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练习)中考语文必备名著知识点梳理与精讲(全国通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鲁滨逊漂流记》中考试题及解析

(完整word版)《鲁滨逊漂流记》中考试题及解析

《鲁滨逊漂流记》中考试题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

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序号出自哪本名著该情节的主人公③孤独勇士绝望岛《鲁滨逊(孙)漂流记》鲁滨逊(孙)遇“星期五”(2)根据下列提示填空。

(3分)①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笛福(填作家名)。

5、名著赏读。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风流人物"征答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3道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风流人物是鲁滨逊,来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笛福。

(2)他(或她)的风流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你有何影响?(1分)示例:“风流”之处: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对我的影响: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像他那样勇敢面对。

(风流、影响名1分,表述2分)(3)他或(她)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

(50字左右,1分)(3)示例: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没有房子,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

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概括主要事迹1分,表述1分)名著填空《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逊,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2分)名著阅读(10分)请从下列名着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1)精彩片断:鲁滨逊搭救“星期五”(2)情节概述(提示:要注意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某天早晨,鲁滨逊在巡视小岛时,发现有一群野人在举行残忍的食人宴会,突然,一个即将被杀的俘虏挣脱绳子,向鲁滨逊所在的方向跑来,其他两个野人随即追了过来,鲁滨逊开枪打死了追来的两个野人,救下了那个俘虏.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索性把他营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

名著导读 《鲁滨逊漂流记》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4页

名著导读 《鲁滨逊漂流记》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4页

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摘要:中高考必考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考点整理,为孩子收藏吧!《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通过塑造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冒险家形象,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精神,表现了他们为创造个人财富而显露的聪明才智、劳动热情和战胜困难的毅力。

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创作背景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

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

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整理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整理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整理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整理如下:
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

故事梗概: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他对海上冒险充满好奇,不顾父母劝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航海之旅。

途中遭遇暴风,幸存下来的鲁滨逊漂流到一座荒岛。

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并在故事的最后成功返回英国。

主题思想: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以及自力更生、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人物形象:鲁滨逊·克鲁索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要情节:首先是鲁滨逊发现荒岛、搭建住所,然后制作工具、耕地种植,饲养动物,围湖造田,直到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同时,鲁滨逊凭借个人的智慧解救土人“星期五”,并教育和训练他。

最终,“星期五”成为忠实的朋友和伙伴。

此外,鲁滨逊救下船长并成功返回英国。

艺术特色: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结构紧凑,叙事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生动。

精彩语句赏析:鲁滨逊的经典语句“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本性中一种可悲的弱点。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更多阅读理解内容可以查询相关书籍和网站。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梳理《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创作背景: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

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

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

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

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内容简介: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他瞒着父亲出海,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

2022年中考语文名著专题复习-《鲁滨逊漂流记》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名著专题复习-《鲁滨逊漂流记》答案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这本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采用回忆录的形式,用日记做穿插,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因而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2、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直至在巴西经营种植园。

第二部分写鲁滨逊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经历,这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和精华。

第三部分写鲁滨逊回到英国的种种遭遇和情况。

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小说反映了资产阶级发挥个人才智、勇于探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赞扬了鲁滨逊热爱生活、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积极乐观、坚韧顽强的美好品德。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约克市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父亲指望他学法律,但是他却一心想去航海。

、第一次航行:鲁滨逊瞒着父亲,和同伴坐船去伦敦,当时他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就遇到可怕的风浪,他在痛苦和恐惧中发誓,假如上帝能留下他的命,他登陆后就回到父母身边。

第二天风平浪息,面对美丽的黄昏,又喝了同伴酿的一碗甜酒,他就将6、第二次航行:这次是到非洲经商,鲁滨逊用在伦敦购买的那些东西和当地的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的东西,赚了一笔钱。

7、第三次航行:在去非洲做生意时,鲁滨逊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并卖为奴隶,后来他借奉命出海捕鱼的机会,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经营一个烟草、甘蔗种植园,当了四年庄园主,生活过得很顺遂。

、第四次航行:为了扩展产业,补充人力,鲁滨逊再次出海,与人合作到非洲贩卖黑奴。

却遭遇飓风,船行至南美洲附近一个岛屿时触礁,水手与乘客全部遇难,只有鲁滨逊一人被海水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他发现岛上有淡水,大为高兴。

在一棵大树上,他度过了岛上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那艘船也漂到了小岛,船上只剩下一只狗和两只猫,再没有别的生命,但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枪支火药、工具等,他用船上的木板造了一个木筏将这些东西运到岛上。

10、鲁滨逊建构的新住所符合四个条件:避开野兽,有淡水,能遮阴,能望见大海。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之《鲁滨逊漂流记》练习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之《鲁滨逊漂流记》练习

中考名著阅读阅读复习试题练习《鲁滨逊漂流记》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风流人物”征答活动。

倡议同学们从阅读过的经典名著中选择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物,沿着他(她)追梦的足迹,汲取前行的力量。

(1) 我最喜欢的名著中的风流人物是鲁滨逊,其作者是(国籍)的(姓名)(2) 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联系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迪?2.《鲁滨孙漂流记》是国作家(人名)的作品。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漂流到一个荒岛上顽强生存,最后和被他从食人族救下的朋友(人名)一起回到故乡。

3.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情节,回答问题。

6月28日。

睡了一夜,精神多少好了些,加之寒热已经过去,我又起来了。

虽然噩梦给我的恐怖还很大,可是想到疟疾明天又要再发,不如抓紧时间准备一点东西,供我发病的时候吃。

这段文字中的“我”是(填人名),他是用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病。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

他在岛上生活28 年后,因帮助一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滨逊”,这部作品叫《鲁滨逊漂流记》。

5.名著阅读:判断题。

(1) “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冰心的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母爱。

(《繁星·春水》)(2) 鲁滨孙为改变“星期五”的饮食习惯和吃人的欲望,炖羊肉、烤羊肉给他吃:“星期五”觉得好吃,表示再也不吃人肉。

(《鲁滨孙漂流记》)(3) 里德太太发现简·爱躲在窗龛上看书,怒骂她未经许可偷拿家里的书,毒打了她一顿,把她关进无人居住的红屋子。

(《简·爱》)6.名著阅读:判断题。

(1) 杨志盘缠用尽,无奈之下,只好上街卖祖传宝刀,遇见泼皮牛二纠缠不休。

杨志一时性起,失手杀死牛二。

(《水浒传》)(2) 祥子给杨先生家拉包月,还要做各种家务,经常遭受辱骂,但是想到工钱比别处多,他还是忍气吞声地留下。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梳理及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梳理及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梳理及考点分析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创作背景: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

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

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

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

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内容简介: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他瞒着父亲出海,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5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一、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通读全诗,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参考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本诗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描写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戌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据此分析,全诗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结合意象,谈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诗人极目四望: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逊漂流记》综合题型练习一选择与填空1.(山东日照)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传》中的英雌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常识的积累。

文学名著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生活年代、作品名、文学体裁、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抓住各句的关键信息,结合积累的知识,进行一一判断。

C项中,“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的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历经波折后,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

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

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西游记》)B.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斗争的许多道理,他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受诏破辽擒获辽主,而后又奉旨征战方腊,大功告成,但好汉阵亡过半。

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林冲瘫痪,武松出家,杨志病死,杨雄、时迁、燕青又悄然离去,只剩下20余名头领;蔡京、高俅等奸臣又设计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死了宋江、卢俊义和李逵等。

(《水浒传》)D.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后的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此举行人肉宴。

此后他一直保持警惕。

直到第24天,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

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为之取名“星期五”,并把他训练为自己的忠实仆人。

(《鲁滨孙漂流记》)【答案】(1)C3.(山东济宁)《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孙,他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于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答案】冒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的理解。

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结合《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名著中的关键情节,如“航海探险”“荒岛求生”“收服野人星期五”等,从整体上来把握主人公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

4.(四川广安)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

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

①三借芭蕉扇②黛玉葬花③孤独勇士荒岛遇“星期五”④风雪山神庙序号出自哪本名著该情节的主人公①②③④[答案]滨孙/④《水浒传》林冲(上述答案任选其中两个填写即可)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情节的把握情况。

考生平时阅读文学名著时,要将经典情节做好笔记,经常复习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迅速而准确。

5.(2017·北京)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28年,靠的是__________(限4个字以内),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个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个字以内)。

【答案】坚韧不拔鲁滨逊制作独木舟要向鲁滨逊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坚强面对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重点考查人物以及能体现人物特征的相应情节和主要品质。

要特别注意字数的限制。

6.(福建宁德)读名著,识人物。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人物的名字或称呼。

走进名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迎而走来:鲁迅笔下朴实善良的保姆_________,鲁滨逊救下的聪明忠诚的野人__________,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_________……他们的形象镌刻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

阿长(长妈妈)星期五朱赫来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清楚掌握其中的主要人物、内容梗概和经典情节。

二、简答1.(2018年黑龙江)请列举一部有冒险经历的名著并写出作者,简要概述其中一个能体现这种经历的故事情节。

(《海底两万里》)除外)示例:名著《鲁滨孙漂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或《鲁滨孙历险记》故事情节:鲁滨逊看见一个即将被食人部落吃掉的土著人,正在拼命逃跑,他立即跑下梯子,拿起枪,翻过山顶,走近路追击,打死食人部落中一个追赶的野人,救下了土著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审题及重点情节的识记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名著时,一定要识记名著的名字以及作者,能够根据故事中心抓取合适的材料。

2.(四川巴中)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1)英国作家笛福在他的一部小说里,讲述了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28年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书名叫作《》。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鲁滨逊漂流记(2)示例:因为鲁滨孙勇于冒险,不畏艰难,不向厄运屈服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能给青少年以鼓舞,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试题分析:题(1)较简单,考生结合自己掌握的文学常识即可得出答案。

题(2)可以试着换种问法,实际上问的就是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也就是说这本书对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然后从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写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即可。

3.河南)名著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孙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译成《鲁滨孙漂流记》更合适。

因为鲁滨孙不甘于过安稳平庸的生活,一生都在四处闯荡,“漂泊不定,命运多舛”。

他热衷于冒险,三番五次出海闯天下。

多次遭遇海难,被海盗俘虏过,多次遭受野人和野兽的袭击,流落荒岛近28年。

“漂流”更符合其四处闯荡的生活经历。

示例二:我认为译成《鲁滨孙历险记》更合适。

因为鲁滨孙勇于挑战,一生多次遭遇险境,不管是遇到海难,被海盗俘虏,还是遭到野人和野兽的袭击,他从不放弃希望,用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使自己一次又一次从险境中挣脱出来。

试题分析:本题是观点陈述题,答案具有开放性。

持哪种观点都可以,关键是要结合具体情节,言之成理。

4.福建龙岩)简述鲁滨孙经营巴西种植园的经过。

示例:鲁滨逊逃到巴西,尽自己的所有财力购买了一片荒地。

他拟定了一个创业计划:头两年种粮食,第三年种烟叶,同时购进大块土地,第四年种甘蔗。

鲁滨孙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交了不少朋友,买了各种用具。

后来种植园大获成功。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名著简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情节的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写清楚鲁滨孙经营巴西种植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书写过程中,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简洁。

5.(2017吉林)首先,我让他知道,他的名字应该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救了他,我这样叫他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

我教他说“主人”,然后让他明白,这就算是我的名字。

我又教他说“是”和“不是”,并且让他知道它们的含义。

我拿了一个瓦罐,盛了些羊奶给他,让他看着我喝,看着我怎么把面包浸在羊奶里。

然后我又给了他一块面包,叫他照着我的样子吃。

(1)选文出自英国小说家笛福的《》(2)选文中“我”是如何改变“星期五”的?(3)原著中还有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答案】(1)鲁滨逊漂流记(2)为他取名“星期五”并让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教他说话;教他吃面包喝牛奶。

(3)示例:鲁滨逊造独木舟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砍了一棵大柏树,用22天的时间砍断大柏树的根部,又花了14天的时间使用大斧和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

然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着树干又砍又削,才刮出船底的形状。

随后又花了三个月时间把中间挖空,在挖空树干时,没有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凿空。

最后树干成了一艘像模像样的独木舟。

一个人深陷绝境,竟然能这样勇敢面对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实在令人佩服。

这使我认识到人在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勇敢面对,始终怀有一颗勇于尝试、从容乐观的心去面对和挑战厄运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像鲁滨孙那样,成为一个胜利者。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从语段中的“星期五”,应该能够判断出这是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从语段讲述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我”改变“星期五”的主要方法有:为他起名并让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教他说话,教他怎样吃面包喝牛奶。

(3)本题考查名著经典情节的识记。

解答此题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原文中的一个情节,并说明自己喜爱的理由即可。

6.(福建莆田)简述鲁滨孙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示例:岛上下了一整天的雨,鲁滨逊受了寒,头剧烈疼痛,而且发烧,得了严重的疟疾,病得很厉害。

他向上帝祷告,并不断反省自己。

后来他从箱子中找到了烟叶,用烟熏等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病。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名著简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情节的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写清楚鲁滨孙生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结果。

7.(福建泉州)阅读下面有关《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按要求作答。

a.鲁滨孙舍弃安逸的生活,多次航海冒险。

b.有一次,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他历尽艰险逃了出来。

c.不料,当船航行到大海上时,遇上大风暴,巨浪将船打翻,唯他幸存。

d.他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

(1)情节有误的是第_________句。

原著的情节是(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荒岛上,鲁滨孙靠什么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请概括说明。

【答案】(1)b鲁滨逊在巴西经营种植园,当上了庄园主。

因缺乏劳动力,他再次与人合伙远航,去非洲贩卖黑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