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口诀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医学三字经人体胸藏五脏,心主志意,肺司呼吸,肝藏血液,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五脏相应与之配六腑,胃主受纳,小肠总分,大肠主别,膀胱藏尿,三焦主渗化,胆结于肝,胞结于肾。
人体内腑器官相互协调,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医学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之一,通过简短凝练的三字词语,概括了人体生理与病理,阐述了中医理论的要点。
以下是《医学三字经》的全文:心中精,脾主运。
肺司呼,肝藏血。
肾主液,六腑胃。
胆胆水,小肠总。
大肠主,膀胱藏。
胞藏受,三焦化。
“心中精”指心脏是人体的中枢器官,掌管着人的思维和情感。
心脏中的精气,能够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转以及人的精神状态。
“脾主运”说明脾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管人体的运化功能,将食物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精气养分,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肺司呼”强调了肺的呼吸功能,将气体吸入体内,并让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氧气。
“肝藏血”指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承担着储存和调节血液的重要作用,肝血充盈与否对整个身体的健康非常关键。
“肾主液”指肾脏负责排泄体内多余的水液,并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平衡,维持身体对水分的正常需求。
“六腑胃”说明了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胞、三焦等腑器,各自承担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胆胆水”指胆汁是胆囊中储存的液体,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小肠总”强调小肠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起着将食物继续消化并吸收养分的作用。
“大肠主”说明大肠是排泄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排出体内的废物物质,保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膀胱藏”指膀胱是尿液的储存器官,负责暂时储存由肾脏产生的尿液,并在合适的时候排出体外。
“胞藏受”指子宫是女性独有的器官,负责妊娠和生育过程,承担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三焦化”说明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主要参与内脏器官间的调节和代谢。
通过《医学三字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人体五脏六腑器官的基本功能与相互配合作用。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调理五脏六腑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调理五脏六腑六字歌诀是一种流传千古的气功养生方法,它是按照阴阳五行六字歌诀,分别按照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三焦及所属经络之不同病症,运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辩证防治疾病。
做动作时,练习者应该适当挑选安静的地方加以练习,来用坐、卧、站立姿势都可以。
六字歌诀调理脏腑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读字音改变人的口形和气息,用不同的口形呼气,产生不同的气息和力量,影响不同的脏腑,使相应的经络和气血发生变化,以此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六个字分别是:肝属木,用“嘘(xu)”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心属火,用“呵(he)”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脾属土,用“呼(hu)”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肺属金,用“呬(s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肾属水,用“吹(chu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三焦属气,用“嘻(x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具体做法就是:口呼鼻吸,呼气时读字,但不能发出声音。
呼气要尽量平稳而绵长,呼到无气可呼时为止,然后闭口以鼻吸气反复操作。
比如,想调理肝经的话,那么就做“嘘”字呼气,口形上做出“嘘”的动作,但是不发出声音,嘘到不能再嘘时,就会感到两肋(肝区)着力点最为明显,另外,在嘘气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两肋,也有助于使肝气畅达。
其他五字做法也是同样。
“呵”气注意心区,“呼”气注意胃区,“呬”气注意肺区,“吹”气注意肾区,“嘻”气注意命门。
练习时,首先要明确是要调理五脏六腑中的哪个脏腑。
然后根据歌诀核对后选取应练的口诀。
在这里重申一下泻和补的概念,体内有实火的情况下应该泻,体内有虚寒的情况则应该补。
例如,肾部有病者,请选用吹字;如果是心火过于旺盛,应该采用泻法,先呼后吸,呼气时应张开口唇,舌尖轻抵舌头根部,同时由丹田默念“呵”字(但不要念出声),当嘴不能再呼时,即迅速用鼻吸气,吸气长度约为呼气的三分之一,一呼一吸为一次,此种动作不超过6次。
一次练功时可六字全练,但必须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顺序,去练嘘、呵、呼、呬、吹、嘻。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五脏六腑,或称“五脏六腑经络”,是中医学中深奥的一个系统,也是中国医学古老的理论体系。
它根据脏腑之间的功能关系,以及血液、气血、津液的循环而形成的。
“五脏六腑”学说体系,它在认识脏腑功能规律,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指导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脏乃脏腑之根,是指心、肝、脾、肺、肾五器官,它们与“四象”相结合,合称“九窍”,它们负责生命活动和体质调节,“五脏”有“承天而行”之功,是内环境的维护者。
六腑是人体六大体液系统,包括胆、胃、肠、膀胱、脾胃、心包六脏,它们与心、肝、脾、肺、肾相配合,负责病毒的清除,可以维持和改善体内循环状态,是体内环境的改善者。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口诀如下:心乃血脉之源,元气运行全身;肝能毒净血洁,慢性病多起源;脾与肺相辅相成,对气血影响深;肾保持阴阳平衡,定藏精气遗传;胆负责消化释放,胃给营养细胞;膀胱水道收进出,调节水分运行节;肠囊性腔器蠕动,清除病毒便排除;脾胃止渴定欲望,思维功能行全身;心包护周内环境,疾病进入隔绝挡。
五脏六腑功能是主要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
“五脏六腑”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脏腑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完成,而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紊乱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器官疾病。
科学饮食对五脏六腑起着重要作用。
饮食营养丰富、清淡有节,有益于脏腑正常功能及血液循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豆类谷类;少吃油腻食物、淀粉食物;适量喝水;少食多搓,不吃热乎乎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脏腑正常运行。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生活习惯和精神健康,少熬夜,保持心态平和,不过度劳累,多锻炼,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调节精神,从而保证五脏六腑的调节与平衡体温。
学习中医学知识,了解五脏六腑的作用,是正确把握健康的基本前提。
比如及时规律的进行体温检查,观察脉搏,关注它们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现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补充营养,保护和改善脏腑功能,就能够维护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更好的健康目标。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土(脾、胃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呬)水(肾、膀胱六字诀吹)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希”字功。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称为反克或反侮。
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是木乘土,木对金说是木反侮金了。
再如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了。
中医五行归类顺口溜

中医五行归类顺口溜
中医五行对照表顺口溜
五脏五行顺口溜:五行归类表记忆口诀。
金弱土衰燥火旺,必定伤肺没商量,湿气水重来灭火,能救金肺和大肠。
木衰水无金过旺,肝胆目发定损伤,火重克金能救木,若见土旺更遭殃。
中医五行对应图。
水弱土厚燥气旺,有金也难通水乡,湿气重时能救水,无湿伤肾和。
五行表里关系口诀。
火弱有木不怕水木衰水旺火受伤,若是湿气旺无制,定伤心血痛小肠。
面诊十二句口诀面部斑。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心血痛小肠。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只求燥气帮。
五行金木水火土,精深变化妙无穷,生克制衡得安康,冲克混乱病在床。
血气乱者水火战,湿水燥火怕极端,命局水火若失衡,心血肺肾病常犯。
中医学认为,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
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内联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七情,外合自然界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的有机整体。
不管
是什么样的保健方式,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对五脏的养护上。
养五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吃好、喝好,还应该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根据五脏生理功能特点进行保养。
因为只有的五脏功能正常了,才能够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这也才是五脏养生的真正意义。
五脏六腑

今天早分享,五脏六腑,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六腑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肝胆在五行为木,在季节为春,在情绪为怒,在五官为目,在五味为酸,在形体为筋,在液为泪。
心小肠在五行为火,在季节为夏,在情绪为喜,在五官为舌,在五味为苦,在刑体为脉,在液为汗。
脾胃在五行为土,在季节为长厦,在情绪为思,在五官为口,在五味为甘,在形体为肉,在液为涎。
肺大肠在五行为土,在季节为秋,在情绪为悲,在五官为鼻,在五味为辛,在形体为皮毛,在液为涕。
肾膀胱三焦在五行为水,在季节为冬,在情绪为恐,在五官为耳,在五味为咸,在形体为骨,在液为唾。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
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水)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中医五脏口诀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包含了人体内五个主要的脏器:心、肝、脾、肺、肾,以及这些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五脏口诀:
1.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2. 心主血脉,肝主筋络,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3. 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4. 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肺通于鼻,肾通于耳。
5. 心色红,肝色苍,脾色黄,肺色白,肾色黑。
6. 心味苦,肝味酸,脾味甘,肺味辛,肾味咸。
7.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8. 心热则渴,肝郁则怒,脾虚则乏,肺失宣降则喘,肾精亏则遗。
以上仅为部分中医五脏口诀,如果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建议参考相关中医教材或咨询专业中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口诀

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口诀
脏象
五脏生理功能
君主之官---心
心主血脉华在面,藏神窍舌液为汁,在志为喜膜包络,卫外护心邪不犯
相傅之官---肺
肺的生理气呼吸,宣发肃降外合皮,通调水道志为忧,在液为涕开窍鼻
仓廪之官---脾
脾的生理运化升,统血益气至思清,肌肉四肢开窍口,恶湿涎液华唇丰
将军之官---肝
肝位胁下主疏泄,藏血条达性刚烈,志怒主筋华在爪,开窍于目泪为液
作强之官---肾
肾主藏精纳气水,主骨生髓发华美,在志为恐液为唾,开窍二阴上在耳
六腑生理功能
胆
胆附于肝藏精汗,中精之府肝气余,注于肠中助消气,发黄口苦胆外溢,决断勇怯关情志,胆虚惊悸梦多奇
胃
胃主受纳与腐熟,后天之本同脾土,喜润恶燥将为顺,胃气为根存亡主
小肠
小肠幽阑二门间,泌别清浊受盛官,化物精微传糟粕,主液膀胱大肠先
大肠
大肠上端阑门分,传导糟粕吸水精,传导变化糟粕出,泻痢闭结寒热因
膀胱
膀胱位于下腹量,川都之官津液藏,气化能出排尿液,闭癃频遗尿失常
三焦
三焦孤府膜络称,主持诸气气机灵,上中下焦雾沤渎,决渎之官水道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五怕决】
一、“肝将军”怕堵★
肝脏主泄疏,喜通抑郁梗。
喝酒若过量,导致肝不通。
心情若郁闷,令肝结难行。
用眼若过度,导致血不供。
春季阳气升,有助肝血通。
多吃酸食物,能增肝功能。
二、“心君主”怕累★
心脏主血脉,面色红莹莹。
心浮又气燥,影响心跳动。
情绪若压抑,导致心失衡,烦躁致心累,心气难旺盛。
静卧三十分,养神宜清静。
夏天食苦味,养心把火清。
三、脾胃怕生冷★
食物靠脾运,方能化为精。
吃得太生冷,寒气进体中,思虑若过多,就伤脾功能。
药物最伤脾,切记久服用。
甘甜补气血,调和脾胃通。
四、肺怕环境差★
肺像大伞棚,罩在六腑顶,肺气若调和,气机才畅通。
吸烟危害肺,影响肺功能。
污染若严重,肺气难旺盛。
过度悲伤肺,不宜久悲痛。
常做深呼吸,多笑肺气平。
五、肾怕缺水★
肾主水藏精,决定机体生。
元气虚太多,口味就变重。
若是缺了水,伤害肾功能。
夜生活过多,导致虚火升。
热水泡泡脚,滋阴强肾能。
按摩双脚心,有助补肾功。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