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3、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4、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5、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6、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
7、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自己与父母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种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一种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动物有这种现象,植物也有这种现象。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在少年期。
我们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在增长,而且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显著变化。
第二课地球是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由“居住地中心说”到“天圆地方说”再到“地球说”的认识过程。
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他们的依据是远方的航船桅杆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和隐没。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带领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地球是以海洋为主的球体。
四大海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陆地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第三课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在宇宙中是绕一根假想的轴自传,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
其它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北半球有一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南半球有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还有表示地球表面陆地、海洋、国家位置等的地图。
通过经纬度,我们能很快在地球仪上确定物体的具体的位置。
第四课我们常见的地图类型有,地形地图图,行政区划地图、交通地图、气象地图、物产分布地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
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
“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海洋面积大)
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山多)
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青藏高原)
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
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
第三单元(6-9课)
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4.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
5.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理位置偏东的地方会比地理位置偏西的地方首先看到日出。
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6.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7.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8.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9.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
北极星)
10.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
168次)
11.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太阳的照射)
第四单元(10-16课)
1.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2.卵石是如何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石块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
3.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1.石灰岩地貌,
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5.溶洞是如何形成的?(自然界的雨水或地下水常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表面或者沿裂隙渗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地下水的侵蚀下形成许多洞穴,这些洞穴相互连通,不断扩大。
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的溶洞。
)
6.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从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
7.石笋是如何形成的?(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的。
)
8.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
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到了黄河的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
9.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10.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产生沙尘暴的原因的什么(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11.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
12.防止沙尘暴的方法: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科学放牧,保护牧场;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13.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14.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由于地壳内部物质不停的运动,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
15.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
16.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7.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地带岩石圈活动很活跃。
第五单元(17-20课)
1.怎样利用星图找星座(
找哪个方向的星座,就面向那个方向举起星图卡片,进行对照观察)
2.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狮子)座、夏季有(天鹅)座、秋季有(飞马)座、冬季有(猎户)座。
3.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地球相对太阳和星座的位臵不同,我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4.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的位置)找到北方。
5.地球上的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有关。
6.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
面对北极星站立,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7.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
水结冰是由(液态)到(固态)的变化。
8.我们看到的霜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
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就是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