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情境默写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第一部分:【易错字填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 )极天之( ),永保无( )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 不处其厚,情不(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 )命,莫不( )忧而道(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 )终者盖寡。 夫在( )忧,必(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 ( )之以严刑,( )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人;载舟覆舟,所 宜深( )。奔车朽( ),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而自牧,惧满( ) 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 )以为度,忧懈( )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 ( )则思正身以( )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刑。总此十思,( )兹 九德,( )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 ),君臣无事,可以尽( )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 职,( )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 1.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2.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8.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殷、著、克、殷、竭、董、振、惟、 慎、索、戒、冲、溢、驱、怠、壅、邪、黜、谬、滥、宏、简、惠、驰、 豫、拱、役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XXX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不和来讲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夸大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欢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20题

《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20题

《谏太宗十思疏》名句默写20题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得天下后易失民心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4、《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是:者,必积其德义乙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谏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危患感,就要时时用谦虚勉励约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危及治国之本。

8、、《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10、《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11>《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放任娱乐游逸、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3、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有善14、《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告诚唐太宗如果担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恐年岁之不吾与T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慎始而敬终”,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就要做到“虚心以纳下”。

1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J16.作者用“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第09练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繁”“寡”“简”“善”“垂拱”“治”。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2)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历。

(3)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弊、苟、恤”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不要盘游懈怠,要始终谨慎。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0.《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就可以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10.《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 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 慎始慎终的两句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 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 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就是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就是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就是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就是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她人意见的两句就是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就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与地位的两句就是22
13.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 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 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从而进一步 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 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 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 想政治境界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 和地位的两句是: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6.《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 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 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情境默写及重点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情境默写及重点翻译

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亲自处 理政务,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 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
,亏无为之大道哉 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聪耳明目,毁

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 7.“十思”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小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十思”中魏征告诫君王“戒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十思”中魏征告诫君王“戒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则智 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 1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会带来不同结果 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 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无不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忽视吗?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 覆舟 所宜深慎。
❖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有善始 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参考答案】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8.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