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优化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化设计答案(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素质教育优化设计答案语文(一)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7小题,共22分)1、c2、B3、B4.B5.A6.(1)“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示例:①今天你低碳了吗?②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③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④低碳 , 让生活更美好;享受低碳生活,不再被OUT;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清爽地球靠大家, 低碳走进你我他;温室效应我不要, 低碳生活我拥抱;节省水电讲环保低碳生活我来造;少坐汽车多行走, 低碳健康我拥有;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低碳让地球解脱苦难。
(3)示例1:“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
示例2: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希望2012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真的必须低碳!7.略二、阅读与欣赏(本大题15小题,共38分)12C13、B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5C16.导语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17.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18.“老头子”用计,独自一人全歼鬼子战斗画面19.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20.抗日救国英勇无畏的孤胆老英雄形象21. 父亲憨厚、诚实、慈爱。
例如,第4段的局促表现父亲憨厚、诚实,第5、6段买东西表现慈爱。
(2分)22. 外貌描写,“湿漉漉”表明父亲冒雨去买东西,突出了父亲对儿孙无私的爱,“皱纹堆砌”“松树皮”表现了父亲辛苦操劳、饱经风霜。
(2分)23. 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积攒的钱也交给了儿子,父亲因了却心愿而“笑”,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无私。
语文优化训练答案

语文优化训练答案【篇一:【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观巴黎油画记》优化训练(含答案)】t>13 观巴黎油画记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答案:d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颜色形体翻译b.昭示堕地残垣?c.炯诫逾越森然d.俯仰臂膊奔驰提示:c项中“炯诫”应为“炯戒”。
?答案:c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毕肖:完全相像。
b.生人:彼此不熟悉的人。
?c.亟叹:屡次感叹。
d.盍不:何不。
提示:“生人”,有生命的人。
?答案:b4.填空。
?薛福成(1838~1894),清末_______、_______、_______者。
字叔耘,号庸庵。
江苏无锡人。
早年进入曾国藩幕府,后随李鸿章办理外交。
1879年作_______,提出变法主张。
《观巴黎油画记》节选自_______。
提示:识记文学常识。
?答案:外交官政论家改良主义《筹洋刍议》《庸庵文外编》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巴黎蜡人馆所展蜡像有什么特点?提示:通过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参考答案: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2.哪些人在此立了像?提示:通过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参考答案: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
3.作者面对这些蜡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答案: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
(2)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提示:注意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
?参考答案:(1)有的站立,有的躺卧;有的坐着,有的俯身;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的喝酒,有的赌钱。
?(2)(这)是用来昭示明显的警戒,激发法国人的义愤,图谋报复啊。
5.作者观《普法战争图》的观察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描述油画上普法战争的战场状况。
提示:熟悉文章的写作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优化练习及答案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色。
27.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 陵()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怀民亦未寝 ()水 中藻荇 交横()()
③道狭草木长 (
)
④但使愿无违 (),(
)
⑤使至塞上()
⑥单车欲问 边(
)
⑦江入大荒 流(
)
⑧仍怜 故乡水(
)
3.填空。
①《归园田居》
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
。
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成语“”就 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2《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
唐代着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 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 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 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 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 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 特点
30.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 荒秽() 草木长 () 燕()然
候骑 () 鸡豚 ()
叩
()门 萧()关箫 ()
鼓
2.解释下列加点
字的
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随堂优化训练及其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随堂优化训练及其答案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疑难聚焦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对三路大军渡江的报道,在表达方式有同有异,详略处理十分恰当,而且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请加以说明。
【我的回答】这则新闻中相同的是都交代了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战局的发展趋势。
中路军渡江战况写得简略;西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报道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东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最详。
这是因为东路军与西路军、中路军所遇敌军都不同,战斗激烈,还因为这里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很巩固的防线”。
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有必要详写。
关于过渡自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内在联系紧密,还应从语言标志上去体会其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特点。
如文中前面写了“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鲁港地区”交代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后面就用“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既交代了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又补充说明了上文没提及的中路军所遇之敌的情况。
前面写了“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后面就写“我东路军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上文呼应。
前面写了“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后面就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与之相呼应,起到了紧密衔接的作用。
难点1 阅读两则新闻,试着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我的回答】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难点2 阅读两则新闻,试着将两者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我的回答】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测试题7.doc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魅.力()蓼.蓝()肃穆.()牦.牛()潸.然()篝.火()脍炙..人口()()解析:掌握生字的读音,有些词语需要注意拼音规则。
如“ei”应当标在“e”上,有两个韵母时,应当标在排在前面的韵母上。
答案:mèi liǎo mù máo shān ɡōu kuài zhì2.下列词语中释义错误的两项是()A.恬雅:安静、文雅。
B.肃穆:严肃而恭敬。
C.启明星:即水星,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水星又称启明星。
D.潸然:悲伤的样子。
E.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F.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样子。
解析:“启明星”即金星。
“潸然”是流泪的样子。
答案:CD3.填空。
()的高原()的雨丝()的空气()的高原()的画卷()的山峦()的湖水()的菜花()的涟漪()的湖水()的眸子()的晴空()的草滩()的公路()的地方()的草滩()的西湖()的东湖()的南湖()的感慨()的魅力()的刻刀()的天鹅()的鱼儿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填写的形容词都能与后面的名词搭配,并且体会形容词的作用。
参考答案:(神奇)的高原(扑朔迷离)的高原(蓝色)的湖水(无边无际)的湖水(碧绿)的草滩(绿茵茵)的草滩(辽阔)的南湖(精细)的刻刀(细细)的雨丝(巨大)的画卷(黄灿灿)的菜花(蓝晶晶)的眸子(银色)的公路(妩媚)的西湖(华丽)的感慨(洁白)的天鹅(甜润)的空气(连绵起伏)的山峦(微微)的涟漪(万里无云)的晴空(遥远)的地方(清丽)的东湖(自然)的魅力(畅游)的鱼儿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
B.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青海刚察南部。
C.启明星,也就是金星,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是一种染料,蓝是一种可作染料的植物。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八上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八上【篇一:八年级上语文素质教育优化设计五】xt>语文(五)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5、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c.吾视其辙乱d.其真无马邪..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每空1分)①《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千古名句是 ,。
(5)《黄鹤楼》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诚信是金,;诚信是镜 , ;诚信是泉水,;诚信是火种,。
①照出灵魂的善恶美丑;②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③散播开来,成就燎原之势;④荡涤污秽,滋养心田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8、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作为下句与它构成对偶最恰当的是()(2分)a.丁香初绽悠悠云b.带水芙蓉点点雨c.柳絮池塘淡淡风d.榆鞭临窗片片雪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9 美丽的颜色—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9 美丽的颜色—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沉淀(diàn)燥(zào)热炽(zhì)热小心翼(yì)翼B.简陋(lòu)骤(zòu)雨荧(yíng)光猝(cù)不及防C.窒(zhì)息吹嘘(xū)沥(lì)青筋(jīn)疲力尽D.轮廓(kuò)铀(yóu)矿酸渍(zé)和(hé)颜悦色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靠的是不断地思考和勤奋的努力造就的。
B.阳光明媚、四季花香的金沙湖旅游区,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着八方来客。
C.来“施耐庵纪念馆”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每天参观的人数超过1万左右。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上完体育课,依然个个精神抖擞、筋疲力尽的样子。
B.待人和颜悦色,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好情绪,也是一个人难得的修养。
C.大学刚毕业时,他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而炽热的浪漫主义激情。
D.李云龙和战友吹嘘自己的独立团有八个营,上万人的兵力。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记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B.《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但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
D.“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称为小说的“六要素”。
5.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语文的学习之旅中,我们领会到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等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改为“领悟”)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共鸣。
7 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 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7 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佃农(diàn)野蛮(mán)妯娌(zhóu)厌恶(wù)B.勉强(qiǎng)管束(shù)祖籍(jí)慰勉(wèi)C.溺死(lì)轻薄(bó)私塾(shú)耕种(zhòng)D.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滋味(zī)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对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B.有些生意人为富不仁,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生财致富,实在可恶。
C.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只能作罢。
D.为了瘦身,李婷节衣缩食,结果上午第二节课就饿昏倒了。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删去“通过”或“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
(“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4.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在餐桌上,母亲忙着给你夹菜,你说:“别夹了,我自己会吃。
”B.图书馆里,一个男孩边吃薯片边看书,拉珍走过去对他说:“小弟弟,你吃东西不仅会影响到别人,而且会把书弄脏的。
”C.早晨,准备上学的达瓦发现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匆匆回家取,遇到了买菜回家的王奶奶,他连忙说:“等会儿,你又没事,让我先上楼!”D.校园花圃旁边,一个同学正在掐花朵,你走过去说:“喂!不许乱掐,你这样太不文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26.三峡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27.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相与..步于.中庭()()⑨积水空明..()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
谢中书即。
②苏轼,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
4.翻译下列语句。
鸣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会想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再,最后。
28.观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奔.腾()乘骑()如履平地()倏.倍穹()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⑧倏尔..黄烟四起()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旗,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等特征。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看雪此人而别⑩及.,作者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然 叩.()..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
,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中写(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的马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4.①如果自从②有时或者③即使虽然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故将“夏都④早鱼⑦考虑,谢微②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柳宗元4.①清澈的河流现出河底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③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和鸟儿不住地啼叫④还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一)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9.……共谈‖高峰……仙都‖……①层:引子,引出写景②层:具体写景10.12.13.14.15.16.2.3.4.④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
二、(一)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6.形、色、声、势7.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8.水军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烟消波静动静相衬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10.勇猛矫健灵活旗尾略不沾湿。
11.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
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2.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3.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30.《诗四首》参考答案:一、1.shènɡhuìzhǎnɡyānjìtúnkòuxiāoxiāo2.①野草②扛着③生长④只,违背⑤出使⑥慰问⑦广阔无际的原野⑧爱3.①《陶渊明集》五三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②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③《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穿行没有云翳,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7.不是。
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18.游时间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