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矿山地质工作在大新锰矿矿山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预裂爆破在大新锰矿露天开采中的应用

预裂爆破在大新锰矿露天开采中的应用
垫 皇 壹
第l 9卷第 9期 21 02年
技 术 研 发
预 裂 爆 破 在 大 新 锰 矿 露 天 开 采 中 的 应 用
玉 皇, 段志伟, 覃亲喜
( 中信 大锰 矿 业有 限责任 公 司大新 分公 司 , 西 大新 广

52 1) 335
要 : 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 随 边坡 维护工程量增 大, 预裂爆破技 术在临近边坡地段 的应用越 来越 显得重要。预 裂爆破
孔, 对这些预裂 孔减小 装药量 , 采用 不耦 合装 药 , 在邻 近边坡
10m 装药不耦合系数为 33~ .。 2 m, . 4 3
2 13 孑 深 h .. L
爆破面 主爆破炮 孔爆破 前 , 首先 同时起爆 这些 轮廓线 上 的预
裂孔 , 就会沿着设计 轮廓 线先 形成一条平 整的预裂缝 , 预裂缝
H=1 半 壁 扎 长度 h b 0m, , YH=0 3 . 宜 , 以 h 2~ . ~02为 所 = 3m,
预 裂 孔 深 h —8m :7 。
2 14 装 药 密 度 .. 装 药 密 度 q g m~6k 1 炸 药 选 用 硝 铵 乳 化 炸药 。 :4k/ I, 1 22 缓 孔 与 主 爆孔 参数 . 中
限抗压强度为80k m ~1 0 g c 2节理较发育 。根据本 0 c 2 0k/m , 0
矿区岩石的具体参数 , 阅大量 资料 以及结 合实 际工作 中的 查 经验 , 制定 了以下参数 :
2 1 预 裂 孔 参 数 .
211 孔径 D ..
邻 近边坡预裂爆 破技 术是 在主炮 孔起 爆之 前 , 沿着 露天
4 爆破前需要对 矿 区的岩体 进行 分析研 究 , 分注 意岩 ) 充 体 结构 构造 特征 对预裂爆 破效 果的影响。

矿业资源开发中的地质勘探与选矿技术

矿业资源开发中的地质勘探与选矿技术

矿业资源开发中的地质勘探与选矿技术矿业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地质勘探与选矿技术则是矿业资源开发的核心和关键。

地质勘探是矿产资源寻找与开发的基础,选矿技术是矿山生产和利用的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分析地质勘探与选矿技术在矿业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地质勘探的作用与意义地质勘探是指对地质体进行研究、测量、发现、评价和解释等活动,目的在于寻找稀有金属、矿物资源和地下水等自然资源。

地质勘探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地质勘探能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地质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等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掌握矿山地质条件,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水平,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其次,地质勘探有利于挖掘矿业潜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开发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之前,进行地质勘探可以评估这个地区矿业潜力和矿产资源储量。

同时,矿山开发和运营会带动一定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利润,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地质勘探还能够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勘探能够全面了解矿产资源的品质和储量等情况,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可以根据勘探结果进行科学界定,为保持和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二、选矿技术的作用与意义选矿技术是矿山生产和利用的保障,是实现矿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

选矿技术主要是把不同的矿石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分离出来,使其达到产品要求。

首先,选矿技术可以提升矿石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通过选矿技术的应用,能将矿石中的有价金属和有用物质分离出来,避免了因为杂质、含量过低等原因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矿石利用率,也提高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其次,选矿技术可以实现对矿石品质和性质的调整,提高产品品质。

在矿山开采中,矿石的成分和含量是不同的,通过对其进行选矿,能够将矿石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分离出来,调整矿石的品质和性质,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矿山是人类获取矿产资源的重要场所,然而,矿山工作环境复杂恶劣、作业机械复杂多样,因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生产是矿山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矿山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煤炭、金属矿石等各种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但是,矿山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经济利益与安全风险并存。

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包括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下水、瓦斯突出以及矿石运输等问题,都给矿工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

因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在矿山作业中,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以及矿工作业环境复杂,各种事故隐患时刻存在,如坍塌、冒顶、爆炸、瓦斯突出等。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给矿工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

矿工是矿山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因此,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其次,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对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度。

矿山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事故的发生也会导致相关政府部门的处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法律责任。

因此,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标准,既是对矿山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最后,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矿山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行业相互联系,若发生大规模矿山事故,不仅会造成众多矿工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煤矿和矿石等矿产品的供应,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矿山事故也会引起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担忧,给社会和政府带来压力。

因此,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矿山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至关重要。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
矿井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实施细则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矿山管理者和地质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地质工作。

一、目的
1.1 提高矿山资源开辟效率
1.2 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1.3 优化矿山地质资源管理
二、内容
2.1 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地质探矿等
2.2 地质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3 地质评价: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矿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法
3.1 采用现代化地质勘查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等
3.2 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3 建立完善的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对地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四、要求
4.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地质工作
4.2 加强地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
4.3 定期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工作方案
五、监督
5.1 建立健全的地质工作监督体系
5.2 加强地质工作的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
5.3 对地质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总结: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矿山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惟独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地质工作,才干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开辟。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矿山管理者和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矿井如何发挥技术指导安全生产作用

矿井如何发挥技术指导安全生产作用

矿井如何发挥技术指导安全生产作用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矿山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地点,其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矿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复杂,矿山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矿山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矿山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人员伤亡、煤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同时提高煤炭的产量和质量,矿山必须实施各种安全生产措施。

二、技术指导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技术指导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它可以使矿山在安全生产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技术指导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可以使矿山在实施安全生产措施时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技术指导可以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通过对设备和操作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矿山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帮助矿山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流程,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

三、矿井技术指导与安全生产在矿山安全生产中,技术指导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矿井技术指导可以为矿山提供矿井工程设计咨询、煤矿井下安全施工指导、井下通风管理、井下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保障,确保矿山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以下是矿井技术指导在安全生产中的几个关键方面:1. 矿井工程设计咨询矿井工程设计在煤矿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有效利用煤资源、保障矿工安全、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来看,矿井工程设计咨询是十分必要的。

从技术角度出发,矿井设计咨询可以帮助矿山解决煤层控制、井下巷道设计、梁柱支护、水文地质等技术问题,避免由于设计缺陷等问题造成的煤矿事故。

2. 井下安全施工指导井下施工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环节,也是事故频发的环节。

从施工计划和技术上考虑,井下安全施工指导对于保障生产、减少事故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技术指导,可以加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控制井下各种工作风险,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益。

3. 井下通风管理井下通风是保证煤矿生产常态化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深孔浅孔分段留矿法在广西大新锰矿的实践

中深孔浅孔分段留矿法在广西大新锰矿的实践

71 通切 割平巷 作 为放矿漏 斗 , 格 为 2m×2m; 1 3 凿 规
在 漏斗 内沿 垂直矿 体走 向在穿 脉 内天 井 的另 ~侧斜
向电耙道 凿一 溜井 , 格 为 2m×2m, 在底 部 用 规 并
混凝 土 浇灌成 振动 漏斗 , 提高 出矿 效率 。
1 3 回 采 工 作 .
厚 的崩落 矿石 , 防围岩 冒落对坑 内 的冲击 。 以
14 主 要技术 经济指 标 .
采矿 主要技术 经济 指标见 表 2 。
表 2 采矿主 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段连通 , 井 间 距 即为 一 个 采 场 的长 度 , 面 为 天 断 2m×2r; 在天 井 内垂 直方 向距轨 面 6m及 2 n 0m沿
由穿脉 经 天井联 络 道 进人 工 作 面 , 污风 通 过 另一 侧 天井 进人 上部 中段排 至峒 外 。每 次爆破 完后均 可大 量 出矿 , 一般 出一 次崩 矿量 的 1 2 右 , 可进行 下 /左 便 次爆破 作业 。矿 石从 放 矿 漏 斗 自溜 到 电耙 道后 , 利 用 电耙将 矿石耙 到 溜井 里 , 再用 矿 车 在振 动 漏 斗下 面装矿 , 由牵 引机 车运 出峒外矿 场 。
次爆 破时 , 破震 动亦 对两个 天井造 成较 大 的破 坏 , 爆
Hale Waihona Puke 爆 破 , 成采 场切 割槽后 , 形 根据 工作 面及人员 组织 等 情况 , 次 4~6排后退 爆 破落 矿 。 中深 孔 爆破 采用 1 乳化 炸药 、 导爆 管 雷 管 起 爆 的毫 秒 延 期 挤 压 爆 破 。 爆 破完成 后 , 采场 采用机 械方式 进行通 风 , 鲜风流 新
位置 凿 电耙 道 及 电耙 硐 室 , 在 电耙 道 内每 隔 6— 并

锰矿开拓的具体方法

锰矿开拓的具体方法

锰矿开拓的具体方法锰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机、航空航天等领域。

锰矿开拓是指通过地质勘探、开采、选矿等一系列工作,将地下的锰矿石从地下开采出来,并以合适的方式处理成可用的锰产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锰矿开拓的具体方法。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锰矿开拓的首要工作,目的是确定锰矿石的存在、分布和储量情况。

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1.地表地质勘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铺展、地质剖面观察等方法,识别潜在的锰矿产地;2.物探勘探: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探测地下的锰矿床;3.井下勘探:通过井下钻探、岩芯采集等方法,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二、开采方法锰矿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

1.露天开采:适用于储量较大、矿体分布广泛、矿层接近地面的锰矿。

该方法主要包括爆破、挖掘和运输等过程。

首先,通过爆破将矿石炸碎;然后,利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将矿石挖掘到地面;最后,运输到选矿厂进行选矿处理。

2.井下开采:适用于储量较小、矿体深埋或不适合露天开采的锰矿。

井下开采包括坑道开拓、矿石提升和运输等过程。

首先,通过坑道、巷道等方式将工作面开拓到矿体所在位置;然后,利用运输设备将矿石提升到井口;最后,将矿石运输到选矿厂处理。

三、矿石选矿经过开采得到的锰矿石中常常存在着其它无用物质,为了提高锰浓度和产品品质,需要进行选矿处理。

矿石选矿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粗选:通过重选等物理方法,去除矿石中的大尺寸、密度较小的无用石块;2.精选:利用浮选等物理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锰浓度进一步提高,并提取出其他有价值的金属矿物;3.浸出:通过浸出法或熔炼法将锰矿石中的锰和其他金属提取出来,制备成纯锰产品;4.降渣:将选矿过程产生的尾矿进行渣化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四、资源综合利用锰矿开拓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采和选矿阶段,应进一步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分析摘要:现如今,矿山区域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已成为重点关注的工程之一,通过开展此工程,能实现经济、生态方面的持续发展,但在改善生态环境时,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便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同时,从实际工程角度来讲,矿山区域环境的恢复,与施工人员应用的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下文就对此问题加以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察措施一、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的重要性矿产资源通常是聚集在矿山,矿山的有效开采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来进行矿山开采,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很有可能因为矿山开采问题而导致环境恶化,出现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从而无法保障我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近些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矿山的乱采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但是矿山的地质灾害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所以需要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勘查和防治,以降低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有效地防治手段,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对实现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防治工作的开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矿山企业实现平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因此当前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多方的支持。

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

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矿山地质工作在大新锰矿矿山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阐述大新锰矿地下开采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运用地质技术对地下开采指导作用,矿山的地质管理工作对矿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

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目的。

标签:矿山地质; 地下开采; 大新锰矿
大新锰矿于1958年被发现,并被当地组织开采。

广西锰矿公司于1963年进行了改造,1985年实施了年产30万t采矿工程。

1992年建成投产。

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年产30万t的露天矿开采和加工。

1999年地下开采试验,经过技术改造和扩建实现年产60万t的地下开采项目。

2014年矿山开展地采项目150万t/a的可行性研究,矿山生产能力不断扩大,2017年年度开采矿石总量达176万t。

大新锰矿矿山的生产规模也逐年扩大,在矿山开采阶段,矿山地质工作得到了规划和继续正常生产,合理利用了矿山资源。

为扩大矿山开采规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起着重要作用。

1.矿山区域地质概况
大新锰矿矿区位于大新县西部,行政区域划属大新县下雷镇管辖。

矿区有公路通往大新、靖西、崇左等县城。

矿区至大新县城61公里,至靖西县城58公里,合那高速至崇左站约110公里。

交通尚方便。

本区域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

以泥盆系分布最广,石炭系次之,第四系不发育。

其中五指山组第二段为含锰岩段,由三层碳酸锰矿和二个夹层组成。

底部为Ⅰ矿层,以棕红色为主,部分灰绿、铁黑色。

矿石构造下部多为条带状、豆状、鲕状,上部多为块状。

风化后成为氧化矿,呈黑色、钢灰色。

厚0~3.23m。

下部为夹层一,为硅质灰岩及少量硅质岩夹钙质泥岩。

岩层呈浅灰至深灰色薄层状构造,厚0.09~29.17m,南翼为0.6~2.92m。

风化后为硅至夹泥岩。

中部为Ⅱ矿层,以棕红色、绿色为主,部分以致密块状、薄层状、条带状为主,上部以鲕状及条带状为主。

厚0~5.05m,平均2.38m。

风化后为黑色及钢灰色氧化锰矿,夹土黄色泥质岩。

上部为夹层二,锰质泥灰岩或锰质泥岩,厚0~1.28m。

呈灰、灰绿夹灰自色。

块状、薄层状构造。

风化后为薄层状含锰泥岩。

顶部为Ⅲ矿层,深灰至灰色,部分为暗灰绿色和浅肉红色,微—细粒结构。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下部常呈薄层,条带状。

厚0.2~3.13m。

风化后形成黑色、钢灰色氧化锰矿,类土黄色泥质岩物。

2.大新锰矿矿山开采现状
目前大新锰矿露天采区即将闭坑,矿量减少,将全部转入地下开采,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地下开采未能形成较大规模,无法保障足够的矿源。

地采开采技术要求相对露采高,深部矿体地质赋存比浅部变化复杂,进一步增加对矿石质量管控的难度,导致矿石质量有所下滑,单个批次的波动较大。

地采开采中由于矿体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褶皱、断层多而且变化复杂,容易造成回采过程中废石混入过多,采出矿石品位较低。

大新锰矿地下开采配备了“六大系统”,排水系统是“六大系统”之一,但由于目前正处于丰水期,地采水量增多,加上地下采区正好处于山坳位置,部分地表水流入地下采区,造成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排掉大量的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

多年的地下开采,它使矿井形成了多个采空区,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隐患。

人员或机械设备可能落入采空区,造成损坏和损失。

目前,大新锰矿有大量的采空区,治理相对困难,已经成为大新锰矿地下开采的阻碍。

3.运用地质技术指导矿山生产
3.1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对矿山开发以及生产的过程中,矿山地质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矿山在进行生产之前的奠基工作。

也是在矿山整个开发过程里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生产勘探集约化勘探项目可以增加矿石储量,满足矿山生产需要。

在露天矿开采中,在平台上设置沟槽,在露天矿开采或钻孔充填勘探剖面和勘探线上采用钻孔取样。

在地下开采中,勘探与开采的结合是经常考虑的问题。

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勘探、开采和采掘阶段的不同,勘探与开采的结合是不同的。

(2)矿山生产中的地质管理包括储量平衡和管理,能够保证矿山生产及作业计划确定、矿山采掘计划编制,从而正常均衡生产的重要问题。

也能够反映采掘生产准备程度的生产矿量,对地下开采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和备采矿量,露天开采只分开拓和备采矿量。

采矿的贫化与损失的计算管理是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工作。

在矿山采掘与采剥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减少贫化损失、选矿正常生产,地质工作要随时在坑道掘进、采坑剥离、矿石回采、配矿等各个环节给以及时指导。

(3)对各项采矿和探矿工程进行编录和取样,经综合整理编制为矿山生产所需的图件。

(4)矿产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

在生产中,低品位矿石或表外矿石的利用,以及作为补充资源的废弃岩的利用,都将对充分利用矿山经济效益和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3.2 以地质技术为指导,探采结合增加矿石储量
目前分公司即将全部转入地下开采,且开采的规模及难度也与日俱增。

探采结合是将生产探矿与采矿相结合的工程布置形式,它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目前北中部地下采开采与2016年初开采,属于新建工程。

该工程的开采矿段为160-370m之间的矿体。

北中部地下采区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大、小断层发育,矿体形状不规则,产状不稳。

运用地质技术,实行探采结合,当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地质专业技术员及时调整探矿布置,与采矿技术人员共同调整采矿工程。

在开采掘进过程中跟踪取样和编录,在变化复杂区域进行加密勘探。

相对目前在北中部4#串车斜井320中段开展探采结合的数据分析,对比初期勘探数据的储量,矿石储量有所增加。

3.3 以地质技术为指导,提高矿石采出品位
降低矿石贫化,是提高矿石采出品位的重要途径。

根据地采开采地段矿体地质变化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减少废石混入率。

运用地质技术,加强对矿脉地质变化情况的勘察及分析,合理布置矿块,优化矿块开采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断提高矿房回采率,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稳定并提高出矿品位,为下游生产提供相对稳定的锰矿石原材料。

3.4以地质技术为指导,优化治理矿山采空区
矿体中因开采而形成采空区,为了防止地表陷落,消除生产隐患,确保坑内作业人员安全,需及时的有计划地处理采空区的各种措施(如充填或放顶封闭等),这些处理工作谓之采空区处理。

目前开采产生的采空区较多,测量数据不全,治理难度增大。

可结合矿山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对采空区进行探测。

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等)探测采空区的位置,再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对采空区的形状、大小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理方法。

逐渐消除地下采空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隐患。

3.5以地质技术为指导,预防地质灾害
多年的露天开采,采区边坡台阶数量增多,目前中部露天采场7#线最低台阶标高315m,到中央副井标高430m,西南露天采场33#线最低台阶标高385m,往西至35#线最高台阶标高560m。

许多边坡随着常年雨水的冲刷,爆破的震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存在滑坡隐患。

组织地质技术人员,详细查明边坡地质构造,岩层岩性分析,开展水文地质勘查。

可以有效评估采区边坡稳定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山体滑坡造成地质灾害。

4.结束语
大新锰矿矿山地下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前期勘探精度也随之减弱,开采难度不断增大。

不断面临开采及技术难题,也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压力。

必须综合开展矿山地质技术工作,全面掌握地形地质构造及变化情况,为矿山生产提供有效的地质依据。

实现矿山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建新,杨家谦等.广西大新县下雷矿区南部碳酸锰矿详细勘察地质报告[R] 南宁:广西第四地质队,1985.
[2] 杨言辰等.矿山地质学第二版[M] 武汉:地质出版社,2009.
[3] 羅毅莎,姚振巩.采空区的安全处理的对策措施研究[j] 采矿技术,201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