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报

一、加强病房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本月住院病人持续增多,病室、走廊加床增多,影响病室空气质量,继续做好卫生宣教,控制陪人,限制探视,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陪人暂时离开病室,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定时开窗通风;多重耐药菌病例、传染病病例出院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科不断改善充实现有管理制度。院感办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督导检查,采用暗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考核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外科洗手法的操作流程等方法,将检查结果与当月医疗质量等级挂钩。如发现诊疗过程中未执行手卫生,院感质量直接进入三等。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与手卫生合格率,减少了医院感染。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感染办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

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内窥镜等进行监测。其结果每月由院感办以《医院感染通讯》及时向全院通报,对存在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

五、本月继续对ICU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机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及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加强督导检查,提出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控制效果。

六、继续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病例的监测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耐药菌株,监督隔离措施具体实施情,要求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床头悬挂标志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严防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七、继续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要求科室针对以下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管理: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严格换药操作规程等。

八、本月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共例,乙类传染病例,其中肺结核例,肝炎例,菌痢例,淋病例,梅毒例,流行性出血热例;丙类传染病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例,腹泻例。其它传染病水痘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网络报告农药中毒例,死亡

病例例。要求各科室继续加强传染病、农药中毒、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上述病例后及时上报,杜绝漏登、漏报现象;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对来诊患者逐一进行筛查,做好登记、送诊、宣教工作,接诊科室做好二次分诊。加强性病门诊、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管理,对结核病患者做好报告、登记及转诊工作。充分利用我院HIS系统,对门诊传染病报告进行程序控制。同时加强病房传染病报告的督导检查,采用出院登记与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进行核对,杜绝传染病漏报。

九、不足之处:

1、个别科室医办卫生差、垃圾分类不清、病历车不清洁。

2、个别科室农药中毒、传染病、死亡病例有漏登、漏报现象,报告卡信息填写不完整。

3、个别科室、主诊组手卫生依从性差,查房不带手消毒液。

4、个别科室终末消毒不彻底,病室内空气质量差。

根据金乡县人民医院综合管理方案,对下列科室或主诊组进行单项处罚,院感质量进入三等。

1、心内一科

2、呼吸内科

3、消化内科

4、肿瘤科

5、普外肖志强组

6、麻醉科

护理组:儿一科、门诊理疗科。

十、整改措施

1、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普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医患人员的院感意识。

2、科主任加强本科室管理,提高清洁、消毒意识,为患者

供安全、洁净、舒适的诊疗环境。

3、科主任加强农药中毒、传染病、死亡病例的报告管理,要求

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报告卡信息填写完整。

4、科主任、护士长加强督导手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

5、护士长加强病室管理,做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使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减少医院感染。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院感办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度,感控办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卫生行业标准,不断地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夯实感染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夯实科室感染质量管理小组,确立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质控员承担,履行岗位职责,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 二、加强院感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水平为提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感控办采取集中培训及科室自学相合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全年共进行集中培训4次,对科室培训效果进行了追踪,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考核,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坚持每周进行1-2次专业知识学习,于今年3月份派出1人参加省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8月份1人参加国家级培训。 三、加强院感控制质量管理,逐步持续改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院感环节质量控制,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继续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督检查,并给予技术支持与指导;

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进行了感染监控、环节追踪、流程持续改进工作,使各个环节日趋规范化、流程化;对感染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按时完成院感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并对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追踪,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以重点部门为主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全年共监测标本630份,及时反馈科室,并协助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整改后复检均合格。于5月份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共监测灯管46支,合格32支,合格率70%,对不合格灯管更换后,消毒效果均达标。循环风消毒机2台,每季度有物业办负责过滤网的清洗,二季度过滤网的清洗正在进行中。 2、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截止到目前,我院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2株,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我们高度重视每一例多重耐药菌,督促科室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并及时落实追踪检查。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职业暴露监测:截止到目前,职业暴露共计上报1人,发生职业暴露后均按处置流程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48小时内进行了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加强手卫生规范 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手卫生规范是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为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5月5日第九个世界手卫生日在全院启动手卫生宣传月,悬挂活动条幅,完善部分洗手设施,配备了洗手液、干手纸、更换新洗手图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一、医院感染概念 (一)医院感染定义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分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三)、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及获得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五)、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方法 2、包括X线、B超、CT、活体组织检查、针刺抽吸物结果等 3、判断医院感染是要求有可靠的临床、实验室或其他检查资料 4、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血管相关性感染 1、血液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的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物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2、败血症 临床诊断:发热高于38℃或体温低于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3、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一、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制度工作计划,不断持续改进。 四、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及多重耐药等进行监测、分析、反馈,制定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对医院感染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控和改进措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对全院各科室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多重耐药菌管理、医院废物管理、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 七、指导全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工作,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处置、随访。 八、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十、负责对消毒剂的准人、审核与监管负责医院消毒、药械功能的监测。 十一、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科研工作、探索医院感染管理新办法,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更具科学性。 十二、完成上级部门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职务便利谋取私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工作职责 一、在医院党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及时向主管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控制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二、负责组织召开每年至少两次医院感染委员会议,研究、协商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根据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拟定全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 四、根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基本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出合理建议。 五、负责组织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分析、反馈,制定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负责组织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防控和改进措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七、负责对消毒剂的准入、审核与监管,对医院消毒、药械效能的监测。 八、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使用版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输液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 (3)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5)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4、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3年。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标准,并具体组织落实监督和指导科室工作。 2、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 3、积极开展对全院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知识的培训。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卫生学标准,定期开展对医院环境、消毒或灭菌的物品质量进行细菌学检测。 5、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指导。 6、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7、负责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调查感染原因,指导采取措施。 8、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工作。 9、对购入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剂进行监督管理。 10、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部门下发有关标准,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科室工作。

2、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 3、积极开展对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知识的培训。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卫生学标准,定期开展对医院环境、消毒或灭菌的物品质量进行细菌学检测。 5、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对异常情况组织调查感染原因,指导采取措施。 6、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供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7、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工作。 8、对购入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剂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员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报 一、加强病房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本月住院病人持续增多,病室、走廊加床增多,影响病室空气质量,继续做好卫生宣教,控制陪人,限制探视,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陪人暂时离开病室,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定时开窗通风;多重耐药菌病例、传染病病例出院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科不断改善充实现有管理制度。院感办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督导检查,采用暗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考核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外科洗手法的操作流程等方法,将检查结果与当月医疗质量等级挂钩。如发现诊疗过程中未执行手卫生,院感质量直接进入三等。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与手卫生合格率,减少了医院感染。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感染办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

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内窥镜等进行监测。其结果每月由院感办以《医院感染通讯》及时向全院通报,对存在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 五、本月继续对ICU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机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及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加强督导检查,提出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控制效果。 六、继续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病例的监测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耐药菌株,监督隔离措施具体实施情,要求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床头悬挂标志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严防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七、继续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要求科室针对以下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管理: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严格换药操作规程等。 八、本月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共例,乙类传染病例,其中肺结核例,肝炎例,菌痢例,淋病例,梅毒例,流行性出血热例;丙类传染病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例,腹泻例。其它传染病水痘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网络报告农药中毒例,死亡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一)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 2、强调双向保护。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 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 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 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 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 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 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5、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等用清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医院各科不得有蟑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1、医院根据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部门,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医院感染工作在业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监控员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落实。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要深入各科室,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并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4、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开展全院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并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20%。 6、医师应按照《医院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人应及时做病原学检

测,并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7、各科室应按照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和保洁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8、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机制,开展病原微生物以及耐药情况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9、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器械进行统一管理,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违反本规定自行购入。进购前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其进行相关审核索证、质量检测,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医院设备科负责做好质量验收、储存、发放、登记等工作;临床科室要做好使用后的无害化处理。 10、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宣传教育。 11、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得随意简化和变更操作程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及手卫生规范,认真落实隔离技术。 12、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要求进行规范、分类处置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内容

肥城市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为加强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要求。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我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

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有关规定执行。 (四)消毒供应室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5.8.1.压力蒸汽灭菌”节选见附件1)。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doc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泡子等,对细菌芽地(致病性芽地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5、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7、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8、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1 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9、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Im B 100 C 200 D 500 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C) A门诊、急诊病人B门诊、住院病人 C医务人员、住院病人D急诊病人、医务人员 3、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了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2 B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是医院感染 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儿小时B12 C24 D48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监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 3、对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会议二次,总结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5、对医院感染管理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 6、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改建、扩建和 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7、研究、协调、解决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及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医院感染监控要求上 报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比较、反馈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与科内分析超标 项目发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情况。 6.对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特别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5、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7、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8、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

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9、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10、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二、单项选择题 1、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 A 50 B 100 C 200 D 500 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C) A 门诊、急诊病人 B门诊、住院病人 C 医务人员、住院病人 D 急诊病人、医务人员 3、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 A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现将本年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新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卫计委不断更新和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重新修订的制度每月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 二.全面综合性监测完成情况 1、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截止10月末监测出院病例 933 例,归档病例覆盖率100%,医院感染病例0例,医院感染率为0,漏报率为0。 2、现患率调查情况 我院8月4日进行了院感横断面的调查,总人数46人,医院感染病例0例,院感现患率为0。我院2015年的院感横断面调查工作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横断面调查优秀名录中,并获得荣誉证书。 三.目标性监测完成情况 1.Ⅰ类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全年监测Ⅰ类手术病例共115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抗菌素使用符合要求。 2.多重耐药菌监测 住院患者总数900人次,使用抗菌药物前检验标本送检病例16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例数40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4.89%;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3.96%;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10例,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2例,多重耐药菌感

染发现率0.22%;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20%.监测结果显示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太低,低于30%的目标。 3.三管相关感染监测 本年度留置导尿管总天数0天,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0;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32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0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0. 四.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本年度院感管理办公室加强院感采样监测,每季度对手术室、腔镜室、口腔科、血透室、生物安全柜、各病区的治疗室、处置室等高危险区的环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共采样147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34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30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29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1份,消毒灭菌物品采样培养25份,合格率100%。 五.手卫生监测情况 本年度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225人次,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476人次,洗手正确次数444人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47.26%,低于80%;洗手正确率93.27%,低于95%。 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情况 加强了员工职业暴露的管理,检验室,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感染四项检查,并指导重点科室进行职业暴露演练,强化了员工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置能力,全年发生职业暴露1例,感染者是护士,感染源是乙肝,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了正确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 七.强化了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 全年进行了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集中培训9次,考核9次,合格率100%,深入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感染知识培训12次。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考试及答案知识分享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考试及答案

医院感染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2、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B、留置导尿管C、膀胱冲洗D、膀胱内注射E、膀胱镜检查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A、门诊、急诊病人B、探视者C、医务人员D、住院病人E、陪护人员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 7、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A、防止污染扩散B、分类收集 C、分别处理 D、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E、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8、目前国内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泌尿道 B、外科切口 C、血液 D、下呼吸道 E、胃肠道 9、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 A、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B、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做好消毒隔离就可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D、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E、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 10、治疗室的管理中下列哪项错误() A、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即将就要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20xx这个数字将进入历史的长河,回顾过去的一年繁忙而紧张工作,欣慰而自豪。欣慰的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自豪的是在院内感染与传染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代医院的理念是从治疗疾病机制转变为预防疾病机制,而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及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首先是提高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同时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全员、全方位的管理工作,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复杂性,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性,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学习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 20xx年也是我院二甲准备年,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

感染科全体人员努力拼搏及全院医护人员鼎力支持,凭借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预防第一的理念,全面开展院内感染、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疫情管理等各项工作,狠抓落实、抓实效、注重细节、抓住关键环节,强化院内感染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学习和贯彻传染病各种法律法规,做到了院内感染预防系统化、规范化、措施化,加大院内感染的指导、督导工作,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了以院长为核心的质控领导小组,健全院、科等三级网络体系。在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着重重压力,全科克服困难为二甲打开绿色通道。具体工作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全科人员在邓院长的领导下,掀起了“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热潮,我科人员积极响应院里各项号召,遵规守制、献计献策,时时刻刻与医院保持一致,经常参加院里各种学习和培训,人人有笔记,通过学习、使全科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

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华康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 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 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治疗室、采血室临床检验部门和 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 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华康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 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至少2/3人员参加。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主要议定的事项: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消毒药、械的购入,并对其购入、使用、保管进行监督管理; (3)对照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对医院的扩建、改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5)遇到紧急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4.每次会议均有记录,保存3年。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培训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库吧。加油! 一、单项选择题库 1、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 A 50 B 100 C 200 D 500 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C) A 门诊、急诊病人B门诊、住院病人 C 医务人员、住院病人 D 急诊病人、医务人员 3、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 A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是医院感染 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 A 2 B 12 C 24 D 48 6、当出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 A 2 B 6 C 12 D 24 7、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C) A 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B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D 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 8、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材按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重度危险性物品 C中度危险性物品D低度危险性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