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给排水技术
②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 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 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 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若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 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互相补充关系时,可根 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范围;
③在地下水水厂生产区范围内,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 区要求执行。
(2)防止水源水质污染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减轻对水源的污染; ②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网。
1.5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①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 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 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
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
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
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单域内,其卫生要
求与水厂生产区相同 。
(2)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①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 构筑物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确定,其防护措施 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
环境工程给排水技术
取水工程概论
1.1 取水工程的任务
通过对各种水体的形成、存在形式及运
动规律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确认其是否能作
为给水水源。
1.2 给水的水源 (1)地下水源
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 (承压地下水)和泉水 (2)地表水源
地表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1.3 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
② 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 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 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 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 及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等有 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1、进水孔格栅面积的设计(P55)F0=Q/K1K2v0F0—进水孔或格栅面积,m2Q--进水孔的设计流量,m3/sv0--进水孔的设计流速,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s, b为栅条净距,s为栅条厚度(或直径)K2--格栅阻塞系数。
采用0.75,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5~0.1m 2、平板式格网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6)F1=Q/K1K2εv1F1—平板式格网的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V1--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0.2~0.4 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0.5,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0.64~0.80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0.2m3、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7)F2=Q/K1K2 K3εv1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V2--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0.7~1.0 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0.75,K3—由框架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
一般采用0.75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0.64~0.80旋转格网在水下的深度:H= F2/2B-RH—格网在水下部分的深度,mmB--格网宽度:m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R—网格下部弯曲半径,目前使用的标准滤网的R值为0.7m当为直流进水时,可用B代替式中的(2B)来计算H,水流通过旋转格网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5~0.30m。
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地下水取水工程是利用井、井泵及相关管道设备采集地下水资源的工程。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因其优质、稳定和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对城市、农田和工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因此,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目标1. 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地下水资源;2. 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供应;3. 支持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的用水需求;4. 保护地下水系统的生态环境。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内容1. 地下水调查:对所选取水点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取水点的位置和深度;2. 地下水井建设:根据地下水调查结果挖掘地下水井,并对井口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3. 井泵设备安装:选择适当的井泵设备,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调试;4. 水务管网建设:建设取水点至市区、农田或工业区的输水管网;5. 运维设施建设:建设相关的水质检测站点、水泵房和管道设备维护点;6.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定期对水位进行监测。
第四部分:工程实施方案1. 地下水调查:由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地下水调查,根据调查报告确定取水点位置和深度;2. 地下水井建设:采用挖掘机进行井口的挖掘,加固和防渗处理由专业公司进行;3. 井泵设备安装:选择品质可靠的井泵设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4. 水务管网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管道敷设和连接,确保输水管网的连通性和安全性;5. 运维设施建设:建设水质检测站点、水泵房和管道设备维护点,确保取水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6.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采用专业监测设备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
根据工程实施方案,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周期约为1年,包括前期地下水调查、井建设、设备安装、管网敷设、运维设施和监测系统建设等各个环节。
第六部分:工程投资估算地下水取水工程的投资主要包括地下水调查、井建设、设备安装、管网敷设、运维设施建设和监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取水工程

、悬移质三类。
泥沙的运动状态除了与其粒径有关外还与水流状态有关。
在水流状态改变后其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河流中水流的运动包括纵向水流运动和横向环流运动。
取水工程
—地表水源地选择—
河床演变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1)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 2)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来沙量大,泥沙组
成粗,则产生河床淤积;来沙量少,泥沙组成细,则产 生河床冲刷。 3)河段的水面比降 4)河床地质情况 5)水土保持和水工建筑物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泥沙运动来体现的,水流条件改变时,挟 沙能力也随着改变如果: 上游来沙量=本段水流挟沙能力,水流处于输沙平衡状态,
取水工程
—地表取水构筑物—
(3)进水孔
主要作用:进水,并布置格栅去除水中的漂浮物和浮冰
设置形式要求:取水构筑物的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问净距应根据取 水量大小、冰絮初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80-l 20mm。
—般进水间每—分格设一个进水孔。进水孔一般做成矩形,其面积及 高宽比应尽量符合标准格栅尺寸。进水孔的大小主要以进水孔的过栅流 速是主要设计参数,
此外还有降低栅条导热性能使冰屑不易在上面结冻、机械清除、反冲 洗等措施来防止进水孔冰冻。
取水工程
—地表取水构筑物—
(5)集水井的排泥和冲洗
作用:进水间和吸水间中的水流速度较小,当河水中含泥沙较多时,集 水并中会沉积泥沙,因此需设排泥、冲洗装置以便及时清理排除。
排泥方法:在大型取水构筑物中可设排污泵,小型取水构筑物中或泥沙 淤积情况不严重时,可采用射流泵。
取水头部的型式很多,常用的有:
喇叭管、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等
取水工程课件

第五节 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湖泊、水库取水的构筑物,称为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 湖泊、水库的补水主要来自与湖水、地下水及降雨,其水质、水位 的变化与补给水的水质有关。 湖泊、水库取水的构筑物在位置的选择上同样要求取水安全可靠, 水质良好。 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的类型有:隧洞式取水和引水明渠取水、分 层取水的取水构筑物、自流管式取水构筑物
二、给水水源选择及水源的合理利用
1.给水水源选择的一般原则
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便于防护;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3)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应优先作为饮用水水源;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
2.水源的合理利用
1)工业用水宜采用地表水水源,饮用水宜采用地下水水源; 2)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3)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利用海水作为某些工业的给水水源; 5)人工回灌地下水以保持开采量与补充量平衡; 6)采用“蓄淡避咸”的措施充分利用潮汐河流洪水期的水资源。
第一篇 取水工程
第一章 取水工程概述
第二章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第三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章 取水工程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第二节 给水水源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一、水资源概念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概念
1)广义概念: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土壤水、河川径流、大气水等自 然界存在的各种水体。 2)狭义概念:指上述广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 3)工程概念:指上述狭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淡水资源中,在 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 的那一部分水及少量被用于冷却的海水。
一、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取水工程施工方案

取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座取水工程,总长约1000米,主要由泵站、进水口、水管、防渗墙等组成。
项目地点位于市郊,技术难度较低,但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地下水深度较大,整个工程需要长期运行。
二、总体施工方案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勘探工作,确定工程的具体位置和布置,同时还需要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和安全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
2.土地平整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工作,确保施工的场地平整、整洁,方便后续施工的进行。
3.建设泵站泵站是整个取水工程的核心部分,施工前需要对泵站进行详细设计和布局,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
具体施工方法为:选定合适的设备和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泵站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
4.施工进水口进水口是将水从地下引入到泵站的重要部分,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布置,确保进水口的顺利运行。
具体施工方法为:挖掘进水口的位置,安装进水管道,确保水的顺利进入泵站。
5.安装水管水管是整个取水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精细施工,确保水管的正常运行。
具体施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水管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水管,保证水流顺畅。
6.建设防渗墙防渗墙是取水工程的保护措施,需要进行精细施工,确保防渗墙的正常运行。
具体施工方法为:选用防渗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渗墙,确保水不会渗漏。
7.完工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工程的完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验收内容包括工程的设计、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施工过程的合理性等。
8.运行与维护工程竣工后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确保取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就是本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安排和措施,确保取水工程的正常建设和运行。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该项目。
取水工程名词解释

取水工程名词解释取水工程是以取水和蓄水为主要目的的大型工程,其目的在于改善利用环境水资源,实现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和利用效果的改善。
因此,取水工程被认为是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
取水工程涵盖了源头取水、河床抽取、涵闸蓄水、库岸抽取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是水资源利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源头取水是指以河流、湖泊等水源为对象,采用引水设施或者水泵将水抽取至输水管网的工程,在水文调查的结果和水源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设计与施工,实现抽取,转运和使用。
河床抽取是指以河流水源抽取的方式,挖开河床后在抽取口安装引水设施,汲取河流水源,以满足一定供水强度的工程。
涵闸蓄水是指在输水河流河床上施工涵洞和闸坝,以控制水流并储存水源,并可以在蓄水时实现水位控制等功能的工程。
而库岸抽取则是指从水库库容中实施抽取,通过设计水库岸壁上的抽水口,以达到节水和发电、农业用水等目的的工程。
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分为:水文调查、勘察设计、工程施工、技术监督、工程验收等几个环节。
其中,水文调查环节,是根据选定的取水位置,对水源的流量、深度、温度、溶解氧、水位变化等水文学特征进行分析量化的工作;勘察设计,则建立了取水点的物理参数,对抽水设施进行布置,对取水所需的水量进行计算,并进行安装设计;工程施工,则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备安装、管线铺设,并进行水文测试试验;技术监督是指对取水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进行审查和检查,确保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工程验收是对工程完成情况及其达到设计要求进行审核确认,以确认工程完工及质量。
取水工程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工程,在水文调查、设计施工、技术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必须精细、严谨,以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取水工程的水源利用也应当合理,避免对水源的流量、水质造成太大的改变。
只有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方可选择合理化的取水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施工河道取水方案

工程施工河道取水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小型河道拦河坝取水工程,位于四川省某地。
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附近农田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拦河坝设计高度为10米,取水口位于坝体中央,取水规模为每天5000立方米。
工程施工期间,应充分考虑河道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安全、环保、经济、合理。
二、取水方案设计1. 取水方式本工程采用固定式取水方式,取水口位于拦河坝中央,通过取水泵房将河水泵送至附近的水库或供水管道。
2. 取水泵房设计取水泵房设计规模为每天5000立方米,采用地下式结构,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米。
泵房内设置两台泵机组,单台泵的流量为2500立方米/天,扬程为30米。
泵房内部设有控制系统、电源设备、泵组安装平台等设施。
3. 取水管道设计取水管道采用直径DN100的聚乙烯管道,管道长度根据地形地貌及线路规划确定。
管道埋设深度应考虑防止冻害、塌方等安全因素,一般埋设深度为1.5米。
管道沿线设置检查井,以便于检修和维护。
4. 水质保障措施为确保取水水质,应在取水口处设置拦污设施,如格栅、沉砂池等,拦截较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同时,取水泵房内设置清水池,对取来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期间,应充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避免对河道水流、水质、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具体措施如下:(1)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河道 bed 的扰动,保护河道原有风貌。
(2)合理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减少对河道周边环境的破坏。
(3)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废水、废渣、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4)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河道 bed 和生态环境,确保河道水流畅通。
三、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拦河坝主体施工,预计工期3个月;第二阶段为取水泵房及管道施工,预计工期2个月;第三阶段为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预计工期1个月。
整个工程预计工期为6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井
管井是井壁和含水层中进水部分均为管状结构的取水构筑物。管井 一般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组成,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2.大口井
大口井是井径较大、垂直建造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大口井一般由 井筒、有透水孔的井壁和井底反滤层组成,也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2.大口井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5~15米,地下水埋深在10米以内; 2)适用于任何砂、卵石、砾石层,但渗透系数最好大于20m/d; 3)含水层厚度大于10m时应做成非完整井,非完整井由井壁和井底同时进水, 不易堵塞,应尽可能采用; 4)在水量丰富、含水层较深时,宜增加穿孔辐射管做成辐射井; 5)比较适合中小城镇、铁路及农村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二、给水水源选择及水源的合理利用
1.给水水源选择的一般原则
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便于防护;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3)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应优先作为饮用水水源;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
2.水源的合理利用
1)工业用水宜采用地表水水源,饮用水宜采用地下水水源; 2)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3)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利用海水作为某些工业的给水水源; 5)人工回灌地下水以保持开采量与补充量平衡; 6)采用“蓄淡避咸”的措施充分利用潮汐河流洪水期的水资源。
三、给水水源的保护
1.保护给水水源的一般措施
1)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 3)进行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4)防止水源水质污染。
2.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
第二章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节 地下水源概述
第二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适用 条件
第一节 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 物的关系
一、江河水水源特征
1.江河的径流特征
江河的水位、流量、流速等是江河径流的重要特征。
2.泥沙运动
江河中的泥沙的运动状态分为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泥沙。 推移质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底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 悬Hale Waihona Puke 质泥沙: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
3.河床演变
3.渗渠
渗渠是将集水管(渠)水平铺设在含水层中的取水构筑物。渗渠一 般由水平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和泵站组成。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 井。
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1.管井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5米,其底板埋藏深度大于15米; 2)在深井泵性能允许的状况下,不受地下水埋深限制; 3)适用于任何砂层、卵石层、砾石层、构造裂隙、溶岩裂隙等含水层,应用范 围最为广泛。
3.渗渠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5m,地下水深度小于2m时,渠底埋深小于6m; 2)适用于中砂、粗砂、砾石或卵石层; 3)最适宜于开采河床渗透水。
第三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江河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 山溪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海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节 地下水源概述
一、地下岩层的构造
透水层(含水层):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等透水性较好的土层和 岩层。 不透水层(隔水层):黏土和花岗岩等透水性差甚至不透水的土层和 岩层。 地层由透水层和不透水层彼此相间构成。
二、地下水的种类
潜水: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水叫潜水,主要靠雨水和河流 等地表水下渗补给。 自流水:两个不透水层间的水叫层间水;若层间水有压力,则为承压 含水层,打井时,若承压含水层中的水喷出地面,叫自流水。 泉水:在适当的地形下,在某一出口处涌出的地下水叫泉水。
河床演变是指由于冲刷或淤积导致河床纵横剖面上的形态变化。它 是水流与河床作用的结果,河床影响水流条件,水流促进河床的变化。
二、江河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江河取水构筑物的类型有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移动 式取水构筑物和山溪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将在后面 分别介绍。
第一篇 取水工程
第一章 取水工程概述
第二章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第三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章 取水工程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第二节 给水水源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一、水资源概念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概念
1)广义概念: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土壤水、河川径流、大气水等自 然界存在的各种水体。 2)狭义概念:指上述广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 3)工程概念:指上述狭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淡水资源中,在 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 的那一部分水及少量被用于冷却的海水。
一、给水水源分类及其特点
1.给水水源分类:
给水水源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下水: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和泉水。 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山区浅水河流和海水。
2.给水水源的特点:
地下水:水质清澈、变幅不大,相对地表水不易被污染;矿化度和硬度较 大;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处理设施简单,费用低,便于靠近用户设置及卫生防 护,同时便于维护及运行管理。 地表水:水质具有季节性,河水浊度高,汛期含砂量大,色度高,有机物和 细菌的含量高且易被污染;水温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矿化度和硬度较地下水小; 取水构筑物构造复杂,处理设施占地大,费用高,维护管理较地下水复杂。
2.我国水资源概况
1)人均淡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年;年内差别大。 3)水源污染相当严重:90%以上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二、取水工程任务 从水源取水,并送至水厂或用户。包 括给水水源的选择和取水构筑物的建设 两个方面
第二节 给水水源
三、地下径流
地下水在松散岩层中的流动称为地下径流。形成 地下径流需具备岩层透水性和水位差两个条件。 地下径流的 流速取决于地层渗透系数和水位差的 大小,地下径流的流速可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平 面流和空间流、层流、紊流和混合流等多种状况。
第二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适用 条件
一、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