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国开作业中国建筑史(本)-形考作业1()77参考(含答案)

题目: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
选项A:战国
选项B:汉
选项C:唐
选项D:秦
答案:汉
题目: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
选项A:隋
选项B:北魏
选项C:北周
选项D:唐
答案:北魏
题目: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选项A:南北朝
选项B:唐
选项C:春秋
选项D:西周
答案:南北朝
1
题目: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是()。
选项A:刘敦桢
选项B:黄作燊
选项C:柳士英
选项D:梁思成
答案:黄作燊
题目: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
选项A:单槽
选项B:金厢斗底槽
选项C:双槽
选项D:分心槽
答案:金厢斗底槽
题目: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
选项A: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选项B:西安半坡村遗址
选项C: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选项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答案: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题目: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
2。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木结构建筑之祖”的是:A. 故宫B. 大雁塔C. 应县木塔D. 天坛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之一?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斗拱D. 屋顶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飞檐翘角”设计是为了:A. 美观B. 防水C. 避雷D. 增加采光答案:B5.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避暑山庄答案:C6.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主要作用是:A. 承重B. 装饰C. 通风D. 防火答案:A7.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应县木塔C. 南禅寺大殿D. 嵩岳寺塔答案:C8.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屋顶形式不包括:A. 悬山顶B. 歇山顶C. 硬山顶D. 平屋顶答案:D9.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五台山佛光寺C. 应县木塔D. 嵩岳寺塔答案:A10.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四合院”布局,其主要特点是:A. 四面环水B. 四面环山C. 四面环绕建筑D. 四面开放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2.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承重和装饰3. 中国古代建筑的“三进院落”布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院、中院、后院4. 古代建筑中的“飞檐翘角”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________的问题。
答案:防水5.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其四周的建筑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 1 至 4 的内容概述
2.作业 1 的答案要点
3.作业 2 的答案要点
4.作业 3 的答案要点
5.作业 4 的答案要点
正文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 1 至 4 的内容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 1 至 4 的内容,包括约束反力、刚体平衡、力偶、平面一般力系、物体系统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通过提供答案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作业 1 的答案要点:
1.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约束为【】。
2.若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比三个力的作用线必【】。
3.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作业 2 的答案要点:
1.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
2.平面一般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知量。
作业 3 的答案要点:
1.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工具有【】独立的平衡方程。
2.最大静摩擦力【】。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1、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2、中国国土上最早开办建筑科的学校是?
A. 东北大学
B.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
C. 满州工业学校
D.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3、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 飞云楼
B. 西安钟楼
C. 小雁塔
D. 摩尼殿
4、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
A. 歇山式
B. 庑殿式
C. 悬山式
D. 复合式
5、西安大雁塔形式属于
A. 金刚宝座塔
B. 楼阁式塔
C. 喇嘛塔
D. 密檐塔
6、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
A. 汉
B. 战国
C. 唐
D. 秦
7、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
A. 单槽
B. 金厢斗底槽
C. 分心槽
D. 双槽
8、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A. 全部绿色
B.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C. 全部淡蓝色
D. 全部青色
9、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倒座”通常用作
A. 客房、书塾、杂用间、仆人柱所
B. 厨房、杂用间、仆人住所
C. 客房、仆人住所、厕所
D. 客房、书塾、厨房、仆人住所
10、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装饰
B. 模数化
C. 承重
D. 材等
11、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J·朗世宁
B. W·钱伯斯
C. 南怀仁
D. 汤若望
12、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减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见于。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A. 北京故宫B. 上海外滩C. 成都宽窄巷子D. 西安钟楼答案:A. 北京故宫2. 下列哪座古代建筑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A. 苏州园林B. 广州塔C. 杭州西湖D. 北京天坛答案:A. 苏州园林3.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A. 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B. 注重空间布局C. 采用方尖塔作为建筑顶部D. 使用富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装饰答案:C. 采用方尖塔作为建筑顶部4. 以下哪座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A. 北京天坛B. 西安华清宫C. 成都武侯祠D. 上海东方明珠塔答案:A. 北京天坛5. 下列哪座建筑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A. 上海外滩B. 北京鸟巢C. 成都九眼桥D. 西安大雁塔答案:B. 北京鸟巢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注重空间布局与比例美,使用富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装饰。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观念和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还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请简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及其代表之处。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注重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追求庄重与精美的建筑风格。
宫殿大门常常矗立着巍峨的城墙和华丽的门楼,进入宫殿内部,可以看到广场、殿堂、宫室等建筑元素。
其中,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布局严谨,神韵独特,展现了中国封建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审美追求。
3. 中国园林艺术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空间布局的灵动性和景致的变化性。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悟和艺术追求。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如拙政园、留园等,它们以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著称,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4. 请简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特点及其代表之处。
中国建筑史答案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中国建筑史(B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B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天人合一。
3、穿斗、抬梁。
4、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砖砌的锢窑5、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6、吕彦直7、和玺、旋子、苏式。
8、营造法式、李诫。
9、宾夕法尼亚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1、C2、D3、B4、A5、B6、B7、B8、A9、D 10、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请用“√”表示正确,“×”表示错误,答案填写在括号内)1、(×)2、(√)3、(√)4、(√)5、(√)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金厢斗底槽——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营造法式》称之为“金厢斗底槽”。
2、舍宅为寺——六世纪北魏时,佛教盛行,很多人家死后都将自己的住宅捐赠佛门,改做佛寺。
这种住宅改成的佛寺,在另行加建佛塔,“舍宅为寺”由此而来。
3、坞壁——即平面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4、减柱造——在古代木构建筑中,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
5、彻上明造——一种建筑术语,建筑室内不用天花板,整个梁袱屋架一览无余谓之彻上明造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请问中国传统的三合院与四合院布局有什么区别?三合院本身的外形是成「ㄇ」,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
宋代以后,其院落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2、简述门在住宅中的作用.要点: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例如在北京四合院中,大门,正对街一侧设置影壁,入口仍为影壁,再左转才进入前院,这组门的秩序成为内、外之间很好的空间转换。
大门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
前者等级高,一般为王工贵胄的住宅中使用,后者等级低,一般为平民住宅的大门。
在住宅建筑中,门往往不止一道,每进院落都有院门,例如四合院中的垂花门就是内宅之门,于轴线上,亦内院的开始,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的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
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
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
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
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
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答案要点:(1)元大都的规划特点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②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③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④水系规划合理⑤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2)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①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
明朝驻军为了便于防守,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
到明中叶,蒙古兵多次南下,遂加筑外城,由于财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进来,而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由此奠定了北京城凸字形的格局。
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
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
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
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
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
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
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
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
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二、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色彩及技术设施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如下:(意思相近可得分,应展开论述,否则扣分)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
宫城南北长960m,东西长760m。
宫殿形制遵循明初南京宫殿制度。
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
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并且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要求要比其实际功能更为看重。
要比其实际使用功能更为看重。
在宫城中以前三座为重心,其中又以奉天殿(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以显示居中为尊的思想。
2)、空间的处理A、以门为中介。
B、以廊庑为中介。
C、以屋顶为中介D、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
在建筑处理上,采用建筑形体的尺度对比,以小衬大,以低衬高,以此来突出主体(。
故宫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级降低,尺度减小。
形体上主要按屋顶形式来区分尊卑等级,最高为重庑殿,以下依次为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庞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建筑数字采用奇数(阳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
按开间数,最高为9间(清太和殿为11间),以下依次为7间、5间、3间。
3)、建筑色彩采用黄、红、金,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
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红色面墙,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显得格外夺目绚丽。
在中国古代,金、朱、黄最尊,青、绿次之,黑、灰最下。
4)、技术设施: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嘉量、日晷(天子授时之意)、神龟、仙鹤等。
故宫各类设施已十分完善,在70h㎡之多的宫城内有河道长12000m左右,供防卫、防火、排水用,城内有完整沟渠,排水坡度适当,城内无积涝之患(1分)。
宫中用水,一方面由玉泉山运来供帝王用,一方面在宫内打井80余口供宫内用。
宫内防火则在各间设砖砌防火墙,屋顶用锡背。
在采暖方面则用火道地坑。
三、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总体布局: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
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
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建筑特点: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3、采用三朝五门制4、采用前朝后寝制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6、午门采用宫阙制艺术成就: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
2.空间的处理 a.以门为中介 b.以廊庑为中介 c.以屋顶为中介 d.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
3.象征手法 a.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日晷,神龟,仙鹤)b .文字的象征4.建筑单体 a.建筑数字采用奇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的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b.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c.建筑色彩:黄、红、金。
四、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手法。
总体布局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设计方法句法:以情调动1.布局: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
2.对比:方圆对比,高矮对比3.抛开室内环境作法:坛(平台),采用开放性建筑,直接和天发生关系。
4.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1)、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3)、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4)、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的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5)、通过一系列的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6)、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斎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规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语法:理性的象征1.数字的象征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2.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3.方位的象征: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最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4.色彩的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上檐:蓝瓦--天中檐:黄瓦--地下檐:绿瓦--万物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东侧五、论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说明。
1.夏商周时期墓而不坟,不封不树,设有棺椁(井干式),四出羡道,人殉深埋,上建有祭祀堂。
举例:武官村陵墓,妇好墓。
2.春秋战国时期 a.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庄严肃穆 b.享堂高居 c.等级有序 d.有封土举例:秦国雍城陵园3.秦汉时期秦汉皆兴厚葬,均于墓室的地面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为陵园,外围以数重围墙。
西汉帝陵地下部分基本为土坑,以“黄肠题凑”为墓室,较少用砖石;东汉起,普遍用砖石,早期为梁柱结构,后期用拱券结构。
4.魏晋南北朝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避邪各一对,不设享堂,规模变小。
5.隋唐五代时期“以山为陵”,把帝王的陵墓修建在山体内,既经济,又能借助山体的高大来突出陵墓的气势,同时还在帝陵前依次排列有功臣贵戚的陪葬墓。
举例:唐乾陵为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唯一埋葬两个皇帝的陵墓。
6.宋辽金时期与唐朝诸陵的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相差很大,宋陵则比较整齐划一,形制基本一致,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诸陵也出入不多。
宋陵规模较唐陵小,明显根据风水观念来选择地形。
举例:宋永昭陵7.明清时期结合唐宋优势,以神道为引导空间并加以发展,以山为陵和在地宫上建半球形状的夯土台,形成新的型制。
明清两代皆选择自然山水形胜之处,以山为背景,在地宫上建半球形状的夯土台,称为“宝顶”,宝顶四周环以围墙,为“宝顶”。
宝顶正门上建门楼,为“明楼”,明楼下的方形城台称为“方城”。
举例:明代十三陵、清代东陵、西陵北陵。
清陵与明陵不同之处在于,清代后陵在帝陵旁另设而非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