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酸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酸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酸

第八章酸碱盐

知识点精析

一、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比较

注意:①工业盐酸常因含有铁离子(Fe)而带黄色。浓盐酸在空气中,因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接触生成盐酸小液滴会形成白雾。“雾”是液体小珠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

②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二、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注意:①实验室配制使用的石蕊试液呈紫色,也可叫做紫色石蕊试液,它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即仍显紫色。而酚酞试液呈无色,也可叫做无色酚酞试液,它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里都不变色,即仍呈无色。所以不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使用指示剂试液时,用量不能多,应用滴管滴加1~2滴试液于待测溶液中,振荡,即可观察其颜色变化。

三、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注意:① 硝酸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出除此而外与盐酸和硫酸相似,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

② 使用指示剂试液时要用滴管滴入1~2滴试液于待检溶液中,振荡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四、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通常金属氧化物跟酸、碱跟酸、盐跟酸、碱跟盐和盐跟盐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可用AB +CD =AD +CB 表示。

复分解反应有以下特点:① 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② 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变为两种新物质;③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保持不变。

注意: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五、Cl -和-

24SO 的检验

1. Cl -的检验

盐酸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溶液中都存在着大量的Cl -,其检验方法是:向某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存在Cl -。

2. -24SO 的检验

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中都存在着大量的-24SO ,其检验方法是:向某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存在-24SO 。

注意:① AgCl 和BaSO 4都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物。在检验以上两种离子时,用稀硝酸酸化

的目的是排除其它离子,如-23CO 的干扰。因为溶液中的-23CO 也能跟硝酸银、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反应而产生白色

沉淀,但是这种沉淀能溶于稀硝酸。

② 如果溶液中可能同时存在Cl -和-24SO 时,应先检验-24SO ,以免因滴加硝酸银溶液时-24SO 与Ag +

结合为沉淀而出现干扰;在检验-

24SO 时,为避免因滴加氯化钡而带进Cl -

而引起结论性错误,最好加入硝酸钡溶液。

几种离子的鉴别

二、酸、碱、盐 1.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酸常用通式H n R 表示。其电离方程式可记忆为:酸=氢离子+酸根离子;或写为:H n R =n H ++R n -。即酸可以理解为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

由上式可知,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时生成的的总数。酸在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 +,这是判断是否酸的重要依据。

酸类中常见的有盐酸(HCl )、硫酸(H 2SO 4)和硝酸(HNO 3),日常生活里会遇到的有胃酸、醋酸、碳酸、柠檬酸乳酸等以及不同的有机酸。

2.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碱常用通式M(OH)m表示。其电离方程式可记忆为: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或写为:M(OH)m=M m++m OH-。即碱可以理解为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

由上式可知,在碱里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数目等于这种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在碱的组成里或碱在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这是判断是否碱的重要依据。

碱类中常见的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日常生活里会遇到的有熟石灰、氨水、氢氧化铝和一些生物碱(有机碱类),如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等。

3.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也可用通式M n R m表示。其电离方程式可记忆为: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或写为:=n M m++m R n-。

由上式可知,在上面所示的盐里,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盐的种类和数目很多,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如食盐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石膏用来制作各种模型和石膏绷带,石灰石和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明矾净水,高锰酸钾消毒等。

一、几种常见的盐

注意:1. 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食盐只是其中可以用来调味食用的一种,盐类物质(特别是工业用盐)中很多是具有毒性的,如亚硝酸钠(NaNO2)、氯化钡(BaCl2)、硫酸铜(CuSO4)等,因此决不能把盐都误作为食盐。

2. 碳酸钠(Na2CO3)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它称为纯碱。但从组成上看,它并不是碱,而属于盐类。因此要正确认识碱溶液跟碱性溶液的联系与区别。

二、结晶水、结晶水合物和风化

1. 结晶水:有些晶体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时,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

2.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Na2CO3·10H2O、FeSO4·7H2O(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明矾)等。

3. 风化:常温时,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里,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的现象叫风化。

注意:①结晶水合物有其固定的组成,它是纯净物,且大多数属于盐类。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中的小圆点“·”只表示“合”的意义,因此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是“·”前后相对质量之和。

②当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视为溶剂,而另外部分则为溶质。结晶水合物参加化学反应时,如果结晶水部分没有发生作用,则一般情况下结晶水都不写进化学方程式中。

③结晶水合物的风化是自发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如果在加热条件下,使结晶水合物分解出结晶水,则此过程不属于风化。

三、盐的溶解性

通常情况下,盐大都是晶体。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认识并掌握盐类物质的溶解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反应。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一般是:

“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

碳、硅、亚硫、磷酸盐,要溶只有钾、钠、铵;

氯化物除银、亚汞(不溶),硫酸盐中除钡、铅。”

注意:氯化铅、硫酸钙、硫酸银微溶。

四、盐的通性

盐虽不像酸、碱那样,因各自电离出共同离子而具有其明显的共同的相似性—通性。但是盐类物质毕竟都是由金属(或铵)离子和酸根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以下通性。

1. 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Zn+CuSO4=ZnSO4+Cu

Cu+Hg(NO3)2=Hg+Cu(NO3)2

ZnSO4+Cu≠不反应

结论: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 盐跟酸的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Na2CO3+2HCl=2NaCl+H2O+CO2↑(CO2的制取;-23

CO的检验)

结论: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 盐跟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FeCl3+3NaOH=Fe(OH)3↓+3NaCl

结论: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 盐跟另一种盐的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BaCl2+Na2SO4=BaSO4↓+2NaCl

结论: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注意: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金属K、Ca、Na的化学活动性很强,在与其它盐溶液作用时,首先是跟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的碱立即跟溶液中的盐反应。例如:2Na十CuSO4十2H2O=Cu(OH)2↓十Na2SO4十H2↑,所以跟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不能用K、Ca、Na。金属Fe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都表现出+2价。

③盐跟碱、盐跟另一种盐在溶液里要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是能溶于水的。

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酸、碱、盐在溶液里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离子间的互换和结合。如:

结论:两种物质(酸、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如果至少有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物质)三者之一生成,则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否则不能发生。

注意:酸、碱、盐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可以认为总是向着“更难溶解”,“更难电离”或“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六、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它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制成。化肥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硫铵[(NH 4)2SO 4]、硝铵(NH 4NO 3)、碳铵(NH 4HCO 3)、氨水(NH 3·H 2O )、氯化铵(NH 4Cl )、尿素[CO(NH)2]等。

主要特性:含有氮元素,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 磷肥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主要成分Ca 3(PO 4)2]、钙镁磷肥[主要成分Ca 3(PO 4)2和Mg 3(PO 4)2]、过磷酸钙(普钙)[主要成分Ca(H 2PO 4)2和CaSO 4]、重过磷酸钙(重钙)[主要成分Ca(H 2PO 4)2]等。

主要特性:含有磷元素,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耐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早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3. 钾肥

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K 2SO 4)、氯化钾(KCl )、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等。

主要特性:含有钾元素,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并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4. 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磷酸氢二铵[(NH 4)2HPO 4]、硝酸钾(KNO 3)、磷酸二氢钾(KH 2PO 4)等。 5. 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通常施用量很少。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植物一旦缺乏以上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会减弱抗病能力。

注意:① 铵盐跟碱能发生如下反应:NH 4++OH -

=NH 3↑+H 2O (放出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反应可以用作铵盐的检验)。

② 重钙、普钙、铵态氮肥要避免跟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施用化肥还要注意防止雨水淋失。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既能增产,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注意:①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有潮解性,应注意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②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碱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碱液里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净。如果只有少量碱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二、碱的分类和命名

1.碱的分类

根据碱在水里的溶解性,可以把常见的碱作如下分类:

(1)可溶性碱:KOH、Ca(OH)2、NaOH、Ba(OH)2等;

(2)难溶性碱:Cu(OH)2、Mg(OH)2、Fe(OH)3、Al(OH)3等。

2. 碱的命名

根据碱的组成:M(OH)n一般称为“氢氧化某”。

当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碱时,其:

(1)高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某”,如Cu(OH)2氢氧化铜,Fe(OH)3 氢氧化铁;

(2)低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亚某”,如CuOH 氢氧化亚铜,Fe(OH)2氢氧化亚铁

注意:Ca(OH)2属微溶性碱,它在参加反应时作为“可溶”处理。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属于常见的一种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

三、碱的通性

碱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为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的通性,可以认为是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来的性质。

1. 跟指示剂作用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

2. 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 +CO2 =Na2CO3 +H2O

2KOH +CO2 =K2CO3 +H2O

Ca(OH)2 +SO2 =CaSO3↓+H2O

Ba(OH)2 +SO3 =BaSO4↓+H2O

结论:非金属氧化物+碱→盐+H2O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CO、NO等除外)和某些高价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属于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数能溶解于水,并跟

水起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酸。因此,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如碳酐CO2、亚硫酐SO2、硫酐SO3、硝酐N2O5等)。

3. 跟酸的中和反应

NaOH +HCl =NaCl +H2O

Ba(OH)2 +H2SO4 =BaSO4↓+2H2O

Fe(OH)3+3HNO3 =Fe( NO3)3+3H2O

结论:碱+酸→盐+H2O

4. 跟某些盐反应

3NaOH +AlCl3=Al(OH)3↓+3NaCl

Ca(OH)2 +Na2CO3 =CaCO3↓+2NaOH

Ba(OH)2+CuCl2=Cu(OH)2↓+BaCl2

结论: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注意:①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②碱跟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二者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

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漏斗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左=m右+m码。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着闻,○3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 ..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 ,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蚀),瓶口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只能 ..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二)、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六)、仪器的连接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认识 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上要改变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强调自主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的设计增加了彩图、生动的卡通图片、有趣的课 外小活动、亲切的问题设计,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动力。面对新的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应深入地思考,重新审视教学思路,更新观念,有的放矢, 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切实有效地组织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这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 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高效 的化学教学是指化学教师遵循化学学科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 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有无进步或者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及习惯在一定程序上依靠老师的指导,要求教师在实 践教学中观察和研究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一、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 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在内容上 有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自行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例如水的净化原理,通过自制的简易的净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净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 污水带给人类的危害。不少学生还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易净水器。教材上还安排了 到附近的工厂、农村去实地参观学习,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使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 的提高。 1、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 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解决社会生活 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 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能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学生内存动 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学习中,个体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把自己与别人的做法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做法的不同,对别人的做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 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到 社会中去。 2、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转换。 实验课上,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组织交流等活动,建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和谐平 等的交往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 生自主动手的时间,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情景。让学生在现代化环境中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

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 (OH )2 + CO 2 === CaCO 3↓ + H 2O (复分解反应)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3、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 2H 2O 2H 2↑ H 2+ O 2 ↑(分解反应)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 2O === Ca (OH )2(化合反应)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 2 2CuO (化合反应) 现象:紫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6、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 3 2KCl + 3O 2↑( 分解反应)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进行分离的方法是:(1)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 (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7、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C + O 2 CO 2(化合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8、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 2 SO 2( 化合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该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 Fe 3O 4( 化合反应)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1)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 气瓶爆裂。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铁丝要绕成螺旋形以减少散热,提高温度。 点燃 === 2MgO (化合反应) 点燃 ==== 点燃 ==== 点燃 === 通电 ==== 加热 ==== MnO 2 === △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二备课组唐斌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教纲和考纲,学习和讨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在同模块实施不同的高效教学模式,采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学生访谈法和学生问卷法,以及教师问卷法,了解课堂设计者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到底哪种模式更能体现高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呢? 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过程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一般来说,要做到高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设计要精美。教师准确研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②、精讲精练展高效。教师在

教学中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③、学生主体作用要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面向全体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⑤、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两基”落实,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 本学期我们对同模块八个班进行实践,四个老师各承担一种模式,分别采用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10+35”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采集月考、平时考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量,特别是学生年级名次变化,通过分析班级总体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过差率,还有每个学生个体成绩变化,并对照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来定量分析课堂双基落实的效率;②对学生课堂检测和作业反馈。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1 初三化学方程式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 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 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 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初中化学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西安市未央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 时间: 立项号 zxlz007 课题名称 初中化学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刘莉 所在单位 西安市西航二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言,目的在于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化学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开个好头”,因为“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了我们搞好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化学思维,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所谓“课堂导入”指的是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多加揣摩,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才能起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 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以期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1、准备阶段:上报申请表,提交个人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制定方案,理论学习 实施方案,课堂实践,实验探究 3、总结阶段:总结评估,接受鉴定 措施:1、利用网络加强指导,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深挖《化学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在实践中把握方法、勇于探索,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3、积极向同事及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 4、认真备课,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导入,并进行总结付诸实践。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化学课堂导入的特点;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现象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 + O2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 + O22Hg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 4.乙炔在氧气中燃烧:2C2H2 + 5O24CO2 + 2H2O(氧炔焰) 5.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 + O2 2SO3 二.分解反应: 1.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 2H2O + 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 O2↑ 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 + H2O + 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汇总(科粤版)

第一章化学与社会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视线与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在纸上称量。潮湿的 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如小烧杯、表面 皿)中称量。 (4)砝码用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砝码,后加质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②用从侧面点燃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或用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中,白磷存放在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应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学科在不断快速发展,这就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务必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創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章介绍了一些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标签: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喜欢上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推动学生进行探究的巨大动力,并且古往今来的大量案例足以说明,兴趣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精神源泉。初中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正处于求知欲相对旺盛的时期,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个阶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甚至是其他科学的兴趣,那么,接下来教学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把兴趣转为化为乐趣,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是教师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力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成绩。例如,在化学课堂中,用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在化学学科中尤其适用。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或采用边讲边试验的方法进行化学知识、概念的教学。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只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片面的。化学更是如此,只讲解化学知识和具体的技术是片面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这门学科,就要既讲解化学知识,又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思维,最终运用化学试验验证、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发展。化学和物理等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生一般来说特别喜欢实验,特别是一些新奇的没有见过的实验。因此,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例如讲解催化剂的定义时,催化剂是这么定义的:“所谓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虽然这个定义不是重点,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抽几名学上来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实验,教师可在学生实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做介绍,使学生对催化剂的作用有基本了解,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催化剂的定义。通过实验会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提高动手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践和调查中,笔者发现,我国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新时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如何提高

人教版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 4.铝与氧气反应:4Al+3O 2====2Al 2O 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4P+5O 2====点燃 2P 2O 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 SO 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13.加热氯酸钾:2KClO 3====加热 2KCl+3O 2↑(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1)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加热 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 2O 2=====MnO2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通电2H 2↑+O 2↑ 17.生石灰与水:CaO+H 2O==Ca(OH)2 18.二氧化碳与水:H 2O+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 e SO 4+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加热Cu+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 2↑ 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5.煤炉的底层:C+O 2====点燃 CO 2 26.煤炉的中层:CO 2+C====高温2CO 27.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O 2====点燃 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8.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9.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H 2O+CO 2↑ 3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 3====高温 CaO+CO 2↑ 31.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CO 2===CaCO 3↓+H 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 Cu+CO 2 其它反应: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 35.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MnO 2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四川省武胜石盘初级中学校:曹均文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由于课程标准的改变,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折不扣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去阅读、思考、训练、归纳,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理解和理性认识。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参与,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循循善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向未知领域探究,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的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