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曰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 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诗歌鉴赏】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汉书?货殖传原文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大,贱不得逾贵。
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
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
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弋不施于?隧。
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鱼?卵,咸有常禁。
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备也。
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相与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赡,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
故《易》曰“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此之谓也《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
士相与言仁谊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
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
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八佾舞于庭,《雍》彻于堂。
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陵夷至乎桓、文之后,礼谊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差亡极。
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
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
礼谊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
富者木土被文锦,犬马余肉粟,而贫者短褐不完,含菽饮水。
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虽为仆虏,犹亡愠色。
致富奇书全文,共二十七篇

注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故,无固定译文。
注②:相关内容为网络/线下整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注③:关于下载劵,富余的话,可以直接下载。
也可以粘贴复制的。
《致富奇书》一、明路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二、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三、知人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辨。
心非心,真伪难知。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四、结势计然曰:“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范蠡按语:“朋友者,夥计者,不独通财,而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安得云乎有哉。
”五、精算计然曰:“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
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范蠡按语:“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
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
”六、扬善计然曰:“慈能致福。
”范蠡按语:“若谓慈善之人希锡福,此亦臆说。
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
”七、捕机计然曰:“夸他钜钞,暗挟此人。
羡某至诚,意讥本客。
客来无货。
非取帐必是等人。
买主私谈,不扣银定然夹帐。
”范蠡按语:“对此客而夸别客本大货多,使此客不能自安,于中有暗挟之意也。
封我谈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
若客来空手无货,非向主家取帐,必是等候亲友。
主家与买主私地密言,恐其旧有所欠,扣我货银抵补,不然货价腾长,背后定议,满匿我价钱也。
”八、造场计然曰:“施为小巧弗边幅,返更中坚。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乃用范蠡、计然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打仗】则修备,时【季节,时令】用【用途】则知物,二者形【比较,对照】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旱则资【蓄积,储存】舟,水则资车,物之理【道理,规律】也。
六岁穰【庄稼丰熟】,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夫粜【卖出粮食】,二十病【损害】农,九十病末.【古代指工商业。
与为“本”的农业相对】。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田地荒芜,辟,开垦,开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平粜【按平价卖出粮食】齐物【使物价相当】,关市不乏【关、市指关口和市场,不乏指关税有余和市场供应不缺】,治国之道也。
积著【指积存货物。
著,同“贮”】之理,务【务必,务求】完物【完好的货物】,无息【停息,指积压】币【应作“弊”,不好的货物】。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蚀【侵蚀】之货勿留,无敢居【积储】贵。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贵极【极点】则反【“返”】贱,贱极则反贵。
贵则粪土【如粪土】出,贱则珠玉取。
财币欲其行【流通】如流水。
”修【整治,修理】之十年,国富,厚赂【重金赏赐,重赏】战士,士赴【奔赴】矢【箭】石,如渴得饮,遂【终于】报【报复】强吴,观兵【炫耀兵力。
观,显示】中国【中原地区】,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洗雪】会稽之耻,乃喟然【叹气的样子】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实现)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小船】浮于江湖,变名易【改变】姓,适【到】齐为鸱夷子皮【鸱(chi)夷子皮:范蠡自称,犹号。
鸱夷,皮制的口袋,用以盛酒】,之【到】陶【陶:古邑名,当时属宋国.在今山东定陶西北】为朱公【范蠡自改的名字】。
朱公以为(认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谓与四方相通】,货物交易所【地方】也。
乃治产【购买货物】积居【囤积货物】,与时逐【通过看准时机来获利而不是坑骗于人。
逐,竞争】而不责【求,引申为坑骗】于人。
故善治生【这里指赚钱】者,能择人而任时【抓住时机】。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两次】分散与贫交【贫困的朋友】疏昆弟【关系不大密切的同族兄弟】。
计然曰

计然曰计然曰《史记.货殖列传》记: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一、明路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
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无法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
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像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然曰《史记·货殖列传》记: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一、明路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
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无法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
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像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
利润正是在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注释】蠻:通蛮,我国古代居住在南部的少数民族。
貊,音mò,我国古代居住在北部的少数民族。
【译文】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也明白。
正是因为对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辨。
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人与人在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去辨别一个人是贪心的还是清廉的。
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注释】觌:音dí。
见,相见。
【译文】如果人们之间不发生财产交往和利益关系,没有长久的真心相处,而仅仅以脸上的表情相见,以浅层的语言交谈往来,那么是无法认清此人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无法认清他是不是贪图利益,只顾眼前,敷衍了事。
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或者在患难之时与这人相处,然后我们就可以详细地知道这人这心是什么样的了。
四、结势计然曰:“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译文】交往、接触和托付的人,如果你选择不当,那么即使拥有万金,也不能称之为有钱。
范蠡按语:“朋友者,夥计者,不独通财,而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安得云乎有哉。
”【注释】夥:通伙。
鉴:镜子。
【译文】交往朋友、雇佣伙计,你和他们之间,不仅是流通钱财,而且还关系到你自身的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
与高明优雅的人交往,那么我也高明优雅,与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么我也低微卑劣,这就好像照镜子一样,美丽还是丑恶都取决于照镜子的人。
交往、结识的如果不是善良、诚实的好人,那么我就会被引导到不好的状况,即使钱财再多也容易被损耗掉,怎么还能说自己拥有钱财呢?五、精算计然曰:“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
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译文】对钱财不节省不爱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
能让财产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经历了顶风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注释】峻:山高大而徒。
范蠡按语:“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
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
”【译文】作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归,跋山涉水,所获得的那一点微小的利润,都来自于所承受的惊恐和辛苦。
如果不节省、爱惜钱财,那么一切劳作都没有任何益处了。
六、扬善计然曰:“慈能致福。
”【译文】对他人慈爱、和善可令自己获得幸福。
范蠡按语:“若谓慈善之人希锡福,此亦臆说。
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
”【注释】锡:xi,在这里作“赐与”解。
【译文】有人说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赐与的幸福,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因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动机是端正的,他的举止是庄严的,所作所为不会误入歧途,所以,这样的人也就大多会获得一种平坦之福了。
七、捕机计然曰:“夸他钜钞,暗挟此人。
羡某至诚,意讥本客。
客来无货。
非取帐必是等人。
买主私谈,不扣银定然夹帐。
”【译文】谈生意,夸耀其他人有许多钱财,是为了暗中向对方施加压力。
以羡慕的口气说其他人诚实守信,则是有意识讥讽对方。
客商来到却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来索取帐款,就是在等候别人。
买主与中间人私下里商议、交谈,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帐款上做文章。
范蠡按语:“对此客而夸别客本大货多,使此客不能自安,于中有暗挟之意也。
封我谈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
若客来空手无货,非向主家取帐,必是等候亲友。
主家与买主私地密言,恐其旧有所欠,扣我货银抵补,不然货价腾长,背后定议,满匿我价钱也。
”【译文】对当前的客商夸耀其他客商本钱大、货物多,是为了让这个客商不能安稳、沉着,以便暗中要挟。
对我大谈别人的忠诚、厚道,一定有讽刺我刻薄的含义。
如果客商来时,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向主人家索取帐款,就是为了到此来等候亲朋好友。
若中间人与买主私下秘密商议,必须小心,他们之间可能有旧帐未清,会把我的货款扣下作为抵押、补偿;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货价突涨,他们在背后秘密商议,对我隐瞒这些价格!八、造场计然曰:“施为小巧弗边幅,返更中坚。
门面彰扬广招摇,须疑内空。
多因行大放胆,十有九危。
”【译文】做事细心、灵巧,不在边际上下功夫,反而证明他内部充实。
表面上铺张虚华、彰名张扬、招摇过人,则一定要小心,他内部很可能是空架子。
有许多客商,因为对方行事张扬,仿佛很有实力,于是冒险行事,这样做十个中有九个危险。
范蠡按语:“作事规模鄙小,不务彰大门面,其中毕竟充实。
摆大架子,弄虚头,其内多主不实。
客因见牙侩行事彰大,财货放胆托付,不为疑虑,一值倾坏,所负不啻万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译文】做事情喜欢摆个大架子,追求虚华、玩弄张扬,其在本质上多是名不符实。
客商往往见到中间人行事张扬、摆架子,便把货物十分大胆地托付于他,不作任何怀疑和考虑,一旦事情出了变故,亏损的不仅仅是大量钱财。
如此看来,怎么可以因为中间人的虚华而大意呢?九、自诚计然曰:“好歹莫满牙侩,交易要自酌量。
”【译文】货物的优点和缺点切不可对中间商隐瞒,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轻孰重。
范蠡按语:“货之精粗好歹,实告经纪,使好裁专夺卖。
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恐自误也。
买卖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听旁人拦阻。
齐行煞价,惧我成交,意图脱彼货也,故宜自做酌量。
”【译文】货物的精细和粗糙之处、优点和缺点,必须据实告诉经纪人,使他们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定价出售。
如果将这些都隐瞒,不告诉他人,希望凭侥幸把货物出售,恐怕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进行买卖、决定交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听信别人的阻拦。
尤其是在同一行业里,有人一齐将价钱降低,阻拦我成交货物,再借机把手中货物卖出。
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听信人言。
十、笃义计然曰:“齿下不明,久后徒然溷濑。
当场既允,转身何必趦趄。
”【注释】溷:音hun,意指污秽,本文通混。
趦趄:通趑趄,音(ziju),行路困难,本文比喻犹豫徘徊。
【译文】签署买卖协议,如果交易条款写得不明确,那么过段时间后,对方不履行协议,你也没有办法。
当场就答应或做出了承诺,过后再犹豫也毫无用处。
范蠡按语:“交易之时,即要讲明价钱银水,若含糊图成,齿下不清,至会帐必然溷赖争竞。
买卖允与不允,决于当时,既已成交,转身鬼相嗟怨,此皆非君子交谊也。
”【译文】做生意,在达成交易之时,一定要把价钱、折扣等问题讲清楚。
如果一味追求达成交易,任由各项条款含糊不清,等到付款、清帐时,一定会发生混乱,有人就会赖帐,以至于发生不必要的争执。
买卖是否成交,交易是否进行,须在当时当地作出决定。
协议达成以后,再犹豫徘徊,或私下叹息、埋怨,这不是君子交朋友、做买卖的方法。
十一、和世计然曰:“和能处世,俭能治家。
”【译文】待人和睦,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生活俭朴,能使人家业兴旺、发达繁荣。
范蠡按语:“心性和则气血理,气血和则病不生,骨肉和则无戕。
处人和则无争,家和则道昌,国和则治强,四海和则万邦宁也。
”【译文】一个人心性平和,那么维持他生命的动力和血液就能按其故有的规律运行。
气血通畅,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相合,则身体无恙。
一个人若能待人和睦,那么就不会与人争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处,那么家业必然兴旺;一国人民若能和睦共处,那么整个国家就繁荣昌盛;世界各国若能和平共处,那么四海之内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十二、守规计然曰:“爱身须守法,保有在安常。
”【译文】一个人若是爱惜自身,那么就应当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一个人若想保有自己的财产,那么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安稳、宁静的平常心。
范蠡按语:“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欲保不失所有,切戒妄想贪求。
”【译文】希望屈辱不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么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当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
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不遭受损失,那么就应该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财富的贪欲及不当奢求。
十三、沉气计然曰:“便宜莫买。
浪荡莫收。
”【译文】便宜的货物一定不要买,浪荡之人拿来的东西不可收下。
范蠡按语:“物件真正者,要买须先付定银,然后求取。
似为难得之物,若价廉迁就,物非低假,恐来历不明,衣非殡衣即盗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