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2 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 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并描述地形特征2.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1.说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效果评测】表现评定、项目评定【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东北三省包括哪三个省?下面我们将跟随航拍中国摄制组来一场东北三省的航拍之旅,马上开启东北三省航拍旅程的第一站,在此次旅行结束后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是?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旅程一:感受北境雪国气质——气候展示微课,感受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问:本次旅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冰雪世界、雾凇等)这些景观济南能看到吗?(不能)这些景象只有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下面大家结合材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资料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1、结合学案资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
2、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适宜当地气候的住房。
(进行星级评定,其他同学的回答都能理解,请打五分)承转:大家的东北印象除了冰雪王国,还有“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这样一些别称,到底白山黑水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在下面的旅程中了解一下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大家一起带着任务来参与这趟旅程,看看能否找到揭开“白山黑水”神秘面纱的线索。
旅程二:揭开“白山黑水”的神秘面纱——地形展示微课,感受东北三省地形特点。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
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ft 地和平原为主。
【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俄罗斯朝 鲜 朝鲜
【生】
“ft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ft 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师】人们常用“ft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ft 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ft环”指? “水绕”指? “沃野千里”指?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生】温带季风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
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
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气候
【生】观察低于 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 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师】降雪也是降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 水的一部分,东北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3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教学目标1.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2.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老工业基地向新而生的视频,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衰落的原因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四、教学流程【图片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2.工业发展的条件五、当堂练习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2.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C.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轻、重工业高度发达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海陆交通C.水资源充足D.较好的工业基础答案:1~4:B;C;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共和国“长子”(1)发展工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3)工业城市布局:靠近原料地2.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恶化、环境污染3.振兴老工业基地八、课后作业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工农业布局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3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基础目标)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提升目标)3.掌握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基础目标)2.能够运用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农业发展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可以作为一种迁移。
但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则是在中国地理部分首次接触到,但在世界地理部分学过印度、日本等国的工业分布,所以可以进行迁移学习。
重要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地图来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然后据此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并结合人文特点东北形成了商品粮基地,这种逻辑关系要搞清。
除读图法外,学生还应该主要用讨论法、分析比较等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读图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读图6.13,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能识别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和河流的分布;3.归纳气候特征;4.学会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相关地图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提高学生运用图学习的能力;2.学会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和思维习惯;2.通过分组完成任务、讨论、探究、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合作、交流、思考、质疑、探究的意识;3.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1.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2.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图示信息、查阅资料、探究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情导入)播放东北地区视频激发学生想去旅游的热情。
师:自从“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中国雪乡后,这里备受人们的关注也吸引了一大批旅游爱好者。
下面老师也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播放视频)你们想不想亲自去那里感受一下?(想)在旅游开始之前请在座的各位一起担任本次活动的导游,共同来设计此次东北自由之旅。
(玩、吃、穿、住、行等方面谈谈)生:看冰雕,雾凇,长白山天池、索菲亚教堂等。
生:穿防风衣裤、雪地靴、雷锋帽、过得严严实实、住东北大炕。
生:乘火车,坐飞机去。
生:吃东北大米饭、松子、榛子、小鸡炖蘑菇、木耳、烤玉米、东北三宝等。
为什么要穿厚实?(冷)为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授师:那么,我请问各位导游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要认识一个区域,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区域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生: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河流。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就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
(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选出优胜小组颁奖)请自学书本P13--P16,根据导学案自主完成相应的问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2.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3.学习并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名称、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3.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知识。
2.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
2.学习探究讲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地图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同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北三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东北三省的一个景点或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具体景点和特色。
可以选择“白山黑水”景点作为案例,讲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练习评价设计相关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东北三省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包括图片、案例、地图等教学资源。
2.教学案例:收集与东北三省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与讨论。
3.教学地图: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向学生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
第3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一、教学目标
1.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2.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老工业基地向新而生的视频,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
展条件、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衰落的原因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四、教学流程
【图片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2.工业发展的条件
五、当堂练习
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
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
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
2.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
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
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
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以重工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轻、重工业高度发达
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海陆交通
C.水资源充足D.较好的工业基础
答案:1~4:B;C;A;C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共和国“长子”
(1)发展工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
(2)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
(3)工业城市布局:靠近原料地
2.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恶化、环境污染
3.振兴老工业基地
八、课后作业
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工农业布局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2)家乡的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