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在观看了第四集之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思绪也随之飘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德国的崛起历程,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这个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起伏的国家,其崛起之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从分裂的邦国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在德国崛起的早期阶段,政治上的分裂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
众多小邦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使得国家的力量无法有效地凝聚起来。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德国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愈发强烈。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斗争,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后的德国,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德国重视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工业领域,德国展现出了严谨、精细的精神,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
其制造业迅速崛起,在机械、化工、电气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德国制造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畅销全球。
德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德国人严谨、勤奋、守纪律的品质,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文化特质使得德国在各个领域都能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然而,德国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发展的过程中,德国也曾经陷入过困境和错误。
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但值得钦佩的是,德国在战后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通过努力重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战后的德国,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恢复和发展能力。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继续在工业、科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德国的崛起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一个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国家,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5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5篇)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篇1《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
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
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_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
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篇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里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于世界,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其文化和科技以领先全球的水平的速度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是今天世界科技大国之一。
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碰了无数次的壁,遭到的各个联邦的驱逐,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到了最大的联邦普鲁士的认可,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在欧洲王室奢靡之风盛行之时,几代普鲁士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强大,过着近乎自虐的清教徒式的生活。
这种以身作则,顽强取进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
当德意志民族从毁灭性的灾难中清醒过来后,它会立即坚定地从过去的错误中发现不足并纠正过来,正是这种善于省视自身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谅解。
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篇2)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
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
大国崛起德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德国篇观后感引言《大国崛起德国篇》是一部深入探究德国崛起的纪录片,通过展示德国在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其大国地位的形成和影响。
该片引起了我对德国的兴趣,也让我对大国崛起的机制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对德国的崛起感到既震撼又警醒,下面将从德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享我的观后感。
德国历史的崛起德国以其战争和磨难而闻名于世界,但这部纪录片给予了我对德国历史的新理解。
德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分裂后的统一,不仅重塑了国家形象,而且取得了无可比拟的经济和政治成就。
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的德国,通过精心的重建和创新,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恢复力。
德国经济的崛起德国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历史上,经济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以其制造业和高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而闻名于世界。
这部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德国在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德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努力和投资,为其成为世界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还通过举办世界级的贸易展览会和国际研发项目,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德国的开放和创新精神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赞誉,使其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文化的崛起《大国崛起德国篇》还强调了德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德国以其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拥有着世界级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德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在许多领域中起到了指导和激励的作用。
该纪录片还介绍了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成功之处,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创新者,为德国成为一个创意经济的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
挑战与反思尽管德国在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部纪录片也意味着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我认为有几个主要的挑战值得注意。
首先,德国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威胁。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德国必须保持竞争力,以避免被其他新兴大国取代。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f251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png)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都有其不确定性,但也绝不是偶然,是由各种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促成的。
从历史分析各个时代不同的大国的崛起,找到其中一些历史规律,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能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
从历史上看,不管是英国、美国这种在某一时期成为世界一极的超级帝国,还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日本、俄国这种在一定时期的世界上称霸一方的大国,他们大国的形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总结之下可以归纳为制度、科技、民族、思想、文化、军事几个方面。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里保守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同意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其文化和科技以领先全球水平的速度在不断发展中,也是今天世界科技大国之一。
纵观德意志的历史,分裂之痛一直困扰着德意志。
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国都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拿破仑的那次袭击,更是加重了这种分裂痛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
这条路最终经历近70年的时间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曼的率领下,新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法国,而德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前提正是统一的领土,动力则来自教育。
就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奇怪,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
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希望,政府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劳的工作,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德国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瞩目。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文化艺术领域,德国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德国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独特的国家形象,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焦点之一。
在观察德国崛起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德国的实力、韧性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德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德国以其高效的制造业、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科学研究实力,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领头羊。
汽车制造、机械工程、化学制药等行业成为了德国经济的支柱。
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和品质标准也是世界公认的,例如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宝马、奔驰等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德国的经济实力不仅仅表现在产业部门,其金融体系也十分发达,德国的大型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经济崛起不仅仅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德国一直以来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进行前沿科技的研发。
德国的科技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例如德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学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德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也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可以说,德国的科技创新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此外,德国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魅力。
德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德国的文学、音乐、哲学、建筑等领域孕育了众多的杰出人才和经典作品。
无论是歌德的《浮士德》、贝多芬的交响乐、康德的哲学著作,还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作品,都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德国也以其文化交流和活动而闻名,例如慕尼黑的啤酒节、柏林的国际电影节等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文化盛事。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选12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选12篇)大国崛起的创作背景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选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1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农民非常不满。
列宁不得不改变了国家的政策,让农民自由贸易,农民自然是非常支持。
在列宁的举措下,让苏联的经济恢复了不少。
列宁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
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
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苏联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二战,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这个国土上。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
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了。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
”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央视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作文专题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_央视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
下面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 1 看完纪录片德国崛起,颇有感触!有以下四点:科教兴邦。
纪录片中有这样两句句话:“德国能够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决定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十九世纪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教育依然受得十分的重视,在德国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被写入法律。
这必将会使全民素质提高。
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德国发起了一战、二战,我们自然不会认同他的做法,但是换个方式想一想他那里来的这么大的实力呢;二战过后短短几十年,如今的德国又让人们望尘莫及。
我认为教育在这其中是占很大分量的。
经济的力量。
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现了几十个邦国。
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与发展。
经济1 / 14学家李斯特游说各邦国国王。
最终,实现了各邦国的经济联盟,并最终推动了政治的统一。
现在的欧盟已初步实现了经济联盟,以史为鉴,最终目的是否正是政治的统一呢?再看宝岛台湾,何时能够回归母亲的怀抱呢?民族魂。
日本错了,既不认也不改,鄙视;美国错了,不认但改了,有脑袋;德国错了,认错并诚心悔过,有风度。
勃朗特在受欺凌的犹太人墓碑前深深一跪,触动了所有人的心。
(勃朗特是个出色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是伟大的。
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不一定会有多么高的收入,有的甚至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一定是相当丰厚的。
片中出现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他的儿子因患病没钱得到良好的救治而死去,他本人最终自杀身亡。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他几乎穷其后半生致力于游说推行货币统一、经济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它曾经经验了多次的跌荡升沉、悲喜交加,它也曾给天下带来歼灭性的冲击,这个让众人又爱又恨的民族编织着属于它本身的神话。
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后起新星,以其无穷的魅力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全天下。
信托很多看过大国崛起的人城市对德国这个布满传奇的国度印象深刻,不只仅是叹息它的强盛,更是由于它看待早年过失的立场。
在当前中日相关求助的时候,更是发人深省!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度,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润泽,披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耀。
同一和强盛一向是德意志成长的最大动力,跌荡崎岖的运气不绝检验着德意志人。
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僻静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囊括整个欧洲大陆时,僻静女神被看成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来临。
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沙场,饱受周围列国的加害,德意志人更是在本身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令的情势确定了破碎状态。
席勒曾叹息道:德意志,它在那边,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伴侣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都市,乃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信托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
在19世纪,同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向贯串戴整个德国,1814年,跟着拿破仑的败北,法国交回僻静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临着一个破碎的德意志。
可值得信用的是,法国大革命同一、自由的头脑使人们从扣留了百年的封建头脑中解放出来,光亮的曙光劈面扑来。
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举办经济上的同盟再实现政治上的同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联盟的成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家产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
经济气力的增添,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成长。
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绝增进的部队力气使德意志成为“僻静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奇异的社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精采的成长情形。
他以为:没有任何国度不缔盟,也没有任何国度不会成为本国的仇人,在1871年的普法战役中,德意志在法国的王宫中公布了它的降生,一个全新的德国正在走来。
俾斯麦当政时代,还重视百姓教诲的作育,成立教诲和科研并存的当代大学,大学传授中就有29位得到过诺贝尔奖,智力成为了德国成长的重要资源。
也因此,第二次家产革命在德国睁开,1913年,德国经济跃居世纪第二,经济的成长刺激它要活着界上钻营更大的好处,于是,1914年,第一次天下大战开始;1939年,第二次天下大战开始,德国成为两次天下大战的策源地。
战役摧毁了天下,同时也摧毁了德国,德国再次一分为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眷念碑前,眷念为二战支付凄切价钱的犹太人。
那天,勃兰特做出了一个让天下震惊不已的举措,他面临死者墓碑,跪倒在地,恳切怨恨。
可以绝不踌躇的说:德国面临二战的立场与日本大不沟通,他们不只没有回避,而是大胆的认可本身犯下的罪行,这让天下很快从头接管了德国,甚者对德国越发尊敬。
颠末多年的全力,1990 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僻静女神再次见证了汗青性的一幕,破碎了41年的德国从头同一了。
德国依附自身不绝的成长,成为了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强国,作为欧牛耳要的成员国,它更是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本身的强国之路。
汗青的大悲大喜老是发人深省,面临过往,我们不绝感应。
在振兴故国的阶梯上,我们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要强盛,要自强,要靠我们不绝格斗。
落伍就要挨打的硬原理不是空谈,要想挺立于天下之林只有成长!方才看了央视的《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报告了德国的破碎与同一,衰落与崛起,很是耐人寻味。
一个曾经多次蒙受破碎的国度,一个曾经给全天下带来最大的劫难的国度,一个挣脱了所有汗青的不幸从头进入欧洲,融入天下,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度,很让人钦佩和尊敬。
我这里想说的是着实许多题目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
从德国动员的两次天下大战来看,它无疑就是想称霸天下,主宰全部民族,可是我们看到在其时民主及人权头脑还远没遍及的期间,这样的设法莫非不是全部强盛的国度或集权体所共有的吗?大到发明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家产革命的英国,小到我国汗青上的元朝、清朝的同一,都是一个集权体强盛之后对周边范畴内的征服和侵犯,而被称为一个拥有高度发家的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天下警员”美国,由于碍于“人权”、“民主”等题目,于是不得不想尽统统步伐,外貌君子背后小人的通过动员战役、过问干与内政、部署兵力等本领妄图实现称霸天下的目标吗?因此,我们对付这些题目的评价只是因为它们发生的汗青浸染纷歧样才对它们驳倒纷歧,而这些所谓的“汗青浸染”却也是差异民族和人民站在差异的角度有差异的领略。
虽然,这里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对这种本身强盛之后的妄图主宰天下,可能但愿可以或许实现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领略,并不暗示支持,更不是对其凶狠的屠戮、虐杀、欺侮人类的举动暗示丝毫的领略或拥护。
故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常常会从汗青学家嘴里听到说,以为那些同一民族可能国度的国王、君主或政权,对付汗青的提高起着庞大的浸染,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前进,那么我就想知道了,假如哪个民族或国度同一了整个天下,是不是它就可以或许促进天下的融合和前进呢??这一点其拭魅真的很是风趣,我们来继承看德国。
在 1804年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向是处于破碎状态,又300多个小的邦国组成,互相彼此独立,最多时有6000多种钱币,而且互相之间征收高额关税,很是倒霉于经济的成长。
于是当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同一德国之后,促使德国经济有了庞大的成长,到一次天下大战之前,高出了英国成为天下第二大经济强国,俾斯麦的收获也广为后裔所称颂。
之后的德国国王威廉二世但愿能继承完成“同一大业”,于是开始成长天下大战,妄图将全天下同一,然而德国不单败北,并且他也广为后裔所辱骂。
都是“同一”,而功效及后人的评价却是截然不同,确实较量风趣。
大概有人会嗣魅这着实是民族性和地源性造成的,原来的德意志就是一个国度,它原来就有权同一,而称霸天下就是侵犯此外国度。
但我想说着实原来天下就是相对的,“大”与“小”,“高”与“矮”,“美”与“丑”就都是相对的观念,我国汗青上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是各自混战分裂的环境,其后也都被秦朝同一,实施君主专制,为什么就不行能将其复制到“天下舆图”上呢?可以假想有这样一天,外星人来侵犯地球,整个地球面对被征服的危急,于是地球上的各个某个国度动员革命,同一了全天下,开始与外星球反抗。
大概真的到了那一天,这个同一全天下、称霸地球的国度也必然会同样被全人类的后裔所赞美。
又是一个“帝国春秋”!第三遍看大国崛起的德国篇,再一次为这个民族跌荡升沉、悲喜交加的汗青所震撼、传染。
它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天下汗青添加最多浓郁文字的国度。
从破碎走到同一,从第二次家产革命的率领者走到两次天下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验的风霜雪雨,最终成绩了这个民族的挺秀本性,也为天下上全部正在崛起的国度做着警觉。
破碎之痛一向困扰着德意志,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京城不肯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类阻挠困扰接踵而来,拿破仑的那次打击,更是加重了这种破碎疾苦。
在这样的配景下,一批我们现在熟知的人物降生了——歌德用诗句描写破碎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探求强国之路。
这条路最终经验近70年的时刻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同一之路的元勋,在俾斯曼的带领下,新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成长敏捷高出法国,而德国成长云云之快的条件正是同一的河山,动力则来自教诲。
就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诲,当局乐意把宫殿改革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稀疏,大学传授中就有29位得到过诺贝尔奖,个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
科技的起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但愿,当局为研究职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处事,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恳的事变,为德国不绝缔造着无尽的财产,这样的德国事凝结的连合的。
然而两次天下大战把这统统的歼灭了,空前的强盛使德国失去了理智,两次动员了天下大战,危险了天下,更危险了本身,也写下汗青最为暗中的一页。
二战竣事后,德意志又破碎为两部门,这种功效又把德国民气中最大痛苦揭开,到底那边才是德国?汗青又回到了这个题目。
而德国奈何面临二战又是天下对德国的拷问。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眷念碑前,眷念为二战支付凄切价钱的犹太人。
那天,勃兰特作出了一个让天下震惊不已的举措,他面临死者墓碑,跪倒在地。
德国面临二战的立场与日本大不沟通,他们没有回避,而是勇于认可本身犯下的罪行,这让天下很快从头接管了德国,甚者对德国越发尊敬,这样的立场,也让德国再起轻易了很多。
1990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僻静女神再次见证了汗青性的一幕,破碎了41年的德国从头同一了。
同一后的德国又在经济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事迹。
经验这很多年的风霜考验,德意志找到了本身的位置,也找到了他们民族的民族精力,那就是自强不息,敢于面临,坚实的本性。
德国事我除了故海外第二个喜好的国度,为了他的汗青,他的风致,他的伶俐,他的力气。
片中,1990年同一的场景很让我打动,乃至有点想哭,我看着画面上一个个欢快的脸庞,再想到德国从头走向同一的艰巨及德意志汗青的全进程,就能感觉到他们的人民再次看到国度同一的欣喜,国度对付一小我私人黑白常重要的,在异国异乡时,老家就是本身的请托,在夜深人静时,在孤傲寥寂时最想的也是本身国度的人、事。
以是,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感觉到的是奈何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的心伤,不外是高兴的心伤,在这种情感下,看到人们举着德国的国旗欢呼时,就能感想谁人国度强盛的凝结力,就如北京申奥乐成的谁人夜晚一样喜悦,不外后者照旧没有前者的分量中。
看完记载片德国崛起,感伤最深的有四点:(1)科教兴邦,(2)经济同一促进政治同一,(3)民族魂,(4)经济学家是巨大的。
科教兴邦。
记载片中有这样两句句话:“德国可以或许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讲义上就已经抉择了、小学天然讲义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十九世纪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可是教诲依然受得异常的重视,在德国受教诲作为一项任务被写入法令。
这必将会使全民素质进步。
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得到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等不景气的环境下,由德皇掏本身腰包成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诲的重视水平!我们嗣魅战役是残忍的,德国提倡了一战、二战,我们天然不会认同他的做法,可是换个方法想一想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气力呢;二战事后短短几十年,现在的德国又让人们瞠乎其后。
我以为教诲在这个中是占很大分量的。
经济的力气。
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呈现了几十个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