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_宋碧波
iData——精选推荐

iData⼀个平台⼀套数据⼀体化⽣产南⽅iData数据⼯⼚是公司结合近20年来在测绘和GIS领域软件开发的经验,⾃主研发的新⼀代⼀体化测绘数据⽣产、处理平台。
它解决了⽬前测绘⾏业内普遍存在的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不统⼀⽽带来的数据⼊库难、更新难、质量控制难等⼀系列问题。
使⽤户能够使⽤⼀个平台、⼀套数据完成从数据采集、成图、编辑到数据⼊库、更新的⼀整套测绘数据⽣产流程。
为⽤户提供⼆维数据采编、航测采编、数据⾃动质检与处理、数据⼊库、数据分发等⼀整套测绘数据⽣产解决⽅案。
iData数据⼯⼚能够⼴泛应⽤于基础测绘、国⼟、市政、规划等测绘及地理信息相关⾏业。
iData数据⼯⼚以空间数据库MDB(Personal Geodatabase)为数据存储格式,搭配完美的符号化效果,真正实现先库后图、以库管图的图库⼀体化作业⽅式。
同时⽀持直接读写SHP、GDB、DWG等⽮量格式,⽀持与CASS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
⼀、4D产品现状1、iData能够克服传统软件在⽣产4D产品⽅⾯的不⾜,可结合多数据源将DLG、DOM、DEM、DRG的⽣产集成到同⼀个平台中;“4D”产品(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数字⾼程模型DEM和数字栅格地图DRG)⽣产,为基础地理信息的统⼀⼊库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
⽬前,DLG的⽣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提⾼。
部分软件也可同时⽣产DRG、DEM 产品,但是,除⼀些航测专业软件外,⽣产DLG等数据的软件⼀般不⽣产DOM,⼏乎没有⼀款软件能够很好地结合多种数据源同时⽣产⾼质量的4D产品。
iData数据⼯⼚是⼀个集数据采集、数据加⼯、数据⼊库和产品制作于⼀体的⾃主产权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平台。
它结合多种数据源将DLG、DOM、DEM、DRG的⽣产集成到同⼀个平台中。
2、iData不仅能够接受和处理多种野外采集数据(GPS、全站仪、电⼦平板)和其他航测遥感软件⽣产的数据(VirtuoZo、JX4等),⽀持对CAD系统(AutoCAD、MicroStation)数据的直接编辑和转换分发,还能实现与现有各种GIS系统之间的⽆缝数据交换和⼊库更新⼀体化。
基于Flex的开放式平台功能模块展示方式研究与实现

基于Flex的开放式平台功能模块展示方式研究与实现蔡培玉;印洁;李成名【摘要】介绍了在Flex环境中,借助于事件对象及其属性,设置对象的属性值,通过设置开放式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平台部署功能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图标的显示效果,来区分该功能模块是否已经加入平台,并实现在页面上拖拽已加入平台的功能模块的图标,同时对它们进行排序,通过人机协同操作,动态地调整平台中的模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期刊名称】《北京测绘》【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Flex;开放式平台;应用程序展示方式【作者】蔡培玉;印洁;李成名【作者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1 引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面向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空间基础平台,为各类用户充分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基础[1],其在建设中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体现人性、即时、便捷的特点,这就需要平台具有开放性,提供的功能模块是能够方便的“插、拔、装、卸”,并且用户在进行这些操作的过程中,这些功能模块状态的变化都能够一目了然。
为此,本文基于Flex[2],对开放式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下的应用程序展示方式进行研究与实现,并将该技术运用于数字义乌公共平台建设中。
2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放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一个动态模块化框架,开放性是其重要的特性之一,应提供插件化支持、面向服务架构支持和插件扩展支持的能力。
通过开放二次开发接口Open API,应用开发商可以根据开放式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插件机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地图功能模块,对平台进行二次开发。
在应用系统的开发中插件概念最常见,多侧重于在客户端使用,一般指遵循一定规范的应用程序接口编写出来的程序。
利用插件结构开发的应用系统,程序并不是单一的执行文件,它是由程序和若干外部模块组成。
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_1

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9-02T15:33:07.7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11期作者:乔彦铭毛绪波[导读] 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乔彦铭毛绪波淄博国土调查测绘有限公司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0000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只有在保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下,数字城市的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最终的质量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论文从数字城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作用,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城市;作用;应用引言近年来,中国在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发生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测绘技术得到发展,各类先进测绘技术广泛应用在项目建设进程当中。
地理信息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其使用非常重要,并且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具有许多技术优势,不仅节省了操作员的工作量,而且明显减少错误,从而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通过将学科领域的传统知识与技术、地理知识、制图相结合,同时还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现代数字化技术,集成的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智能收集、分析、存储和应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并且达到了土地管理的动态化,便于多级治理。
本文主要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给以相应介绍,希望测绘地理信息在测绘领域运用水平得到提升。
1 概述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家治理,均离不开良好的测绘支撑,对于国土资源、矿山资源的开发,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持,才能确保开采与开发。
测绘地理信息量大,通过各种测绘得到各类数据,要想全面做好精确统计,则会增加难度,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测绘的成果,如果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则无法形成有效应用,统计工作就是测绘的生命,统计数据必须要全面保证时效性、及时性、完整性、精确性,这是衡量一组数据质量的核心指标,要全面做好统计工作,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插件技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net平台
推荐指数 5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插件 软件体系结构 领域建模 需求工程 需求协商工具 需求协商 采样定理 远程教育 远程控制 软件体系 贝叶斯网络 试验柬 触觉交互 行为信任 虚拟现实 网站过滤 直方图 疲劳分析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用户行为 浏览器助手对象 水平分辨率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 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栅格化 最小可视元 日志挖掘 数字解剖 数字视频服务器 敏感图像检测 插件式 接口 扩展性 应用软件 平行板电离室 宿主程序 复用 地理信息软件 喉 可扩展性 反射技术 加速器 信号处理系统 信任管理 云台控制 xal winwin模型 wiki应用 vrml gis eclipse插件 arcgis engine
基于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基于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Subsystem of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软件工程0801学生姓名:耿沛文指导教师姓名:余春堂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2年 6 月江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基于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软件工程0801 学生姓名:耿沛文指导教师:余春堂职称:讲师摘要由于高校每年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灵活的网络系统来管理这些成果,为教师科研工作量的核算,部门业绩的评估提供依据。
本系统就是要设计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论文检索、以及科研项目。
本文首先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展开论述,引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简介了建立系统的平台,;接下来设计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
系统实现了一个后台角色: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操作包含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答疑等几个重要软件模块。
本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时间限制和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本系统还有些不足,如用户界面还不够美观、功能还不够完善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高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科研成果I耿沛文:基于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Subsystem of University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Abstract Universities annually produce a lo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o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n effective and flexible network system to manage these outcomes, provide accounting for teachers’ workload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assessment of teachers. This system is to design such a system to manag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ing: paper, monographs and retrieval.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secondly introduces the system-building platform, ; and then designs the system contains demand analysis, database design.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a background role: System Administrator. The main operating system administrator includes several important software modules 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user question management. The system meet the basic demand of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in some conditions.Key Words:Colleg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cademic ResearchII江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1)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第二章开发环境简介 (3)2.1 开发平台介绍 (3)2.1.1 .NET框架介绍 (3)2.1.2 介绍 (4)2.1.3 的应用 (6)2.2 SQL概述 (7)第三章需求分析 (10)3.1 对功能的规定 (10)3.2 产品功能分析 (11)3.2.1系统的功能描述图 (11)3.2.2系统的功能特点 (11)3.2.3流程图 (12)3.3 用例描述 (12)第四章数据库设计 (15)4.1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15)4.2 创建数据表 (16)第五章功能模块的设计 (23)5.1 增加子模块 (23)III耿沛文:基于Web的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2 查询子模块 (24)5.3 修改删除管理模块 (25)5.4 多表联合查询模块 (26)第六章系统运行及测试 (27)6.1 系统配置要求 (27)6.2 测试环境配置 (27)6.3 系统测试 (28)结论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IV江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优秀论文查询系统,实现大量论文的储存、修改、查询、共享的功能。
空间数据建库及系统开发 冶福荣 宋楠

空间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空间数据建库及系统开发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学号B10090113 B10090115姓名冶福荣宋楠开课时间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实验说明1、按照实验一(arcgis数字化)的过程,对道路扫描图(实验数据1)进行数字化,至少数字化10条道路,并为每个道路赋GID值,GID的类型为string。
2、按照实验二(属性建库)的过程建立道路属性库,其中道路标的结构如下图(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按照实验二(属性建库)中数据备份的要求,将数据及时备份到Access数据文件中去(避免关机后数据丢失)4、按照实验三(ODBC实验),建立属性库的ODBC连接服务,并测试5、按照实验四中的步骤,开发一个道路查找系统。
6、提交实验报告7、报告格式,一级标题采用“标题2”、黑体;二级标题采用“标题3”、黑体。
三级标题采用“华文中宋”、四号字。
一实验目的、以扫描的地图为参考,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建立空间数据库。
掌握利用SQLServer2000创建属性数据表。
掌握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C#的组件进行数据库编程的基本方法。
掌握基于SDE的空间数据载入、查询及属性库关联等操作。
二、实验设备:机房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软件名称: Esri Arcgis9.3、SQL Server200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Access等三、实验任务:(1)arcgis数字化的过程,对道路扫描图进行数字化,至少数字化10条道路,并为每个道路赋GID值,GID的类型为string。
属性建库的过程建立道路属性库,其中道路标的结构如下图(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按照属性建库中数据备份的要求,将数据及时备份到Access 数据文件中去,避免关机后数据丢失。
(3)了解Visual Studio2005各个组件及理解它们的功用,进行界面设计,开发一个简单的道路查找系统,实现对道路的查找。
基于OGC数据服务的空间信息处理服务平台

第 9期
( tt KyL brt yo e oeSnigI omai c ne, ntu e oeSnigA pi t n,C ie cdm c ne,B in Sae e aoao R m t es n r tnSi c I i t o R m t es p lais r f n f o e s s t ef n c o hns Aa e yo Si s ei e f e c jg
Ge p o e sn lto m a e n OGC— o la ts a ild t e v c s o r c s i g p af r b s d o c mp i n p t a a s r i e a
F ey AN Xi—u,RE n —h o ANG Ja —h ,Y o gyn ,DEN F —a g N Yigc a ,T iu z i IXin —ig G ul n i
山西 太 原人 , 副研 究 员 , 士 , 要研 究 方 向 为 网络 空 间信 息 系统 ; 建 智 (9 5 ) 男 , 南 永 州人 , 士 研 究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网 络 空 间 信 息 系 博 主 唐 18 - , 湖 博 主
统; 易雄鹰( 99 ) 湖北黄冈人 , 士研 究生, 17 - , 博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 空间信 息系统 ; 邓富亮( 9 2 ), 1 8 一 安徽 阜阳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为 网络 空间
空间信 息处理功 能 , 用户提 供在 线 的 O C WP 对 G — S服 务 。较 传 统处 理平 台不 同的是 , 台以符 合 O 平 WS协 议框 架
的空 间数据 服务 ( S WMS和 WC ) 为空 间数 据层 , 大方便 了开放 地 理信 息在 用 户之 间的 共 享和 互操 作 。 WF 、 S作 极 最后 , 开发 了原型 系统 并利 用互联 网上 的开放地 理信 息服务 作 为数 据 源进 行测 试 , 明 了平 台及 其 方 案 的可 行 证
《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一体化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情境一:数据库系统概述;
情境二:空间数据库理论基础;
考核评价要求:
课程整体考核与评价从课程期末理论考核、教学过程考核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方法:
考核评定:过程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60%,以百分制评定。
教学媒体:
本课程理论性强,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环节宜采用讲课,上级操作实践及辅导,课外习题与练习等基本环节。
情境三: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与处理;
情境四:空间数据的分幅与拼接;
情境五:空间数据库设计;
情境六: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情境七: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情境八:空间数据库发展趋势。
方法:
以讲述为主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可利用教学辅助资料如视频资料、相关数据,配套练习题等进行教学。
实训项目及内容:
实训一:SQL语言的上机调试;
实训二: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与处理;
实训三:空间数据的分幅与拼接;
实训四: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实训五:矿产资源规划空间数据库建立及应用。
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让学生们独立自觉地完成上机实训,既能较大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数据库知识与软件的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空间数据库理论基础、原理和方法,熟悉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和流程,了解当前主流空间数据库和把我未来空间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9-19。
项目来源: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M201411)。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宋碧波1,张立朝1,石 晶1,郭秀丽1(1.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针对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
通过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定制开发技术,实现了数据格式批量转换、智能编辑和专项质检等功能,利用已有成熟商业软件的功能接口,有效避免功能的重复开发。
研究成果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批量入库和质量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ArcGIS Add-In ;数据库建设;插件式开发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15)05-0086-0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10 000数据库整合升级项目[1],在对DLG 数据建库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坐标转换、格式转换、分类代码转换、要素编辑、属性项编辑、数据结构重组等一系列数据编辑、转换与质检工作。
常规作业方式主要采用手工处理,从而导致数据量大、效率低、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2]。
采用程序建库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借助程序读入数据可有效避免手工入库效率低下的问题。
然而,目前采用程序入库方式主要基于组件式开发,不仅开发周期长,并且不能有效利用已有程序的接口,从而造成已有程序功能的浪费,重复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3]。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
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扩展功能开发,实现数据格式转换、编辑、质量检查等功能,解决数据库建设中效率低下、结构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1 ArcGIS DeskTop Add-In早期ArcGIS(8.0之前版本)通过使用ArcInfo Workstation 提供的宏语言AML 来进行单纯的二次开发,ArcGIS10.1及以后版本中不再支持Workstation 环境。
基于ArcObject 组件进行C/S 开发主要分为基于ArcGIS Desktop 进行自定义应用扩展和利用ArcGIS Engine 建立自己的应用等。
ArcGIS Desktop 桌面应用扩展开发分为客户定制开发、VBA 开发和使用编程语言进行嵌入式开发。
客户定制开发只需对已有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即可;基于VBA 开发可以实现大部分功能的定制,ArcGIS10.0以后版本中将不再包含该模块;基于ArcObject 的开发方式,利用支持COM 的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功能开发,通过对编译后的DLL 进行注册,从而将该功能添加到系统中。
另外,为了满足用户在数据批处理及功能定制方面的需求,ArcGIS ToolBox 提供了模型制作、编写脚本工具等方式,通过对已有工具进行重组合实现数据的流程化处理,或利用Python 语言编写脚本工具实现数据的批处理,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处理数据的负担。
ArcGIS Add-In 是ArcGIS 10.0以后提供的一种全新的桌面定制开发方式,它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扩展桌面功能,与VBA、Engine 等开发方式相比具有易创建、易共享、更安全、易安装管理等突出特点[4]。
在ArcGIS Desktop 原有功能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特殊功能的定制开发,扩展桌面上现有功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
基于Add-In 的开发模式使程序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能够直接享用已有功能,并且使界面交互功能的开发更加简单,开发过程、呈现形式更加灵活。
考虑到Add-In 的以上优势及实际生产任务在时间上的紧迫性,最终采用该方法对ArcMap 桌面功能进行扩展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2 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项目中存在大量数据的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投影信息编辑、要素几何及属性信息编辑、几何及属性精度控制、图层结构与拓扑关系检查等工作,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占用时间较多。
以上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数据转换、数据编辑、质量检查3类。
2.1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常用数据格式间的转换和同一椭球基准下坐标系统间的转换。
不同数据采集系统间或同一软件系统中都涉及到数据存储格式转换的问转换,如图1所示。
在实际生产中数据多以图幅的形式进行组织,因而应考虑数据源格式。
*.mdb *.gdb 格式数据图1 常用数据格式间的批量转换坐标系转换前,原始图幅数据本身应被赋予正确的空间参考信息,ArcToolBox 中提供了定义坐标系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时不仅要满足空间参考信息的批量添加,还应注意图幅跨带等问题,根据图幅号实现空间参考信息的自适应添加,如图2所示。
批量定义空间参考按图幅号自适应添加投影信息…图2 坐标系批量转换2.2 数据编辑在数据编辑过程中,需借助编辑工具采集要素、按照任务范围裁切图层、拼接图层、图幅接边、从参考资料中提取数据、不同标准间数据结构的转换、重组等,编辑方法的不同将对实际工作效率带来直接影响。
若无法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不仅无法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还会影响数据质量。
因此,在现有编辑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针对1∶10 000数据的专用编辑工具十分必要,这将直接提高数据生产效率。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实现的编辑功能如图3。
《1∶10 000(1∶5 000)地形要素数据规范》[5]行划分,在编辑时直接使用相应工具采集要素,一方面避免了GB 属性值的重复录入;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图层格式,减少了图层中分类代码错乱等问题。
但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方法更改了数据结构,会造成后期工作量的增加。
利用Add-In 方式对ArcMap 中的编辑功能进行扩展开发,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ArcGIS 能对不同格式的图层进行拼接或裁剪,但面对每个图幅39个图层的数据量,逐层拼接、裁剪数据将会大大降低数据处理效率。
不同时期的数据在数据分类代码、数据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充分利用已有数据,需参照相关规范对新旧分类代码进行快速对照,实现数据结构的批量重组。
为了减少人工编辑量,图层快速接边、属性刷等交互编辑工具和其他常用工具的开发也十分必要。
2.3 质量检查在数据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数据质量问题控制在编辑过程中,这将大大缩减数据检查、再修改这一反复过程。
目前Geoway、ArcGIS 等软件都提供了数据检查工具,这些功能并非针对1∶10 000数据建库项目专门开发,检查项不全面,大量工作仍需人工完成。
在ArcGIS 已有检查功能的基础上,对数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检查、要素分类码、要素归层合理性、要素表达方式一致性与规范性等1∶ 10 000数据检查项开发专用的功能,使质检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数据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并修改。
针对1∶10 000数据库建库项目开发的检查功能如图4所示。
1∶10 000 数据质量检查项数据检查图形检查拓扑检查数据完整性图层结构要素分类、归层要素属性值极短线、极小面要素图形重叠线自相交、悬挂、伪节点图廓接边境界线与面边界重合水系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道路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居民地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植被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地形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图4 1∶10 000数据检查项地理空间信息·88·第13卷第5期依据文献[5]~[7]对数据的规定与要求,对图幅中图层是否完整、图层名称及图层中字段名称、类型、长度等结构是否标准、空间参考是否正确、要素归层及属性是否规范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文档或点图层形式输出,便于后期修改。
图形检查是对各图层中要素的几何特征进行快速检查,如超短线、极小面、要素重叠、线自相交、线悬挂点、伪节点、内图幅接边等问题,检查结果以点图层或拓扑图层的形式输出。
拓扑检查通过对图幅中不同图层间或同一图层中不同地物类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剖析,能够批量、直观地对图幅中境界、水系、道路、居民地、植被、等高线、高层点等要素间的拓扑关系进行检查。
3 成果与应用本文利用ArcGIS DeskTop Add-In 桌面拓展开发方式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中对以上功能进行开发。
通过安装编译生成的*.esriAddIn 文件,将新增功能集成到ArcMap 中,图5为功能集成后的ArcMap 主界面,其中增加了数据批量处理、编辑、检查等菜单项、工具栏及浮动面板。
图6为按图幅号自动添加投影信息对话框窗口。
图7展示了面图层接边的过程,对待编辑节点和目标点进行快速计算并标记。
图5 功能集成后的ArcMap主界面图6 按图幅号自动添加投影信息对话框a 面图层接边计算结果b 节点移动示意图图7 面层接边作业过程4 结 语通过采用ArcGIS Add-In 的桌面拓展方式实现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智能编辑、质量控制的自动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数据质量标准。
基于插件式开发的方式周期短、充分利用已有成熟功能开发接口,能够有效提高生产项目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开发的工作量。
后续工作将在数据的语义约束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1] 王东华,刘建军,赵仁亮,等.全国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总体设计[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5[2] 商瑶玲,王东华,刘建军,等.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2(1):13-17[3] 闻平,王冲,杨林波,等.基于插件技术的GIS 应用框架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2(增刊):608-609[4] 李论,张志鹏,陈慎.基于ArcGIS Add-In 的不等分纬线多圆锥投影变换[J].测绘,2013(5):222-224[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Z].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6] 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S].[7] GB/T20258.2-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S].[8] 徐忠国.基于ArcObjects 和COM-Add-Ins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土地科学,2014(1):46-51[9] 乔俊军,房雪玲,姜战底.ArcMap 在地图总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3(12):101-104[10] 石晶.数字城市地形要素缩编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6):115-118[11] 申胜利,李华.基于ArcEngine 的ArcGIS 与AutoCAD 数据转换研究[J].测绘通报,2007(2):146-149[12] 赵万锋,刘南,刘仁义,等.基于ArcObjects 的系统开发技术剖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3):130-132[13] 赵永兰,何耀帮,耿丽艳.基于CAD 平台开发的悬挂点检查与自动处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6):211-214第一作者简介: 宋碧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