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⑶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过程】:一、解决问题,知识再现:(一)、酸碱盐的定义:【问题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类别:盐酸 、 烧碱 、氢氧化钙 、硫酸 、氯化钠 、硝酸 、氢氧化钾 、生石灰 、硫酸亚铁 、纯碱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酸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碱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盐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二)、浓硫酸和浓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问题二】在放置酸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任何试剂,你能把两者区分开吗?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三】酸的化学性质(通性)(1)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的通性【问题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在放置碱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把两者区分开?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四】碱的化学性质(通性)(1)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或O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应生成和。
NaOH+CO2= 无明显现象。
碱与酸反应生成和H2SO4+NaOH=Ca(OH)2+HCl=无明显现象。
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Na2CO3+Ca(OH)2= 产生CuCl2+Ca(OH)2= 产生NaOH+FeCl3= 产生二、典型例题,剖析思路:例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紫色 B .蓝色 C.红色 D.无色例题2: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右图)。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酸和碱复习课教案(郫实群集体备课资料)

酸和碱复习课教案(郫实群集体备课资料)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1 酸和碱的定义酸: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1.2 酸和碱的性质酸的性质: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够和碱反应盐和水,酸的pH值小于7。
碱的性质:碱能够使酚酞试液变蓝,能够和酸反应盐和水,碱的pH值大于7。
第二章:复习酸和碱的化学反应2.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 碱→盐+ 水。
2.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甲基橙等。
第三章:复习盐的概念和分类3.1 盐的定义盐:由酸和碱反应的化合物。
3.2 盐的分类酸式盐:由酸和碱反应的盐,含有酸根离子。
碱式盐:由碱和酸反应的盐,含有氢氧根离子。
正盐:由强酸和弱碱反应的盐,不含有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第四章:复习酸碱滴定实验4.1 酸碱滴定实验的原理酸碱滴定实验: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标准碱溶液(或标准酸溶液),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来确定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含量。
4.2 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记录初始体积。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当酸碱中和反应达到终点时,记录最终体积。
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含量。
第五章:复习酸碱溶液的pH值5.1 pH值的定义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数值,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5.2 测定pH值的方法使用pH试纸: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来确定pH值。
使用pH计:精确测定溶液的pH值。
第六章:复习酸碱溶液的浓度和稀释6.1 溶液浓度的定义溶液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6.2 酸碱溶液的稀释稀释: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掌握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特性。
3. 酸和碱的分类。
4. 常见酸和碱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通过示例讲解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酸和碱的理解。
第二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
2. 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第三章: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3. 学生分享各自的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
(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4)能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2)通过对鉴别实验室里无标签的药品等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教学重点:酸和碱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旨在夯实基础,延伸知识。
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情境引入课题,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的思路。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2)能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1)酸的定义及特点: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具有酸味、腐蚀性和氧化性;(2)碱的定义及特点: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具有苦味、腐蚀性和还原性。
2. 酸碱的分类及性质(1)强酸和弱酸: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如盐酸、硫酸等;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如醋酸、碳酸等;(2)强碱和弱碱: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弱碱在水中部分电离,如氨水、氢氧化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2)酸碱的分类及性质;(3)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酸碱电离的原理和计算;(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2)实验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实验视频等;(2)实验器材:准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案复习课程

碱 OH-
非金属 氧化物
培养知识的归纳总结能 力
酸
小结: 酸中由于所含的酸根离子不同 ,碱中由于所含的金属离
子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个性 ,由个性决定其特性。而又由于
酸中都有 H+ 离子和碱中都有
-
OH 离子, 又决定了它们的共
性,由共性又决定了它们的通性。个性决定特性,由共性决
定通性
三、知能应用: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四、达标检测
1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2、( 2013 德州)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的方法
完成检测题,检测学习成
A
CaCl2 溶液
稀盐酸
果 过量碳酸钙、过滤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不知该
巩固已有基础知识
溶液是否变质,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②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 溶液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与假设】
激发探究欲望
( 1) 该同学猜测该溶液已经变质,原因是氢氧化钠
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____ 生成碳酸钠。 (2)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 ________,发现 ________,
说明原溶 液已 经变 质, 该 反应的 化学方 程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合理即可 ) 思考: 1.怎样检验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对实际使用加以思考Fra bibliotek问题二: 如何检测浓硫酸是否泄露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PH。
(2)知道酸和碱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总结构建出酸碱性质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案例的讨论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酸碱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将有关酸碱性质及用途等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风华中学宁运秋
教学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的这节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等基础知识,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策略:
1、生活问题情景的设计非常重要,既不能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难以实现的心理反应,又不可太简单,一目了然,缺少探究的魅力。
2、要求学生课上认真自学,最好能够做到课上脱稿回答相关问题,体现“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3、充分发挥“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小组内每一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从而达到温故知新、共同提高的目的,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4、本人采取口头表扬、小组积分竞赛等激励机制。
这样,学生会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⑴知道并认识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及酸碱的腐蚀性。
⑵理解并运用酸和碱的通性。
教学难点:
⑴初步学会根据酸碱的某些性质检验、区分一些常见的
⑵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并学会自我评价及
酸碱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