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调查表

合集下载

林业基本数据调查表.

林业基本数据调查表.
1.1.7
木材运输证
三年的平均发证份数
1.1.8
林地使用同意书
三年的平均份数
1.2
荒漠化
1.2.1
荒漠化和沙化
斑块数
1.2.2
敏感地区
斑块数
1.2.3
定位监测
斑块数
1.3
湿地
1.3.1
湿地数量
按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估计
1.3.2
国际重要湿地
个数
1.3.3
国家重要湿地
个数
1.3.4
湿地保护恢复工程
三年的平均数
3
公用基础
3.1
基础地理
3.1.1
1:5万
幅数
3.1.2
1:1万
幅数
3.2
遥感影像
SPOT5
景数
联系人:电话:E_mail:传真:
林业基本数据调查表
单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月日
编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业务量/信息量
说明
1
林业基础
1.1
森林资源
1.1.1
规划设计调查
小班地块数量
1.1.2
伐区调查设计
伐区数量(年)
1.1.3
年度变化调查
变化小班数量
1.1.4
生态公益林管理
面积(万亩)
1.1.5
林地林权登记发证
预计发证总量
1.1.6
林木采伐证
三年的平均发证份数
个数
1.3.5
湿地自然保护区
个数
1.4
野生动植物
1.4.1
野生动物调查
上一次(轮)调查记录数(条)
1.4.2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地
四川省自治州(地区、市)林业局(县)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小班总体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样地号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2
标准地号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2
标准地GPS起点:X: Y:标准地GPS终点:X: Y: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年龄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 m3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林型疏密度
幼树:组成年龄年每公顷株数株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土壤:名称结构质地厚度 cm 湿度地形地型:部位坡型坡向坡度度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疏密度:
调查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每木检尺记录
号样地(标准林班
地)
面积:公小班

树种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 地
四川省 自治州(地区、市) 林业局(县) 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 小班 总体 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 样地号 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 2
标准地号 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 2 标准地GPS 起点:X : Y : 标准地GPS 终点:X : Y :
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 年龄 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 株 每公顷蓄积 m 3
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 林型 疏密度 幼树:组成 年龄 年 每公顷株数 株 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土壤:名称 结构 质地 厚度 cm 湿度 地形地型:部位 坡型 坡向 坡度 度 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
疏密度:
调查者: 计算者: 检查者:
年 月 日
每木检尺记录
林班 号样地(标准地) 小班 面积: 公顷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林权调查表范本.doc

林权调查表范本.doc

林权调查表调查员:日期:年月日林权调查表填写方法(1)宗地代码、定着物代码:根据附录A《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第8节的编码要求填写。

(2)不动产单元号:根据附录A《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第8节的编码要求填写。

(3)森林或林木所有权人:填写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权利人为自然人的,填写身份证明上的姓名;权利人为法人、其他组织的,填写身份证明上的法定名称。

(4)森林或林木使用权人:填写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权利人为自然人的,填写身份证明上的姓名;权利人为法人、其他组织的,填写身份证明上的法定名称。

(5)证件种类和证件号:写权利人身份证件的种类。

境内自然人一般为《居民身份证》,无《居民身份证》的,可以为《户口簿》、《军官证》等。

法人或其他组织一般为《组织机构代码证》,无《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可以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港澳同胞的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证》、《居民身份证》;台湾同胞的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其他有效旅行证件,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身份证件或经确认的身份证件;外籍人的身份证件为《护照》和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居留证件。

证件号是填写身份证件上的编号。

(6)代理人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编号:姓名填写代理人名称、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无代理的不填。

证件类型填写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证件编号填写代理人的公民身份证号码、军官证号码、护照号码等。

(7)权利人类型:填写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其他。

无法归类为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填写其他。

(8)坐落:填写调查的森林、林木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

(9)造林年度:填写有关文件确定的造林年度。

(10)小地名:填写地形图上的标有地名,应以地形图为准,地形图上没有记载或者记载有误的,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

(11)林班、小班: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所区划的林班和小班数据填写。

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1999年)

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1999年)

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数表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省林业厅资源林政处一九九九年六月一、说明1、基本情况本手册收集了湖南省主要用材树种:杉木、“三杉”、马尾松、国外松、杨树、阔叶树立木材积表、立木形高表、经济材材种出材率表。

其中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立木形高表和立木材积表是根据原林业部颁发的立木材积表(LY208-77)提供的立木材积公式(山本式)和相应的参数值编制的,“三杉”立木形高表、立木材积表是我省1991年编制的,国外松、杨树立木形高表、立木材积表和杉木、马尾松、杨树经济材材种出材率表是我省1995年以来陆续编制的。

这些数表可供林业调查、材积表检验、编制一元立木材积表和森林经营使用。

杉木、马尾松经济材材种出材率表和国外松、杨树材积表及经济材材种山材率表的编制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林业部《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根据我省各树种的地域分布划分编表单元(杉木、马尾松分山区和丘陵区,国外松和杨树按引种分布区,其中:国外松主要是低山丘陵区,杨树主要是洞庭湖区)分别收集样本,采用现代建模技术,用数式法求解参数,分别建立各树种的材积模型和经济材材种出材率模型进行编表。

通过拟合检验和实测标准地资料检验,系统偏差均在原部颁标准以内,编表精度较高。

“三杉”、国外松和阔叶树经济材材种出材率表暂缺。

2、各树种立木材积模型、形高模型和经济材材种出材率模型(1)立木材积模型①杉木、马尾松、阔叶树和杨树立木材积模型采用山本式:V=a×D b×H c(a、b、c为参数,见下表)。

②国外松采用可变参数材积式:V=C o×D(C1+c2×(D+10H))×H(C3+C4×(D+2.5H))参数值:C o=0.000086791543、C1=1.6638000575、C2=0.0094299757、C3=0.9693404868、 C4=-O.029*******③洞庭湖区“三杉”采用多项式:V=C0+C1×D2×H-C2×D3×H-C3×D2-C4×D2×H×Lg(D)参数值:C0=O.00579049505、C1=0.00006600324、C2=O.OO000046921 C3=0.000183033917、C4=0.000003192879(2)形高模型各树种的形高模型用相应的材积模型导出,即:FH=12732.39545V/D2(3)材种出材率模型每一树种材种出材率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成:削度方程、全树干材积方式。

林下经济调研调查表 2018

林下经济调研调查表 2018

表1
森林资源及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资源状况调查表
单位:公顷
表2
林农合作社等组织及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调查表
单位:户、个
表3-1
林下经济项目规模效益调查表(种植业)
单位:万元、公顷、贷
表3-2
林下经济项目规模效益调查表(养殖业)
单位:万元、头、只、公顷
表3-3
林下经济项目规模效益调查表(采集业、森林景观利用)
填表说明:1、调查表填写数字未明确年限的,以2017年年末数字为准。

2、产值填写年产值。

3、表3-1、表3-2、表3-3,为一个总表,各林下经济项目的产值、利用林地面积林地面
积需汇总到表3-1.
4、。

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表excel模板

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表excel模板
DATE
字段关系 PK
FK(表6-代码) FK(表59-代码)
类型 NUMBER(9) NUMBER(11) NUMBER(6) NUMBER(1)
字段关系 PK
FK(表57-代码) FK(表6-代码) FK(表60-代码)
类型 NUMBER(1) VARCHAR2(20)
字段关系 PK
类型 NUMBER(1) VARCHAR2(20)
57-火灾预警 字段名 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预警模型代码
预警日期
58-火灾预警记录 字段名 代码
火灾预警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预警等级代码
59-预警模型 字段名 代码 名称
60-预警等级 字段名 代码 说明
61-气象资料记录 字段名 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记录日期
数据结构-火灾预警信息
类型 NUMBER(11) NUMBER(6) 警日期

说明
null
代码

火灾预警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预警等级代码

说明
null

说明
null


说明
null
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

记录日期

温度(℃)

相对湿度(%)

雨量(毫米)

风速(米/秒)

物候季节指数值

字段关系 PK
类型 NUMBER(7) NUMBER(6)
DATE
字段关系 PK
FK(表6-代码)
温度 湿度 雨量 风速 物候季节指数值
NUMBER(2) NUMBER(2) NUMBER(4) NUMBER(4,1) NUMBER(2)

数据结构-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表格

数据结构-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表格

23-小班扩展因子
字段名 小班代码 新增因子代码 类型参数 类型 NUMBER(8) NUMBER(2) VARCHAR2(20) 字段关系 PK FK(表24-代码) 说明 小班代码(新) 新增小班因子(字段)代码 小班因子字段类型
24-新增因子
字段名 代码 名称 类型 NUMBER(2) VARCHAR2(20) 字段关系 PK 说明 新增小班因子(字段)代码 新增小班因子(字段)名称
平均直径 平均树高 优势木均高 郁闭度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公顷散竹 小班散竹 每顷散积 小班散积 公顷枯积 小班枯积 生长类型 造林类型 经营类型代码 经营措施代码 工程类别代码 小班蓄积 地段类型代码 造林树种a 造林树种b 混交方式代码 树种a株距 树种a行距 树种b株距 树种b行距 整地方式代码 整地长 整地宽 整地深 造林年度 造林季度代码 种苗来源代码 苗高
25-地类
字段名 代码 名称 类型 VARCHAR2(3) VARCHAR2(10) 字段关系 PK 说明 地类代码 地类名称
26-权属
字段名 代码 名称 类型 VARCHAR2(1) VARCHAR2(4) 字段关系 PK 说明 权属代码 权属名称
27-地貌
字段名 代码 名称 类型 VARCHAR2(1) VARCHAR2(4) 字段关系 PK 说明 地貌代码 地貌名称
班代码)பைடு நூலகம்
FK(表6-代码)
平均直径 平均树高 优势木均高 郁闭度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公顷散竹 小班散竹 每顷散积 小班散积 公顷枯积 小班枯积 生长类型 造林类型 经营类型代码 经营措施代码 工程类别代码 小班蓄积 地段类型代码 造林树种a 造林树种b 混交方式代码 树种a株距 树种a行距 树种b株距 树种b行距 整地方式代码 整地长 整地宽 整地深 造林年度 造林季度代码 种苗来源代码 苗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地号:
调查日期:年月日天气情况:
表1 林分基本情况
样地信息
01 小地名02 样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样地实际株数:株04 密度/(株/公顷):
05 起源:天然林()人工林()06 经纬度:N E
07 海拔/m:08 坡向:
09 坡度/°:10 坡位:
11 林龄/年:12 郁闭度:
13 植被类型:针()阔()14 土地权属:
15 林木权属:16 优势树种:
17平均胸径:18 平均高:
19 林层结构:20 活立木蓄积:
人为活动
15 人为活动:有( ) 无( )
16 具体活动描述(时间和活动强度等):
样地号:
表2 乔木层每木检尺表(面积m×m)
表3 林下植被生物量表
3.1 草本面积/m2:1×1 草本盖度(%):
3.2 灌木面积/m2:灌木盖度(%):
3.4 凋落物面积/m2:
凋落物盖度(%):
凋落物覆盖:无( );零星分布( );常见( );与草本混生( );其他( )
表4.1 土壤表观情况
1 岩石裸露度/%:
2 土壤母岩:
3 土壤种类:
4 土壤颜色:
4 土层厚度/cm:
5 腐殖质厚度/cm:
6 侵蚀情况:强( ) 中( ) 弱( ) 无( )
表4.2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体积含水率( );质量含水率( );土壤孔隙度:
表4.3 土壤容重的测定
环刀体积/cm3: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