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的发展之路
波兰电影

波兰电影
波兰电影的发端
波兰电影历史悠久,早在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之前,波兰人彼得.莱比得津斯基、扬.波普拉夫斯基和卡齐米什.普罗津斯基等人就设计出了可以“使照片活动起来”的机械装置,其中最具独特性的是普罗津斯基设计的“多向摄影器”,1896年,在克拉科夫、华沙和罗兹等地公开举行了最早的电影放映会,这些地方出现了第一批专门的电影院。1902年,波兰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成立,拍摄和发行短纪录片、文化片和故事片。1908年,波兰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安东首次到华沙》问世。从1918年起,波兰电影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每年生产约20部故事片和60部短片,全国有l00多家电影院,主要放映外国影片。到默片时代后期,波兰已能生产短片300部,故事片仍维持在20部左右,电影院已增至700家。
早期波兰电影
1910年,波兰建有近200家影院,同时,电影公司也开始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产量最稳定的是斯芬克斯公司。到1914年,影片产量已达14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减至5~7部。1910~1918年间生产的影片,主要是改编本国的文学作品,如《罪恶的历史》(导演A.别德那尔契克)、《上帝的法庭》(导演S.克那凯扎瓦斯基)、《密尔·叶佐福维奇》(导演奥斯托亚-苏尔尼茨基)以及一些情节剧和喜剧。
俄罗斯电影史

1.早期的俄罗斯电影电影是由被称为“电影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1895年12月他们用自己发明设计的“活动摄影机”公映了《工厂大门》等几部无声片,标志着电影艺术时代的正式开始,为世界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
电影这个时髦的玩意很快就传遍欧洲,并传到了俄罗斯。
1896年5月4日,在彼得堡的“阿克瓦里乌姆”剧院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
电影在俄罗斯的出现伊始,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注意到这门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发展前展,他曾指出:“这个发现由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可以预言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1896年至1907年俄罗斯放映的基本是外国影片,主要是法国电影,体裁多种多样,有喜剧片、闹剧片、风景片、新闻片等,当时的影片内容和艺术处理水平都还很低,一般只是在咖啡馆、游艺厅和餐厅里放映,而进不了一些高级的场所。
这个时期俄罗斯的电影人也开始了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1908年,摄影记者德朗科夫(А.О. Дранков)根据冈察洛夫的电影剧本开始拍摄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Понизоваявольница»,又名《斯捷潘·拉辛》),这在俄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自此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
1908—1918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
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申.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
1911年,由冈察洛夫和汉荣科夫(1877—1915)导演拍摄了俄国第一部大型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导演兼摄影师斯塔列维奇精心研究了特技摄影技术,于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立体动画片。
这个时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Я.А.普洛塔赞洛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招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В.Р.加尔金的《贵族之家》和《前夜》(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谢尔盖神父》(1918)、《十四等文官》、《普罗米修斯》、《罪与罚》等。
第二章 世界纪录片发展概况

3、莱尼· 里芬斯塔尔(1902—2003) 代表作《意志的胜利》(1935)、《奥林匹亚》 (1938)、《水下印象》(2002) 政治宣传片:纳粹德国的宣传电影,动态摄影、经 典构图及其变形,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复现 式蒙太奇
运动纪录片:创新运动摄影(摄影机支架转
台、防震摄影车、弹射摄像机、水下摄影等 实验探索)。 她的传奇人生际遇引发人们对时代与个人、 艺术与政治的思考。
《漂网渔船》开山之作。 《夜邮》解说的诗意表达(“上帝之声”)。
社会问题的诗意呈现:纪录片电影人认为他
们最首要的任务不再是诗意地描述或戏剧化 地表达人类的工业和农业,而是表现这个国 家现代社会的横断面,揭发它的缺点,报告 它的发展,揭露它的问题。 影响与余韵:汉弗莱· 詹宁斯《倾听不列颠》、 《伦敦可以坚持》
在主客观之间打造一种平衡:反对摆拍,揭示 事物真理。开创自我反射式 。 “维尔托夫作品里的张力中心其实正在于摄影 上科学的精准和剪接上创意的可能性之间” (鲍德维尔) 动力蒙太奇体系: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并不是 建立在情节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视觉基础 之上。 视觉诗,工业时代的动感电影节奏。 影响和余韵:欧洲城市交响曲及现代MTV
罗姆(前苏联):《普通法西斯》
五、关注人类自身时期(20世纪70年代--)
1. 技术领域的革命性进步推动影视人类学的诞 生; 2.由战争冲突到关注自身、关注人类命运。 《难以忽视的真相》、《失去平衡的生活》、 《家园》等。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概况
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生产大量纪实影片 2.建国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A. 以电视为载体的纪录电影,《到农村去》、 《英雄的信阳人民》等; B. 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新闻式纪录片,《大庆铁 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收租院》等。 C. 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客观记录《三口大锅闹革 命》、《下课以后》
中国电影发展

《渔光曲》
变革时期(1932-1937
影片评价 影片以现实的题材、动人的情节、通俗的手法和精炼的技 巧,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当时影片卖 座最高纪录。影片的主题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一。 《渔光曲》显示了蔡楚生导演艺术技巧的成熟和他艺术风格的 进一步形成。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上,画面造型的美感追 求上以及对待意境界的营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创新。影片 表现手法质朴,却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 人,前后对应地配以清新真挚的主题歌,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 效果。 轰动效应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3个月,造成 轰动效应。主题歌《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 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 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从而使 本片编导蔡楚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 数十年前拍摄的这部黑白故事片,居然令中外电影观众如 此陶醉,并至今魅力不减,时间证明,《渔光曲》确实是我国 电影史上一部颇有建树
王朔电影年 1988
四位大导演分别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 这 股王朔热称为王朔现象 《玩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米家 山 《轮回》(根据《浮出海面》改编), 黄建 新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 说改编 ), 夏刚 《大喘气》(根据《橡皮人》改编,叶大鹰
第五代导演
• 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 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 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代表人物:陈凯歌 吴子牛 田壮壮 张艺谋 冯小刚 崛起标志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
电影文化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及路径研究

电影文化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及路径研究第一章:引言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正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输出的主要方式之一。
电影文化产业在承载着文化自觉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传统的电影创作和制作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和颠覆,创新成为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电影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径,并对电影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电影文化产业的价值链1.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并将其划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
价值链的核心是将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活动划分为多个部分,然后分析这些关键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通过优化每个环节的流程和效率,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2. 电影文化产业的价值链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电影创作、制作、发行、营销和放映等环节,其中创作和制作是核心环节,也是电影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作和制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剧本创作、选角、拍摄、后期制作等,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在创作和制作完成后,电影需要经历发行、营销和放映环节,才能被观众所接受。
发行包括电影版权的交易和发行地的选择,营销包括宣传和推广等活动,放映则是电影展示的最终环节。
第三章:电影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径1. 电影制作技术的创新电影制作技术的创新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过程可以在数字环境下完成,这使得电影制作变得更为高效、精准和便捷。
例如,3D立体技术、运动捕捉技术和特效合成技术等,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更为逼真和精美。
2. 电影营销策略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影营销模式也在迅速转变。
电影宣传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广告宣传和电视广告,而是更多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网站来扩展受众群体。
在电影开拍前,电影制作方会向粉丝和媒体透露一些花絮,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电影鉴赏

各国电影及艺术流派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9-2 班张伟华540901020254通过一个学期的《西方影视与文化》课程的学习对电影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得到的东西让我心潮澎湃。
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但是通过影视鉴赏可以提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则是不禁相同的。
电影发展简述世界电影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经过各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电影已从最初的“活动画面”及对文学、戏剧的幼稚模仿,发展成为拥有自身的表现手段体系,既能展示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又能深入人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门独立的艺术。
全世界已出产的故事片可说是浩如烟海,迄今尚难得出准确的统计数字。
诚然,其中有不少属于“传送带式”产品即平庸之作,放映过后就被人们遗忘;但在电影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却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或在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风格流派的创立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或以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要。
正是这些作品决定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不同时期各国电影的面貌。
电影发展历程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
1888年英国W。
弗赖斯。
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
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
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
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
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
从中外影视发展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外影视发展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中国影视发展之路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
电影发展史及好莱坞电影

经典好莱坞喜剧片的代表作品 《一夜风流》《20世纪特别快车》 《天堂里的烦恼》
《一夜风流》
《天堂里的烦恼》
歌舞片 《百老汇的旋律》、《璇宫艳史》、《碧云天》、 《绿野仙踪》、《出水芙蓉》、《雨中曲》
《 百 老 汇 旋 律 》
科恩兄弟
2003年《残酷难耐》 2001年《缺席的人》 2000年《逃狱三王又名《兄弟,你在哪里?》 1998年《大保龄离奇绑架》(又名谋杀绿脚趾) 1996年《冰血暴》(又名《雪花高离奇命案》) 1994年《金钱帝国》 1991年《巴顿芬克》 1987年《抚养亚力桑那》 1984年《血迷宫》
史蒂夫 索德伯格(1963——) 《性· 谎言· 录像带》,标志着独立电影时代的来临。 获第4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其他作品:
好莱坞电影的基本特征:
(1)商业性强——大制片厂制度和大明星制度
经典好莱坞的八大制片厂:
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 20世纪福特、联美、雷电华、 环球、哥伦比亚
环球影业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米高梅公司
联美公司
迪士尼
狮门
城堡石
雷电华
《邦妮和克莱德》(《雌雄大盗》) 不仅标志着阿瑟·佩恩个人创作的 高峰,而且是新好莱坞崛起的标志。 本片的特殊之处: (1)首次出现反英雄的英雄形象。 (2)突破了好莱坞严格的类型模式, 体现了类型融合的倾向:强盗片、 喜剧片、爱情片等。
斯坦利· 库布里克(1928—1999)
《光荣之路》 《斯巴达克斯》 《奇爱博士》 《发条桔子》 《2001:太空遨游》 《巴利·林顿》 《全金属铝外壳》 《洛丽塔》 《闪灵》 《紧闭双眼》(《大开眼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的发展之路幻辰湖北大学430062内容摘要:讲述世界电影从诞生到现在一路走来,不断地被人们创造出不同的风格,一步步地趋向于人们内心的渴望,把那种无法实现的想法,通过一种艺术的方式,把它诠释出来,引起所有观众内心的共鸣。
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电影把这种风格很好地表现出来。
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可以让生活中的观众反思自己的纯艺术。
从电影艺术萌芽到无声故事片创作,再到有声故事片创作,到现在电影艺术日益繁盛的今天,电影经历了一个不断趋于时事完美的过程,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派别,到如今一种以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的,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束缚的雅俗共赏,求新求变的一种新好莱坞特点被大多数人认可,世界电影将不断地被人们美化,朝着一种更为宽广的方向发展。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爱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
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
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在路易·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作品中,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一、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出港的船》、《火车进站》、《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
法国电影导演梅里爱开创了戏剧记录片美学风格,重视虚构创造的艺术效果。
创作了新的样式片:幻想旅行片、神话片和喜剧片。
自觉运用人工布景,摄影棚拍摄。
灵活运用舞台视点、停机拍摄、场面转换等拍摄技法。
开创多种电影特技,如遮幅摄影、快慢镜头、谈入淡出等。
大卫·格里菲斯(英文全名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1875—1948),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
他将电影从依附于戏剧的形式中独立出来,采用文学观念进行创作,将电影从简单的记录层面提升到复杂的叙事层面,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苏联电影导演爱森斯坦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教授。
1922年,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
此外,他关于艺术激情的本质、艺术方法、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论遗产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
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卓别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特点:创作特点:1、影片有着深刻而尖锐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庸俗闹剧。
2、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大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
善于把一些对立的因素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对立关系的巧妙处理更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悲喜交集达到高度的融合。
3、他用艺术夸张手法构成情节和人物动静的造型,构思巧、手法新,完全超脱了一般庸俗闹剧的旧模式,因而在创作上达到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卓越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从而使得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电影事业的逐步发展,出现一种勃列顿流派。
它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是在英国20世纪最初十年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斯密士、威廉逊等。
因为这个流派中的某些人员出生在英国勃列顿地方,故被称为“勃列顿学派”。
他们提出了“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的口号,主张电影必须反映“真实生活的片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也强调允许进行艺术加工。
如,重视摄影机的功能,运用了移动摄影的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的一些手段。
慢慢地又出现一种法国印象学派,它是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
在当时的电影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种表现主义电影。
它是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超现实倾向的流派:1、“纯电影”的美学实验::以电影的手段进行绘画、音乐方面的创作,认为电影可以创造活动影像和节奏,能使电影能够从自身获得一种新的力量,以摆脱叙事逻辑和物理现实,创造出超越现实和难以想象的视觉幻象。
2、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3、超现实主义电影:试图把梦境、心理变态、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4、瑞典电影学派:影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做了富有诗意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北欧风情,常常采用实景拍摄,力求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与邪恶的斗争。
影片自然元素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而不仅是抒情元素5、记录学派。
世界上最早的有声电影,是(1926年)的歌舞片《唐璜》,第二年(1927年)的《爵士歌王》。
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影已经彻底告别了无声片时代。
电影创作中心开始从欧洲转向美国。
声音、和处于实验阶段的彩色电影,除了打破默片时代的视觉艺术欣赏方式外,更为艺术家探索电影丰富的表现力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电影的不断完善,慢慢睇形成了一种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的电影理论:♦一、好莱坞电影♦1、好莱坞电影概况♦(1)好莱坞的含义♦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东部,1908年起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云集。
♦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引申为类型电影的创作现象和创作思潮。
♦(2)好莱坞的明星制度♦电影创作中谁是真正的作者?导演or明星。
♦演员中心制。
♦如何衡量演员。
♦2、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创作观念♦(1)戏剧化电影: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它的表现方法包括戏剧性情节、戏剧性动作、戏剧性冲突、戏剧性情境等。
♦(2)戏剧化电影的特征:♦线性结构方式♦强调戏剧冲突♦制造戏剧情境♦注重煽情和道德训诫♦人物性格结构单一♦唯美倾向♦二、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类型片♦1、什么是类型电影♦广义上的类型电影没有地域或时代限制,泛指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强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
♦狭义上特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与创作方法。
♦在具体某一类上,其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主题对象、视觉图谱、社会观念是较定型的。
♦2、类型片大致分类:♦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片、黑色电影、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动作片、灾难片、歌舞片、犯罪片、喜剧片、战争片、儿童片、科幻片。
♦3、类型电影产生的原因:♦工业社会艺术生产呼唤现代生产的组织方式;♦电影作为大众娱乐消费品要求电影消费具有可选择性;♦电影创作要吸纳不同艺术,尊重人们既成的审美趣味;♦从文艺学角度看,电影艺术内部元素丰富,其发展要求内部类别分化。
♦4、类型电影的特征:♦把握大众心理情结,创造集体梦幻;♦分门别类,以模式化体系创作模式化作品;♦非写实主义手法;♦在模式中取胜,在创新中永生。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前后持续了6年时间,50年代初期走向衰落。
1945年,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开始。
它继承了电影史上的写实主义传统,把纪实电影美学观推向了高峰。
二、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1、历史背景:现代主义美学思潮;社会根源;思想根源。
2、“新浪潮”电影:“新浪潮”电影主要指法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活跃于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刊物中的一批青年评论家特吕弗、戈达尔等人拍摄的影片。
他们深受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影响,突破传统电影题旨和拍摄技法,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的风格”的影片。
3、“左岸派”:同一时期出现的“左岸派”因其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美学倾向与“新浪潮”类似。
4、美学倾向:以反传统为突出标记;强调突出个人风格;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三、新好莱坞电影1、新好莱坞电影的产生类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由《火车大劫案》发轫;♦50年代到达高峰,陷入停滞期;♦60年代中期新好莱坞赋予类型电影新的生命,标志《邦妮和克莱德》。
♦2、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新好莱坞电影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雅俗共赏,求新求变。
随着世界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不断地被人们完善,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在电影发展的道路上,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不过在电影领军人物的作用下,涌现出一大批的电影人才,世界的电影事业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1.《论蒙太奇》中国电影出版社2.《爱森斯坦论文集》爱森斯坦中国电影出版社3.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质—物质现实的复原》4.达德利·安德鲁《电影理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