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卷)语文试题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6分)芒种为五月季。
“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始熟,因野里开始(mí) 漫着新麦的清香,水稻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一片新绿,令人心(kuàng) 神(yí) 。
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捷如马,故又称“飞马”,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
螳螂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这斧令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在是有些可笑。
(选自《微谈节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mí) 漫心(kuàng) 神(yí)(2)根据语段内容写一个与螳螂有关的成语。
(1分)(3)下列诗句内容与语段所写的节气相符的一项是( )(2分)A.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
B.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C.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2.古诗文名句积累。
(10分)(1)刑天舞干戚,。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2),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5)班级准备在教室里张贴励志标语。
请参照右图,给三幅标语中的主题词各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
①【乐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奉献】,。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③【抱负】,。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阅读(61分)(一)名著阅读(10分)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
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3.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2分)4.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2分)【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5.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浙江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湖州卷】【甲】楚王绝缨①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
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乙】醉吐相茵③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
②趣:cù通“促”。
③茵:垫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16.阅读【甲】【乙】两端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4分)(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答案】13.B14.今者烛灭有 / 引妾衣者 / 妾援得其冠缨持之(每处1分)15.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16.“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 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运用名句要符合语境方能增添文采。
A 赞贾爷爷老当益壮,C 祝愿你立志成才,D 表达旅法华侨的思乡之情,所引用诗句都符合语境。
B 不符合语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景比作梨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这里用来形容富春江两岸的夜景不合适。
此句指的是雪景,并不是指的火树银花的夜景。
所以答案为B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其使用是否准确。
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出自《南齐书·礼志上·晋傅玄朝会赋》。
示 例:~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燃放烟火,火树银花,绚丽灿烂。
【考点定位】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 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含答案)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20分)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④_______”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6.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2分)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二、阅读(55分)(一)名著阅读(7分)8.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漫步湖心岛,小嘉看到鉴亭旁边碑石上刻有“嘉禾八景诗”,摘录了其中三首,带领同学们开展“碑石探美,古诗寻意”活动。
小禾整理出了四组诗句,你觉得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____A. 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B. 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2.小舟阅读了研学方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嘉兴南湖有了初步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南湖四季如画。
春天,(nèn)____;夏日,荷花摇曳;秋季,菱香四yì____;寒冬,银装素裹。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相聚南湖,或鸳鸯湖泛舟对弈,或烟雨楼吟诗作画,为南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美妙绝轮的画卷。
正是他们浓浓的南湖(qíng jié)____,赋予了南湖深厚的人文底蕴。
(1)书写时,有几个字词小舟用拼音代替,请你帮他补写。
(2)小舟不小心写了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帮他订正。
3.漫步湖心岛,小嘉看到鉴亭旁边碑石上刻有“嘉禾八景诗”,摘录了其中三首,带领同学们开展“碑石探美,古诗寻意”活动。
下面是小嘉与小舟的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嘉:吟诵《汉塘春桑》,让我想到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
小舟:《杉闸风帆》中“一路东风吹酒醒”有豪放派词人____《定风波》中“____”的影子。
小嘉:诗人常以“风雨”入诗,或营造萧条苍凉之境,如许浑的“____,____”;或勾起家国命运之思,如“____,____”。
小舟:没错,而《南湖烟雨》却描绘了南湖烟波荡漾、清风送歌的美景,“棹歌”“水禽”“暮霭”,“____,____。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古诗文名句积累。(10 分)
(1)刑天舞干戚,
▲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2)
▲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5)班级准备在教室里张贴励志标语。请参照右图,给三幅标语中的主题词各写两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 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 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连续的古诗文名句。
①【乐观】 ▲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奉献】 ▲ , ▲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2
③【抱负】 ▲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猛志固常在(2)溪云初起日沉阁(3)伤心秦汉经行处(4)贫贱不能移(5)①沉舟 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先天下之忧而 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共 10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漏字、增字不得分。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F.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①作者相同的是(
)
②运用典故的是(
2019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9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温州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14分)跋①吕侍讲②《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⑤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4分)(1)【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2)【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14.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分)1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2分)16.“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5分)答案:13.(1)A.本来 B.顽固(2)A.容易 B.交换14.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15.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16.示例1:累欷。
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
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找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7.D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20.(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1.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2019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16分)【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13.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2分)(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点·品味】15.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4分)【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成学。
..广才,非.志无以“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明理】16.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4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⑤忍让为居家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___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____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四)(16分)13.(1)D(2)B(2分,每小题1分)14.(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6分。
每小题3分,意对即可)15.(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4分。
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16.(1)④(2)⑦(3)③(4)②(4分,每小题1分)(2019绍兴中考)古诗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0题。
【诗以见性】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明]张元忭②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
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
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16.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以识人】(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
父天复,行太仆卿。
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
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
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
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
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
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
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
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
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
……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
公扮⑥之,恩义隆备。
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
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
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
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
④诔(lěi):致悼词。
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
⑥扮(fěn):合并。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因.取《中鉴录》_______ (2)三月卒.官_______(3)安人怜.之_______ (4)病以属.公_______18.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3分)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
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3分)(1)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