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7课18课

第17课四季星空一、填空1、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我们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3、(星图)是找星座的好帮手。
4、不同的季节,我们看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
冬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猎户座)。
春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狮子座)。
夏季最明亮的星座是(天鹅座)。
秋季最明亮的星座是(飞马座)。
5、地轴的北极正指(北极星),因此(北极星)在正北方向,与之相反的是(正南),面向北极星,右面是(正东),左面是(正西)。
6、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且(方向不变)有关。
7、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象一把勺子)二、问答1、什么叫星座?答:为了便于认识星座,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叫星座。
2、为什么不同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位置不一样?答: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转一圈。
所以不同季节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我们看到星座的位置不一样。
3、找到北极星怎么确定东南西北呢?答:北极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所以可以确定它所在的位置是北方,然后根绝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即可确定方向。
5、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什么关系?答: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总是倾斜且方向不变,使得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如: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春秋两季太阳光直射赤道,这就引起了地球上同一地区的气温发生变化形成四季。
6、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什么特点?答: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
7、公转对南极和北极有什么影响?答:以北半球为例,当地球转到夏至点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极处在夏季,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而南极处在冬季,南极圈出现极夜。
当地球转到冬至点时,北极是冬季,北极圈出现极夜,而南极则是夏季,南极圈出现极昼。
8、怎么样使用星图观察?答:不同季节应该使用不同季节的星图。
观察南天星座时,要用南天星图,面对南方站立;观察北天星座时,要用北天星图,面对北方站立。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2019年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9课20课

2019年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9课20课一、填空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的冰点是(0℃),冰和霜是固体状态的水。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变成的小冰晶。
雪的形状是六角形。
4、(钢铁)和(岩石)也有像水一样的三态变化。
5、液态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温度(下降),热量(减少)二、课本P66实验(1)猜想:霜是怎么形成的。
(2)怎样做实验模拟霜形成:一是用什么方法形成寒冷的低温。
二是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三是怎样观察物体表面出现的现象。
(3)实验器材:搪瓷杯、温度计、冰、盐。
(4)实验:把搪瓷杯外壁擦干,杯内装冰块与盐的混合物;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同时观察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
(5)实验现象:温度计读数下降到0℃以下时,杯外壁开始出现白色的霜。
(6)实验结论:,当搪瓷杯受冷温度降到0℃以下时,杯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温度下降到0℃以下,在杯壁上变成霜。
三、问答1、霜是怎么形成的?(P66)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温度下降到0℃以下结成的冰晶。
霜就形成了。
2、水的三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P67)答:水遇冷(0℃)结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
冰遇热变成水和水蒸气。
水蒸汽遇冷变成水,冷到0℃以下变成冰晶。
3、雪是怎样形成的?答:雪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饱和,另一个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4、露是怎样形成的?答: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
5、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变化条件,用图表方式表示这些变化。
第20课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一、填空。
1、常绿植物:如松树采用(穿甲戴盔法)过冬,茎叶(分泌蜡质),减少水分蒸发过冬。
落叶树木:如梧桐,采用(舍末保本法)过冬,通过(落叶),减少水分蒸发、保存能量和养料过冬。
小草冬季虽然茎叶枯死,但通过根或种子保存生命和养料过冬。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3、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4、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6、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7、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人教鄂教版六(上)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1、生锈与防锈1、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更容易生锈。
2、铁和铁锈的性质不同,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生锈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3、铁和铁锈两种物质的区别物质颜色质地能否被磁铁吸引能否导电表面铁银(灰)白色坚硬能能光滑铁锈红棕色疏松不能不能粗糙4、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或隔绝水。
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漆、涂油、擦干、电镀、组成合金等。
6、其他的金属也会生锈,比如铜表面的铜锈绿色,铝表面的锈斑白色。
2、蜡烛的燃烧1、蜡烛变成蜡油的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故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消耗的不是瓶中所有的空气,而是其中的氧气。
3、氧气可以助燃,能支持燃烧。
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6、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干净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现象: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会被熏黑②蜡烛在封闭的瓶中燃烧:现象:开始时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③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或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颜色变化1、淀粉溶液遇碘液会变成蓝(紫)色。
2、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3、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经历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白糖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一种是白糖颜色由白色变成黑色,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变化类型变化的形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例子化学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形成沉淀有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变质、白糖加热后变色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蜡烛熔化、水结冰、弹簧拉伸5、危险化学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品。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自然界的多样性。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自然界的秘密。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自然界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2.2 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观察和实验- 探究生物的生存环境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1.3.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讨论法1.5 教学准备- 生物标本- 实验器材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 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1.6.2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1.6.3 课堂讨论- 学生展示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1.6.4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光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2.2.2 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2.3.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实践法2.5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数据收集工具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
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x疆的喀什市)。
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
蛋鸡的产蛋率)
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3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
(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31、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3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3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35、我曾经进过溶洞,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36、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37、(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38、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
质裸露)的地表。
39、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
40、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41、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42、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43、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
44、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通过石块、河床[河岸]、流水等摩擦、冲击和流水的搬运而形成的)
45、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46、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47、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48、产生沙尘暴的原因的什么?(过度放牧、植被破
坏、土地沙化)
49、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
50、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
51、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
)52、冬夜,仰望星空会看到很多闪亮的星星,其中(猎户座)最为明显了。
53、(星图)是找星座的最好办法。
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狮子)座、夏季有(天鹅)座、秋季有(飞马)座、冬季有(猎户座)。
54、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的位置)找到北方。
55、地球上的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有关。
56、我知道我家乡有水的地方在冬季(流动的水)不容易结冰,(静止的水)容易结冰。
57、我知道很多动物过冬的方法,如蚕、菜青虫等一些昆虫(用虫卵)过冬,野兔、野鼠等(在洞里)躲藏过冬,牛、马、鸡、狗等一些家养地位(用长毛〈或〉羽毛)过冬。
58、水稻、棉花、狗尾草等植物(用种子)过冬;小麦、油菜等植物(用幼苗)过冬;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用落叶)过冬;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用根)过冬。
59、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
60、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地球相对太阳和星座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61、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面对北极星站立,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62、我们这个地方昼夜平分的季节是哪些节气?(春分和秋分)
63、我们看到的霜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冰粒就是霜)64、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有三态的变化?(食用油、汽油、酒精、醋、蜡烛等)
65、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大雁怕冷,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
66、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
67、你夜里观察过星座吗?你认为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象一把勺子)
68、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通过找北斗星特别是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69、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到冬至,一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年年循环往复不断)
70、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水银球或酒精球不能靠到杯壁;2、眼睛观察温度的变化时要平视温度计的刻度;3、要随时记录实验时发生的变化和现象)71、冬天洗的衣服怎样让它干得更快?(太阳下、通风处、展开,让衣服上的冰水尽快变成水蒸气挥发跑掉)72、雪是怎样形成的。
(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小冰凌,落下来就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