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简史

合集下载

电影发展简史

电影发展简史

鲍特的《火车大劫案》 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 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 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 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同时期,美国的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 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 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
1887年,发明家爱迪生受到显示器的启发,制成了第一台“放映 机”。 1895年:无声电影电影的出现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俩对电影的 研制也很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路易发现缝纫机的原理和电 影放映机相似,经试验,路易的想法果然可行。后来奥古斯特在 一篇文章中说:“我的弟弟在一个夜晚就发明了活动电影机。”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 坦。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 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 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 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 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 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 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 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 太奇的交替蒙太奇。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 电影在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影片在当时给人极 大震动,一位记者这样报道:“一辆马车被飞跑着的马拉的着迎面 跑来,我邻座一位女客看到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 来。”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 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 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 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世界电影简史

世界电影简史

世界电影史(流派专题)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1、电影的理论基础;①光学理论:感光胶片②视觉暂留: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眼睛耐光程度实验)电影的祖父③木乃伊情结:安德烈·巴赞原始的冲动2、电影的技术推动;1.摄影术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物理学家捏普斯开始摄影术的发明曝光时间:14小时---20分钟---2分钟---几秒1872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连续拍摄奔马的实验1882年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的原理改进连续摄影的方法1S拍摄12张照片“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1882年法国朱尔·马雷发明一种新式摄影机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1887年美国发明家汉尼鲍尔·葛德温实验成功了将感光乳剂涂在一种透明柔软的赛璐珞上制成了原始的胶片1891爱迪生活动摄影机2.放映术1877年活动视镜---1888影戏机---1892年爱米尔·雷诺灯光哑剧机---1894爱迪电影视镜---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成长期(1895---1927)早期电影的代表人物一、卢米埃尔兄弟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不久便传遍世界。

这一天便被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采用的每秒16格画面的速度,后来也称为整个无声片时期的标准放映速度。

电影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化史出现了新的篇章2、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

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

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

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3、卢米埃尔对电影的贡献和遗憾(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志着初期高水平的影片。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一、诞生形成期(1895—1927)(一)卢米埃尔的纪实电影在上述的七门艺术中,唯一知道其诞生日的只有电影,它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

这一天,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售票公映了他们制作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十余部影片,并且取得轰动国际的成功。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一天就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的影片明显的特点是纪实性。

由于影片直接地拍摄真实的生活,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二)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乔治•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他把许多照像特技应用于电影。

其次是特技摄影的发明。

通过“停机再拍”,可以使贵妇突然变成了魔鬼;灰姑娘变成了高贵的公主;老鼠变成了白马。

其中最著名的是《月球旅行记》。

再次是创造了戏剧电影。

他几乎把所有戏剧上的表现手法,诸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以及场与幕的划分等等,系统地移植到电影制作中来。

他还首创了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

梅里爱所作的这一切,后来都成为电影技术的基本要素。

但是他对戏剧美学的过于执着,既造就了他的辉煌也使他沦为戏剧美学的俘虏。

(三)蒙太奇的产生蒙太奇的产生才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对蒙太奇贡献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和前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

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是把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场景改变为镜头,并让摄影机在他的指挥下运动起来,他还创造性地运用特写和“切”以及通过调度镜头,在影片中创造节奏气氛,以利于把情节推向高潮。

格里菲斯首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

他吸收了梅里爱的特技技巧,借鉴了小说家狄更斯的“切回”手法,创造了平行蒙太奇。

这种艺术手法在他的传世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片中得到了更巧妙地运用。

电影史家把这部影片上映的日期(1915年2月8日)当作“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这部影片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党同伐异》中,蒙太奇的手法得到了更完善的运用。

《电影发展简史》课件

《电影发展简史》课件

背景下的思想和观念。
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电影对社会观念的塑造
电影所呈现的社会景象和人物形象,对观众的社会观念产生深远 影响。
电影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电影与政治、经济紧密相关,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 进步。
电影对道德伦理的探讨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道德伦理问题,引导观众思考 和反思。
电影对科技的影响
电影对文化的影响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
01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影像和叙事展现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电影与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互动
02
电影与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促进了跨艺术形式的
创作和表达。
电影对全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03
电影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有助于传播和交流不同文化
电影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基础,追求还原生活原貌的电影风格。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细腻的镜头 语言和表演,展现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这种风格的电 影通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关注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的 命运。
浪漫主义电影
总结词
以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为核心,追求自由、激情和反叛的电影风格。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涵盖了各种类型,包括动作、科幻、爱情等,吸引了全球观众的 关注。
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 电影市场逐渐开放,促进了不 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作品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电 影产业的多元化,各国电影制 作风格和特色逐渐显现出来。
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 竞争与挑战,各国电影产业需 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品质来吸引 观众。

第一章 世界电影诞生及发展1

第一章 世界电影诞生及发展1

影视基本原理
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 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一、世界电影的诞生及发展
(一)影视艺术与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是电影产生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现 代的科技就没有电影。现代艺术——电影是以现 代科技为工具的。它主要指的是摄影机、胶片; 录音机、磁带;放映机、银幕。正是这些科技因 素产生了电影艺术的特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三、艺术存在形态: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乔托 卡努杜说:“电影是运动的造型艺术,它既 参与时间艺术的行列,也侧身于空间艺术艺术之 中”。 乔托 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三种时间艺术(音乐、诗 歌、舞蹈)和三种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的综合,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在卡努杜看来, 因戏剧已是综合艺术,故排除在外)。
1926年,利用一种叫做”为他风”的伴音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 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次年,华 纳又推出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 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 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 生,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 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把 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 的综合。 ————[法]乔治 ·萨杜尔 引自《世界电影史》
电影和电视
一、基本区别 、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时期:发展期 发展期(1945- ):电影技术逐步完善, 发展期 技术不再 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影响,进入了精益求精的阶段。 不再

电影电视发展简史

电影电视发展简史

电影的诞生
1881年,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其工作原理是:把分解照片一张张地洗印在玻璃上,在玻璃圆板的周围以同等间隔顺序贴在上面,然后再同样大小的金属板上,对着照片的位置开个窗口。

这样,各张照片叠成活动的物像,就达到了活动摄像的效果。

1885年,美国人发明赛璐珞胶卷。

随即,爱迪生把这种胶卷应用于电影,制造出了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原理和现在的一样,能用胶卷连续一分多钟拍摄分解运动的照片。

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其工作原理是:运动的胶片从带有凸透镜的窗口通过,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正面时,正好电灯闪亮又立即熄灭,下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时,电灯再次闪亮和熄灭,如此不断反复,胶片上的画面放映出来,好像物体在连续不断地运动。

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爱迪生向人们展示了他发明的这台放映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当时它只能供一个人看。

后来,美国人詹金斯在胶片的两侧穿上一连串的小孔,卷绕装置的爪插入孔中拉引,当一格格的画面来到透镜正面时,就会瞬间停留,这时快门打开又立即关闭,这样放映出的图像更加清晰。

胶卷的卷绕装置和快门同时由马达驱动,每秒可输送胶片6格或18格。

电影的影片、摄影机和放映机已经齐备,现代的电影设备终于完成。

1895年,法国里昂的两位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设计了一种手提式摄影机和一种能把动画图像投射到宽大银屏上去的机器。

同年12月,他们在巴黎卡普西尼大街租了一间地下室,摆上几十把椅子,为交费入场的观众首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电影。

电影史一般都把1895年1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

3d电影及简史

3d电影及简史
6.观屏镜:
以前专用于看立体相机拍的图片对,图片对一般左右呈现。现在这种观屏镜也可看左右型立体电影。缺点:看图像或电影时最多只能是屏幕一半大小;优点:非常清晰。
7.全息式:
这种目前无法推广。在各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立体的,不用立体眼镜。价格是贵得出奇,只在科技馆有展示。
3D电影简史
1953年,《恐怖蜡像馆》等一批3D恐怖片应运而生,3D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1954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低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不这么想,他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电话谋杀案》,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3D电影的观看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光分法
电影院中普遍采用。 现在有不少影院都拥有3D立体放映厅,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来播放两个摄影机拍下的电影,在屏幕上就会同步出现两组有差别的图像。
2. 分色技术
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有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的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的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4.光栅式
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接收的电视节目能立体化,我国现已制造出光栅式的立体电视机,但光栅式也有缺点,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体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稍高,但这样一来,价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栅的不管怎样弄,想克服这个缺点是比较难,当然技术进步了例外。

世界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简史
电影视觉表现的强烈需求是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好莱坞,特效生产占据很大的比重,高票房的电影中特效制作的成分通常都很大,所以特效制作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家常便饭。

下面给大家介绍世界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简史,欢迎阅读!
世界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简史早期电影特效(传统特效)
1895 年,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特技效果出现在《玛丽皇后的处
决》中。

剧中女主角的斩首镜头是用一种替换拍摄法完成的。

他主要依赖的特效技术在今天看来都是基本的摄影技巧,例如停机、叠印、两次曝光。

例如,某个镜头正在拍摄中,他令摄影机停下来,让演员走开,放上道具,再开机,将停机前后的胶片连起来洗印,就造成了人被斩首的特殊效果。

这种技术现在自然不出奇,但当时可谓鬼斧神工。

1933 年的《金刚》是电影特效的一大进步,尤其是传统的停格
技术发挥到极致。

奥布莱恩,进一步完善了《失落的世界》中的模型和停格技术,《金刚》中那头看上去有15 米高的身躯,实际上不足半米高。

另有一个5 米多高的连头带肩的大猩猩模型,内藏三人,用压缩空气和杠杆控制其头部动作。

1964 年的《欢乐满人间》是这样处理真人和动画融合的:演员
在照亮的银幕之前进行表演并摄制,用活动遮片将演员的图像从背景提取出来,然后制作动画部分的背景,为演员的轮廓留下需要的空白,最后将演员填上去。

这个技术路线实际上是后世“绿幕抠像”技术的鼻祖。

CG 特效(电脑合成)
说到CG 特效不得不提乔治卢卡斯及其创立的工业光魔,他让特效成为神迹,让电影离梦境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CG 特效几乎可以实现所有人类能想像出来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五、欧美的其他流派
2.德国的表现主义
电影成长期
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初流行于德、奥、北欧等地具有反主流倾向的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该派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带有盲目反抗情绪, 强调表现自我感受,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 1919 年德国战败,表现主义侵入电影,形成电影流派。重要代表 作为罗伯特· 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该派惨淡经营三十年,终因与 日渐兴盛的现实主义主流电影相去甚远而走向衰弱。
大卫· 格里菲斯(1875—1948)
第二节
二、格里菲斯的原始综合
2. 格里菲斯电影的特点
电影成长期
( 1 )视点的解放,摄影机具有自由的运动性,造成了视 点的解放。 ( 2 )改变了影片的构成单位,即由场景变为镜头,使影 片构成形式由若干镜头构成一个场景,再由若干场景构成一部 电影。
第二节
二、格里菲斯的原始综合
2.40年代开始,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苏联人民投入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德 国法西斯的侵略及国内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等因素的干扰,几乎使电影制作濒临停顿。
第四节
电影发展期(1945——)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特征 (1)集中反映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悲剧; (2)影片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3.格里菲斯的两部巨片
电影成长期
《 一 个 国 家 的 诞 生 》 海 报
(1)《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 2 )《党同伐异》( 1916 年) 本片是格里菲斯 艺术上达到最高峰的标志。
格里菲斯开创了电影艺术新时代——蒙太奇时代。
第二节
三、美国的喜剧电影
1.喜剧片的代表人物 (1)美国电影之父麦克:赛纳特
第三节
电影成熟期(1927—1945)
一、有声电影和彩色片的问世
1927年10月,好莱坞推出的《爵士歌王》插入了对白和 歌唱,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
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导演的彩色故事片《浮华世
界》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片。 有声电影和彩色片的问世,标志着电影的成熟。 《爵士歌王》海报
又 译《 为战 《舰 波波 坦将 金金 战号 舰》 》 )
第二节
五、欧美的其他流派
1.英国的勃列顿(布赖顿)学派
电影成长期
(1)主张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命运和思想情趣。 (2)对特写画面作了长时间的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蒙太奇的重要方法之一。 (3)善于营造电影节奏,最早运用交叉蒙太奇使追逐者和被追逐者交替出现, 这是后来的惊险电影中最常用的手法,代表作是《中国教会被袭记》。
第二节
五、欧美的其他流派
电影成长期
3.美国的罗伯特· 弗拉哈迪( 1884-1951 ) 1910—1916年,在北极海岸 拍下长达七万英尺的爱斯基摩人 生活情景并制作出举世闻名的 《北方的纳努克》。1926年,大 胆选用难于掌握的全色片获得成
功,从此全世界的摄影师改用全
色胶片拍摄电影。 罗伯特· 弗拉哈迪
第四节
电影发展期(1945——)
第一节
一、光影理论的发现
电影诞生期(1895)
《墨子》:“光至景(影)亡”,“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
灯影戏
通过光源照射剪纸类物象,投影 在幕布或墙壁上产生活动的影像。灯 影戏产生于中国汉代,盛行于唐宋, 清乾隆年间传到法国。
灯市行Biblioteka (宋)范成大 吴台今古繁华地, 偏爱元宵灯影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 已向街头作灯市。
第一章
世界电影简史
第二章 中国电影简史
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发展
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特性 第五章 影视艺术中的景与镜头 第六章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与色彩 第七章 蒙太奇
第八章 影视艺术的创作过程
第九章 影视创作中的编、导、演 第十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和评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电影诞生期(1895)
电影成长期(1895—1927) 电影成熟期(1927—1945)
第三节
二、美国电影的鼎盛
电影成熟期
1.制片厂制 制片厂制的特点: (1)把电影业变成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 (3)制片人专权; (4)实行明星制度。
20世纪福克斯
米高梅
联美
梦工厂
2.类型电影 类型电影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特征如下:
(1)公式化的情节; (2)定型化的人物;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安东· 卢米埃尔 奥古斯特· 卢米埃尔
路易· 卢米埃尔
第一节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活动电影机用抓片机构 抓动胶片,胶片通过片门时, 所作的是停—动—停—动的间 歇运动,让影像投射到银幕上, 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诞生了。
电影诞生期
活 动 电 影 机
电 影 摄 影 机 原 理 ( 放 映 机 与 之 相 同 )
电影成长期
1912年,赛纳特建立了著名的“启斯东制片厂”,这是美国制片厂制度的最早雏形。 (2)卓越的喜剧大师:查利· 卓别林 (3)勃斯特· 基顿
卓别林与基顿将默片时期的喜剧艺术推向巅峰。
2.卓别林电影的艺术特色: (1)对旧世界给予深刻批判,在笑声中完成对旧世界的否定。 (2)内容通俗,含义深刻,艺术手法极为朴实,很多场面都是用全景拍摄。
4.好莱坞神童奥逊· 威尔斯的电影
电影成熟期
被称为反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公民凯恩》, 是好莱坞神童奥逊· 威尔斯的代表作。 影片的最大成就,在于开拓了现代电影的 新思维。整部影片用倒叙手法,通过记者的采 访,从六个不同视角介绍与评说报界巨头凯恩 的一生。影片确立了现代电影的基调,奠定了
《 公 民 凯 恩 》 海 报
第四节
三、新德国电影运动
1.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特征
电影发展期
(1)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历史、社会生活的联系; 赋予叙事以宏观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电影 排斥叙事的弊端; (2)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性,注重影片的观赏价值和 思辨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电影“曲高和寡” 的艺术封闭性。 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用主要作品
强调创作方法上的纪实性、追求银幕效果的逼真 性,主张:①到街头进行实拍;②如实表现真实生活 中的人和事;③聘用非职业演员,反对明星制。
(3)强调影片的朴实自然,拒绝玩弄手法。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主要作品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安东尼奥尼
第四节
二、法国新浪潮运动
1.法国新浪潮运动特征:
普拉托
第一节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电影诞生期
爱 德 华 慕 布 里 奇
·
第一节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电影诞生期
1880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运用左 轮手枪的原理试制成“摄影枪”,获得 了连续拍摄活动对象的成功。
第一节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电影诞生期
1894年,爱迪生制成“电影视镜”, 以后又发明了 35 毫米软质电影胶片,建 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名为“黑玛丽”的摄 影棚。
电影成长期(1895—1927)
电影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是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
一、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1.卢米埃尔与写实主义传统 (1)把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作为拍摄对象,成为卢氏电影的纪实风格。 (2)力求使形象还原于现实,和现实中所看到的自然情景完全一样。 (3)卢米埃尔反对艺术加工。 电影要真正成为艺术必须在表现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觉语言 进行艺术的加工,使艺术的假定性和生活的逼真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派拉蒙
华纳
环球
哥伦比亚
第三节
二、美国电影的鼎盛
3.美国电影中最常见的类型片 (1)西部片 (2)喜剧片 (3)歌舞片
电影成熟期
《 关 山 飞 渡 》 海 报 《 摩 登 时 代 》 剧 照
(4)犯罪片
(5)类型片之外的优秀影片
《 雨 中 曲 》 海 报
《 蝴 蝶 梦 》 海 报
第三节
二、美国电影的鼎盛
《北方的纳努克》
第二节
五、欧美的其他流派
弗拉哈迪的主要贡献:
电影成长期
(1)以艺术的手法大规模实拍生活场景,并与戏剧主义影片一争高 低,显示了纪实电影的远大前景。 (2)对长镜头进行了探索,拍捕海豹的场面成为长镜头最早的范例。 (3)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编导的想象和诗意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 现实主义的大师。
第二节
四、苏联的蒙太奇学派
电影成长期
蒙太奇的实践起始于美国,理论上的探索起始于在苏联。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 (1)库里肖夫 (2)爱森斯坦 又被称为“电影实验室” 派 (3)普多夫金
}
2.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1)两个镜头的对列可以产生新的含义。 (2)首创“蒙太奇思维”概念。 爱森斯坦(1893—1948)
爱 迪 生
爱迪生和他的实验室全体职员
第一节
电影诞生期
爱迪生的黑玛丽摄影棚
电影视镜
电影视镜的内部构造
一 个 人 打 喷 嚏 的 过 程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1894年“电影视镜”传入法国,里昂的照相师安东· 卢
米埃尔(1840-1911)决定将它加以改进。
1894 年底,卢米埃尔的两个儿子奥古斯特 · 卢米埃尔 (1862-1954)和路易· 卢米埃尔(1864-1948)兄弟试制成了一 种既是摄影机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活动电影机” 。
第一节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电影诞生期
诡 盘 的 观 看 方 式
第一节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电影诞生期
走马盘
第一节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电影诞生期
活动视镜
第一节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电影诞生期
光 学 影 戏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