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考试要点

基本概念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 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

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 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

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

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应注意: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2.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一、牛 顿 第 二 定 律

1.定律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

点评: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m

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 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4)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5)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 i ,对应的加速度为a i ,则有:

F 合=m 1a 1+m 2a 2+m 3a 3+……+m n a n

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

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1a1,∑F2=m2a2,……∑F n=m n a n,

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解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标出运动情况,那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点评: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2/2

,2,21,0202200t t t t v v v t s v as v v at t v s at v v =+===-+=+=等.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2)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4)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三、临界问题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四、超重、失重和视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所以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所以

F=m(g-a)<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mg.

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

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点评:(1)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G=mg始终不变。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

称视重)发生了变化,好像物体的重量有所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辅导讲义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辅导教案 授课主题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的1、牛顿运动定律的性质 2、牛顿运动定律的几个模型 教学重难点驾驭共点力的平衡 本节学问点讲解 牛顿其次定律的性质 1.同体性:公式中F、m、a必需是同一探讨对象 2.矢量性:加速度a的方向与合外力F合方向相同 3.瞬时性:(a和合外力F是瞬时对应关系)a与F合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变更 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之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分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典型例题:1、正在加速上升的气球,下面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开,此时() A.重物的加速度马上发生变更 B.重物的速度马上发生变更 C.气球的速度马上变更 D.气球的加速度马上增大 2、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肯定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终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变式训练: 1.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状况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终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渐渐减小到零 2.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改为2F(仍旧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A.a′=a B.a<a′<2a C.a′=2a D.a′>2a 课堂小结: 牛顿其次定律的应用 由力推运动 (1)已知受力确定运动 状况的基本思路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 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这三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 互作用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和工程领域。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 律的三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 理概念。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 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的要点在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换 句话说,物体不会自己改变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 保持不变。所以,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我们在一辆车上突然刹车时,人体会继续 向前滑动。这是因为车突然减速,而我们的身体仍按照惯性继续保持 匀速运动状态。当车辆减速至与人体速度相等时,人体停止滑动。这 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 牛顿的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力学计算的基础。它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 a。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也就 是说,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大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第二定律: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kg和 2kg,两者都受到相同的力10N作用。根据第二定律,质量为1kg的物 体将产生10m/s²的加速度,而质量为2kg的物体将产生5m/s²的加 速度。可以看到,虽然两个物体都受到了相同的力,但质量较小的物 体产生了更大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的第三定律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对于任何两 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个定律很好地解释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它告诉我们, 每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 的反作用力。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物体而言,它的运动不仅受到外力 的作用,还会受到其他物体的反作用力的影响。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的脚对地面施加 了一个向下的力。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地面也会对我们的脚施加 一个等大方向相反的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使我们保持了平衡。 结论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核心概念,它通过三条定律揭示了物体

巧学高考物理(必考)热点快速突破 专题04 牛顿运动定律 含解析

G 【高考命题热点】主要考查有关“牛一”、整体法隔离法的选择题、验证“牛二”的实验题和涉及“牛二”的综合型大题. 【知识清单】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二定律: m F a m a F合 合 或= =(a由合外力决定,方向与合外力一致)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的 两个力. 4. 超重和失重 超重:G F N > (压力或支持力)a竖直向上;即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失重:G F N < (压力或支持力)a竖直向下即同理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5. 整体法和隔离法条件:系统各物体运动状态一致,即有共同加速度,各物体相对静止. 思路:先整体后隔离,隔离受力少和简单物体. 例:(多选)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是(BCD) A.ma μ B.ma C. m M mF + D.Ma F-

热点突破提升练四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没有惯性 D.质量越小,惯性越大,外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一个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升降机的压力小于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与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C.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 D.人的重力和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4.(多选)如图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学问点: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确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确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4)牛顿第确定律是用志向化的试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其次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确定律 2.对牛顿其次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殊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其次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确定于物体的受力状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状况确定运动状况,还是由运动状况确定受力状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始终线上,同时出现、消逝、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志向试验法 2.限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依据条件变更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状况的变更和状态的变更,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确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定联系,只有速度变更才与合力有必定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更,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轻绳

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 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高三物理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高三物理知识复习之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定律知识点复习: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二.难点解析 例题. 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已知 sin37°=0.6,cos37°=0.8,g=10 m/s2) 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2m的A、B两个物体,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 长,如果m=1 4M,求: (1)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 2.图像分析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 例3.(多选)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 A.t1B.t2 C.t3D.t4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考试要求 高考要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重中之重的部分,纵观近年的高考考察内容,注重对牛顿运动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中的力学问题.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知识覆盖面宽,如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到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还经常与电学进行综合,特别是与电场、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旧题、常规题推出有新意,加强了信息图象题的考察,考察从图象中挖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要方法 牛顿定律是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三条基本规律,是全部经典力学的基础,也和电磁学的学习紧密相关.牛顿第一定律讨论在不受外力时物体怎样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讨论在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由什么决定;牛顿第三定律则是讨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章涉及的主要方法有: 1.控制变量法,如第5课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极限分析法,用“放大”或“缩小”的思想把物理过程所蕴含的临界状态“暴露”出来的方法,如第3课时例2 3.理想实验法,理想化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物理过程进行科学抽象,从而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如第1课时的课后创新演练第6题,高考试题选编第3题 4.图象法,如第3课时例3、高考试题赏析例3 5.程序法:依顺序对研究对象或其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要注意确定对象与对象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各物理量的关系.如第2课时例4、高考试题选编第13题 6.二力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如第2课时例1、例2 7.整体法与隔离法,如第4课时例2、例3、高考试题赏析例4 8.“超重”、“失重”分析法,当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a时,物体就“超重ma”或“失重ma”.这样就能迅速地判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如第4课时例1 9.假设法: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不明确时,可以根据物理意义作出某一假设,从而根据物理管理进行推断、验证的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 这种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 生速度的原因”(3量度。 (4(52(1(2)(3,F y =ma y ,若F 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V^2-V0^2=2ax T=2x/a^1/2 V=v0+at,x=v0t+1/2at^2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 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例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 图1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 考试要点 基本概念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 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 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 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 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 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应注意: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2.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1、亚里士多德:力使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便不会运动。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所达到的高度相同,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当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时,可以等效看成是不受力。 4、惯性:物体自身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牛顿第一定理又称为惯性定律。 5、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 。该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即惯性参考系)。 6、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加速度方向由所受合力方向决定,且总是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合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物体的受力可以合成或分解,加速度也同样可以合成或分解。 7、合外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8、力学中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其单位是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由公式推导出来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比如m/s,N,m/s2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单位制,简称SI。 9、厘米/千米,小时/分钟是基本量的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m/s,N,J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而Km/h和KW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10、物理量的单位可以由公式推导出,根据单位的计算关系也可以检查公式或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用公式F甲对乙= -F乙对甲表示,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1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毋庸置疑的难点和重点 知识结构 核心知识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明确物体具有惯性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2.明确力的含义 1“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就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匀速),若受到合外力,其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 1.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率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率随着力的产生而产生、消逝而消逝、变革而变革。 2.矢量性 F=ma是一个矢量方程,任一瞬时,a的方向均与合外力的方向保持一致。3.同体性 F=ma中F、m、a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体系。 牛顿第三定律 两物体之间的感化力与反感化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感化在同一条直线上。 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1.感化力反感化力感化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感化在同一个物体上; 2.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大概是不同性质的力; 3.感化力反感化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逝后,另一个大概仍然存在。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则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合外力向上,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如图甲所示。 N-G=ma 2.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同理,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合外力向下,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如图乙所示。 G-N=ma 因此,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由物体的加速度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3(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

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 点整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

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

物理高考知识点上海

物理高考知识点上海 物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它可能是一门难以掌握的学科。然而,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上海地区高考物理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 一、力学 力学是物理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中的一大重点。上海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上海高考物理中通常会涉及到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学生应该熟悉这些定律的表达方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物理现象,它涉及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学生需要了解关于平抛运动的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题目中。 3.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掷运动的情况。学生需 要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竖直上抛运动相关的问题。 4. 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学生需要了 解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掌握如何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热学 热学是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热量、温度、热传导等内容。上海高考物理热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理想气体定律、热传导、内能等。 1.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基本定律,涉及到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熟悉理想气体定律的表达方式,并 能够应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 2. 热传导 热传导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 过程。学生需要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热 传导有关的问题。 3. 内能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知识点2: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知识点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基本问题 已知力,求解运动已知运动,求解力 知识点4: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就超重。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就超重。 (3).完全失重: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竖直上抛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连接体间弹力为0. 知识点5: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

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知识点6:瞬时问题 弹簧、橡皮筋——弹力不能发生突变绳、细线、杆子——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4、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重难点及高考题解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重难点及高考题解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宇宙中一切物体(或物质)的存在形式,即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处于静止状态,并且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时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惯性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物体均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 【难点突破】 惯性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表现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例题】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小瓶内有水,其中有一气泡。当瓶从静止状态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在瓶内将向何方运动? (1)甲同学认为:在瓶内的小气泡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2)乙同学认为:瓶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来说向左运动,而瓶中的气泡就向右移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 【题解】 【答案】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它受到的合外力及物体本身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a ∝ m F 式中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后可以写为F 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合外力的方向决定加速度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所以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也就决定于合外力的方向。 (3)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会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最终表现出来的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由此可以提供计算物体加速度的两条途径,即可以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先求所有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再求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2.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 (3)受力情况若比较简单,求出F 合;受力情况若比较复杂,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求出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F 合=ma 或⎩⎨⎧=∑=∑y y x x ma F ma F 在多数情况下a y =0。 【难点突破】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合外力恒定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合外力随时间改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也成比例的随时间改变;合外力消失时,物体的加速度也同时消失。 即: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例题】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相对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 点的距离为s ,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2001年,全国) A.方向向左,大小为 m ks B.方向向右,大小为m ks C.方向向左,大小为m ks 2 D.方向向右,大小为m ks 2 【分析】

牛顿定律知识点汇总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运动状态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的原因 3、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实验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的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a-F图象,即在右图中描点、连线。通过连线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描绘各点大致分布在同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 (4)实验结论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实验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力F不变时,a-m和a-1/m的图象。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由图甲可知,当F不变时,m越大,a越小,有可能成反比。因此,a-m图象不易反映出相应的规律。若与a与m成反比,则a与1/m成正比,故作出F不变时的a-1/m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4、实验结论 三、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力的单位 K=1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表达式 5、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因果关系: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无论合力多么的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决定加速度,力与速度、速度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物体只受重 力G=mg的作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 矢量关系:F=ma是一个矢量式,加速度a与合外力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它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