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吕云翔编著第8章查找习题解答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2版)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2版)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2版)第一章:基本概念1. 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操作。
它研究如何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数据操作。
2. 数据结构的分类有哪些?数据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和队列;非线性结构包括树和图。
3. 什么是算法?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系列有序步骤。
它描述了如何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并产生期望的输出结果。
4. 算法的特性有哪些?算法具有确定性、有限性、输入、输出和可行性这五个特性。
5. 数据结构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数据结构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操作的对象是数据结构。
第二章:线性表1. 顺序表的两种实现方式是什么?顺序表可以通过静态分配或动态分配的方式实现。
静态分配使用数组,动态分配使用指针和动态内存分配。
2. 单链表的特点是什么?单链表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它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但是查找效率较低。
3. 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分别是什么?循环链表是一种特殊的单链表,在尾节点的指针指向头节点。
双向链表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指针。
4. 链表和顺序表的区别是什么?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更高,但是查找操作效率较低;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低,但是查找操作效率较高。
第三章:栈和队列1. 栈是什么?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后进先出(LIFO)是栈的特点。
2. 队列是什么?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先进先出(FIFO)是队列的特点。
3. 栈和队列的应用有哪些?栈和队列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使用了栈,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使用了队列。
4. 栈和队列有哪些实现方式?栈和队列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还有更为复杂的如双端队列和优先队列。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2版)》(严蔚敏 著)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著)第八章练习题答案第8章排序1.选择题(1)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这种排序方法称为()。
A.归并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答案:C(2)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并将其依次放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端的方法,称为()。
A.归并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答案:D(3)对n个不同的关键字由小到大进行冒泡排序,在下列()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
A.从小到大排列好的B.从大到小排列好的C.元素无序D.元素基本有序答案:B解释:对关键字进行冒泡排序,关键字逆序时比较次数最多。
(4)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元素无序的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为()。
A.n+1B.n C.n-1D.n(n-1)/2答案:D解释:比较次数最多时,第一次比较n-1次,第二次比较n-2次……最后一次比较1次,即(n-1)+(n-2)+…+1=n(n-1)/2。
(5)快速排序在下列()情况下最易发挥其长处。
A.被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排序码B.被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C.被排序的数据完全无序D.被排序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答案:C解释:B选项是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
(6)对n个关键字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A.O(n)B.O(n2)C.O(nlog2n)D.O(n3)答案:B解释: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但在最坏情况下,即关键字基本排好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
(7)若一组记录的排序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A.38,40,46,56,79,84B.40,38,46,79,56,84C.40,38,46,56,79,84D.40,38,46,84,56,79答案:C(8)下列关键字序列中,()是堆。
数据结构第八章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数据结构第八章习题及答案习题八查找一、单项选择题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线性表。
A.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C. 压缩存储D. 索引存储2.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3.适用于折半查找的表的存储方式及元素排列要求为( )A.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无序 B.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有序C.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无序 D.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有序4.当在一个有序的顺序存储表上查找一个数据时,即可用折半查找,也可用顺序查找,但前者比后者的查找速度( ) A.必定快 B.不一定 C. 在大部分情况下要快 D. 取决于表递增还是递减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6.二叉树为二叉排序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任一结点的值均大于其左孩子的值、小于其右孩子的值。
这种说法()。
A.正确 B. 错误7.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1) )有关, 在 ((2) )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8.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的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则可采用( )查找法。
A. 分快查找B. 顺序查找C. 折半查找D. 基于属性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
A.(100,80, 90, 60, 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 60, 90)C.(100,60, 80, 90, 120,110,130)D. (100,80, 60, 90,120,130,110)10.下图所示的4棵二叉树,( )是平衡二叉树。
云计算导论 第8章-云计算导论(第2版)-吕云翔-清华大学出版社

NoSQL数据库的四大分类
分类
键值 (keyvalue)
Examples举例
1、Hbase的访问接口和数据模型
Hbase的访问接口如下: ➢ Native Java API 最常规和高效的访问方式,适合Hadoop MapReduce Job并行批处理 HBase表数据 ➢ HBase Shell HBase的命令行工具,最简单的接口,适合HBase管理使用 ➢ Thrift Gateway 利用Thrift序列化技术,支持C++,PHP,Python等多种语言,适合 其他异构系统在线访问HBase表数据;
1、Hbase的访问接口和数据模型
➢ REST Gateway 支持REST 风格的Http API访问HBase, 解除了语言限制 ➢ Pig 可以使用Pig Latin流式编程语言来操作HBase中的数据,和Hive类似, 本质最终也是编译成MapReduce Job来处理HBase表数据,适合做数 据统计 ➢ Hive 当前Hive的Release版本尚没有加入对HBase的支持。
结构化数据
图结构
优点
缺点
查找速度快
数据无结构化,通常 只被当作字符串或者
二进制数据
查找速度快,可扩 展性强,更容易进
行分布式扩展
功能相对局限
数据结构要求不严
格,表结构可变, 不需要像关系型数 据库一样需要预先
查询性能不高,而且 缺乏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查询语法。
(完整版)数据结构与算法第8章答案

第8 章排序技术课后习题讲解1. 填空题⑴排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对已排序的数据元素进行()。
【解答】查找【分析】对已排序的记录序列进行查找通常能提高查找效率。
⑵对n个元素进行起泡排序,在()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少,其比较次数为()。
在()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多,其比较次数为()。
【解答】正序,n-1,反序,n(n-1)/2⑶对一组记录(54, 38, 96, 23, 15, 72, 60, 45, 83)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把第7个记录60插入到有序表时,为寻找插入位置需比较()次。
【解答】3【分析】当把第7个记录60插入到有序表时,该有序表中有2个记录大于60。
⑷对一组记录(54, 38, 96, 23, 15, 72, 60, 45, 83)进行快速排序,在递归调用中使用的栈所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
【解答】3⑸对n个待排序记录序列进行快速排序,所需要的最好时间是(),最坏时间是()。
【解答】O(nlog2n),O(n2)⑹利用简单选择排序对n个记录进行排序,最坏情况下,记录交换的次数为()。
【解答】n-1⑺如果要将序列(50,16,23,68,94,70,73)建成堆,只需把16与()交换。
【解答】50⑻对于键值序列(12,13,11,18,60,15,7,18,25,100),用筛选法建堆,必须从键值为()的结点开始。
【解答】60【分析】60是该键值序列对应的完全二叉树中最后一个分支结点。
2. 选择题⑴下述排序方法中,比较次数与待排序记录的初始状态无关的是()。
A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B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C选择排序和归并排序D插入排序和归并排序【解答】C【分析】选择排序在最好、最坏、平均情况下的时间性能均为O(n2),归并排序在最好、最坏、平均情况下的时间性能均为O(nlog2n)。
⑵下列序列中,()是执行第一趟快速排序的结果。
A [da,ax,eb,de,bb] ff [ha,gc]B [cd,eb,ax,da] ff [ha,gc,bb]C [gc,ax,eb,cd,bb] ff [da,ha]D [ax,bb,cd,da] ff [eb,gc,ha]【解答】A【分析】此题需要按字典序比较,前半区间中的所有元素都应小于ff,后半区间中的所有元素都应大于ff。
(完整版)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 •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
答案: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如数学计算中用到的整数和实数,文本编辑所用到的字符串,多媒体程序处理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通过特殊编码定义后的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记录等。
数据元素用于完整地描述一个对象,如一个学生记录,树中棋盘的一个格局(状态)、图中的一个顶点等。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元素的、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都是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整数数据对象是集合N={0,士1,士2,…},字母字符数据对象是集合C={ ‘ A', ‘ B…,‘ Z,‘ a'b ',…,‘ z ' },学生基本信息表也可是一个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逻辑结构: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因此,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存储结构:数据对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表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这个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具体包括三部分: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上关系的集合和对数据对象的基本操作的集合。
2 •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答案:例如有一张学生基本信息表,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籍贯、专业等。
每个学生基本信息记录对应一个数据元素,学生记录按顺序号排列,形成了学生基本信息记录的线性序列。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合集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合集第一章绪论1. 数据结构课程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其中哪个方面和计算机无关?答:非数值计算,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操作的实现2. 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哪几类?(不要简单答线性和非线性)3.为什么要进行算法分析?(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算法分析主要研究哪几个方面?(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即: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4.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5、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 R ),其中D 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R 是D 上的关系有限集合。
设有数据逻辑结构S=(D,R ),试按各小题所给条件画出这些逻辑结构的图示,并确定相对于关系R ,哪些结点是开始结点,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1. 【严蔚敏习题集P7 1.3②】D={d1,d2,d3,d4} R={(d1,d2),(d2,d3),(d3,d4) }答:d1→d2→d3→d4 d1—无直接前驱,是首结点 d4—无直接后继是尾结点2. s=0; for i=0; i<="n)" 答:o="" (log="" (n="" )<="">1.D={d1,d2,…,d9}R={(d1,d2),(d1,d3),(d3,d4),(d3,d6),(d6,d8),(d4,d5),(d6,d7),(d8,d9) }答:此图为树形结构 d1—无直接前驱,是根结点 d2,d5,d7,d9—无直接后继是叶子结点2.D={d1,d2,…,d9}R={(d1,d3),(d1,d8),(d2,d3),(d2,d4),(d2,d5),(d3,d9),(d5,d6),(d8,d9),(d9,d7), (d4,d7), (d4,d6)}答:此图为图形结构 d1,d2—无直接前驱,是开始结点 d6,d7—无直接后继是终端结点(2)(3)学习方法提示:同学们一定要把教材阅读,理解以后再做题,暂时不要做那些针对考试的“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题”,以后要参加那些考试的时候再说。
《数据结构》吕云翔编著第8章查找习题解答

第8 章查找课后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已知一个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折半查找值为90的元素时,经过()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A 2B 3C 4D 5【解答】A2.已知10个元素(54,28,16,73,62,95,60,26,43),按照依次插入的方法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查找值为62的结点所需比较次数为()。
A 2B 3C 4D 5【解答】B3.已知数据元素为(34,76,45,18,26,54,92,65),按照依次插入结点的方法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则该树的深度为()。
A 4B 5C 6D 7【解答】B4.按()遍历二叉排序树得到的序列是一个有序序列。
A 前序B 中序C 后序D 层次【解答】B5一棵高度为h的平衡二叉树,最少含有个结点。
A 2hB 2 h -1C 2 h +1D 2 h -1【解答】D6.在散列函数H(k)= k mod m中,一般来讲,m应取()。
A 奇数B 偶数C 素数D 充分大的数7.静态查找与动态查找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B 施加在其上的操作不同C 所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类型不一样D 存储实现不一样【解答】B【分析】静态查找不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而动态查找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
8. 长度为 12的有序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采用折半查找技术,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查找失败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A 37/12B 62/13C 3 9/12D 49/13【解答】A,B9. 用n个键值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其最低高度为()。
A n/2B nC log2nD log2n+1【解答】D【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最低高度与完全二叉树的高度相同10. 二叉排序树中,最小值结点的()。
A 左指针一定为空B 右指针一定为空C 左、右指针均为空D 左、右指针均不为空【解答】A【分析】在二叉排序树中,值最小的结点一定是中序遍历序列中第一个被访问的结点,即二叉树的最左下结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章查找课后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已知一个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折半查找值为90的元素时,经过()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A 2
B 3
C 4
D 5
【解答】A
2.已知10个元素(54,28,16,73,62,95,60,26,43),按照依次插入的方法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查找值为62的结点所需比较次数为()。
A 2
B 3
C 4
D 5
【解答】B
3.已知数据元素为(34,76,45,18,26,54,92,65),按照依次插入结点的方法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则该树的深度为()。
A 4
B 5
C 6
D 7
【解答】B
4.按()遍历二叉排序树得到的序列是一个有序序列。
A 前序
B 中序
C 后序
D 层次
【解答】B
5一棵高度为h的平衡二叉树,最少含有个结点。
A 2h
B 2 h -1
C 2 h +1
D 2 h -1
【解答】D
6.在散列函数H(k)= k mod m中,一般来讲,m应取()。
A 奇数
B 偶数
C 素数
D 充分大的数
7.静态查找与动态查找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
B 施加在其上的操作不同
C 所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类型不一样
D 存储实现不一样
【解答】B
【分析】静态查找不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而动态查找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
8. 长度为 12的有序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采用折半查找技术,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查找失败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A 37/12
B 62/13
C 3 9/12
D 49/13
【解答】A,B
9. 用n个键值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其最低高度为()。
A n/2
B n
C log2n
D log2n+1
【解答】D
【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最低高度与完全二叉树的高度相同
10. 二叉排序树中,最小值结点的()。
A 左指针一定为空
B 右指针一定为空
C 左、右指针均为空
D 左、右指针均不为空
【解答】A
【分析】在二叉排序树中,值最小的结点一定是中序遍历序列中第一个被访问的结点,即二叉树的最左下结点。
11. 散列技术中的冲突指的是()。
A 两个元素具有相同的序号
B 两个元素的键值不同,而其他属性相同
C 数据元素过多
D 不同键值的元素对应于相同的存储地址
12. 在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所构成的闭散列表上进行查找,可能要探测多个位置,在查找成功的情况下,所探测的这些位置的键值()。
A 一定都是同义词
B 一定都不是同义词 C不一定都是同义词 D 都相同
【解答】C
【分析】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会产生堆积,即非同义词争夺同一个后继地址。
二、填空题
1.评价查找效率的主要标准是____。
【答案】平均查找长度
2.查找表的逻辑结构是____。
【答案】集合
3.对长度为100的顺序表,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在查
找不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____。
【答案】50 100
4.在150个结点的有序表中二分法查找,不论成功与否,键值比较次数最多为____。
【答案】L log2150」+1=9
5.索引顺序表上的查找分两个阶段:____、____。
【答案】(1)确定待查元素所在的块(2)在块内查找待查的元素
6.从n 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中查找一个元素,平均时间复杂性大致为____。
【答案】O(log2n)
7.散列表中同义词是指____。
【答案】具有相同散列地址的两个数据元素
8.散列表既是一种____方式又是一种____方法。
【答案】存储方式查找方法
9.散列表中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
【答案】常见散列函数冲突处理方法。
10.散列表的冲突处理方法有____和____两种,对应的散列表分别称为开散列表和闭散列表。
【答案】链地址法开放定址法
三、算法设计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