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空间图形数据库建设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4.1 目的任务 ....................................................................... 3 4.2 部署原则 ....................................................................... 3 4.3 总体要求 ....................................................................... 3 5 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定额 ............................................................. 3 5.1 调查区划分 ..................................................................... 3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 4 6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 4 6.1 基本要求 ....................................................................... 4 6.2 设计书编写提纲 ................................................................. 4 6.3 设计书审查与变更 ............................................................... 4 7 调查内容 ........................................................................... 5 7.1 基本规定 ....................................................................... 5 7.2 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5 7.3 特殊地区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7 7.4 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 ............................................................. 8 8 基本调查方法 ...................................................................... 10 8.1 遥感调查 ...................................................................... 10 8.2 地面调查 ...................................................................... 10 8.3 物探 .......................................................................... 10 8.4 钻探 .......................................................................... 10 8.5 山地工程 ...................................................................... 11 8.6 测试与试验 .................................................................... 11 9 综合评价与区划 .................................................................... 11 9.1 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 11 9.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11 9.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12 9.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 12 10 成果编制与验收 ................................................................... 13 10.1 图件编制 ..................................................................... 13 10.2 数据库建设 ................................................................... 13 10.3 成果报告编制 ................................................................. 14 10.4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 14 10.5 资料归档 ..................................................................... 1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害等级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 17

dzt 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2.5万~1∶5万)

dzt 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2.5万~1∶5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2020年3月目 次引 言 (5)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总则 (2)4.1目的任务 (2)4.2部署原则 (3)4.3总体要求 (3)5设计书编写 (5)6调查内容 (5)6.1基本规定 (5)6.2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地质灾害调查 (9)6.5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承灾体调查 (10)7基本调查方法 (10)7.1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遥感调查 (11)7.3地面调查 (11)7.4物探 (11)7.5钻探 (12)7.6山地工程 (12)7.7测试与试验 (12)8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总体要求 (13)8.2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图件编制 (14)9.2报告编制 (14)9.3数据库建设 (14)9.4成果验收 (15)9.5资料归档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D(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F(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 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湖南省1:5万图幅地形等级和地区调整系数图

湖南省1:5万图幅地形等级和地区调整系数图

孟公市 鸡叫岩 4.0 4.0 1.1 1.1 炉观 新化县 4.0 3.5 1.1 1.0 罗洪 4.5 1.1 高坪 4.0 1.1 滩头 3.5 1.0 隆回 3.5 1.0
455.23
禾青 坪上 杨家滩 4.5 3.5 3.5 1.1 1.0 1.0 巨口铺 陈家坊 界岭 4.5 4.0 3.5 1.1 1.0 1.0 邵阳市 邵东县 火厂坪 2.0 3.0 3.5 1.0 1.0 1.0 九公桥 仙槎桥 佘田桥 3.5 3.5 3.5 1.0 1.0 1.0 罗城 3.5 1.0 黄土铺 3.5 1.0
营田 桃林寺 长乐街 2.5 2.0 3.5 1.0 1.0 1.0 湘阴县 新市 浯口 2.5 2.5 4.0 1.0 1.0 1.0 樟树港 铜盆寺 2.5 3.5 1.0 1.0 铜官 3.0 1.0 长沙 3.0 1.0 金井 3.5 1.0
南江桥 虹桥 大桥 4.0 4.5 3.5 1.1 1.1 1.1 平江县 长寿街 大口段 4.5 4.0 4.5 1.1 1.1 1.1 三市 3.0 1.1 泮春 4.0 1.1 古港 4.0 1.1 嘉义 4.0 1.1 官渡 4.0 1.1 永和 4.0 1.1 芳坪 4.5 1.1 白沙 4.0 1.1 张家坊 4.0 1.1
447.49
448.22
448.93
449.65 29° 450.36
29°
龙潭 桃源 斗姆湖 汉寿县 3.0 2.0 2.0 2.5 1.0 1.0 1.0 1.0 兴隆街 剪家溪 黄土店 太子庙 3.5 3.0 3.0 2.5 1.0 1.0 1.0 1.0 茶庵寺 4.0 1.1 安化县 4.0 1.1 柘溪 4.5 1.1 郎塘 4.5 1.1 沙坪 4.0 1.0 江南 3.5 1.0 洞市 4.0 1.1 白溪 4.0 1.1 羊角塘 三塘街 3.5 3.0 1.0 1.0 敖溪 4.0 1.0 仙溪 4.0 1.1 梅城 4.0 1.1 田坪 4.0 1.0 涟源 3.5 1.0 马迹塘 4.0 1.0 大福坪 4.0 1.1 巷子口 4.0 1.1 七星街 4.0 1.0 娄底 3.0 1.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中遥感解译的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中遥感解译的方法

一、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2005年以来部署实施了县(市、区)1∶50 000地质灾害较详细调查,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8.6万处,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调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湖北、广西等省正在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湖南省进一步推进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深化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形成机理和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开展不同层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二、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遥感方法对比积极采用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提升调查信息获取效率和精度,促进技术与方法融合,助力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根据调查区实际情况选择卫星遥感技术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类型、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分布发育规律等,初步圈定地表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

选取重点调查区的典型地质灾害体,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或激光雷达等方式,对地质体进行全面的数据获取和三维分析,精细剖析灾害形成机理和发生发展规律,总结成灾模式。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及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中的应用,善图科技推荐的数据类型如表1。

总体来看,卫星遥感相对无人机航空遥感,激光雷达等技术,价格要低廉,实用性较强,其中,采用国产高分一号开展一般调查区1:50000比例尺的遥感调查,国产高分二号开展重点调查区1:10000比例尺的的遥感调查性价比最高。

新技术方面,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有利于大范围连续跟踪地表微小形变,成果直观,但价格高,解译难度大。

采用激光雷达测量(LiDAR),能有效识别山体损伤和松散堆积体等隐蔽性灾害,但数据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采用无人机航拍越来越普遍,能快速获取清晰度高,大比例尺的地面可见光数据,资料直观,数据处理相对容易,成本高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但低于激光雷达数据。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2) 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带和地质体,必须要有足够 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应以能较准确地 圈定出地质构造形态为原则。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石门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石门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湖南省石门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队二○一三年十二月三日(房屋旁的塌陷)金连鱼口地面塌陷(新铺乡青狮岭村十二组)(房屋后的塌陷)杨贤纯屋后地面塌陷(洛浦寺林场洛浦村(房屋变形迹象)(房屋变形迹象)土里坡滑坡(三圣乡刘家峪村八组)(房屋变形迹象)大岭不稳定斜坡(三圣乡太清山村十组)(少量的堆积体)城墙岩泥石流(三圣乡花园台村十六组)(房屋变形迹象)戴家墩不稳定斜坡(三圣乡太清山村五组)(房屋旁的剥坠落物) (危岩体)荣家湾崩塌(三圣乡太清山村二组)(堆积体)丁家湾泥石流(三圣乡庚子山村(房屋变形迹象)上楚阳滑坡(三圣乡北岔村一组)(房屋变形迹象)敖家榜滑坡(三圣乡北流溪村三十八组)(房屋前坪拉张裂缝)赵家墩斜坡I(三圣乡象压坪村二十二组)(房屋变形迹象)陈家榜滑坡(三圣乡刘家峪三组)(后缘拉张裂缝)丰禾坪滑坡(太平乡茶园村五组)(滑坡正面)(房屋变形迹象)柳树洼滑坡(太平乡竹儿岭村二组(俯视图)(正面图)万世桥小峪滑坡(太平乡太平街村六组)(堆积体)(后缘变形迹象)小芙麻峪公路旁崩塌(太平乡太平街村十二组)(后缘变形迹象)百步滑坡(太平乡二房坪居委会村张家溪片10组)(正面图)覃兆习屋后滑坡(太平乡竹儿岭村二组)(公路变形迹象)樊家敦斜坡(子良乡北界村万福片七组)(正面图)(前缘)长坪坡滑坡(子良乡涂家洞村一组)(后缘变形迹象)木耳山滑坡(子良乡廖家冲村松树片25组)(房屋变形迹象)杨家湾斜坡(白云乡竹巷口村十四组)(房屋变形迹象)卓叶湾斜坡(白云乡悬钟峪村二组)(房屋前坪变形迹象)姚家屋场滑坡(白云乡王家堰村七组)(后缘变形迹象)庙湾滑坡(白云乡苏家湾村七组)(后缘变形迹象)水井窝滑坡(白云乡竹巷口村五组)(后缘变形迹象)(后缘变形迹象) 新桥滑坡(白云乡竹坝桥村三组)(后缘变形迹象)郑戍国屋后滑坡(白云乡望洋桥村三组)(前缘堆积体)廖家片滑坡(白云乡竹坝桥村七组)(房屋变形迹象)长冲湾滑坡(白云乡双峪村二组)(前缘堆积体)彪水洞崩塌(新关镇居委会四组)(后缘危岩体)井湾崩塌(新关镇闰家溶村九组)(全景) (后缘变形迹象)银珠岩斜坡(皂市镇廖家坪村三组)(房屋变形迹象)天鹅山滑坡(皂市镇天鹅山村一组)(后缘)(前缘)王家台滑坡(皂市镇居委会七组)(后缘变形迹象)歪脚垭滑坡(楚江镇龙凤社区一组)(危岩体)狮子脑滑坡(二都乡花山村五组)(后缘变形迹象)(前缘)李家湾滑坡(易家渡镇塘上铺村四组)(桔园地面塌坑)杨明志桔林地面塌陷(蒙泉乡骆家峪村1-5组)(后缘迹象)将军山村五组滑坡(蒙泉镇将军山村5组)(房屋内的塌坑)杨昌云屋地面塌陷(蒙泉镇将军山村8组)(房屋前塌坑)孟德欣桔林塌陷(蒙泉镇将军山村八组)(水渠破坏迹象)柏玉恒屋旁地面塌陷(蒙泉镇将军山村七组)(前缘)(后缘)上七里一组滑坡(蒙泉镇上七里村一组(房屋旁塌坑)杨百生屋前地面塌陷(蒙泉镇天子岗村四组)(堆积体)会垭湾泥石流(蒙泉镇上午通村一组)(巨大的塌坑)胡家窑地面塌陷(夹山乡两合村新岗八组)(田地塌坑)双龙片8组地面塌陷(夹山镇双龙村双龙片八组)(后缘变形迹象)新桥滑坡(白云乡竹坝村三组)(全景)象鼻子沟崩塌(壶瓶山镇大岭村四组)(后缘变形迹象)黄虎港崩塌(壶瓶山镇居委会四组)(房屋旁剥坠落物)水打溪滑坡(壶瓶山镇上延村二组)(俯视图)(后缘变形迹象)观茶滑坡(壶瓶山镇黄莲河村二组)(后缘变形迹象)乌鸦凸滑坡(壶瓶山镇九岭村四组)(危岩体)(剥坠落物)咸泥村三组崩塌(壶瓶山镇咸泥村三组)(后缘变形迹象)老山岩崩塌(壶瓶山村杨家坪十组)(房屋旁边塌坑)杨思新屋前塌陷(物源区)邓家湾泥石流(壶瓶山乡南坪村一组)(后缘危岩体)燕子洞滑坡(壶瓶山镇杨家坪村一组)(全景)鼓锣坪崩塌(壶瓶山镇鼓锣坪村三组)(全景)(后缘变形迹象)孟家坝滑坡(壶瓶山镇水田村一组)(全景)(堆积体)杨家岩河沟泥石流(壶瓶山镇后山村1.5.9组(全景)沙窝地面塌陷(壶瓶山镇金板山村三组)(后缘变形迹象)大城湾斜坡(南北镇大城村十三组)(堆积体)(堆积体)寡妇湾泥石流(南北镇潘坪村七组)(危岩体)三台小湾崩塌(南北镇合河村三台组)(危岩体)(房屋变形迹象)池家湾崩塌(南北镇大城村十五组)(堆积体)(物源体)后湾泥石流(南北镇薛家村八组)(危岩体)(全景)金河村3.4.5.组滑坡(南北镇金河村3.4.5组)(全景)汤家院子滑坡(罗坪乡芭栋村七组)(后缘变形迹象)(全景)刘丹梅屋后滑坡(罗坪乡蓝公田村三组)(整体)(前缘迹象)小蹩家拐滑坡(雁池乡五通庙村一组)(后缘变形迹象)黑岩峪滑坡(雁池乡矿岭村七组)(前缘堆积体)(后缘变形迹象)王家湾滑坡(雁池乡里山河村二组)(房屋变形迹象)自生桥滑坡(所街乡水南渡村三,四,五组)(正面)(堆积体)草晨溪滑坡(所街乡焦山村八组)(全景)(后缘变形迹象)焦山下坪滑坡(所街乡焦山村十六)(堆积体)九里坡煤窑不稳定斜坡(磨市镇横铺村十二组)(俯视图)(后缘变形迹象)磨市政府滑坡(磨市镇居委会三组)(俯视图)(房屋变形迹象)官庄大桥滑坡(磨市镇官庄村六组)(后缘变形迹象)(剥坠落物)马家沟崩塌(磨市镇木瓜峪村一组)(坡顶景)(后缘变形迹象)枫树嘴滑坡(磨市镇坪塔村十八组)(后缘变形迹象)张家湾滑坡(维新镇崔家井村六组)(道路变形迹象)响水洞崩塌(维新镇中渡水村十八组)(房屋前坪变形迹象)大樟树滑坡(维新镇大兴场村七组)(房屋前坪变形迹象)邓家坡滑坡(维新镇水碾溪村五组)(前缘变形迹象)钢银炮崩塌(维新镇仙阳湖居委会)(剥坠落迹象) (整体)茶园湾滑坡(维新镇观峰山村七组)(房屋变形迹象)刘家屋场滑坡(新铺乡永兴桥村二组)秀水沟地质点(太平镇白果树村白果树片四组)金龙煤矿工程点(太平镇)金山寺片3组居民点(太平镇)马鞍山工程点(太平镇)百丈丘居民点(太平镇)柳树水文点(太平镇)大湾水库工程点(楚江镇)石门老火车站居民点(楚江镇)夹板峪地貌点(楚江镇)陈家全屋场断层地质点(壶瓶山镇)大岭村农家乐风味餐厅居民点(壶瓶山镇)上平溪地貌点(壶瓶山镇)鸡公嘴陡崖地貌点(壶瓶山镇)唐熙宜屋后斜坡居民点(壶瓶山镇)南北镇卫生院(南北镇)南北镇中心小学(南北镇)大房峪村部居民点(罗坪镇)芭栋小学地貌点(罗坪镇)温家洞溶洞地貌点(罗坪镇)黑岩壳地层分界线地质点(罗坪镇)王家溶水文点(罗坪镇)鲁班庙观察点(雁池镇)盛家院观察点(雁池镇)樟枫湾观察点(雁池镇)马家居民点(雁池镇)雁池镇中心医院(雁池镇)雁池加油站(雁池镇)马家居民点(雁池镇)雁池镇中心医院(雁池镇)富家坡地貌点(雁池镇)中军渡电站工程点(雁池镇)王家院子地貌点(雁池镇)寨坪村水库(所街乡)覃家院观察点(所街乡)二房峪溪沟观察点(所街乡)李马坪观察点(所街乡)尖峰村断层带观察点(磨市镇)鲁家凸观察点(磨市镇)卓儿岩观察点(磨市镇)罗家峪汪家大沟观察点(磨市镇)硝洞坎观察点(磨市镇)马家湾地质点(磨市镇)官坪居民点(磨市镇)榔树垭地貌点(磨市镇)马家湾地质点(磨市镇)官坪居民点(磨市镇)榔树垭地貌点(磨市镇)坡泥垭地质点(磨市镇)挖断岗水文点(磨市镇)洞国学校居民点(磨市镇)风行地地貌点(维新镇)黄家湾居民点(维新镇)盛家台地貌点(维新镇)上黑岩峪居民点(维新镇)汪家垭地质点(维新镇)大柳树地貌点(新浦镇)。

1:5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填表说明

1:5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填表说明

节理宽度1 节理起伏状况1 节理充填物1 节理面粗糙度1 节理两侧位移1 节理交切关系1 节理倾向2 节理倾角2 节理长度2 节理宽度2 节理起伏状况2 节理充填物2 节理面粗糙度2
数字 文本 文本 文本 数字 文本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文本 文本 文本
单精度型 30 50 50 单精度型 50 长整型 长整型 单精度型 单精度型 30 50 50
节理两侧位移2 节理交切关系2 地层岩性野外记录信息 节理倾向3 节理倾角3 节理长度3 节理宽度3 节理起伏状况3 节理充填物3 节理面粗糙度3 节理两侧位移3 节理交切关系3 节理倾向4
数字 文本 文本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文本 文本 文本 数字 文本 数字
单精度型 50 备注 长整型 长整型 单精度型 单精度型 30 50 50 单精度型 50 长整型
节理裂隙统计-宽度1 节理裂隙统计-起伏状况1 节理裂隙统计-充填物1 节理裂隙统计-节理面粗糙度1 节理裂隙统计-节理两侧位移1 节理裂隙统计-交切关系1 节理裂隙统计-产状-倾向2 节理裂隙统计-产状-倾角2 节理裂隙统计-长度2 节理裂隙统计-宽度2 节理裂隙统计-起伏状况2 节理裂隙统计-充填物2 节理裂隙统计-节理面粗糙度2
野外记录信息 水文地质-地下水类型 水文地质-径流条件-枯水位 水文地质-径流条件-丰水位 水文地质-径流条件-季节变化 水文地质-径流条件-补给类型 水文地质-民井-埋深 水文地质-民井-水量 水文地质-民井-水位 水文地质-天然露头 野外记录信息 岩土体工程地质-易滑易崩地层 岩土体工程地质-控滑结构面分 布
岩土体工程地质-控滑结构面类 型 野外记录信息 环境地质问题-地裂缝-宽度 环境地质问题-地裂缝-深度 环境地质问题-地裂缝-走向 环境地质问题-地裂缝-长度 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相对位 移量 环境地质问题-沉降面积 环境地质问题-土壤盐渍化 环境地质问题-沼泽化 环境地质问题-地方病 环境地质问题-污染现状 野外记录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测不整合地质界线的 点打在新地层一方
附图2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
6、地质界线与断 层线过水系面断开 处理。
7、地质代号上下 标与平标写法正确
附图2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
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地质剖面图
附图2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
地震动峰值分区图 地貌类型分区图 构造纲要图
附图3 地 质 灾 害 分 布 图
4、遥感影像文件 的黑面采用做 覆盖区处理。
重点地段图件
1、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 工程文件命名为:ZDFB1.mpj 、 ZDFB2.mpj………
2、重点地段地质灾害易发程 度分区图工程文件命名为: ZDYF1.mpj、 ZDYF2.mpj………
3、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 度分区图工程文件命名为: ZDWX1.mpj、 ZDWX2.mpj………
(二)“统一编号”规则:
4、其它图类“统一编号” 规则
(三)数据库属性结构字 段类型
Char —— 字符串型 C —— 字符串型 N —— 双精度型 L —— 长整型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四)专题图层的图层代码
1、易发程度分区图中的地灾 点首码用“Z”表示 。
2、实际材料图中的调查点、 测绘点、勘查点子图等用 “TA0” 注释用“TA9”表 示。
付小红
录入系统“数据管理”,系统设置好Mapgis环境路径
· 资料收集 ·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 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 图件编制注意事项 · 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制
资料收集
1、1∶5万标准地形图 2、重点调查区1∶1万标准地形图
地形地理部分
3、1∶5万地质图 4、1∶20万地质图
地质部分
资料收集
工程放在一个文件里 9、拦水坝放在水系文件中
附图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
10、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工 作路线、调查点、勘查点、 测绘点、搬迁场址点、遥感 解译界线都要标注上图
11、实际材料图分为两类,
a、分幅的1:5万、1:万实际 材料图,调查点用临时编号 标注。
b、全区的1:5万实际材料图 ,调查点用野外编号标注。
2、地质灾害易发程 度说明表嵌入图中
附图5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
嵌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说明表
附图6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图
1、图中应标注灾 点的防治分期 、防治分级、 防治措施
2、选取重要的防 治措施。
3、图中避免子图 重叠现象。
4、嵌表:
附图6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图
图 例
附图7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
1、灾害点应按照“ 技术要求”的参数 调整子图的规模大 小、方向、稳定性 、危险性、颜色等 。
2、所有的地质灾害 点都应该在工作区 界线范围内且不能 掉入水系面中。
3、灾害点的属性保 留完整。
4、图中要嵌入重要 地质灾害隐患点说 明表。
5、图例如右图
附图4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1、易发程度分区、 危险程度分区、防 治规划分区、气象 预警分区的分区代 号与图中的嵌表、 报告一致。
3、危险程度分区图、防治规 划建议图、气象预警区划图 中的所有灾点子图首码用 “W”表示。
4、修饰图层中的图层代码的 首码范围在A-H之间,我们 自定义为D、E、F、G、H
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应提交的图件包括:
基础图件 调查评价类图件 遥感解译类图件 测绘类图件 勘查类图件 必须编制的图件有12张 推荐编制的图件有10张
所有的空间图形与输出图形 野外编号注释颜色均为红色 。输出图形中的地层代号字 体用“4”
12、实际材料点图元属性中 的“备注”字段要填写完整 。
一般为05>06>03>02>01>04 如:03/02/01(高等级/低等级)


点完 工成 程 地工
质作 平量 面 布表


附图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
1、基础地理要素的点、线、 面编辑全部整理好、拓朴处 理无错误,再用“编号器” 插件生成“统一编号”。
2、重置ID再生成“统一编号 ”。
3、调查点的“统一编号”命 名,野外调查人员要全部参 考最新的“1:5万详查规范 ”要求的“灾害类型编码” 10 —调查点 11 —搬迁避让场址点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附图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分区面积属性图层与工作区 的面积总和一致
2、3度带与6度带进行投影变换时, 文件的图形参数会发生变化,要修 改完善
3、所有附图中的图框线文件(LA1) 为同一文件,嵌图、嵌表处使用覆 盖区
4、坐标子图(LA0)文件完整 5、图名要放在X文件中 6、山名放在居民点文件 7、河流的方向用子图表示 8、学校、医院等这些点都作为重要
1:5万标准地图
Arcgis
Arcgis格式
Mapgis格式
重点调查区1∶1万标准地 形图
Mapgis
1∶5万地质图与1:20万地 质图接边处理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一)图层划分及命名要求
图类代码
图层编号

图层代码
层 名
D—地质 L—地理 Z—地质灾害 G—工程地质 S—水文地质
首码 尾码
0—点文件 1—线文件 2—区文件
附图2
1、地层单位要 进行清理,地质 图接边处理完整 ,然后进行岩组 合并命名
2、工程岩组面 的图元名称要用 岩性名称,而不 是地层名称
3、工程地质岩 组面的图元代码 要用
“↓”表示下标 “↑”表示上标 “→”表示还原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
附图2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
4、地层产状属性 地层倾角的度数,即为 产状标注的注释角度 地层倾向度数,针对不 同的字图有不同的算法
嵌 表
图 例
附图9 区域地质环境遥感影像和解译图
1、遥感解译界线为新增图 层,数据名称自定义表示 为“ZG1”。
2、遥感解译点子图未进行 野外核查用“ZG0”表示 核查之后的是灾点就用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子图 表示 是环境点就用地质环境 遥感解译点子图表示
3、核查后的调查点编号全 部用野外编号。
附图9 区域地质环境遥感影像和解译图

0—全区
9—注释类点文件

工作区编号
1—重点地段1 2—重点地段2

9—全区(缩小比例尺)
行政区划代码:《全国行政区划国标代码表(2006)》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一)图层划分及命名要求
输出图形(工作区编号)
全 区9 重点地段1 1 重点地段2 2 空间图形(图层编号)
全区0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二)“统一编号”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