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电缆横截面积与电流关系

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与载流量的关系点击次数:41发布时间:2010-5-2222:12:10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中: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为: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铝芯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铜线电流大于120A,则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使用电源时,应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体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IL/54.4*U`铝线:S=IL/34*U`上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一、一般来讲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平常铜导线安全载流量是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3~5A/mm2。
如:2.5 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为2.5×8A/mm2=20A4 mm2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为4×8A/mm2=32A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I/(5~8)>=0.125I~0.2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
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
导线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 的不让它满到100 安,35 的则可以略为超过105 安便更准确了。
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最始(左)端, 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 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
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
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一】35 平方的裸铜线25 度,升级为50 平方毫米,再按50 平方毫米裸铝线,25 度计算为225 安(50 × 3 × 1.5)
【例二】16 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度,按25 平方毫米铝绝缘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00 安(25 × 4)
【例三】95 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度,穿管,按120 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92 安(120 ×2 × 0.8)。
电线电缆导线截面积电流关系概述

导线粗细,与电流、功率的关系电流与导线横截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导线横截面积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同时,和导线电阻率有关,电阻率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小,即和导体的材质有关.具体能通过多大的电流,一般<<电工手册>>中都可查到.运算的公式是:允许通过的电流=(电压*导线横截面积)/(导线电阻率*导线的长度)导线的安全载流量跟它的材质有关,你要知道精确就必须查表。
如果大概的话可以这们估算:铜导线,10平方以下的6-7A/平方。
10到20平方4-5A/平方。
20到50平方3-4A/平方.50平方到350平方1-2A/平方如果把各种材料制成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的导线,在20℃时测量它们的电阻(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则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按铜、铝、钨、铁、锰铜、镍铬合金的顺序,电阻率依次增大。
铝导线的电阻率是铜导线的1.5倍多,它的电阻率p=0.0294Ωmm2/m,铜的电阻率p=0.01851 Ω·mm2/m,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来源:网络作者:未知发布:admin 字号:[大中小] 发表文章这几天要装点电器方面的东西,却不知道买的电线可以过多少安的电流,于是在网上一搜,效果还真不错呢。
以下这些就是从网上找到的,对工作很有益处。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导线截面积和额定电流

导线截面积和额定电流电流与导线横截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导线横截面积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同时,和导线电阻率有关,电阻率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小,即和导体的材质有关、具体能通过多大的电流,一般<<电工手册>>中都可查到、运算的公式是:允许通过的电流=(电压*导线横截面积)/(导线电阻率*导线的长度)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XXXXX: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16mm2、25mm2乘以435mm2、50mm2乘以370mm2、95mm2乘以2、5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
赞同3|评论全文结束》》-08-0313:56likecesec| 二级根据导体电阻公式,电阻Ω=ρL/S。
其中ρ为导体导电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L一定时,导线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就越小,就越能传输大电流,即大电流在导线截面积越大的导体上产生的损耗就越小,相应的提高了电流的传输效率。
赞同0|评论全文结束》》-11-0123:31taatab| 四级铜芯电线的载流量没有计算公式,根据电流大小选择铝芯、铜芯的截面积,有经验数据供你选择参考: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就是其允许载流量(安培)。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截面积算电流

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就是其允许载流量(安培)。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以上数值是铝线的,铜线的按大一级算,例如10平方的铜线按16平方的铝线计算
率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积倍数的关系口诀:
10下5,100上二;(10以下的乘5,100以上的乘2)
25、35,四、三界;(25以下的乘3;35以上的乘4)
70、95,两倍半;(乘以2.5)
穿管、温度,八、九折;(乘以0.72)
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裸线按照计算出来的电流再加一半;铜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
)
此口诀以铝芯导线明敷、环境温度为25度的条件为准。
这差不多是安全载流量。
导线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安。
但实际不到四倍(按手册为97 安)。
而35则相反,按口诀是三倍,即105安,实际是117安。
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 的不让它满到100 安,35 的则可以略为超过105 安便更准确了。
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最始(左)端, 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 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
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
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一】35 平方的裸铜线25 度,升级为50 平方毫米,再按50 平方毫米裸铝线,25 度计算为225 安(50 × 3 × 1.5)
【例二】16 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度,按25 平方毫米铝绝缘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00 安(25 × 4)
【例三】95 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度,穿管,按120 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92 安(120 × 2 × 0.8)。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 1.5-2 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 ,按每平方毫米10A 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 ,按每平方毫米5A 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 5 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 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 平方都乘以 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 6 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 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 1.5平方的铜线或 2.5 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 平方铜线或者6 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 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导线截面积计算口诀

导线截面积计算口诀
导线截面积的计算是电气工程中的基础知识,对于设计和安装电路以及进行电能传输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导线截面积计算的口诀,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口诀一:导线截面积计算简单明了,用电流和电阻力量引导。
导线截面积等于电流除以电流密度,再除以电阻。
这个口诀通过直观的分数形式,将导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化为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的形式。
在进行导线截面积计算时,首先需要了解导线的电流和电流密度,然后根据电阻的单位长度,即电阻率与导线的长度比值,就可以计算出导线的截面积。
口诀二:导线流经大电流,需考虑温升热效应。
截面积应根据导线的材质大小,来选择。
这个口诀指出,在设计和选用导线的过程中,除了根据电流和电阻来计算导线截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导线的材质和大小。
因为大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效应,导线温升过高可能造成故障或安全隐患。
因此,根据导线材质的导热特性和电流容量,合理选择截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口诀三:导线截面积与功率损耗有关,高温导线能力更强。
计算时需考虑导线的长度,降低功率损耗有益无疑。
这个口诀指出导线截面积的大小与功率损耗有关。
导线截面积越大,电流通过时的电阻越小,功率损耗也就越小。
而高温导线具有更高的电流容量,能承受更大的负荷,所以在计算导线截面积时需要充分考虑导线的长度和功率损耗,以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通过以上口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导线截面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如何根据电流、电流密度、电阻率、导线长度以及导线材质等因素来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
这样做可以保证电能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 1 1.5 2.546101625 35507095120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关于接地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如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
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
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①电机、变压器、照明器具、手持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和其他电器的金属底座和外壳;②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③配电、控制和保护用的盘(台、箱)的框架;④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构架、接线盒和终端盒的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⑤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或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钢筋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和金属门;⑥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或钢筋混凝土杆塔的钢筋以及杆塔上的架空地线、装在杆塔上的设备的外壳及支架;⑦变(配)电所各种电气设备的底座或支架;⑧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电冰箱等。
4、直流接地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5、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6、功率接地系统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7、重复接地在低压配电系统的TN-C系统中,为防止因中性线故障而失去接地保护作用,造成电击危险和损坏设备,对中性线进行重复接地。
TN-C系统中的重复接地点为:①架空线路的终端及线路中适当点;②四芯电缆的中性线;③电缆或架空线路在建筑物或车间的进线处;④大型车间内的中性线宜实行环形布置,并实行多点重复接地;二、要求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三、电气设备接地技术原则1.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各种电气设备均应根据国家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线除用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的要求外,不应作其它用途。
2.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按等电位联接要求,应将建筑物金属构件、金属管道(输送易燃易爆物的金属管道除外)与总接地体相连接。
3.人工总接地体不宜设在建筑物内,总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满足各种接地中最小的接地电阻要求。
4.有特殊要求的接地,如弱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中压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时,应按有关专项规定执行。
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1.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水平敷设。
其接地体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不小于12mm 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钢管,并用截面不小于25mm×4mm 的扁钢相连为闭合环形,外缘各角要做成弧形。
②接地体应埋设在变(配)所墙外,距离不小于3m,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最小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③变(配)电所的主变压器,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要分别与人工接地网连接。
④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2.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①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金属管道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均应接地,并在管道接头处敷设跨接线。
②在1kV以下中性点接地线路中,当线路过电流保护为熔断器时,其保护装置的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4,为断路器时,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2.③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并在建筑物两端分别与接地体相连。
④为防止测量接地电阻时产生火花引起事故,需要测量时应在无爆炸危险的地方进行,或将测量用的端钮引至易燃易爆场所以外地方进行。
3.直流设备的接地由于直流电流的作用,对金属腐蚀严重,使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在直流线路上装设接地装置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措施。
①对直流设备的接地,不能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PE线或重复接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且不能与自然接地体相连。
②直流系统的人工接地体,其厚度不应小于5mm,并要定期检查侵蚀情况。
4.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软铜线,其截面不小于1.5mm2,以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螺栓或专用的夹具,保证其接触良好,并符合短路电流作用下动、热稳定要求。
五、接地装置的运行与维护接地装置运行中,接地线和接地体会因外力破坏或腐蚀而损伤或断裂,接地电阻也会随土壤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接地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1.定期检查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一般每年检查一次;②根据车间或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对接地线的运行情况一般每年检查1~2次;③各种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每年在雷雨季前检查一次。
④对有腐蚀性土壤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运行情况一般每3~5年对地面下接地体检查一次;⑤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1~3年测量一次。
2.检查项目①检查接地装置的各连接点的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损伤、折断和腐蚀现象。
②对含有重酸、碱、盐等化学成分的土壤地带(一般可能为化工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及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应检查地面下500mm以上部位的接地体的腐蚀程度。
③在土壤电阻率最大时(一般为雨季前)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④电气设备检修后,应检查接地线连接情况,是否牢固可靠。
⑤检查电气设备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是否完好。
智能大厦接地系统的设计1、防雷接地系统接地体一般利用智能大厦桩基,桩基上端钢筋通过承台面钢筋连在一起;防雷接地系统引下线一般利用柱子内钢筋;防雷接闪器用避雷带和避雷针结合的方式,智能大厦30米及以上,每三层利用圈梁钢筋与柱筋连在一起构成均压环;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
2、工作接地系统线就是电力系统中的N线。
3、保护接地系统,在变配电所内适当位置设总等电位铜排,从等电位铜排引出PE强电干线,每层在适当位置设辅助等电位铜排,从辅助等电位铜排引接地线至设备外壳及金属管道等。
4、直流接地系统。
直流接地系统基准电位引自总等电位铜排,采用35铜芯绝缘线,穿钢管保护直接引至设备附近,作直流接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