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笔记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笔记知识点总结1、地形概况(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米~2000米。
界线: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如何评价中国的地形特点)参见书本88页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完成下面的空格:省区界线:山脉:(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参见书本89页)四大盆地的比较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书本89页)5、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和地势】常考知识点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和地势】常考知识点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主要有三列①北列为:天山—阴山;②中列为:昆仑山—秦岭;③南列为: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多分布在东部,主要有三列①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③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分布在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分布在西南和西北,主要有两条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地理中国地势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地势知识点总结一、山脉1.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边境,横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个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对中国的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阻挡了来自南方的湿润气流,形成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干旱气候,还保护了中国的南部平原免受洪水的侵袭。
2. 华夏山脉华夏山脉位于中国的东部,是中国最主要的纵向山脉之一,主要包括秦岭、大别山、连绵的岭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不仅对中国的地势起着关键的作用,还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3.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主要高原之一。
它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连接了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的地势起伏很大,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区,供应了大部分亚洲地区的河流水源。
二、平原1.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发展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
3.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的大部分人口聚集地和工业发展区。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
三、河流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西南、中部和东南地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西北、中部和东北地区,最终注入黄海。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发展区。
3. 珠江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中国的南方重要河流之一。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多样,地形复杂,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世界最深的井陉盆地。
一、地理位置1. 中国地跨东经73°33' 到东经135°05' ,北纬3°52' 到北纬53°33' ,广大的辽阔地域位于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东南和南临鳌虾海、南海,南部毗邻东南亚诸国,西南连缅甸、老挝、越南,西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西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相邻。
2. 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多种多样,东、南、中部是丘陵、山地地势较复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西北为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有许多河谷;北部则有坝上高原、内蒙古大草原等;华南有许多深切峡谷,如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
二、水系1. 长江中国的大河系中,长江是最强的一条,长江河流总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有“中华之母”之称。
流域面积180.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中下游形成河口众多、分汊复杂、湖泊很多的鱼米之乡。
2.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干流总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4.8万平方公里。
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郑溪镇南约20公里处的谭门(也有说在玉树、果洛地区境内),最终辗转进入渤海。
黄河、黄土、中华民族,且性呼应的形象。
3. 珠江珠江为东江、西江和北江的合称,中国的第三大河,河长约2400公里,流经贵州、广西、广东三省,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
以湖泊为特点。
4.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明燕龙、东海北部、钱塘江河口、鲈红岛河口、黄岩岛、涠洲岛、南沙岛等一些河流、河口和地形。
三、气候中国属于亚洲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上分布有寒带、温带、暖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地理位置可以体验到四季分明的变化。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陆架、东海⼤部分、南海⼀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龙江主航道中⼼线;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新疆帕⽶尔⾼原;东⾄⿊龙江和乌苏⾥江主航道中⼼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6个隔海相望国家。
3.⾏政区划:34个省级⾏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最多,少数民族中⼈⼝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家、蒙古、藏)。
各民族⼤杂居、⼩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东部⼈⼝多,⼈⼝密度较⼤;西部⼈⼝少,⼈⼝密度⼩。
⼈⼝密度线:⿊龙江⿊河⾄云南的腾冲⼀线。
农村⼈⼝⽐重仍然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城市有机结合,城乡⼈⼝合理布局。
侨乡:⼴东、福建。
⼈⼝⽅⾯的基本国策:控制⼈⼝数量,提⾼⼈⼝素质。
⼆、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区⾯积⼴⼤(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深⼊内地形成降⽔;使许多⼤河⾃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级阶梯流⼊低⼀级阶梯地段,落差⼤,产⽣巨⼤⽔能;3.主要⼭脉——构成地形⾻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向:北:天⼭—阴⼭;中:昆仑⼭—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向:东:台湾⼭;中:长⽩⼭—武夷⼭;西:⼤兴安岭—太⾏⼭—巫⼭—雪峰⼭弧形⼭脉:喜马拉雅⼭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其他⾛向:西北——东南⾛向:阿尔泰⼭、祁连⼭;南北⾛向:横断⼭脉、贺兰⼭注意:跨三级阶梯的⼭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脉:长⽩⼭、南岭、武夷⼭、台湾⼭脉。
遇见最极致的中国地理知识点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疆域和邻国
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
地形概况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地形是丰富多彩的,从南部的亚热带雨林到北部的草原和沙漠,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综述中国的地理地貌。
一、中国地貌类型
1.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云南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高原大多海拔2700米以上,因此气候寒冷干燥,物种较少。
其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势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
2.平原:中国的平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北平原、东平原、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平原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的粮仓。
3.丘陵:中国丘陵分布广泛,通常介于高原和平原之间,包括庐山、黄山、泰山、嵩山等。
丘陵地貌温和宜人,是旅游胜地。
4.山地:中国的山地十分壮观,包括大巴山、武夷山、武当山、黄山等。
山地的高峰使气温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是远足、登山
者的天堂。
5.沙漠:中国有多个沙漠地区,包括鄂尔多斯、塔克拉玛干、
库姆塔格、戈壁等。
沙漠地貌黄沙满地,气候恶劣干燥,但是具
有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彩,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流、季风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凉爽干燥。
2.亚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夏季较短,冬
季漫长严寒。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4.高寒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气温极低,冬季漫长,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人口很少。
5.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干燥少雨,
日夜温差大,气候极端。
三、中国自然灾害
中国作为一个山地多、地震多发、气候多变的大国,灾害发生
频率高。
这里按照天灾和人祸分别介绍。
1.天灾:地震、泥石流、洪水、风暴、雪灾等。
2.人祸:火灾、交通事故、工业事故、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但是科技的进步使
中国的灾害预警和防范逐渐完善,可以预防和减少灾害的损失。
四、中国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着珍稀的植物和动物,也保护着人类的生态环境。
根据不同的地貌和生物群落特征,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
1.高山保护区:为保护岩顶植物和高山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等高山生态系统,保存了国家重要的自然遗产和特有物种。
2.湿地保护区:保护了天鹅、红嘴鸥等珍稀鸟类和草莓树、湿地黄水仙等重要的植物群落。
3.海洋保护区:为保护珊瑚礁、海草、海豚等珍稀物种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行人类的力量。
4.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了世界上濒危的大熊猫、金丝猴、银耳等脆弱的生态系统。
这些自然保护区促进了中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总之,中国的自然环境多样复杂,地形地貌、气候、灾害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都具有其特色和独特之处。
认识这些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