供给减少。
整理ppt
14
能量
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心脏、胰腺、肾脏、肝脏
无数次分裂后?
细胞逐渐成为只有野生型mtDNA的纯质细胞
整理ppt
19
突变型mtDNA具有复制优势,在分裂不旺盛的细 胞中逐渐累积。形成只有突变型mtDNA的纯质细胞
整理ppt
20
第十二章 线粒体疾病
第一节 线粒体疾病的分类
生化分类
底物转运缺陷 底物利用缺陷 Krebs循环缺陷 电子传导缺陷 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
电镜下的线粒体
整理ppt
5
mtDNA的结构特征
人 mtDNA 是 一 个长为16,569 bp的 双链闭合环状分子, 外环含G较多,称 重链(H链),内环含 C 较 多 , 称 轻 链 (L 链)。
整理ppt
6
mtDNA结构紧凑, 没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缺少终止密码子,仅以 U或UA结尾。
基因间隔区只有 87bp,占mtDNA总长度 的的0.5%。有两段非编 码区
第四章线粒体遗传病

• 线粒体病有累加效应因此线粒体病有 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的特 征。
• 问题:什么叫阈值效应?
(六)mtDNA的突变率极高
mtDNA的突变率比核DNA高10~20倍。 但因为都是中性和中度有害的mtDNA的 突变,有害的突变会通过选择(例如遗传 瓶颈) 而消除,故线粒体遗传病并不常 见。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线粒体基因病
•线粒体的代谢障碍,则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而导致 细胞功能衰退,出现一系列临床症候。人群患病率 约为1/8,500
线粒体基因突变
表现的临床特征:
线粒体突变导致的疾病主要累 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肌病 和脑病症状。与贫血和糖尿病
等疾病也相关。
问题:线粒体疾病主要受累的器官是哪些
tRNALeu(UUR)
tRNALeu(UUR)
tRNALeu(UUR) tRNALeu(UUR)
tRNALeu(UUR)
tRNAIle
tRNAAsn
tRNALys tRNALys tRNAPro A6
ND4
ND1
ND1 COX1
ND6
Cyt6
表
型
MELAS/PEO/耳聋
PEO
MELAS
心肌病
心肌病/肌病 心肌病
遗传方式:多数是纯质性的母系遗传病,如是杂质 性的个体细胞中突变mtDNA超过96%时发病, 少于80%时男性病人症状不明显。受累器官主 要有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和产生ATP的能力。 通过引物PCR扩增后再酶切可诊断。
男性发病率为女性5倍,差异的原因还不清楚。
•
临床表现:为双侧视神 经严重萎缩引起的急性 或亚急性双侧中央视力 丧失,可伴有神经、心 血管、骨骼肌等系统异 常,如头痛、癫痫及心 律失常等。
第06章-线粒体遗传病

Complex Ⅰ Ⅱ Ⅲ Ⅳ
Subunits 41 4 11 13
Nuclear 34 4 10 10
mtDNA 7 0 1 3
ATPase
14
12
2
合计
87
70
13
(二)线粒体基因组所用的遗传密码
和通用密码不完全等同
Codon UGG UGA AGG AGA AUG AUA
Universal code Trp Stop Arg Arg Met Ile
含16569个碱基对。 外环为重链(H)富含G
12种多肽链 12S rRNA 16S rRNA 14种tRNA
内环为轻链(L)富含C
1种多肽链 8种tRNA
mtDNA共有37个 基2因种 编码
rRNA(12S和16S )基因
22种 编码 tRNA 基因
13种 编码 蛋白质 基因
Human mtDNA, a circular molecule that has been completely sequenced, is among the smallest known mtDNAs, containing 16,569 base pairs. It encodes the two rRNAs found in mitochondrial ribosomes and the 22 tRNAs used to translate mitochondrial mRNAs.
(一)线粒体蛋白输入缺陷 (二)底物运输缺陷 (三)底物利用缺陷 (四)铁运输缺陷 (五)电子传递链缺陷
mtDNA Trp Trp Stop Stop Met Met
(三)mtDNA为母系遗传
母亲将她的mtDNA 传递给儿子和女儿, 但只有女儿能将其 mtDNA传递给下一代。
线 粒 体 遗 传 病

肌阵挛性癫痫和破碎红纤维病
(二)、遗传学基础
绝大部分病例是一种tRNA基因发生点突变的结果:
MTTK*MERRF8344G
MT表示线粒体基因突变, T代表转运RNA, K表示赖氨酸, 8344G表示该基因8344碱基位置的鸟嘌呤变异
肌阵挛性癫痫和破碎红纤维病
发生在转运RNA基因的这种突变影响了整个线
线 粒 体
电子传递链:由一系列能传递氢或电子的酶或辅酶组成, 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组成传递氢或传递 电子的体系。这个体系进行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与细胞摄取 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故又称为呼吸链。
线 粒 体
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复合体 名称 亚单位数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Ⅱ 复合体Ⅲ
NADH-泛醌还原酶
核基因突变引起电子传递链缺陷
引起电子传递链缺陷的
核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复
合体Ⅰ和复合体Ⅱ,通常 引起儿童期严重的神经系 统疾病。 如: NDUFS4基因突变
线粒体蛋白输入缺陷
丙酮酸脱羧酶:参 与构成丙酮酸脱氢 酶复合体,是由两 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 亚单位组成的四聚 体。 丙酮酸脱羧酶前体 •成熟形式的蛋白质
线 粒 体 遗 传 病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法医物证教研室 颜 静
重要事件
1894年,Altmann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线粒体, 线 称为生物芽体(bioblast) 粒 体 1897年,Benda将其命名为线粒体 (mitochondria) 线
1963年,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DNA
线粒体DNA的突变率极高,约比核DNA高10 -20倍。
线粒体DNA缺少组蛋白的保护; 线粒体中没有DNA损伤的修复系统; 细胞中的线粒体DNA拷贝数多,且每个线粒体 基因组中的任何碱基都可能发生突变。
线粒体遗传病名词解释

线粒体遗传病名词解释
线粒体遗传病是一类以线粒体基因突变为主要原因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关,可导致多种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解析。
1、线粒体基因突变:指线粒体基因组中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以是致病性突变,或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减弱的突变。
2、线粒体功能紊乱:指线粒体功能受到破坏,导致线粒体无法正常加工和分解能源。
3、致病性突变:即可导致线粒体遗传病的突变,其可能与线粒体遗传病的症状有关。
4、能源加工和分解:线粒体利用能源,利用其加工和分解,以生产所需的化学能量。
5、症状:指与线粒体遗传病有关的症状,如肌肉疼痛、疲劳、头痛、视力模糊等。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线粒体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线粒体遗传病)1、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 广义的线粒体病指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病因学核心的一大类疾病,包括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组缺陷以及二者之间的通讯缺陷。
狭义的线粒体病仅指线粒体DNA突变所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为通常所指的线粒体病。
线粒体DNA为呼吸链的部分肽链及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系统rRNA和t RNA编码,这些线粒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疾病也称为线粒体遗传病。
2、异质性(heterogeneity)由于mtDNA发生突变,导致一个细胞内同时存在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 。
3、阈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在特定组织中,突变型mtDNA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阈值时,能量的产生就会急剧地降到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最低需求量以下,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功能异常。
4、D—loop O环区,又称非编码区或控制区,与mtDNA的复制及转录有关,包含H链复制的起始点(OH)H链和L链转录的启动子(PH1、PH2、PL )以及4个保守序列。
5、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 )即母亲将mtDNA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后子代。
6、同质性(homogeneity)同一组织或细胞中的mtDNA分子都是相同的,称为同质性。
7、复制分离(explicative segregation)细胞分裂时,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发生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比例的突变型mtDNA分子,这种随机分配导致mtDNA异质性变化的过程称为复制分离。
8、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异质性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非常复杂,人类的每个卵细胞中大约有10万个mtDNA,但只有随机的一小部分(2~200个)可以进入成熟的卵细胞传给子代,这种卵细胞形成期mtDNA数量剧减的过程称“遗传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1、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又称Leber病。其主要病变为视神经退行性变,发病较 早,表现为急性亚急性视力减退,视神经坏死导致中心视 野迅速丧失最明显。此病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 mtDNA点突变导致其第11778位精氨酸→组氨酸(多见)
线粒体突变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 除了少数疾病只影响单一组织器官外 (例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多数线粒 体病表现为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主要 累及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总体上线粒体病 多发于幼年晚期和成年期。 线粒体病一般表现:上睑下垂,近端 肌病,心肌病,痴呆,突发的不能控制的肌 肉收缩,视神经萎缩,失明,耳聋,运动不 耐性,贫血,糖尿病和大脑供血异常。
MERRF综合征又称为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肌纤维病,是
一种罕见的、异质性母系遗传病,具有多系统紊乱的症状。
听力丧失-共济失调和肌阵挛综合征 大量团块状线粒体聚集于肌细胞中(可被特异性染料染成 红色,—破碎红纤维)。
大脑卵圆核与齿状核有神经元的缺失。
大部分MERRF病例主要为mtDNA第8344位点上A突变为G,
肌、心脏和肝脏更容易受到mtDNA突变的影响,其中脑、
骨骼肌、心肌、肾、肝对ATP依赖性依次下降)
女性携带者的细胞内突变的mtDNA未达到阈值或在某种
程度上受核影响而未发病,但仍可以通过mtDNA突变体向 下代传递。
6、 mtDNA的突变率很高。 是核突变率的10-20倍,这种高突变率造成个体 mtDNA差异极大,任何两个人的mtDNA,都存在 4/1000bp的差异。 运用于亲子鉴定、法医和犯罪学方面 体育科学: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和运动员选材。 由于有害突变遭受选择而被消除,故mtDNA虽然 普遍但是线粒体遗传病却不常见。
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核基因突变也可成为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有些线粒体遗传病是核DNA和mtDNA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不同类型的mtDNA重排和50多种点 突变与疾病与人类疾病相关
第一节 线粒体DNA结构特点与遗传特征
mtDNA:是双链闭合环状(外重内轻)、裸露,缺乏组蛋白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突变导致的疾病主要累及肌肉、中枢和外周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肌病、心肌病、痴呆、突发性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依赖于多因素: 1、胚胎发育早期线粒体突变基因组的复制分离程度 2、突变线粒体基因在特定组织中存在的数量 3、特定组织在表现出临床症状所需的突变线粒体DNA的
线粒体遗传病(mitochondrial diseases)致病基因位于 线粒体基因组上,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子,存 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来自卵子,所以线粒体遗传病表
现为母系遗传,即男女均可患病,但只有女性患者的子代
患病,男性患者子代正常。
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是指核外染色体所控
人的细胞里通常有上千个mtDNA拷贝,在突变体和
正常mtDNA共存的细胞即异质型细胞中,mtDNA在细 胞的复制和分离过程中发生遗传漂变,可导致子细胞出 现三种基因型:纯合的突变体mtDNA、纯合的正常 mtDNA、突变体和正常的mtDNA的杂合; 由于在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的过程中,线粒体是 随机分布的,异质型细胞的mtDNA基因型分别向纯合 突变型和纯合野生型漂变即具有向同质性方向发展的趋
结构特性: 1、结构的紧凑性,无内含子,部分有重叠。
2、mtDNA基因的散在分布,tRNA基因规律地分 布在rRNA基因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之间。
mtDNA与核DNA不同: ⑴分子上无核苷酸结合蛋白,缺少组蛋白的保护,而且 线粒体内无 DNA 损伤修复系统,这就是 mtDNA 易于突变 的分子基础。 ⑵每个线粒体内含有 2~10个拷贝的mtDNA分子,由此 每 个 细 胞 可 具 有 数 千 个 mtDNA 分 子 , 从 而 构 成 细 胞 mtDNA异质性的分子基础。
肌阵挛、耳聪、失明、贫血、糖尿病以及大脑供血异常等。
阈值水平
另外注意的是:由于某些突变的线粒体基因不能通过 遗传瓶颈,故并不是所有的线粒体病都遵循母系遗传方式
一、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类型
(一)点突变(碱基突变) 1、错义突变:通常发生在mtDNA结构基因 引起脑脊髓性及神经性疾病有关,例如leber 2、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因突变: tDNA/ rDNA 更具有系统性的临床特征,例如MERRF、mt肌病 (二)缺失/插入:无家族史,散发,常见退行性疾病 如KSS,绝大多数眼肌病由缺失所致 (三) mtDNA拷贝数目突变(降低):少见,仅见于 致死性婴儿呼吸障碍、肾衰
保护,无内含子,无DNA损伤修复系统,易突变;长约5um、 分子量小,含16569个碱基对。数量:数百个mt/细胞;数 个mtDNA/mt,故数千个mtDNA/细胞,是mtDNA异质性的分 子基础。 2种 编码 rRNA(12S和16S)基因 mtDNA 37个基因 22种 编码 tRNA基因
13种 编码 蛋白质基因
据估计成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不超过100个。 在胚胎开始发育的几天之内,每个细胞的线粒体数 量迅速扩增至1万个以上。 遗传瓶颈的生物学意义: 限制了下传的mtDNA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可 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携有突变基因的线粒体传给子代 的可能性,另外它也造成了子代个体间甚至是同卵 双生子之间的异质性差异。
使编码呼吸链NADH脱氢酶mtDNA第340位精氨酸被组氨
酸取代,改变了mtDNA阀间构型,导致NADH脱氢酶活 性降低,线粒体产能下降,因而对需能量多的视神经组织 损害最大,久之导致视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直至萎缩。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家系
I
1
2
II III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2. MERRF综合征
其他线粒体遗传病
Melas综合症、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或
Kearns-Sayre综合症(KSS病)、非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线粒体心肌病、衰老、帕金森病、氨基 糖甙诱发的耳聋等等。
线粒体病的治疗进展
受精卵核移植计划 伦理问题:两个母亲
势,此现象称为复制分离。
5、 mtDNA的异质性和阈值效应
异质性:一个细胞既含有突变型又含有野生正常型的
mtDNA,两者的比例决定该细胞是否出现能量短缺 其明显依赖于受累组织对氧化磷酸化和能量的需求,这种 依赖性的差异是线粒体疾病组织特异性的基础(脑、骨骼
阈值效应:只有当异常的mtDNA超过一定比例时才发病。
导致线粒体基因组的tRNALys (赖氨酸) 基因点突变的结果
(A8344G)。
【诊断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特征变化较大。 1. 通常在5-12岁之间发生,但也可发生于成年 人,身材矮小 。 2. 进行性肌阵挛为首发症状、小脑共济失调和 肌无力为特征。 3.此外不常见特征包括: 全身性癫痫 视神经萎缩 感觉神经性耳聋 痴呆、偏颅性头痛、足畸形、锥体束征和周围 感觉神经病 4. 肌活组织检查:破碎肌红纤维
二、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征
1、 mtDNA的复制具有半自主性(第25号染色体)
2、 mtDNA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不同(UGA编码色aa)
3、 mtDNA为母系遗传(非孟德尔遗传)
4、 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存在遗传瓶颈:
一个人的卵母细胞大约有105个线粒体,但随着卵 母细胞的成熟,线粒体数呈急剧下降,确切机制及下 降程度尚不清楚。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从105个锐 减到少于100个的过程称为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