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在环境保护的领域中,场地环境调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为这项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且具有指导性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进行场地环境调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发展,许多土地的用途发生了改变。
曾经的工业用地可能被规划为住宅、商业区或者公共设施用地。
然而,如果这些场地在过去的使用中受到了污染,未经过妥善的处理和调查,就可能对未来的使用者和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比如,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可能导致农作物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可能会扩散,影响周边水源的质量。
那么,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它涵盖了从调查的准备工作,到现场采样、分析检测,再到最后的结果评估和报告编制等一系列环节。
在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这包括场地的历史使用情况,比如曾经从事的生产活动、使用过的化学品等;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信息;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如附近是否有污染源、居民区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依据。
现场采样是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采样点的设置要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既要考虑到可能的污染区域,也要涵盖整个场地的不同部位。
采样的深度和频率也要根据场地的特点和初步判断的污染情况来确定。
比如,对于疑似污染严重的区域,可能需要加密采样点,增加采样深度;而对于污染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则可以适当减少采样点和采样深度。
采样完成后,就需要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检测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等。
检测方法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了检测结果后,接下来就是对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范围,以及场地的未来用途等。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

DB33/T 892 —2013 住宅及公共用地 residential and public land 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以及科教文卫、 公共设施等用地。 包括普通住宅、 公寓、别墅、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具体用地分类按照GB/T 21010执行。 3.6 商服及工业用地 commercial, service and industrial land 用于商业、服务业和工业的土地。包括商场、超市等各类批发(零售)用地及其附属用地,宾馆、 酒店等住宿餐饮用地,办公场所、金融活动等商务用地,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他商服用地, 以及工业生产场所、工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物资储备场所、物资中转场所等,具体用地分类按照GB/T 21010执行。 3.7 危害商 hazard quotient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 用来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或多种暴露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 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3.8 危害指数 hazard index 多种关注污染物对应的危害商之和,用来表征人体经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3.9 可接受风险水平 acceptable risk level 包括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效应可接受危害商。 对于单一关注污染物, 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 -6 一般为(小于或等于)10 ,具体情况根据技术水平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整;非致癌效应可接 受危害商为(小于或等于)1。 3.10 风险评估的筛选值 soil screening level 风险评估的筛选值为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价的临界值,即在确定了开发场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 下, 土壤污染物监测最高浓度低于启动值时, 该场地不需风险评估即可直接用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再开 发利用。 风险评估的筛选值不作为土壤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4 工作程序
DB33_T 892-201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修复目标值。污 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程序如图1 所示。
2
DB33/T 892 —2013 评估开始
危 害 识 别
土地利用方式
场地环境调查资料
污染物相关资 料
关注污染物
污染空间分布
暴露人群
确定暴露情景 暴 露 评 估 计算暴露 量 风 险 表 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的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的污染场地及农业用地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场地 site 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本 标准中的场地仅限于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 3.2 关注污染物 contaminants of concern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结果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3.3 暴露途径 exposure pathways 场地中污染物经一定的方式迁移达到并进入人体的过程。本标准中的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 皮肤接触土壤、 吸入土壤颗粒物、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和吸入室内空气中来 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蒸气。 3.4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contaminated sites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 计算基于人 体健康风险土壤修复限值的过程。 3.5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是用于确定污染场地的安全性的重要技术。
它是一种系统评价污染场地发生环境污染及其危险影响的技术。
本导则旨在提供关于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的建议,以便改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效应。
首先,要考虑风险设定,即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水平和相关参数,以确定风险管理策略。
其次,应完成敏感性评估,即计算出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程度。
第三,应考虑剂量反应模型,即确定生物体受到污染场地的潜在威胁。
最后,应结合作物和动植物模型,以确定污染场地对它们的潜在影响。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包括一系列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
定量法是采用数据和模型来计算和估算污染场地的总体影响,以估计它们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定性方法则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估计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以估计污染场地可能产生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气象条件,土壤和地下水特性,植物和动物群落,污染源组成和排放强度,环境条件的历史变化等。
此外,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还应采用有效的数据管理,可确保生态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有效获取,使用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总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和行政技能,可以有助于确定污染场地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只有通过了解风险,政府和企业才能承担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避免可能遇到的灾难性风险。
因此,充分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将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九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2 1.1 任务来源.............................................................................................................................2 1.2 工作过程............................................................................................................................2
i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加强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污染 场地的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6 年下达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制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为 1646,项目承担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4.1 编制原则............................................................................................................................5 4.2 技术依据............................................................................................................................6 5 《导则》框架的确定...................................................................................................................6 5.1 技术方法确定依据............................................................................................................6 5.2 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6 6 主要技术要点说明.......................................................................................................................7 6.1 术语和定义........................................................................................................................7 6.2 关于用地方式、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的规定 ................................................................7
hj25. 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主题】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1. 引言作为环境调查领域的重要规范文书,《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对环境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详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技术导则,包括调查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hj25.1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导则。
2. 深度评估2.1 调查内容hj25.1中明确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应包括的内容,如土壤、地下水、大气、地质和生物等。
这些内容的明确定义,为环境调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全面了解场地环境状况。
2.2 调查方法该技术导则还规定了环境调查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环境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监测标准hj25.1中还对环境监测的标准进行了规定,要求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广度评估3.1 应用领域该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场地环境的调查工作,包括土壤污染场地、工业废弃地、化工厂周边地区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涵盖范围广泛,为不同类型场地的环境调查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3.2 基本原则hj25.1中还明确了环境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和可比性等。
这些原则的制定,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总结和回顾《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不仅是环境调查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书,更是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技术基础。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我们全面了解了该技术导则的内容、意义和应用,为环境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对hj25.1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组二一〇年一月〇项目名称: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1230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组主要成员:邵春岩、陈辉、张广鑫、孙俊、王鑫、陈刚等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武婷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1.3 编制过程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3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3.1 基本原则 (3)3.2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3)3.3 技术路线 (3)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4.1 国外场地监测相关标准概况 (5)4.2 国内与场地相关的监测标准概况 (5)5 主要技术内容解释 (7)5.1 适用范围 (7)5.2 术语和定义 (7)5.3 监测目的、原则、内容及工作程序 (7)5.4 监测计划 (8)5.5 采样点布设 (9)5.6 样品采集 (10)5.7 样品分析 (11)5.8 监测报告编制 (11)6 参考文献 (11)《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其中标准名录包括编制《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场地环境管理与监督,规范场地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环境监测,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1230,项目承担单位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与本标准同时开展编制工作的系列标准还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土地的使用性质发生了变化。
曾经的工业用地可能被规划为居住用地或商业用地,这就使得对这些场地的环境调查变得至关重要。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场地环境调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这一导则首先明确了场地环境调查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其目的在于识别场地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其分布,评估场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而基本原则则包括针对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针对性要求根据场地的特点和潜在污染情况,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规范性确保了调查过程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操作性让调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顺利进行;科学性则保证了调查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调查的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这包括场地的历史使用情况,比如曾经从事的生产活动、使用的原材料和化学品等;场地的地理和地质信息,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以及周边环境的状况,例如周边是否有污染源、敏感目标(如学校、医院、居民区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后续的现场调查提供线索。
现场调查是整个场地环境调查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采样分析。
现场踏勘主要是对场地的现状进行观察,包括土壤的颜色、气味、质地,地上建筑物和设施的状况等。
人员访谈则是向曾经在场地工作或生活过的人员了解场地的历史情况,获取一些可能被忽视的信息。
采样分析则是通过科学的采样方法,采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介质的样品,并在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在采样过程中,采样点的布设是一个关键问题。
导则规定了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和方法,要根据场地的面积、形状、潜在污染区域的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同时,采样的深度和频率也需要根据场地的情况进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为了评估和管理污染场地所带来的风险而制定的指引。
该导则的目的是确保评估过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风险信息。
该技术导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标是为了确定污染场地的风险水平,并确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
2. 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范围,包括场地的物理属性、环境敏感区域的界定、土壤和地下水的信息收集等。
3. 风险评估方法:使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根据现有的数据和信息,对场地风险进行评估。
包括场地勘察和取样分析、环境质量标准的确定等。
4. 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决策所需的信息,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源的识别、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5. 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6. 评估的质量管理:确保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
该技术导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过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能够在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污染场地资源,并降低相关的环境风险。
总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为了评估和管理污染场地风险而制定的指引。
它包括评估的目标、范围、方法、结果的解释和应用、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评估的质量管理等方面。
通过遵循该导则,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