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运河滨水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滨海城市设计案例

该项目位于扬州市江都,处于三 河交汇处,北有通扬运河,西侧紧 邻淮河入江水道芒稻河。目标定位 为生态型中央休闲商务区。 规划通过打造标志性建筑物凸 显三江交汇视觉焦点,展现了江扬 城市一体化的标志性门户;规划复 合集聚商贸金融、商务办公、酒店 接待、休闲娱乐、会议论坛等现代 服务功能,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形象;强化滨水休闲功能,挖掘当 地明清古镇、乡土民俗、传统花木、 船舶工业、地狱生态与现代休闲文 化打造滨水文化体验走廊,与现有 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启示:打造标志性建筑形活力与魅力,提升 滨水休闲功能成为产业形象区域。
清泉公园(freshkills park)
清泉公园位于纽约市斯塔腾 岛,三条主要的小溪在这里汇 合,总面积约91公顷,其中45% 由垃圾山组成。 该公园的设计理念是“生 命景观——城市的新公共用地”, 生命景观被定义为“活动项目+ 栖息地+循环”。设计将废弃地 改造成公园不仅能改善地区生 态环境,还可以将被工业隔离 的城市区域联系起来,满足人 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从生命景 观的平面图可以看出,清泉公 园没有被考虑建设成一种固定 模式,保留了某种特定的流动 性。 启示:以建设公园来恢复、 重建废弃场地,带动周边区域 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公园 模式,保持设计的流动性。
法国nice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港口城市,为主要旅 游中心和蔚蓝海岸地区的首选度假地。 度假区用地结构比重基于阿特金斯对新加坡Sentosa、法国 Nice、法国Grimaud、香港愉景湾、美国Talega、法国Val d‘Europe、意大利的Amalfi、美国Ocean City的研究总结成果显 示,用地结构趋于复合,并形成游居业融合的“大旅游度假 观”,即旅游、居住、业态三位一体,系统筹划、整体推进 。
追溯历史文脉,构建综合性滨河绿地——杭州市东河东侧(庆春路-环城北路)景观设计

就是 以按 层次划 分的植物群 落为基 本 单位 ,进 行单独 的或组合 的 ,I 面积 J 、
的或 大面积 的层 次配置 ,构造 出形态
1潮鸣新韵景区
该 区位于庆 春路至 凤起路地段 ,与潮 鸣小 区相 邻。相传 宋高 宗曾住附近 寺
三层 即为停车场 ,这样 即提升 了该地 各 异、色彩 丰富的I 森林 、树 丛、疏 J 、 区的 景 观 品 味 ,又 满 足 了停 车 的要 林 灌木 、小 灌木丛或纯 草坪等 多种植 物空间 形式。绿化 设计 不仅讲 究绿地 形态 ,讲究植物质 感与 色彩的配 置 , 还 讲 究植物群 落的生态合理 性 ,这是
跟 不上现 代滨 水绿地 发展 的趋 势 ,与
文脉 沿着时空轴线 ,结合历史及 周边
环境 依 次改造成 以丝绸 、凤凰 、潮 水
为不同主题及具体景观
本着 人 文 景 观 的景 观 性 与 功 能 性 原
对 岸清 新整 洁的环境 不相 符合 ,亟 待
改造 。
平 台等。
带 即古运河滨水休 闲景观带 ,在保
最终 翻越 水坝入 京杭 运河 ,其沿 岸一 直是 杭城 民营 丝绸业 的汇 集 之地 。 现 规划 地段 为东 河东侧 沿 岸 ,庆 春路 至
环 城 北路 河 滨 绿地 ,面 积 约 3 平 方 万
护利 用原 有岸 线的基 础上 加 以改造 , 在适 当位置营造一 系列景观空间。 时空脉 ; 岸由北至南 ,建筑 、小品、 - . 3 植 物风 格上 无一 不体 现 出从 古至 今的 时间和空间上的过 渡。
绿脉 通过 大面 积的植物景观设计 ,构
则 ,以时 空为轴 线 ,以文 化为底 蕴 ,
以创 建一 个综合 性滨 水休 闲绿地 为 目 标 ,将 该绿地划 分为 四个景 区 : “ 潮 呜新韵 ”、 “ 鸣休 闲广场 ”、 “ 潮 凤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滨水空间利用与更新——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滨水空间利用与更新——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许晶晶;姜雷【摘要】京杭大运河自申遗成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章以滨水空间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运河沿岸滨水空间的利用与更新,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滨水空间发展现状调研,总结出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滨水空间利用与更新的营造目标与策略.【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滨水空间;保护;更新【作者】许晶晶;姜雷【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引言人类社会自进入农业生产以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就与水紧密相连。
人们利用河海进行物资运输,利用水力发电生产和生活,而水本身又作为良好的防御屏障,构成了城市重要的发展边界。
地球上自然湖泊、河流依地貌而形成,人工运河沟通了自然河湖,形成了城市的水系网络。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更是促进了滨水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而今,伴随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运河沿岸遗留的大量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也逐渐出现了特色缺失、活力衰退、环境恶化以及使用功能被取代等问题。
在申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扬州古运河主要景观带上的滨水空间得到了很好的整治,郁郁葱葱的绿地,红绿相间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沿河栈道、亲水平台,沿线东关古渡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和建设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所以,如何解决运河沿岸滨水空间环境的不断恶化,实现新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对运河滨水空间进行更新设计。
1 运河文化与滨水空间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794公里,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北起通州,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汇成一片,是历史上商旅交通、水利灌溉、南粮北运和军资调配的重要水系。
在其形成、开凿和利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孕育产生了丰富的运河文化,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配置分析(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 姓 名: 沈爱莉 学 号: 0903031119 专 业: 园艺技术 系 部: 园林园艺系设计(论文)题目:指 导 教 师:摘要前言随着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城市绿化环境,道路绿化、公园绿化,而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滨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要科学合理的配植树木,按照“师法自然,顺应自然,模拟自然”的要求,1]。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 也是以扬州为中心进行南北扩掘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未变化过。
古老的运河成为当代南水北调的通道,这大大发挥了运河的历史功能,激活了运河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运河的文化品味。
扬州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10年来,政府对古运河进行改造和修建,是原来的错落不齐的居民住宅区变成如今风光带,大大增强了古运河的历史文化,又提高了欣赏价值和稳定了生态平衡。
1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原则、形式1.1植物配置概念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1.2植物配置原则 1.2.1科学性原则植物配置首先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从而科学地配置园林植物,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发挥园林植物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园林植物选择应以本地域的乡土植物为主。
此外,还有经过长期驯化,已经融入本地植物群体之中,是本地绿化树种的有益补充。
其次还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中多为人工植物群落,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意物种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物种的配置形式,同时设计创造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
最后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在植物造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选配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
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滨水生态修复规划

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滨水生态修复规划摘要:以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为例,根据水环境与生态现状,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提升丰沛运河水质情况、改善生态质量为根本,通过点状提升、面状修复以及生境营造,采用生态措施解决生态问题,在提升丰沛运河整体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南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沛县段)水质安全。
关键词:生态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净化湿地;四维生态缓冲带南四湖由南阳湖、独山湖、邵阳湖与微山湖组成,位于鲁苏豫皖4省交界处,湖面面积约1266km2,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1]。
南四湖不仅是京杭大运河的交通要道,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
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流域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
丰沛运河位于徐州市沛县,是南四湖重要入湖支流之一,西起县域边界、与丰县复新河相接,东入南四湖,是贯穿沛县重要防洪、排涝、以及灌溉河道,流域面积338km2,沛县境内长约30km。
丰沛运河沿线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下游入湖口设有李集桥国控断面,水功能区划涉及排污控制区、沛县过渡区与苏鲁缓冲区,水质标准严格。
1.区域概况沛县位于南四湖湖西区域,南四湖作为区域重要的生态源地,对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四湖为浅水湖泊,水草丰富且容易淤积。
历史成因导致的湖田侵占,使南西湖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态功能较为脆弱。
20世纪50年代,为保障防洪安全,兴建湖西大堤,湖西地区人命财产安全程度得到极大地提升,但湖西大堤的建设也使得整个湖西地区湖陆生态空间割裂作用明显。
县域内整体林地规模小,农林比例失调,人工化群落无需蔓延,生境破碎化加剧生态系统结构退化,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湖西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与提升。
李伟斯等[2]研究也表明,南四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旧面临着诸多压力,需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力度。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地创编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姓名:申敏玲学号:2009305201131 班级:园林0903班课程:园林设计指导教师:裘鸿菲中国·武汉二○一三年五月目录项目名称 (1)项目背景 (1)方案简介 (1)Project title (2)Brief Introduction (2)第一部分湖北省武汉市后湖水景公园总体规划 (3)1. 基址概况 (3)1.1基地位置范围 (3)1.2自然地理条件 (3)1.3基址分析 (3)2. 规划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 (4)2.1规划设计依据 (4)2.2规划目标 (4)2.3基本原则 (4)3. 概念方案设计 (5)3.1概念分析 (5)3.2概念设计的生态策略 (6)4.总体规划布局 (6)4.1功能分区 (6)5.竖向设计 (7)5.1 竖向控制点高程设计 (8)5.2 地形设计 (8)6.景观总体规划 (8)6.1静与动的对比 (8)6.2开与和的对比 (8)7.植被规划 (9)7.1规划原则 (9)7.2规划特色 (9)7.3树种规划 (9)7.4植被分区及内容 (9)8. 道路交通规划 (11)8.1交通方式 (11)8.2交通设施 (11)8.3 道路分级119. 服务设施规划129.1规划思路 (12)9.2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 (12)9.3公园其他常规设施规划 (13)第二部分景区及景点详细设计 (15)1.人文历史展示区 (15)1.1设计思路 (15)1.2景区详细说明 (15)2. 湿地观光体验区 (15)2.1设计思路 (15)2.2景区详细说明 (15)3.中心湖面景观区 (16)3.1设计思路 (16)3.2景区详细说明 (16)4. 山林生态保护区 (16)4.1设计理念 (16)4.2景区详细说明 (16)5.高新科普展示区 (17)5.1设计理念 (17)5.2景区详细说明 (17)结语 (18)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项目名称武汉后湖水景公园设计项目背景武汉后湖曾经一度是汉口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三环线以南,横跨黄孝河两岸,周边紧邻三环商贸城,以及三金潭立交桥、规划市民中心等。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无锡古运河生态浮岛工程设计方案

3、亮坝桥段生态浮岛设计
甲方要求分三段来做,可设计为从通汇桥桥墩至亲水平台为第一段;亲水平台对应水域为中段;亲水平台至亮坝桥为第三段。
每段浮床规格为:40m×10m。
即浮床总建设面积为1200平米。
通汇桥
亲水平台
亮坝桥
4、江尖桥段生态浮岛设计
从江尖桥桥墩到绿色古建筑可设计成15—20个浮床单元,每个浮床单元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浮床造型可拼装成正方形、菱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每个单元栽植一个品种,浮床可任意组合排列。
江尖桥
江尖桥桥
绿色古建筑
5、使用的水生植物
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
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夏秋开花。
自然种生长于沼泽地、沟渠边或滩涂上。
喜光、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耐盐碱,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效果更好。
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
现各地广泛栽培。
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
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鸢尾:多年生草本。
叶灰绿色,剑形或条形,顶端长渐尖。
花茎中空,光滑,花深紫色或蓝紫色,具暗紫色及白色斑纹。
蒴果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绿地项目改造设计2014.8YICHANG LVDI PROJECT TRANSFORMATION DESIGN
Contents 项目背景及城市需求灵感来源及案例研究景观元素愿景及总体设计植物设计BACKGROUND & CITY NEEDS INSPIRATION & CASE STUDIES INSPIRATION & CASE STUDIES OUR VISION & OVERALL DESIGN OUR VISION & OVERALL DESIGN
A B D C E 目 录
项目背景解读及城市需求CITY ANALYSIS
A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宜昌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可分为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水系以及清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
世界电都巴山楚水高峡平湖文化千年
项目位置
old city
the site
场地位于宜昌老城区,在长江的
东侧。
待改造的场地在宜昌运河中游段
景观设计的范围内。
宜昌运河修建于1958年,全长约
30.5公里,系黄柏河汤渡河水库
引流而成,流经夷陵区、西陵
区、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和伍家 岗区等四个辖区,是典型的流经
市区的半自然性河流。
PROJECT LOCATION
场地
本次设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