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这一民族风情,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2. 泼水节的来历、习俗及相关知识。

3. 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

4. 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习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这一民族风情,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教学重点与难点3. 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4. 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1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

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

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

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

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优秀6篇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板书课题:泼水节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

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3、指导正音。

“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对易写错的字进行提示。
2.重点指导“炮、穿、令”的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4.交流反馈。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正确读课文,写生字。
一分钟安全教育:不跟陌生人搭讪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
周总理一起过节
教学反思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自读效果: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
4.背诵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资源
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切入重点,构建话题
1.板书课文题目,提问: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让学生计算1961年离现在有多少年。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概括问题。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六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准备教案时,我会仔细研究教材,明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准备教具与学具,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并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我负责的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难忘的泼水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教具,学生需要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播放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我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我会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实践练习:我会设计一些实践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如写一写泼水节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生字词和重要的句子,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练习,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如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对泼水节的理解是否深刻。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阅读理解环节的提问方式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文中体现了团结、友爱、祝福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祝福。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积极参与互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泼水节的场景和习俗,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5.多媒体教学法: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我将使用PPT、视频等媒体资源。通过展示傣族文化的图片和视频,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泼水节的场景和习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课文内容理解测试: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傣族人民在节日中的欢乐场景。
(3)语言表达测试:请学生们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一个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
(4)文化感知测试:请学生们谈谈对傣族文化的了解,以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傣族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
(5)情感态度测试:请学生们谈谈对泼水节中团结、友爱、祝福等情感态度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这些情感态度。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难忘的泼水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傣族人民在泼水节期间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难忘的泼⽔节》记叙的是⼀个充满温情的感⼈故事。

课⽂中洋溢着热情,在⼈们欢迎周总理的场⾯描写中,在周总理泼⽔的描写中,⽂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7课《难忘的泼⽔节》课⽂原⽂ ⽕红⽕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年⼀度的泼⽔节⼜到了。

1961年的泼⽔节,傣族⼈民特别⾼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起过泼⽔节。

那天早晨,⼈们敲起象脚⿎,从四⾯⼋⽅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条条龙船驶过江⾯,⼀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穿襟⽩褂,咖啡⾊长裤,头上包着⼀条⽔红⾊头⼱,笑容满⾯地来到⼈群中。

他接过⼀只象脚⿎,敲着欢乐的⿎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民⼀起跳舞。

开始泼⽔了。

周总理⼀⼿端着盛满清⽔的银碗,⼀⼿拿着柏树枝蘸了⽔,向⼈们泼洒,为⼈们祝福。

傣族⼈民⼀边欢呼,⼀边向周总理泼⽔,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节! 多么令⼈难忘啊,1961年的泼⽔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选⾃⼈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语⽂实验教科书。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7课《难忘的泼⽔节》教案 教学⽬标: 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字中⾃由挑选2—3个⽣字组词并能说⼀句话。

2、给“我会写”的⽣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些同⾳字,以免学⽣混淆。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图⽂结合,体会傣族⼈民和周总理⼀起过泼⽔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物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 今天,⽼师要和同学们⼀起分享⼀个充满温情的、感⼈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资源
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

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

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当年景洪地区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当时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最高的民族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4
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

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碗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