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_宋碧波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_宋碧波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_宋碧波

收稿日期:2014-09-19。项目来源: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M201411)。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

宋碧波1,张立朝1,石?晶1,郭秀丽1

(1.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针对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通过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定制开发技术,实现了数据格式批量转换、智能编辑和专项质检等功能,利用已有成熟商业软件的功能接口,有效避免功能的重复开发。研究成果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批量入库和质量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词:ArcGIS Add-In ;数据库建设;插件式开发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623(2015)05-0086-0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10 000数据库整合升级项目[1],在对DLG 数据建库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坐标转换、格式转换、分类代码转换、要素编辑、属性项编辑、数据结构重组等一系列数据编辑、转换与质检工作。常规作业方式主要采用手工处理,从而导致数据量大、效率低、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2]。采用程序建库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借助程序读入数据可有效避免手工入库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目前采用程序入库方式主要基于组件式开发,不仅开发周期长,并且不能有效利用已有程序的接口,从而造成已有程序功能的浪费,重复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3]。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扩展功能开发,实现数据格式转换、编辑、质量检查等功能,解决数据库建设中效率低下、结构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1?ArcGIS?DeskTop?Add-In

早期ArcGIS(8.0之前版本)通过使用ArcInfo Workstation 提供的宏语言AML 来进行单纯的二次开发,ArcGIS10.1及以后版本中不再支持Workstation 环境。基于ArcObject 组件进行C/S 开发主要分为基于ArcGIS Desktop 进行自定义应用扩展和利用ArcGIS Engine 建立自己的应用等。ArcGIS Desktop 桌面应用扩展开发分为客户定制开发、VBA 开发和使用编程语言进行嵌入式开发。客户定制开发只需对已有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即可;基于VBA 开发可以实现大部分功能的定制,ArcGIS10.0以后版本中将不再包含该模块;基于ArcObject 的开发方式,利用支持COM 的

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功能开发,通过对编译后的DLL 进行注册,从而将该功能添加到系统中。另外,为了满足用户在数据批处理及功能定制方面的需求,ArcGIS ToolBox 提供了模型制作、编写脚本工具等方式,通过对已有工具进行重组合实现数据的流程化处理,或利用Python 语言编写脚本工具实现数据的批处理,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处理数据的负担。

ArcGIS Add-In 是ArcGIS 10.0以后提供的一种全新的桌面定制开发方式,它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扩展桌面功能,与VBA、Engine 等开发方式相比具有易创建、易共享、更安全、易安装管理等突出特点[4]。在ArcGIS Desktop 原有功能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特殊功能的定制开发,扩展桌面上现有功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基于Add-In 的开发模式使程序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能够直接享用已有功能,并且使界面交互功能的开发更加简单,开发过程、呈现形式更加灵活。考虑到Add-In 的以上优势及实际生产任务在时间上的紧迫性,最终采用该方法对ArcMap 桌面功能进行扩展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2?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项目中存在大量数据的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投影信息编辑、要素几何及属性信息编辑、几何及属性精度控制、图层结构与拓扑关系检查等工作,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占用时间较多。以上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数据转换、数据编辑、质量检查3类。2.1?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常用数据格式间的转换和同一椭球基准下坐标系统间的转换。不同数据采集系统间或同一软件系统中都涉及到数据存储格式转换的问

转换,如图1所示。在实际生产中数据多以图幅的形式进行组织,因而应考虑数据源格式。

*.mdb *.gdb 格式数据

图1?常用数据格式间的批量转换

坐标系转换前,原始图幅数据本身应被赋予正确的空间参考信息,ArcToolBox 中提供了定义坐标系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时不仅要满足空间参考信息的批量添加,还应注意图幅跨带等问题,根据图幅号实现空间参考信息的自适应添加,如图2所示。

批量定义空间参考

按图幅号自适应添加投影信息

图2?坐标系批量转换

2.2?数据编辑

在数据编辑过程中,需借助编辑工具采集要素、按照任务范围裁切图层、拼接图层、图幅接边、从参考资料中提取数据、不同标准间数据结构的转换、重组等,编辑方法的不同将对实际工作效率带来直接影响。若无法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不仅无法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还会影响数据质量。因此,在现有编辑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针对1∶10 000数据的专用编辑工具十分必要,这将直接提高数据生产效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实现的编辑功能如图3。

《1∶10 000(1∶5 000)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5]

行划分,在编辑时直接使用相应工具采集要素,一方面避免了GB 属性值的重复录入;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图层格式,减少了图层中分类代码错乱等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方法更改了数据结构,会造成后期工作量的增加。利用Add-In 方式对ArcMap 中的编辑功能进行扩展开发,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ArcGIS 能对不同格式的图层进行拼接或裁剪,但

面对每个图幅39个图层的数据量,逐层拼接、裁剪数据将会大大降低数据处理效率。不同时期的数据在数据分类代码、数据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充分利用已有数据,需参照相关规范对新旧分类代码进行快速对照,实现数据结构的批量重组。为了减少人工编辑量,图层快速接边、属性刷等交互编辑工具和其他常用工具的开发也十分必要。2.3?质量检查

在数据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数据质量问题控制在编辑过程中,这将大大缩减数据检查、再修改这一反复过程。目前Geoway、ArcGIS 等软件都提供了数据检查工具,这些功能并非针对1∶10 000数据建库项目专门开发,检查项不全面,大量工作仍需人工完成。在ArcGIS 已有检查功能的基础上,对数据精度、

属性精度、接边检查、要素分类码、要素归层合理性、要素表达方式一致性与规范性等1∶ 10 000数据检查项开发专用的功能,使质检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数据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并修改。针对1∶10 000数据库建库项目开发的检查功能如图4所示。

1∶10 000 数

据质量检查项

数据检查

图形检查

拓扑检查

数据完整性图层结构

要素分类、归层要素属性值

极短线、极小面要素图形重叠

线自相交、悬挂、伪节点

图廓接边境界线与面边界重合

水系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

道路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居民地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植被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地形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拓扑关系……

……

……

图4?1∶10?000数据检查项

地理空间信息·88·第13卷第5期

依据文献[5]~[7]对数据的规定与要求,对图幅中图层是否完整、图层名称及图层中字段名称、类型、长度等结构是否标准、空间参考是否正确、要素归层及属性是否规范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文档或点图层形式输出,便于后期修改。

图形检查是对各图层中要素的几何特征进行快速检查,如超短线、极小面、要素重叠、线自相交、线悬挂点、伪节点、内图幅接边等问题,检查结果以点图层或拓扑图层的形式输出。

拓扑检查通过对图幅中不同图层间或同一图层中不同地物类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剖析,能够批量、直观地对图幅中境界、水系、道路、居民地、植被、等高线、高层点等要素间的拓扑关系进行检查。

3?成果与应用

本文利用ArcGIS DeskTop Add-In 桌面拓展开发方式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中对以上功能进行开发。通过安装编译生成的*.esriAddIn 文件,将新增功能集成到ArcMap 中,图5为功能集成后的ArcMap 主界面,其中增加了数据批量处理、编辑、检查等菜单项、工具栏及浮动面板。图6为按图幅号自动添加投影信息对话框窗口。图7展示了面图层接边的过程,对待编

辑节点和目标点进行快速计算并标记。

图5?功能集成后的ArcMap

主界面

图6?

按图幅号自动添加投影信息对话框

a 面图层接边计算结果

b 节点移动示意图

图7?面层接边作业过程

4?结?语

通过采用ArcGIS Add-In 的桌面拓展方式实现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智能编辑、质量控制的自动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数据质量标准。基于插件式开发的方式周期短、充分利用已有成熟功能开发接口,能够有效提高生产项目的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开发的工作量。后续工作将在数据的语义约束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东华,刘建军,赵仁亮,等.全国1∶10 000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整合升级总体设计[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5[2] 商瑶玲,王东华,刘建军,等.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质

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2(1):13-17[3] 闻平,王冲,杨林波,等.基于插件技术的GIS 应用框架关

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2(增刊):608-609

[4] 李论,张志鹏,陈慎.基于ArcGIS Add-In 的不等分纬线多

圆锥投影变换[J].测绘,2013(5):222-224

[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

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Z].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6] 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

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S].

[7] GB/T20258.2-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

分:1∶5 000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S].[8] 徐忠国.基于ArcObjects 和COM-Add-Ins 乡级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土地科学,2014(1):46-51

[9] 乔俊军,房雪玲,姜战底.ArcMap 在地图总体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J].测绘通报,2013(12):101-104

[10] 石晶.数字城市地形要素缩编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

地理信息,2013(6):115-118

[11] 申胜利,李华.基于ArcEngine 的ArcGIS 与AutoCAD 数据

转换研究[J].测绘通报,2007(2):146-149

[12] 赵万锋,刘南,刘仁义,等.基于ArcObjects 的系统开发技

术剖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3):130-132

[13] 赵永兰,何耀帮,耿丽艳.基于CAD 平台开发的悬挂点检

查与自动处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6):211-214第一作者简介:?宋碧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Index(V ol.13,No.5)GEOSPATIAL INFORMATION?III?

Research on Watermarking Method for Vector Data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 Mechanism by LIANG Lei Abstract Using FTP and SSL protocols, a watermarking model for vector data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e designed t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vector data using vector data decryption and digital watermark embedding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using the OAIS model and the workflow mechanism, we designed a distributed mechanism for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we used the method in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based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ctor data watermarking methods and data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distributed work? ow mechanism are feasible, which is helpful to guarantee security of the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and enhance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work.

Key words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hievements, FTP protocol, data decryption, watermarking, data distribution (Page:66) Seasons’ Changes of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in Jianghan Plain Based on MODIS Data by LI Pengze Abstract We researched the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four seasons changes in Jianghan Plain, based on MOD11C3 of Terra-MODIS L3 level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emissivity value of Jianghan Plain within a year in a stable range, middle-high emissivity (0.973 6~0.974 5) and high emissivity (0.974 6~0.976 1) region makes up of 70%~90% of Jianghan Plain land surface area. The high emissivity region area in winter has a big increase tha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and also includes more categories. Winter and spring have a relatively high value of emissivity than summer and autumn. Summer has the lowest value. Another research of emissivity value on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shows that, paddy ? eld and waters have the highest emissivity value, construction land has the lowest emissivity value with the biggest fluctuations. The most stable land cover types are forest and grass, arable land’s emissivity values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Each land cover type has the lowest emissivity value in summer, a trend of rising in autumn, a stable value in spring. MODIS11C3 product has a low resolution, can only satisfy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and is not sensitive enough to reflect the region-wide emissivity.

Key words Jianghan Plain, MODIS,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seasons’ change, land surface categories (Page:69) Long Distance River Crossing Precise Leveling Based on GeoRobot

by LI Lin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error sources of trigonometric level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method of long distance river crossing precise leveling which using GeoRobot with special methods. The method has consulting signi? cance and practicable value for our production practice, which proved by experimentation.

Key words GeoRobot, trigonometric leveling, precise leveling (Page:72)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Agent Simulation System in Wujiang City Extension Study by WANG Hu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intelligent agent simulation system, this paper researched residential land expansion process at first. And then, taking in Wujiang City for example, the paper modeled and simulated Songling Town’s residential land expansion condition form 2000 to 2004. The multi-agent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government agent and resident agent. The govermment agent part mainly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urban economic policy factors such as the rec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e resident agent main considers to the needs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The simulat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response to a certain extent urban land evolution law,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rban planning decision.Key words urban models,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 residential land expansion (Page:75)

Research on Vector History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Geodatabase Model by SHENG Q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ArcSDE fil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historical data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attribute extension. And then, taking the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management of this method from three respects, including designing theory, update process, historical data management in details. Comparing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attribute extension and the historical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ArcSDE filing mechanism, the former could management, rollback, backup and migration in multi database.

Key words attribute extension, history management, ? ling mechanism, Geodatabase (Page:79) Encryption Accuracy Analysis of GPS/IMU-assisted Ultrahigh 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by SHI Guibo Abstract Using GPS/IMU-assisted to encrypt ultrahigh 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through 9 different encryption schemes, w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e accuracy of the different encryption sche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 control points and GPS/IMU observations can play a role to promote aerial photography encryption. Finally, we put up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to conduct data processing.

Key words GPS/IMU, ground control point, encryption accuracy (Page:82) Implementation of Jinan City TGIS Based on WebGIS

by TIAN Jianwei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WebGIS, TGIS and the status of TGIS at home and abroad at first. And then, taking Jinan City for example,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 the paper used the Supermap iServer Java 6R and the toolkit Visual Studio 2010 to develop the Jinan City TGIS.

Key words WebGIS, TGIS, Jinan City (Page:84)

Plug-i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Construction by SONG Bibo Abstract On account of some problems which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fundamental geo-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plug-in development mode for spatial databa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ArcGIS Add-I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he paper realized data format batch conversion, quality control, intelligent editing and other special functions. Furthermore, repeated development was avoided. The research resul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ArcGIS Add-In, database construction, plug-in development (Page:86)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Platform of GIS by FU Zhongl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d a set of general design and the realization idea on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services information,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a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platform of GIS, which could realiz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planning, design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technologies and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can meet the core business needs of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improve the work system of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power transmission design, GIS platform (Page:89)

Indoor Space Foundation Data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 by ZHANG Yinbao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data structur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实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魏文风 序号:28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GIS 数据。

管理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 “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在完成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之后,就可以建立空间数据库。建立空间数据库包括三项工作,即建立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和试运行。 1)建立空间数据库结构 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描述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得到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编写功能软件,经编译、运行后形成目标模式,建立起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 2)数据装入 一般由编写的数据装入程序或DBMS提供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在装入数据之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及格式转换(如专题数据库装入数据时,采用多关系异构数据库的模式转换、查询转换和数据转换)等。装入的数据要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最好是把数据装入和调试运行结合起来,先装入少量数据,待调试运行基本稳定了,再大批量装入数据。 3)调试运行 装入数据后,要对地理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程序进行运行,执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对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需要完成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等。经调试运行,若基本满足要求,则可投入实际运行。 由以上不难看出,建立一个实际的空间数据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2、空间数据库的维护 建立一个空间数据库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都希望能应用得好,生命周期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对它进行维护,即进行调整、修改和扩充。空间数据库的重组织、重构造和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等,就是重要的维护方法。 1)空间数据库的重组织 指在不改变空间数据库原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前提下,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将数据予以重新组织和存放。因为一个空间数据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数据记录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这就会降低存储效率,浪费存储空间,从而影响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所以,在空间数据库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重新进行组织。DBMS一般都提供了数据库重组的应用程序。由于空间数据库重组要占用系统资源,故重组工作不能频繁进行。 2)空间数据库的重构造 指局部改变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这是因为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需要对原来的系统进行修正和扩充,有必要部分地改变原来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从而满足新的需要。数据库重构通过改写其概念模式(逻辑模式)的内模式(存储模式)进行。具体地说,对于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重新定义或修改表结构,或定义视图来完成重构;对非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系统,改写后的逻辑模式和存储模式需重新编译,形成新的目标模式,原有数据要重新装入。空间数据库的重构,对延长应用系统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但只能对其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进行局部修改和扩充,如果修改和扩充的内容太多,那就要考虑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数字航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长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项目介绍 建设长江航道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测绘成果管理、区域局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数据应用接口等模块,同时接合各区域局业务需求,定制相关业务功能处理模块。要满足6个区域局和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长江规划研究院9个用户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分为数据入库、数据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设置、数据交换及建库工具等功能模块。 数据入库模块:包括数据质检检查、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入库三大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入库及入库数据的准备工作。

数据入库:完成全要素数据、水深、DEM、DRG、DOM数据的入库工作。 数据质检:对入库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清华山维进行对接,以在清华山维中显质检结果。 数据处理工具:对入库前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坐标转换、格式转换、DEM生成等。

数据编辑:对ESRI格式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图形和属性编辑。 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数据浏览、基础数据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查询分析、制图与输出、测绘成果管理、DEM基础分析、工具箱等模块,主要完成对入库数据的管理和浏览工作,是数据管理系统的的核心。 数据制图输出:对当前分析结果进行制图成图,并打印输出等,以及对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输出。

工具箱:提供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 查询分析:查询统计模块主要是针对图层数据属性的查询与统计,这是对数据信息展示,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数据成果的详细详细,整个“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含以下功能点。 测绘成果管理:对工程测图成果、维护性测图成果、专项测图成果、ENC测图成果及整治建筑物测量成果等专题测绘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测量项目信息、成果入果、成果管理等。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库SHP格式方案(大比例尺)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SHP格式设计方案 (大比例尺) 1、综述 1.1目的 为无锡市规划局基础空间数据建库提供标准。 1.2适用范围 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 1.3制定原则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可以实现同SHP数据的高效互转;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 ●操作方便。 1.4类型约定 ● ●

1.5引用标准 《GB/T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996-05-01) 《GB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998-08-01) 《GB/T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T地籍数据库标准》 《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1993-07-01) 2、实体的划分 数据在SDE的服务器里是按照点、线、面和注记划分的,每一个SDE图层(FEATURECLASS)只能存储上述的一种空间对象。由于这种存储模型的限制,势必造成很多国标中的复杂地物被拆分到不同的SDE图层。为了在编码中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对实体的物理存储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在对空间实体做逻辑的划分。 2.1简单点 ●简单点实体只记录插入点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所有的简单点实体都必须以插入符号 的形式采集。 ●简单点状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INT对象。 ●采集单位在使用点符号的时候要保证简单点的符号要和本方案提供的符号描述一 致,符号的插入点一致。 2.2简单无向线 ●简单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 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空间数据库? KA0394******* 2、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点? 4001-520-520 3、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差异何在? 4、空间数据库有哪些主要作用? 5、目前空间数据库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6、简述空间数据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7、何谓空间数据? 8、地理空间类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9、何谓地理空间? 10、当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有哪些? 11、空间数据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 1、空间实体包括哪些? 2、空间实体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3、什么是空间认知的三层模型? 4、什么是空间认知的九层模型? 5、地理空间场操作可分为哪几种? 6、何谓空间认知? 7、什么是E-R模型? 第三章: 1、OGC定义的基本几何空间对象有哪些? 2、GIS逻辑数据模型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及主要技术有哪些? 5、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6、构成E-R模型的三要素指什么? 7、Spaghetti数据结构与拓扑矢量数据结构的差异何在? 8、简述三维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 9、简述三维体元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

10、空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11、GIS逻辑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第四章: 1、ArcGIS的Geodatabase是如何定义空间对象模型的? 2、空间数据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空间数据引擎? 4、空间数据库引擎管理空间数据的实现方法有哪些? 5、何谓栅格金字塔结构? 6、空间数据库引擎的作用是什么? 7、栅格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哪些? 8、栅格数据有几种取值方法? 9、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10、主要空间数据库管理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五章: 1、四叉树索引有几种方法? 2、简述网格空间索引的基本原理。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发表时间:2019-05-06T16:38:47.2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蔡云霞 [导读] 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该文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系统。而所谓的空间数据库,正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力辅这以计算机硬件力量的支撑和扶持,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活动,以实现提供空间动态层面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服务的质量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段。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与核心元素,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二、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GIS空间数据库与普通的数据库在模型及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空间数据有以下特征。空间特征:每一个空间对象具有空间坐标。除了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都需要建立空间索引。非结构化特征:空间数据不满足结构化的要求。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时,它的数据项有可能是变长的。例如,一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将是不可预料的;此外,一个对象也可能包含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空间关系的特征: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的空间关系。该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库是海量数据。由于空间数据量大,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出块或者图幅,垂直方向上分层来组织。由于空间数据的如上几个特征,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而大部分GIS软件将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统来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弱,特别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都缺乏基本的功能。所以GIS 开发商一直在寻找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同时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 三、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库在实际构建前需对设计的用途以及应用对象进行确认,确保空间数据分析能够为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首先,做好数据库应用对象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应用对象的调查了解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处理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其次,对数据研究范围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区域边界与地理控制点两方面。最后,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为使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需注意综合考虑调查资料与其数学精度,如地物间是否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或图面的相关表示是否准确等。尤其要求在构建前应使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避免出现数据不统一的情况。 四、空间数据库分类 空间数据可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矢量数据用点、线、面等来描述现实世界,表达地表信息,通过坐标值来定义,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栅格数据用一定的空间分解力来解析地表的信息,通过灰度、色调来定义。以前矢量数据以其数据结构严密,拓扑关系完善、数学分析方便、图形输出精美、数据记录量小等诸多的优点而为广大GIS用户青睐,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制约栅格数据的硬件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图周期和更新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矢量数据复杂的内容、漫长的采集期,不便快速更新的缺点反而越来越突出。现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互相成,互相转化,使矢量图的内容相对数字地形而言,内容大为减少,缩短了矢量数据生产和更新的周期。 五、我国的空间数据库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 5.1我国现行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我国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很多人由于对数据库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把地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弄混淆,所以在两个数据库中分别含义对方的数据信息。还有一些空间数据库在设计初期不合理,无法满足地图数据库的要求。为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直接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在进行地形图生产的同时,利用同一数据源,采用与地形图相同的地理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 5.2现有空间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两个数据库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后期制作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利用逻辑关系把相关的地理信息分隔开来;在数据库中记录信息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在数据库中存在大量人工处理过的地理信息。这样不仅给数据空间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降低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5.3未来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 在充分了解地图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之后,知道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据库。为此,在以后的建设中要集中到这两个方面:其一,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和改造。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提取地理信息的速度,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加强管理,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有效操作;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把控,防止数据泄露,并进行有效分类,统一标准。其二,对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明确地图的符号化,统一标准,提高对数据的挖掘能力,加强地图制图综合能力。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时,就证明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信息储存方面也可以及时的更新,不用在大量积攒无用的信息。 六、我国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途径 虽然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研究历程,但如令人欲改变停滞不前的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基本途径的转换和更新。第一,要在新兴的空间数据库的工作上,夯实其更新创造的基础。更新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实现对地理信息速度和精确度的增长,自动化程度的增强,同时也要促进数据系统的人为管理。第二,对于传统通用的地图数据库,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造,对于地图数据库中的系统功能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图形的符号化动作,以便解决地理信息的合理表示问题;地图制图综

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创建与数据导入

实验一空间数据库的创建与数据导入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熟悉ArcCatalog的操作。 2、理解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相关概念,掌握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 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拷贝实验数据 2、启动ArcCatalog,点击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data 的连接 3、打开coverage、shapefile文件夹,查看下的要素及属性,理解两种数据模型。 4、打开montgomery.gdb 空间数据库查看并理解montgomery.gdb数据库中包含 的要素集、要素类等信息,在预览窗口预览要素类等几何特性。 4、查看属性信息 在此预览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可以看到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5、向Geodatabase导入coverage数据 (1)在ArcCatalog中右击Water 数据集,指向Import,点击Feature Class(multiple) (2)单击Browse 按钮,定位到laterals coverage中的弧段要素类, 单击Add. (3)单击OK,此时laterals_arc 要素类加入到Water 数据集. (4)在arccatalog中将laterals_arc要素类重命名为laterals (5)右击Laterals 并单击Properties,为该要素类输入别名“Water laterals”(6)单击Fields 标签,单击OBJECTID 字段并为该字段输入别名“Feature identifier”. (7)单击Preview 标签察看其特征.

空间数据库技术

《空间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空间数据库技术 学分: 4 总学时: 72 实验学时: 36 适用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空间信息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模型及空间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而且为以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GIS数据库概述 一、GIS 数据库定义 二、GIS数据库特征 三、GIS数据库作用 第二节 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 一、数据库发展综述 二、GIS数据库历史发展 三、GIS数据库基础性与共享行性 第三节 G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 一、GIS数据库基本概念 二、DBMS的基本原理 三、RDBMS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本书对GIS数据库的研究特色 基本要求: 1.掌握GIS数据库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2.了解数据库及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和历程 3.掌握G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与管理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表达 一、地理系统与地理现象 二、空间对象及其定义 三、空间对象关系和表达 第二节空间数据结构与组织 一、栅格数据模型 二、矢量数据模型 三、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 四、数字高程模型 第三节空间索引 一、格网索引 二、四叉树索引 三、R树和R+树空间索引 第四节空间数据管理 一、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 二、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方式 三、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 四、Oracle Spatial介绍 五、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 六、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空间数据管理模式 1.文件管理——ArcInfo中Coverage文件管理 ARC/INFO7.X以前版本以Coverage作为矢量数据的基本存储单元。一个Coverage存储指定区域内地理要素的位置、拓扑关系及其专题属性。每个Coverage一般只描述一种类型的地理要素(一个专题Theme)。位置信息用X,Y表示,相互关系用拓扑结构表示,属性信息用二维关系表存储。 ?Coverage的优点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空间数据放在建立了索引的二进制文件中,属性数据则放在DBMS表(TABLES)里面,二者以公共的标识编码关连。 矢量数据间的拓扑关系得以保存 由此拓扑关系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多边形是哪些弧段(线)组成、弧段(线)由哪些点组成、两条弧段(线)是否相连以及一条弧段(线)的左 或右多边形是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面拓扑”。 ?新技术条件下Coverage的缺陷 Coverage模型可取的方面,有的已经可以不再继续作为强调的因素; 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由面向对象技术解决(记录在对象中) 硬件的发展,不再将存储空间的节省与否作为考虑问题的重心 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已经可以实时地通过计算直接获得分析结果。 空间数据不能很好地与其行为相对应; 以文件方式保存空间数据,而将属性数据放在另外的DBMS系统中。这种方式对于日益趋向企业级和社会级的GIS应用而言,已很难适应(如海量数据、 并发等) Coverage模型拓扑结构不够灵活,局部的变动必须对全局的拓扑关系重新建立(Build) “牵一发而动全身”,且费时 在不同的Coverage之间无法建立拓扑关系; 河流与国界 人井与管道 2.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型管理——ArcInfo、ArcView GIS的Shape文件和Mapinfo中的Tab文件管理 用文件系统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两者之间通过目标标识或内部连接码进行连接。在这一管理模式中,除通过OID(object,ID)连接之外,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几乎是完全独立组织、管理与检索的。当前GIS ODBC(Open Database Consortium,开放性数据库连接协议)

实验三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试验( 二 ) 题目: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运行 姓名: 班级:测绘工程10-2班 专业:测绘工程 时间:2013.10.9

实验内容: 建立数据库及要素集和要素类 实验要求: 根据ArcGIS参考教材,熟悉基本功能及操作,要求自主构建数据库,熟悉流程。实验过程及图示: 一:创建新 Shapefile (1)在 ArcCatalog 目录树中,右键单击需要创建 Shapefile 的文件夹,单击 New,再单击 Shapefile (2)打开 Create New Shapefile 对话框,设置文件名称和要素类型。要素类型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 Polyline、 Polygon、 MultiPoint、 MultiPatch 等要素类型。 (3)单击编辑按钮,定义 Shapefile 的坐标系统,打开 Spatial Reference 对话框(4)单击 Select 按钮,可以选择一种预定义的坐标系统;单击 Import 按钮,可以选择想要复制其坐标系统的数据源;单击 New 按钮,可以定义一个新的、自定义的坐标系统。

(5)如果 Shapefile 要存储表示路线的折线,那么要复选 Coordinates will contain M Values,如果Shapefile 将存储三维要素,那么要复选Coordinates will contain Z Values。(6)单击 OK 按钮,新的 Shapefile 在文件夹中出现。 二、 Geodatabase 数据库创建 1、建立persornal database 在ArcCatalog的目录树中,定位到要创建数据库在磁盘上的位置,鼠标右键,选择-<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改为 myGeoDB 。右键选中这个文件夹,在出现的菜单中,点击<新建>-<个人Geodatabase>,这时会创建一个名称为“新建个人Geodatabase.mdb”的数据库文件,将之改名为:“Yunnan”。 2、建立要素集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Yu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集的名称Kunming、点击下一步,为其指定一个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World->WGS 1984.prj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数据,一次可以删除( )。D A .一行 B.多行 C.一行和多行 D.多行 2.数据库文件中主数据文件扩展名和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分别为( )。C A. .mdf .ldf B. .ldf .mdf C. .mdf .ndf D. .ndf .mdf 3.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视图中导出的()。A A 表 B 查询 C 报表 D 数据 4.下列运算符中表示任意字符的是( )。B A. * B. % C. LIKE D._ 5.()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A A.企业管理器 B.查询分析器 C.服务管理器 D.事件探察器 6.()不是用来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D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ROP 7.在oracle中下列哪个表名是不允许的()。D A、abc$ B、abc C、abc_ D、_abc 8.使用SQL命令将教师表teacher中工资salary字段的值增加500,应该使用的命令 是()。D A、Replace salary with salary+500 B、Update teacher salary with salary+500 C、Update set salary with salary+500 D、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salary+500 9.表的两种相关约束是()。C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_宋碧波

收稿日期:2014-09-19。项目来源: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M201411)。 面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与应用 宋碧波1,张立朝1,石?晶1,郭秀丽1 (1.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针对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通过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定制开发技术,实现了数据格式批量转换、智能编辑和专项质检等功能,利用已有成熟商业软件的功能接口,有效避免功能的重复开发。研究成果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批量入库和质量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词:ArcGIS Add-In ;数据库建设;插件式开发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623(2015)05-0086-0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10 000数据库整合升级项目[1],在对DLG 数据建库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坐标转换、格式转换、分类代码转换、要素编辑、属性项编辑、数据结构重组等一系列数据编辑、转换与质检工作。常规作业方式主要采用手工处理,从而导致数据量大、效率低、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2]。采用程序建库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借助程序读入数据可有效避免手工入库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目前采用程序入库方式主要基于组件式开发,不仅开发周期长,并且不能有效利用已有程序的接口,从而造成已有程序功能的浪费,重复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3]。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插件式开发方式。采用ArcGIS Add-In 桌面扩展功能开发,实现数据格式转换、编辑、质量检查等功能,解决数据库建设中效率低下、结构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1?ArcGIS?DeskTop?Add-In 早期ArcGIS(8.0之前版本)通过使用ArcInfo Workstation 提供的宏语言AML 来进行单纯的二次开发,ArcGIS10.1及以后版本中不再支持Workstation 环境。基于ArcObject 组件进行C/S 开发主要分为基于ArcGIS Desktop 进行自定义应用扩展和利用ArcGIS Engine 建立自己的应用等。ArcGIS Desktop 桌面应用扩展开发分为客户定制开发、VBA 开发和使用编程语言进行嵌入式开发。客户定制开发只需对已有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即可;基于VBA 开发可以实现大部分功能的定制,ArcGIS10.0以后版本中将不再包含该模块;基于ArcObject 的开发方式,利用支持COM 的 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功能开发,通过对编译后的DLL 进行注册,从而将该功能添加到系统中。另外,为了满足用户在数据批处理及功能定制方面的需求,ArcGIS ToolBox 提供了模型制作、编写脚本工具等方式,通过对已有工具进行重组合实现数据的流程化处理,或利用Python 语言编写脚本工具实现数据的批处理,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处理数据的负担。 ArcGIS Add-In 是ArcGIS 10.0以后提供的一种全新的桌面定制开发方式,它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扩展桌面功能,与VBA、Engine 等开发方式相比具有易创建、易共享、更安全、易安装管理等突出特点[4]。在ArcGIS Desktop 原有功能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特殊功能的定制开发,扩展桌面上现有功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基于Add-In 的开发模式使程序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能够直接享用已有功能,并且使界面交互功能的开发更加简单,开发过程、呈现形式更加灵活。考虑到Add-In 的以上优势及实际生产任务在时间上的紧迫性,最终采用该方法对ArcMap 桌面功能进行扩展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2?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项目中存在大量数据的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投影信息编辑、要素几何及属性信息编辑、几何及属性精度控制、图层结构与拓扑关系检查等工作,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占用时间较多。以上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数据转换、数据编辑、质量检查3类。2.1?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常用数据格式间的转换和同一椭球基准下坐标系统间的转换。不同数据采集系统间或同一软件系统中都涉及到数据存储格式转换的问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

空间数据库结课报告—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学号: 班级序号: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1月

目录 一、前言 (3) 二、空间数据库的简介及特征 (3) 2.1空间数据库简介 (3) 2.2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3) 2.2.1空间数据库的完备性 (3) 2.2.2空间查询的执行效率 (3) 2.2.3空间数据的物理特征 (4) 三、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式 (4) 四、空间数据库的应用模式 (4) 4.1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系统 (4) 4.2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5) 4.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6) 4.4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6) 4.5面向对象的矢栅一体化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6) 五、空间数据库的实际应用.......................................................................................... .7 5.1空间数据库实际应用的必要性 (7) 5.2空间数据库的具体应用 (7) 5.2.1实例1—石油地质空间数据库 (7) 5.2.2实例2—城市规划图 (9) 六、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 XXX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GIS的基础上,鉴于实际需求下,空间数据库应运而生,本文从空间数据库的简单介绍开始,主要概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发展、特征、应用类型及其在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在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它的实际作用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式的概述,对空间数据库从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列出空间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GIS;特征;模式;类型;应用。 一、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 tion System ,GIS)融合了信息学、地理学、测绘学、城市科学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是一门典型的边缘学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GIS 经历了从最早期简单的机助制图,到现在与 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已经发展成为 一项非常成熟的应用技术,活跃于生产和生 活的各个部门。但是,GIS 的广泛应用和深 入发展, 也给 GIS 数据库带来了数据量激 增的问题,而且传统GIS中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是分别存储的,即空间数据(图形数据) 以文件格式存放,非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则 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形成文件 + 关系数 据库的二元存储模式。这样的存储方式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基于这种情况,GIS自身的数据存储能力显 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借助功 能更加强大的外部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海 量数据。空间数据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并应用到了 GIS中。 二、空间数据库的简介及 特征。 2.1空间数据库简介 空间信息是指与位置(特别是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它在信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曾有统计可达 80%)然而,空间信息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具有诸如数据量巨大、结构复杂多样操作是计算密集型的具有自相关性等特性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GIS 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应用,同时遥感等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位置服务和分析决策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和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空间数据库是近年的热点研究领域,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如空间多维索引)开始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正是已有应用的需求推动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这些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以及诸如多媒体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等近年来,许多计算机应用领域通过扩充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来支持与空间相关的数据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SDBMS)研究是找到有效处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和算法的重要步骤。 2.2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2.2.1空间数据的完整性 所谓完整性,就是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在空间数据库中,语义层面的空间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就很难界定,它要比关系型属性数据复杂得多。打个比方一条道路横跨一条河流,必然经过一座桥,而如果不经过,就必然违背了空间数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不完整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类似于这样的空间语义关系,

空间数据库设计报告

空间数据库设计报告

一、设计思想 本次空间数据库设计是基于SQL sever2008开放的外挂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外挂式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关键在于SDE的设计与实现,SDE在用户和异构空间数据库之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SDE服务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读取、插入、更新和删除的基本操作,还可以基于SDE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如拓扑关系的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合并和切分等。SDE同时提供了链接DBMS数据库的接口,与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在这个上面进行交互的。 1.1 数据的存储 1.1.1 几何数据的存储 把GIS数据放在RDBMS中,但是一般的RDBMS都没有提供GIS的数据类型(如点、线、多边形、以及这些feature之间的拓扑关系和投影坐标等相关信息),RDBMS只提供了少量的数据类型支持:int,float,double,Blob,Long ,char等,一般都是数字,字符串和二进制数据几种。并且RDBMS不仅没有提供对GIS数据类型的存储,也没有提供对这些基础类型的操作(如:判断包含关系,相邻、相交、求差、距离、最短路径等)。在本次数据库设计中,成功的完成了对点线面的数据的存储和相关的读取、插入、更新和删除以及可视化的显示的功能。此处的存储是基于SQLsever2008进行的,具体的存储结构如下表所示: 其中Point表中包含Point的空间信息,即空间的点的x,y坐标。由于当个点的只有相当于独立地物才会有相关的属性信息,本次在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在存储的表中添加相应的属性信息。 一条线是由很多个小线段的组成的,因此在存储的时候,每个边都有一个独立的ID,每条边是由起点和终点链接起来的,因此在在这个表中只需要存储相应的点的ID即可,一般的线都是具有相关的属性信息的,故在本次设计中添加了线的属性信息,咋通过SDE对空间数据查询的时候便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边的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