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合集下载

急诊PCI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

急诊PCI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

急诊PCI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关键词】急诊pci术;常见问题;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4-0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急性突发的疾病也随时在发生,因此介入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伴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pci是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临床工作中急诊pci主要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急诊手术能将心肌细胞的损伤降到最低,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以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急诊pci 手术风险大,时间要求紧迫,往往是入院后立即入介入室即行pci 术,所以病房护士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接诊、了解病情、告知、术后观察、监护、用药及抢救等一系列程序,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

总结我科今年来急诊pci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报告如下:1心律失常的护理病人返回病房后必须入住监护室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连接多参监护(电极片要避开除颤部位)因为病人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发所以护士首先要了解病人术中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备好抢救车及除颤器,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补充钾、镁。

告知家属减少探视,避免引起病人紧张的因素,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

观察血压的变化及心电图的演变,如果发生室颤立即配合医生进行电复律,抢救结束后观察除颤部位,如果有灼伤,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擦。

2心源性休克的护理心源性休克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不多发,但如果救治不及时会造成死亡。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激动、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休克前、中期症状,如果发生上述症状,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为病人抬高小腿30°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血压及尿量,皮肤颜色及温度。

备好吸引器,除颤器,呼吸机等,护士还应备好冰袋或冰帽,保护脑细胞,确保预后效果。

急诊PCI血栓抽吸导管的使用

急诊PCI血栓抽吸导管的使用

急诊PCI血栓抽吸导管的使用急诊PCI时,如何有效的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保证心肌灌注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理论上讲,血栓清除得越彻底,血流灌注越好,治疗效果就越好。

血栓抽吸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总结起来,血栓抽吸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02~2005,这个阶段,一些小规模的临床实验显示了血栓抽吸能提高闭塞冠状动脉的开通率,随后不多的META分析也揭示了血栓抽吸能提高心肌的灌注水平。

比如REMEDIA、VAMPRIE、DEAR-MI、EXPo rT 等研究均表明,与常规介入治疗比较,急诊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状况,有助于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这个时期,血栓抽吸有一些应用,但未普及。

2006~2011,这阶段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血栓抽吸不仅在提高心肌灌注分级,降低无复流等方面有益,还显示血栓抽吸能降低1年死亡率。

这期间最著名的研究当属2008年发表在Lancet的TAPAS 研究,TAPAS共入选了1071例患者,主要终点指标是:心肌灌注分级和心电图ST回落幅度,次要指标是1年随访死亡率,该研究结果显示,血栓抽吸能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分级,提高心电图ST回落幅度,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更令人鼓舞的是,1年随访,证实血栓抽吸降低全因死亡风险43%。

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公布的ATTEMPT Meta分析,也提示PCI联合血栓抽吸能使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中血栓抽吸导管应用的推荐级别为Ⅱa级,证据级别为B级,后来欧洲心脏病学会也把针对STEMI患者的血栓抽吸列为Ⅱa级适应症。

2012~2014,这个阶段,抽吸导管日益普及,很多研究提出反对声音。

2012年IN FUSE-AMI研究得出和以往相反的结论。

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PCI治疗的3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抽吸导管及是否导管内给药治疗分为抽吸导管给药组、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和对照组。

分别检测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术中采集TIMI血流分级指标,随访统计心脏不良事件,采用SPSS11.0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

结果:术中应用抽吸导管两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各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同时抽吸导管内给药组各项指标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

结论:应用抽吸导管并且通过抽吸导管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治疗,显著优于单纯急诊PCI治疗。

关键词急诊PCI;抽吸导管内给药;急性心肌梗死)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using tirofiban through the aspiration thrombectony catheter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n th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From Jan. 2010 to Jun. 2014,a total of 358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PCI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 Two groups use the aspiration thrombectony catheter, the third group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first two groups were using tirofiban through the different ways. After PCI,the outcomes,coronary artery blood perfusion level(TIMI classification),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or slow flow,re-infarction while in hospital,the revascularization of target blood vessels,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the mortality,blooding and other complications,were observed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s at baseline and the rate of blooding(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atistical data among three groups(p<0.05). Conclusion:The way of using tirofiban through the aspiration thrombectony catheter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effective,that could obvious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and slow flow,thereby reducing mortality and improving the recent prognosis.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Key word: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hrough the aspiration thrombectony cathete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大量急性血栓形成而造成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性坏死【1】。

冠脉血栓抽吸术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应用体会

冠脉血栓抽吸术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应用体会

冠脉血栓抽吸术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应用体会作者:赵西志李成辉白鹏举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合理应用冠脉血栓抽吸术,最终可使患者获益。

方法选择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1.单纯血栓抽吸32例,2.单纯冠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5例,3.冠脉血栓抽吸术合并冠脉置入支架治疗51例,4.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治疗47例。

观察术后血流分级、患者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坏死标志物变化情况及出院1个月后复查患者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超情况。

结果 4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

结论针对不同病变合理应用单纯冠脉血栓抽吸治疗、血栓抽吸合并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及单纯PTCA治疗同样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益。

【关键词】冠脉血栓抽吸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0..02扎兰屯市地处中国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居民喜高盐饮食,心肌梗死患病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AMI 起病突然,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1]。

自我院开展急诊PCI以来,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死亡率,有效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135例病例,分为4组。

①单纯血栓抽吸32例,②单纯冠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5例,③冠脉血栓抽吸术合并冠脉置入支架治疗51例,④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治疗47例。

急诊PCI中血栓抽吸的应用及护理

急诊PCI中血栓抽吸的应用及护理

急诊 PCI中血栓抽吸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在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20例急诊PCI中未应用血栓抽吸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20例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的STEMI患者为观察组。

比较2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现象、LVEF、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IMI血流Ⅱ-Ⅲ、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的LVEF、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无复流现象、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前心脏彩超的LVEF、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栓负荷较重、支架内血栓的STEMI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能明显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等现象,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护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1],是心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迅猛发展,给STEMI的治疗带来巨大的进步,并且部分替代了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

护士要分步完成围术期护理,争分夺秒抓紧时间进行抢救。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STEMI患者40例,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 分组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启动胸痛中心,直接进入导管室行急诊PCI。

首选桡动脉作为血管穿刺途径,5F通用造影导管完成冠脉造影后,根据血管病变情况选用合适的指引导管,用软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处,再次造影如果发现TIMI血流Ⅱ-Ⅲ级时给予替罗非班10μg/㎏冠脉内注入,继之球囊预扩张,根据病变情况行支架置入术,此为对照组;再次造影如果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支架内血栓或TIMI血流0-Ⅰ级时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手动抽吸血栓2-3次,TIMI血流Ⅱ-Ⅲ级时按照对照组方法处置,此为观察组。

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CI 手术中使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合并电风暴抢救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CI 手术中使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合并电风暴抢救护理

科学护理14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CI手术中使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合并电风暴抢救护理史楠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广东深圳 518109)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简称心梗,指在冠状动脉出现闭塞或梗阻引起部分心肌严重的持续性缺血,造成急性心肌坏死[1]。

室颤指心脏的电信号出现异常,心肌处于一种类似抽筋的乱跳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电风暴(ES)指在24h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反复≥2次,多伴有血流动力血障碍,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干预的危重性症侯群。

电风暴是最危险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急剧恶化、死亡率高;反复发作性晕厥伴交感神经兴奋增高是本病特征;晕厥时常伴有意识丧失、胸部压榨疼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嘴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甚至心脏停搏和死亡。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优势,但是术中ES时常发生,这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心肌缺血、医生操作特点、冠状动脉特点等诸多因素有关。

所以,早发现并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室颤,立即进行高质量的初级及高级生命支持CPR、电击除颤、及时准确使用急救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P CI;电风暴;室颤;电击;除颤护理本文以一例心肌梗塞患者,冠脉造影后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心室颤动风暴,给予除颤2次及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转窦性心律,最终成功救治为例。

现将抢救护理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患者尤某,男,37岁,于2021年2月22日12时19分主诉“胸痛约45分钟”入院。

病例特点:①安静状态下突发胸痛,伴大汗淋漓,间断加重,无左上肢及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气促等不适。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V6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

心肌酶:cTnl:0.005ng/ml,MYO:14.5 ng/ml,CK-MB:2.06 ng/ml。

②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等病史。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留时间稍长 (> 3个心 动周期 ) ; 3级 : 正 常心 肌灌 注的表 现 。 ( 2 ) 住院期 间主要心血管不 良事件 ( M A C E ) 发生率 , 包括心源 性猝死 、 靶病 变再 次 血运 重建 ( T L R) 、 靶血 管再 次血 运 重建 等 。( 3 ) 出血事件 : 穿刺点出血 、 血肿 , 皮肤 口腔 粘膜 出血 , 胃 肠道 出血 , 血小 板 减 少 ( 以血 小 板计 数 与治 疗 前 相 比减 少
脉介入操作会增 加血栓脱 落和远端 微栓塞 可能 , 导致 无 复流
现象 的发生 。血 栓抽吸导 管可 以吸出破碎 的斑块 和血 栓 , 减 少冠脉微栓塞 , 替 罗 非班可 抑制 血 小板 激活 , 避 免产 生 新
血栓 , 两者共 同作用 , 可 以明显改善 冠脉血 流 , 同时降低 无 复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 , 见表 I 。
三、 护理
1 . 心理护理 : S T E MI 患者患病 后有强 烈的濒死感 , 对 P C I
术相关知识缺乏 了解 , 易产生恐 惧 、 紧张 、 焦虑 等情 绪 , 这种负 性情绪会引起血压升高 、 心 率加快 , 从而增 加心肌 耗氧量 , 加
【 关键词 】 急性 心肌梗 死 ; 血栓抽 吸导 管 ; 替罗 非班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护理
急性 s T段抬 高型心 肌梗死 ( S T E MI ) 是在冠 状动 脉 粥样
硬化 、 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 使冠状动脉急性 闭塞所 致 3 . 观察指标 : ( 1 ) I R A的心肌灌 注血流分级 ( T I MI ) , T I M1 分为 4级 : 0级 : I R A无造 影剂通 过 和心肌 充盈显影 ; 1级 : 造影剂 通过 I R A而不 能到达心肌使 其显 影 : 2 级: 造影剂通过 I R A能

血栓抽吸在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血栓抽吸在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是一种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具有 发 病率 高 、致 死 率 高 的特 性脑 血管 病的治疗 中获取到 的效果 更加 ,对患 者健康恢 复
点 J。该疾 病的发病机制 比较 复杂 ,并 且病情 进展 速度较 的作 用更 大。
快 ,容 易引发多种 并发 症 ,一 旦发 病将 会对 患者 的健 康 造
事件 影响 因素分 析 [J].解放 军预 防 医学杂 志,2017,
疗 方 式 。纵 观 以往 药 物 治 疗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 实 践 研 究 ,
35(7):746—748.
尽管可 以取得 一定 的 治疗效 果 ,但 是治 疗效 果仍 旧有 限 , [3] 吴勤奋 ,殷捷 ,叶翔 ,等 .改 良血运 重建术治疗 缺血性
用 血 栓 抽 吸 患者 进 行 分析 。结 果 所有 急诊 PCI术 中使 用血 栓 抽 吸及 置入 支 架后 血 流 均 恢 复 3级 。 结论 血 栓
抽 吸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 并高血栓 负荷 患者急诊 PCI术 中无 复流、微 循环栓 塞及 血栓 负荷情 况,改善
心肌 功 能 和 心 肌 血 运 状 况 ,从 而 改 善 患者 预 后 。 [关键词 ] 急性 心肌 梗死 ;急诊 PCI;手 动血栓抽 吸 ;桡动脉 ;无复流
数每年也 呈现 出增 高趋势 。 自开展 急诊 PCI以来 收治 了 虑 改用机械血栓抽 吸。血栓抽吸术是每一位急诊 PCI术者
196例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行 急诊 PCI术其 中 88例 患者 术 都熟悉 掌握 的基本操作技 能 ,可是这项基 本技能 的临床应
中使用血 栓 抽 吸术 ,术 中 、术 后 均 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及 预 用却一 直饱受质 疑 ,早期多项有关 手动血 栓抽 吸的临床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120例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 3级发生率、无复发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TEMI患者接受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肌血流,增加围手术期安全性。

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血栓抽吸护理、出血事件护理、术后MACE观察与护理等,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措施;护理效果STE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破裂状态下导致血栓形成,最终造
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于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助于相关梗死动脉(IRA)的开通,改善预后效果,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及有效措施[1]。

本院为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 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因STEMI而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1±3.4)岁;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
2.9±
3.2)岁。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就诊。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筛选、血糖、血脂以及心肌标记物检查等。

术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给予6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并给予5000~10000 U的普通肝素。

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病变血管,选用6F指引导管。

导管导丝经闭塞病变血管穿过,再经导丝将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送入,直至其闭塞病变处;在其尾端将30 ml注射器连接,手动持续反复负压抽吸;在造影提示前当血流为TIMI 3级时停止即可;根据患者具体病变特征选择适当支架,将支架置入。

术后24 h内进行血常规复查。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2] TIMI可分为4级,其中IRA无造影剂通过,且心肌充盈显影,可视为0级;IRA有造影剂通过,但未至心肌使其显影,可视为1级;IRA有造影剂通过,可达至心肌使之显影,但心肌排空、充盈显影均较为缓慢,造影剂滞留时间达3个心动周期,可视为2级;正常心肌灌注表
现,可视为3级。

③MACE发生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

③术后出血时间主要包括穿刺点出血以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发生率、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引起的,血栓形成可造成冠脉血流快速降低或中断,最后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坏死。

PCI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冠状动脉梗死血管快速开通,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但因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可导致血栓脱落,或远端发生栓塞,从而造成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

利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有效将破碎血栓或斑块吸出,降低冠状动脉微栓塞发生率。

并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本次观察中,观察组TIMI3级发生率、无复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应用的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心理护理。

因STEMI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死亡率高,再加上患者对该疾病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其紧张、焦虑、疑虑的心理问题严重。

严重的心理问题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不仅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脏负担。

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消除或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3]。

②血栓抽吸的观察护理。

患者在接受抽吸前,需先将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准备齐全。

在抽吸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加强导管护理,避免导管发生移位、相对运动等。

③出血事件的护理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现象发生,对其面色、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进行正确评估;观察患者牙龈、鼻腔、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现象;尽量减少有创性操作;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正确预防出血及紧急处理方法。

④术后MACE护理。

在PCI术中易出现破裂的血栓或微小血栓堆积在血管远端,从而出现冠状动脉微血栓,发生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

因此术后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绞痛等现象发生;并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准备好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景舒南,光雪峰,盖起明,等.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后血色素变化的临床观察.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50-151.
[2] 畅辉,岳黎明,宁小康.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回顾分析.吉林医学,2012,33(6):1260-1261.
[3] 沈燕,王晓玲,杨小芳.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05-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