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计算示例
地质勘探表格

地层名称
厚度(米)
主要成分
地质结构
资料来源
备注
A
上第四系
30
黏土
层理发育
地质剖面
-
B
第三系
50
砂岩
斜交层理
钻孔记录
含水层可能存在
这只是地质勘探表格的简单示例,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和勘探目的进行调整。表格中的字段可能包括深度、岩石类型、颜色、结构、质地、含矿物组成、样品编号、目测含水量、粒度分布、每米抗压强度、地层名称、厚度、主要成分、地质结构、资料来源等信息。
地质勘探表格通常用于记录和整理地质勘探过程中的数据和观测结果。这些表格可以根据勘探的具体目的和地质特征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地质勘探表格的示例,供参考:
1.岩心记录表格:
深度(米)
岩石类型
颜色
结构
质地
含矿物组成
其他备注
0-10
砂岩
米黄色
层理平行
粗粒
石英、长石
-
10-20
泥岩
灰色
褶皱
粉状
伊利石、云母
含水量高
...
...
...
...
...
...
...
2.岩土样品分析表格:
样品编号
深度(米)
类型
目测含水量
粒度分布
每米抗压强度
其他特征
001
0-5
粘性土
20%
30%粉土
200 kPa
湿陷性较大
002
5-10
砂质土
10%
50%砂
500 kPa
密实度适中
...
...
...
...
各类岩土参数变异系数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各类岩土参数变异系数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你可以写一些关于岩土参数变异系数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的内容。
可以参考以下写作示例:概述岩土参数的变异性是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取样点或试验结果中存在的差异。
由于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其数值在不同地点、不同试验中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是衡量岩土参数变异性的一种指标。
它是通过统计分析大量试验数据得出的,反映了岩土参数数值的分散程度。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越大,代表相同性质的岩土在不同地点或试验中的数值差异越大。
相反,岩土参数变异系数越小,代表变异性较低,岩土参数的数值变化较为稳定。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的研究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可能会导致工程设计出现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并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安全系数,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岩土参数变异系数在岩土工程施工和监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评估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确定施工方案和监控指标,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
本文将探讨各类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并分析其变异系数的限制值。
通过研究各类岩土参数的变异性限制值,有助于合理评估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的因素,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开场介绍,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框架。
正文部分分为2.1小节和2.2小节。
2.1小节将详细介绍各类岩土参数的意义和作用,包括常见的岩土参数如抗剪强度、含水量、孔隙比等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各类岩土参数的解释和实际案例的介绍,读者可以对这些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工程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注册岩土案例

注册岩土案例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工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岩土案例是指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下面是一个注册岩土案例的简单示例。
案例名称:某大厦地基沉降案例案例描述:某大型商业办公楼的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沉降问题。
该建筑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属于软黏土地基,整个地基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在施工前,进行了相应的地质勘察和地基设计。
沉降问题发生在该大厦建设初期,大约建设到地下一层时。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发现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内部存在较多的软黏土。
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主要的沉降原因是软黏土地基的胀缩特性和地下水位的影响。
软黏土地基在湿润环境下会膨胀,而在干燥环境下会收缩,这种膨胀-收缩循环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另外,地下水的存在也会进一步加剧沉降问题。
对策与措施:1. 进一步加强地基处理和加固。
在发现地基问题后,施工方采取了加固措施,包括使用大功率水泵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混凝土浅槽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等。
2.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针对该地基的沉降问题,建立了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地基沉降监测仪器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了预警阈值,一旦超过预警阈值就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进一步损失。
3.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地基沉降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问题的处理步骤和责任分工,以保证在沉降问题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并降低损失。
结论:通过本次岩土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地基设计阶段需注重地质勘察,特别是对软黏土地基的勘察和评估,准确把握地基的物理特性和工程性质。
2. 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和工程加固方法,避免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并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3. 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减少损失发生。
通过以上岩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岩土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岩土工程边坡勘察难点及技术优化

- 110 -工 程 技 术在目前的建筑、公路和水利工程中,边坡勘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高水平的边坡勘察,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高工程质量。
在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以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紫金山公园10号地块四标段的研学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此项目地段岩土边坡勘察工作存在的难题,并尝试利用多元化技术路径,提高边坡勘察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利用BIM 技术对三维地质进行建模,以期全面提高岩土工程边坡勘察效率,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 工程背景研究对象为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紫金山公园10号地块四标段的研学路,设计路面宽度为24m ,属于次干路,采用挖方边坡施工方案。
边坡长度约为300m ,坡顶和临近地段不存在地面建筑物,坡顶顺接自然山坡,边坡高度为15~100m ,工程勘察等级为一级。
2 岩土边坡勘察技术难题分析2.1 高边坡问题高边坡和超高边坡出现滑移、崩塌的概率相对较高,并且通常滑塌产生的土方量和落石量较大,对建筑物、人员和车辆安全造成威胁。
高边坡和超高边坡划定标准,旨在界定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的高度范围,以便在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中对这些边坡进行管理和评估。
此外,通过定义高边坡和超高边坡的高度范围,能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管理和评估这些边坡的参考标准,有助于在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中对边坡进行处理和设计,见表1。
表1 高边坡和超高边坡划定标准(单位:m)类别土质边坡岩质边坡高边坡高度范围10~1515~30超高边坡高度范围>15>30结合项目边坡实际情况,最低高度为15m ,最高接近100m 。
项目同时有高边坡和超高边坡。
从边坡勘察的角度看,高边坡扩大了勘察范围,增加了钻探工作量,给边坡稳定性分析带来较大挑战,勘察单位承担的风险也更高。
2.2 长、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边坡勘察的核心目的是评价边坡的稳定性,设计科学的边坡支护方案。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项目边坡中存在挖方边坡和自然边坡,须对其稳定性进行验算。
注册岩土案例计算常用公式(第3章 桩基础)

第3章 桩基础3.1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的计算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a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b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c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2)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1、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k a N R ≤ (3。
1—1)式中,k 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 向力(kN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b 、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式(3.1—1)的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ng Q ,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k g a N Q R +≤ (3.1-2)c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 R 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表3。
1-1 中性点深度n l注:10,n l l —-分别为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和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2桩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时,n l 可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 3当桩周土层固结与桩基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取0n l =;4当桩周土层计算沉降量小于20mm 时,n l 应按表列值乘以0.4-0.8折减。
n si ni i q ξσ=⋅'(3。
1—3)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i i γσσ'='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i i p γσσ'=+'1112i i m m i i m z z γσγγ-='=⋅∆+⋅∆∑ (3。
岩石承载力计算公式(一)

岩石承载力计算公式(一)岩石承载力计算公式岩石承载力是指岩石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或应力。
它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于岩土工程中的设计和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岩石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示例。
1. 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是岩石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垂直压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
根据劳埃德-巴维尔试验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单轴抗压强度:σc=P A其中,σc表示单轴抗压强度,P表示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A表示岩石的截面面积。
示例:假设一块岩石的截面面积为2m2,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000kN,则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σc=10002=500kPa2. 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是岩石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
根据库仑准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岩石的剪切强度:τ=F A其中,τ表示剪切强度,F表示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力,A 表示岩石的剪切面积。
示例:假设一块岩石的剪切面积为2,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力为800kN,则该岩石的剪切强度为:τ=800=3.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岩石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
根据胀缩法试验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岩石的拉伸强度:σt=F A其中,σt表示拉伸强度,F表示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A 表示岩石的横截面积。
示例:假设一块岩石的横截面积为3m2,它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为1200kN,则该岩石的拉伸强度为:σt=12003=400kPa4. 岩石孔隙压力岩石孔隙压力是指岩石中孔隙内的水或气体所施加的压力。
根据达西定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岩石的孔隙压力:P pore=ρw⋅g⋅ℎ其中,P pore表示岩石的孔隙压力,ρw表示水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ℎ表示孔隙深度。
示例:假设水的密度为1000kg/m3,重力加速度为/s2,孔隙深度为10m,则岩石的孔隙压力为:P pore=1000⋅⋅10=98000Pa总结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岩石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其中单轴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可以用于评估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岩石孔隙压力可以用于分析岩石中水或气体的分布情况。
(完整版)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综合上面分析,最终确定的本文计算分析采用的各土层参数见表4-1表4-1土层主要力学指标和计算参数层号土层名称土层体积模量/Pa剪切模量/Pa粘聚力/Pa摩擦角/,膨胀角/。
抗拉强度/Pa厚度/m密度∕kg.m'3I 杂填土10 1800 7.0E6 3.2e6 5E3 5 0 IE52 粉质粘土 4.8 2000 I.86E7 9e6 1.8E4 22 0 IE53 强风化砾岩 2.5 2050 I.38E8 5.96e7 4.2E4 30 0 1E54 中风化砾岩 6.3 2100 6.3E8 3.86e8 1.5E5 35 0 1E5表4-2支护桩主要计算参数密度∕kg.m*3直径/m截面积∕m2弹性模量/Pa泊松比惯性矩XCI1Zm4惯性矩XCl√m42500 0.8 0.5024 2.8E10 0.2 0.02 0.02表4-3锚索主要计算参数编号钢胶线根数、直径弹性模量/Pa截面积∕m2屈服强度/Pa钻孔周长/m摩用力/N.m∙,水泥体剪切刚度/Paid=I 3×7φ5I.95E1I 420E-6 1.86E9 0.47] 2.5E4 3.37E9 id=2 5x7"5 1.95Eil 700E-6 1.86E9 0.471 2.5E4 3.37E9各层上的力学参数表5-2参数第一层土第一层十第二层土第四层十.泥岩厚度/m7 7 2 7 23 密度/(kgΛ113)1750 2000 1800 2000 2350 体枳模量/MPa0 38.9 8.0 83.3 136.5 切变模量/MPa0 13.0 4.8 17.9 20.0 内聚力ZkPa 3 5 0 5 14000 摩擦角/(。
)20 40 25 45 361.08 抗拉强度/MPa表4-1本次模拟中涉及到的土体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计算值常用岩土材料力学参数(E,V)与(K,G)的转换关系如下:E一E3(l-2v)(7.2)当V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

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地层破裂压力相关计算公式地层破裂压力是地层中发生裂缝或破裂的临界应力值,是岩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将列举几个与地层破裂压力相关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解释说明。
1. 维里准则(Von Mises Criterion)维里准则是地层破裂压力计算中常用的一个准则,其公式如下:维里应力= √[(σ₁ - σ₂)² + (σ₂ - σ₃)² + (σ₃ - σ₁)² + 6(τ₁₂² + τ₂₃² + τ₃₁²)]/ √2其中,σ₁、σ₂和σ₃为主应力,τ₁₂、τ₂₃和τ₃₁为主应力之间的切应力。
例子:假设某地层的主应力大小分别为σ₁ = 20 MPa,σ₂ = 15 MPa,σ₃ = 10 MPa,切应力大小分别为τ₁₂ = 5 MPa,τ₂₃ = 2 MPa,τ₃₁ = 3 MPa。
按照维里准则计算地层破裂压力:维里应力= √[(20 - 15)² + (15 - 10)² + (10 - 20)² + 6(5² + 2² + 3²)] / √2 = √[5² + 5² + (-10)² + 6(25 + 4 + 9)] /√2 = √[100 + 100 + 100 + 6(38)] / √2 = √[100 + 100 + 100 + 228] / √2 = √528 / √2 ≈ MPa因此,该地层的维里应力约为 MPa。
2. 摩尔—库伦准则(Mohr-Coulomb Criterion)摩尔—库伦准则是另一种常用的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准则,其公式如下:摩尔应力= (σ₁ - σ₃) / 2 + √[((σ₁ - σ₃) / 2)² + τ²]其中,σ₁和σ₃为主应力,τ为主应力之间的切应力。
例子:假设某地层的主应力大小分别为σ₁ = 20 MPa,σ₃ = 10 MPa,切应力大小为τ = 5 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计算示例一、承载力验算1、建筑物荷载估算P k =Fk+Gk=29(含地下室)层×(16.5~17)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KPa (框剪结构)P k =Fk+Gk=6(含地下室)层×(17~17.5)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 KPa(砖混结构)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天然地基①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目前方法确定fak②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4条式5.2.4进行修正(P21-22),由fak 修正为fa依据《GB50007-2002》中第5.2.4条公式f a =fak+ηbγ(b-3)+ηdγm(d-0.5)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 、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得出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KPa③按土的抗剪强度确定承载力:(GB50007-2002)5.2.5条式5.2.5进行 (P23),不修正直接为fak c m d b a c M d M b M f ++=γγa f ---由土的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db M M M 、、---承载力系数,b ---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 时按6m 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 时按3m 取值; k c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④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GB50007-2002)5.2.6条式5.2.6和附录J 进行 (P23-24),不修正直接为f avk r a f f .ϕ=rm rk f f .ϕ=(平均值)δϕ⎪⎪⎭⎫⎝⎛+-=2678.4704.11n n式中 a f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rk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可按规范附录J 确定;v ϕ---折减系数。
注意:(Ck 计算方法相同) (2)地基处理①建议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勘察时取当地处理地基的经验值) ②地基处理规范条文说明垫层承载力及模量表P92 ③复合地基承载力估算(地基处理规范) a 垫层地基承载力验算:依据《GB50007-2002》中第5.2.4条公式f a =f ak +ηd γm (d-0.5) 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
式中: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d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 1.0;(大面积压实填土取1.5;2)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d ——基础埋置深度(m )。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得出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 KPa P K = KPa >f a = KPaB 灰土(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初设时按当地经验确定,灰土挤密桩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土挤密桩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 。
C 第一种(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土搅拌桩(有区别)、高压喷射注浆法)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JGJ79-2002》式9.2.5及式9.2.6:sk paspk f m A R mf )1(-+=β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面积置换率,m =0.3~0.4;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p p i ni si p a A q l q u R +=∑=1si q 、p q 见表11;p A --桩的截面积(m 2),d=0.5m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75;sk f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q si 和端阻力特征值q p 表9经计算:a R =230KPa spk f =404KPa复合地基压缩模量根据《JGJ79-2002》(9.2.8-1)式ak f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第二种:复合地基承载力估算:(振冲桩、砂石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用单桩和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估算,《JGJ79-2002》(7.2.8-1)式()sk pk spk f m mf f -+=122/e d d m =式中:spk f --- 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pk f ---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kPa ),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sk f ---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 --- 桩土面积置换率;d --- 桩身平均直径(m );e d ---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等边三角形布桩 e d =1.05s 正方形布桩 e d =1.13s 矩形布桩 2113.1s s d e =、s 、1s 、2s 分别为桩间距、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
(3)下卧层强度验算第一种:天然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比较少) 与垫层法不同处:1、f a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d = 1.0;akspkf f =ζ2、θ—地基压力扩散角(°)。
可按《GB50007-2002》表5.2.7执行。
第二种:垫层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无复合地基下卧层验算?)由于地基处理后,在其受力层范围内存在地基承载力相对持力层较低的下卧层第③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应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
依据《JGJ79-2002》规范4.2.1条4.2.1-1式进行验算pz +pcz≤faz式中: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faz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d= 1.0(基本规定3.0.4条);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可按下式计算:b(Pk -Pc)对于条形基础 pZ =——————b+2ztanθlb(Pk -Pc)对于矩形基础 pZ =—————————————(b+2ztanθ)(l+2ztanθ)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z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可按《JGJ79-2002》表4.2.1执行。
(4)承载力验算1步:确定上部荷载Pk;2步:求地基土的fa;3步:比较Pk 与fa的大小,确定承载力满足要求。
(5)基础宽度条基单宽荷载取30KN/m.层,30*6=180KPa,fa=150KPa,基础宽度为:180/150=1.2m;独立基础:单柱荷载400KPa,面积400/150=2.67m2,一般取方型1.64*1.64(稍大点)。
二、变形计算采用《GB50007-2002》推荐的分层总和法(天然地基、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均适用)依据《GB50007-2002》中第5.3.5条,采用公式n Pos=ψs s′=ψs∑—(ziai-zi-1ai-1)i=1 Esi计算最终沉降量。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应符合下列要求:nΔsn′≤0.025∑Δsi′i=1基底附加压力: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估算值Pk=531KPa 利用ZK11资料算得基底附加压力:P o =Pk-Pc=531-[(15.8×3.20)+(23×1.10) +(19.9×1.30) +(19×0.34)]=423KPa计算拟建西楼短边角点及中点的最终沉降量;判定倾斜值及沉降量是否满足要求。
具体见附表基础短边角点及中点最终沉降量由上表可知,判断是否符合规范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可按《JGJ94-2008》5.3.6条公式计算:uk Q =pk Q +sk Q =i sik si p pk p L q u A q ∑+ψψ式中:Q pk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 Q sk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 q pk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 u — 桩身周长(m ); L i — 第i 层土的厚度(m )。
q sik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 ψsi —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黏性土取ψsi =(0.8/d)1/5,砂土、碎石类土取ψsi =(0.8/d)1/3; ψp —大直径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黏性土取ψp =(0.8/D)1/4砂土、碎石类土取ψp =(0.8/D )1/3 (D :桩端直径m);(D <800mm 时,ψp =1)A p — 桩端面积(m 2);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见下表10: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表10注:设计计算时,单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应按饱和状态下取值。
若采用特征值进行桩基设计时,端阻力及桩侧阻力特征值取极限标准值的一半。
采用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单桩承载力估算由于单桩荷载不详,只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估算。
以探井J1为例,依据公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见下表11: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以J1为例) 表11(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可按《JGJ94-2008》5.3.6条公式计算:uk Q =pk Q +sk Q =i sik si p pk p L q u A q ∑+ψψ式中:pk Q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 sk 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 pk q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sik q —桩侧中性点以下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si ψ—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黏性土取ψsi =(0.8/d)1/5,砂土、碎石类土取ψsi =(0.8/d)1/3; p ψ—大直径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黏性土取ψp =(0.8/D)1/4,砂土、碎石类土取ψp =(0.8/D )1/3 (D :桩端直径m);(D <800mm 时,ψp =1) p A —桩端面积(m 2); u —桩身周长(m );Li —中性点以下第i 层土的厚度(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