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寄生虫的检验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吸虫、绦虫、线虫代表虫种的一般形态,熟悉吸虫、绦虫、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2. 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吸虫、绦虫、线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和防治寄生虫病。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绦虫、线虫的虫体标本。
2. 仪器:显微镜、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培养皿、镊子、吸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吸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吸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吸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肠管的形状和构造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绦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绦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绦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节片、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线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线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器、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内部形态构造观察(1)将代表虫种的染色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主要观察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口、咽、食道和肠管的形态;睾丸数目、形状、位置;卵巢和子宫的形状和位置等。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吸虫虫体扁平叶状,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枝的肠管组成,肠管终于盲端。
生殖系统构造复杂,雄性生殖系统一般有两个睾丸,输精管合并为输精总管后通入雄茎囊,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接卵膜,卵膜还与受精囊、劳氏管、子宫和卵黄管相通。
2. 绦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绦虫虫体扁平,由多个节片组成,生殖器官发达。
节片包括生殖节、生殖带、未成熟节、成熟节等。
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卵巢、生殖孔等。
实验研究报告——寄生虫实验

实验研究报告——寄生虫实验————————————————————————————————作者:————————————————————————————————日期:寄生虫实验报告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2011/9/26第一幕CASE SUMMARY:罗某,女,42岁。
云南大理洱源县果胜村,白族人。
2010年8月28日,参加婚礼,吃过生皮,2010年8月30日中午到乡卫生院就诊。
自诉,恶心,进食后呕吐,腹痛,腹泻,当日大便3次,大便很稀,无脓血。
查体:T38.5℃,P98次/分,R24次/分,BP110/75mmHg。
急性面容,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听诊发现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 12.5×10的9次方/L,其中中性粒细胞7×10的9次方/L,比率56%;淋巴细胞3×10的9次方/L,比率25%;嗜酸性粒细胞2.25×10的9次方/L,比率18%。
红细胞5.42×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120g/L。
血小板166×10的9次方/L。
2.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虫卵(—)DISCUSSION 1:1.生皮的制作方法及其佐料(卜浩然)生皮,白语又叫“黑格”,即生的猪皮和猪肉。
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道凉拌菜。
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上好的生皮选取猪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蘸水选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大麻籽还有蒜末、生姜、芫荽(香菜)、冷开水、白糖、盐巴、酱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
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检验科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一、粪便检测法粪便检测法是检验科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在寄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囊泡,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粪便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法、福尔马林浓度法、酸胆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需要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血液检测法血液检测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适用于一些通过血液传播的寄生虫疾病的诊断。
该方法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抗体或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血液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原虫显微镜检查等。
血液检测法相对于粪便检测法来说,具有操作简便、便于大规模筛查的优势,但也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组织检测法组织检测法适用于一些疑难病例或特殊情况下的寄生虫感染检测。
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基因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组织检测方法有组织切片检查、PCR检测等。
组织检测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手术取样或侵入性操作,适用范围较窄。
四、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新兴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的免疫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电镜检测等。
免疫学检测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检测出低浓度的寄生虫感染,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技术。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杂交检测等。
寄生虫标本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寄生虫标本观察实训,使我对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寄生虫标本的观察(1)寄生虫的基本形态观察寄生虫标本,记录其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如:钩虫呈细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2cm,淡红色;蛔虫呈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5-30cm,淡红色。
(2)寄生虫的分类根据寄生虫的生活习性、寄生部位、感染途径等,将寄生虫分为以下几类:①消化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绦虫等;②呼吸道寄生虫:如肺吸虫;③皮肤寄生虫:如疥螨、虱子等;④血液寄生虫:如疟原虫、丝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如:钩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通过粪便排出卵,卵在外界发育为幼虫,幼虫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人体后发育为成虫。
2. 寄生虫感染途径的观察观察寄生虫的感染途径,了解其传播方式。
如:钩虫主要通过粪便传播,感染性幼虫在土壤中发育,当人体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时,感染性幼虫通过皮肤侵入人体;蛔虫主要通过口腔传播,感染性幼虫在人体肠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当人体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时,感染性幼虫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收集寄生虫标本:在实验室或相关机构收集各种寄生虫标本,如钩虫、蛔虫、绦虫等;(2)准备观察工具:显微镜、解剖刀、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等;(3)学习寄生虫相关知识:了解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
2. 实训操作(1)观察寄生虫标本:将寄生虫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2)分析寄生虫标本: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3)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训报告上。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的基本形态通过观察,发现钩虫呈细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2cm,淡红色;蛔虫呈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5-30cm,淡红色。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前言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宿主体内的生物体,它们依靠宿主体提供的养分和生存条件进行生活,同时也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本次实验将探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以及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希望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寄生虫这一生物种类。
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寄生虫繁殖在实验之前,我们将培养出了一批寄生虫,并放置在宿主体内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群体并非在全体规模下不断增长,而是只有少部分个体在不断繁殖,而其他个体则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据此推测,寄生虫并非像其他生物一样在不断繁殖,而是受限于宿主体内的生存环境和营养供给才会进行繁殖。
实验二:观察寄生虫传播方式为了了解寄生虫的传播方式,我们将选取多个寄生虫个体进行分析。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中包括:1. 直接接触:寄生虫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宿主体进行传播,例如在食物链中的传播方式;2. 空气传播:一些寄生虫通过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传播,例如各种虫卵和虫菌;3. 水传播:水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播方式,很多寄生虫如包虫、阔棘花虫等都可通过水传播;4. 虫媒传播:如跳蚤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疾病,例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综上所述,寄生虫的传播方式较多且多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寄生虫接触的风险较大,需加强防控。
实验三:研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为了了解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我们将选取不同宿主进行研究,包括小白鼠、兔子等动物。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宿主的体质和免疫状态对寄生虫的影响比较大。
在体内免疫力较差的宿主中,寄生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会明显提升,且宿主体内的组织结构也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结论通过本次寄生虫实验,我们对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防控寄生虫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需要加强寄生虫研究,进一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14922.1和GB14922.2,我国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即:①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②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③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④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
现行标准中,大小鼠无普通级,犬、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如何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般而言,实验动物中,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控制等级越高、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越少,其实验结果就越准确、越可靠。
(一)监测意义1. 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实验动物被集中饲养,由于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动物繁殖快、数量多、互相影响大,当受到外界或动物间各种病原体感染时,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实验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除造成动物死亡外,还会干扰实验的顺利进行,引起生物制品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2.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定期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环境设施、饲料、垫料和饮水等的监测,为确保实验动物符合控制等级要求提供了基础;对各级实验动物群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可以确定各级实验动物是否符合原定级别,有利于排除不确定因素,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可控,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也可以对实验动物不应有的病原体的入侵,及早采取措施,以免疫情扩大,导致动物的死亡,实验的终止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二)监测方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 14926.1-14926.64;GB/T 18448.1~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

皮具横纹。
●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
咽管球(pharyngeal bulb)
● 生殖器官: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3、虫卵形态:
1. 颜色:无色透明 2. 大小:50 ~ 60×20 ~ 30 m 3. 形状: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呈“D”型。
4. 结构:卵壳由一脂层及两层壳质 层组成,外还有光滑的蛋 白质膜;内为一幼虫。
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蛔虫卵
2、钩虫卵 3、蛲虫卵 4、绦虫
二、示教标本:(示教室) 三、录 像: 四、实验操作: 五、绘 图: 1、受精蛔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3、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 4、带绦虫卵
似蚓蛔线虫
(Aascaris lumbricoides)
(蛔 虫)
形态:
成 虫
圆柱形, 体表有细横纹
雌雄异体, 雌虫 > 雄虫 生殖器官: 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蛔虫(♀♂)成虫
♀
♂
蛔虫生殖器官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两个卵细胞)
卵内含卷曲的幼虫
感染期蛔虫卵
蛔虫卵
(感染期)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uris trichiura)
(鞭虫)
鞭虫成虫
鞭虫(♀♂)成虫
鞭虫卵
鞭虫卵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蛲虫)
1、成虫形态:
细小,长1cm左右,
似线头或针尖;虫
体呈乳白色,中部 膨大,雌虫尾端直 而尖细,雄虫尾端 弯曲。
2、成虫结构:
● 头翼:呈灯笼罩样,虫体角
寄生虫病实验三

实验三弓形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一、内容1.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2.弓形虫病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3.弓形虫的ELISA免疫诊断二、参考资料1. 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弓形虫的涂片制作及染色,取阳性小白鼠腹水一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5分钟,姬姆萨染色,最后“慢染”,其方法是:将固定好的血片置于染色缸内,加上1:20-50倍稀释的染色液,染色2-12小时,染色时宜保持一定的温度。
滋养体(速殖子)呈弓形或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大小为4-7×2-4μm,核在中央,偏于虫体钝圆一端。
染色后观察,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紫色。
在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常见到此种游离的单个虫体。
在宿主细胞的胞浆里,可见有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囊内,为之假包囊。
慢性病例的脑、眼、骨骼肌中可见有包囊,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膜,囊中有虫体(慢殖子)数十个至数千个,包囊直径50-60μm。
2. 弓形虫病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液保存于4℃冰箱内,不应冻结。
试验在96孔(12×8)“V”型底微量血凝反应板上进行,被检血清为一排,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各一排,每排最后一孔为空白对照,事先每孔顺序加入稀释液1滴(0.05ml)。
然后分别用移液管吸取血清1滴(0.05ml)于每排第一孔,按倍比进行稀释后改用0.025ml 滴管,每孔加入1%致敏红细胞液0.025ml,振摇混合2-3分钟,加盖平放在室温(25℃左右)中2-3小时后观察结果。
凝集价1:64以上为阳性,1:32为可疑,1:16以下为阴性。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免疫标记技术。
其原理是根据酶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特点,在不破坏酶活性和抗原抗体免疫学特性前提下,通过化学交联或免疫学方法,将酶分子联结到抗原或抗体分子上,然后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酶标记免疫复合物。
结合在免疫复合物上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其水解,生成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从而用比色法判断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常见寄生虫及虫卵主要特征
(2)猪带绦虫
虫卵:卵壳极薄,镜检时所见为胚膜,直径约 为31~48 μm,胚膜厚,棕黄色,上有放射状 条纹,内有一六钩蚴。 成虫:猪带绦虫头节呈球形,直径约为1mm, 有四个吸盘和顶突及两圈小钩,牛带绦虫头节 略呈方形,仅四个吸盘。
2、常见寄生虫及虫卵主要特征
(3)中华分枝睾吸虫
实验内容
观察标本,并绘制观察 的虫卵和虫体。
2、常见寄生虫及虫卵主要特征
(1)蛔虫
受精卵一般呈椭圆形,棕黄色或金黄色,大小为 (45~75)×(35~50)μm,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厚, 蛋白质膜凹凸不平,乱内含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形状不规则,一般为长椭圆形,黄色或棕黄 色,大小为(88~94)×(39~44)μm,蛋白质膜及卵 壳均较薄,卵内含大小不等反光性较强的卵黄颗粒。 感染性卵:卵内含一卷曲的幼虫。 蛔虫成虫:虫体圆柱形,性状似蚯蚓,活时略带粉红 色或微黄色,体表光滑,体侧两侧线明显,雌雄异体, 长约25cm,雄虫略长于雌虫,雌虫尾端向腹面弯曲。 成虫头端有三片唇瓣,呈“品”字形。
虫卵:灯泡状,黄褐色,很小,约29×17 μm, 顶端有盖,盖两旁可见肩峰样小突起,卵后端 亦有一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 成虫:雌雄同体,肉眼观察为葵花仁状,扁平, 前端稍窄,后端较钝圆,长约1~2cm,活时淡 红色。
2、常见寄生虫及虫卵主要特征
(4)旋毛(线形)虫
虫卵:虫体长而细,卷曲呈螺旋状,虫体外有 囊壁,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的囊。 成虫:虫体白色,极细小,愈向前愈细,雌雄 异体,雌虫长3~4mm,尾端钝圆,雄虫长 1.4~1.5mm,尾端有两叶交配附器。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
张充
实验三 寄生虫的检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标本,掌握食品中常见寄生虫及 虫卵的主要特征。
实验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寄生虫及其虫卵通过污染食品,而影响人 体健康,通过食品而使人致病的寄生虫主 要有蛔虫、绦虫、中华分枝睾吸虫、旋毛 虫等。
实验说明
1、检测方法
将含虫卵的粪便加水、搅匀,过滤后经水洗沉 淀,取沉淀物进行显微镜观察; 成虫多为压片镜检,将疑似样品,取少量余两 玻片之间,加压成薄片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