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有10个百岁老人,最大年纪113岁。他们长寿秘方是这样……
解读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解读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作者:王大庆来源:《科学养生》2013年第05期从古到今,长寿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诸子百家,抑或是平民百姓,都对长寿尊崇和向往。
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对长寿的追求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几乎个个不惜财力、人力和物力,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寻求“长生之术”。
有的研制“长生药”,有的勤炼“成仙丹”,有的苦寻“不老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尤其是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大臣率领童男童女三千,乘坐华丽高大的楼船,浩浩荡荡,入海寻找仙山,求拜仙人赐不老之方。
可是这一去泥牛入海无消息,秦始皇久盼不归,便在阜乡亭附近的海边修建了十个祠堂,遥拜蓬莱仙人,祈求长生不老。
最后尚未来得及修道成仙,自个先病死在沙丘。
终年不过50岁,落个笑柄遗留人间。
其实历数我国从夏禹至清末五百多大小帝王,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仅为九人,真可谓“帝王七十古来稀”,平均寿命比古代社会平均寿命还要短得多。
时间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活到80太普遍,活到90小意思,活到100不稀奇。
就拿我所处的小城而言,从1985年有统计资料记载以来,合计有过430名百岁老人,到去年年底,仍健在近100名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8.3/10万。
其中最长寿者已有109岁。
为了探求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我曾先后采访过10多位百岁老人,但其长寿答案不仅没有统一模式,而且令人费解。
饮食随意,荤素不一我所采访的10多位百岁老人大多是随子女一起伙食,子女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一天三顿,有饭有粥,菜肴有荤有素,绝少偏食,从不刻意什么营养搭配。
也有饮食以素为主的,有位百岁老寿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青菜豆腐保平安”。
在她的影响下,一大家子平时的餐桌上也都以素菜为主。
老人说,肉食对人体健康是害多利少,特别要注意节制,而五谷、杂粮、蔬果等素食才是人们最自然无害的健康食物。
可也有位102岁的百岁老人与她唱反调,他是无荤不下饭,天天桌上有荤菜,早上两个鸡蛋一个烧饼一碗猪蹄汤,中午不是糖醋排骨就是红烧肉,晚上则喜欢吃一碗圆子。
十大寿星长寿秘诀

十大寿星长寿秘诀作者:来源:《椰城》2008年第12期李素清 109岁秘诀:儿女孝顺+注重养生饮食习惯:每天早上一个蛋,一瓶牛奶,中饭晚饭是稀饭、面条,睡前酸奶。
几十年不间断喝牛奶。
对周遭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
性格开朗,爱和他人交流。
王云妹 107岁秘诀:爱笑+爱掰手腕+喜欢大闸蟹王阿婆喜欢和年轻人掰手腕,让人惊讶的是赢的多半是她。
她特别爱笑,平时非常喜欢帮助别人。
她也很会养生,冬天每天吃一小段白萝卜,夏天换成红薯和南瓜。
王阿婆的胃口很好,很喜欢吃大闸蟹和鱼虾。
另外,水果也是王阿婆的最爱,107岁的她还能自己削苹果吃。
徐阿琴 107岁秘诀:从早到晚闲不住+女儿悉心照顾徐阿婆一直是一个勤快的人。
早些年身体状况较好的时候,非常勤快,经常帮女儿照料孩子,洗衣择菜,打扫卫生。
即使到了104岁,徐阿琴还自己洗衣服。
这两年,徐阿婆的身体机能有些下降,大小便失禁,意识也变得不是很清晰,听力下降得厉害。
不过,女儿每天陪伴在老人身边,每隔2小时检查一下母亲的大小便情况,一天给母亲换好几套衣服,至少三次擦拭身体。
徐芬郎 106岁秘诀:勤劳+心胸宽大这位生活在崇明的寿星的几个弟弟大都活了七八十岁,唯独她成了百岁老人。
徐阿婆勤劳能干,80多岁还能到河边挑水。
年轻时,家里家外,田间地头,没有她不拿手的。
徐芬郎心胸宽大,从不记仇,尽管自己的生活不富裕,她还时常惦记着比她更辛苦的邻居朋友。
徐阿婆晚年最大的安慰之一就是家人。
她常常准时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台湾的女儿和山东的儿子的来电。
徐琼玉 106岁秘诀:每天读报+按摩脚心+与世无争+控油控盐106岁的徐阿婆有两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天用放大镜阅读报纸,坚持锻炼。
徐琼玉有自己的养生方法:做饭注意控油控盐、饮食清淡。
另外,她的作息很有规律。
起床前或临睡前按摩约半小时的脚心,起床后再甩手踢腿半小时。
当然,老寿星看报纸的时候特别注意养生栏目,还能活学活用。
徐老太性格善良隐忍,与世无争。
113岁婆婆谈长寿秘诀 养生靠行善多运动饮食清淡

113岁婆婆谈长寿秘诀养生靠行善多运动饮食清淡2011年08月08日 0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29)【字体:↑大↓小】113岁的许哲接受即场血压测量【点击查看其它图片】中新网8月8日电“我没有想,要做的就去做。
”今年113岁的许哲,是现时全球最年长的华人义工。
当其它人视50来岁为“衰老期”的开始,许哲的精采人生才刚刚起步。
她55岁当上护士服务落后地区,67岁在新加坡开设第一所慈善护老院,展开她的义工生涯。
88年前,她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来港求学,过着刻苦的日子。
昨日她再次来到香港,出席老人保健活动,以自身为例,证明长寿的要诀不在尽享华衣美食,只要永不言休,对每个明天都常存好奇心,以及积极乐观心态,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活得健康、活得精采。
许哲原籍广东汕头,她的童年过着穷困艰苦的务农生活,年纪小小便要担起料理家务的重担。
小许哲因一次与较她年幼的舅舅在家争执,反过来被舅舅嘲讽:“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奴隶”,自此在小女孩的心中,便植下了要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许哲16岁的时候与母亲一同来到香港生活,相依为命。
少年时代的许哲依然过着刻苦的生活,白天当清洁工,赚取每月2元的微薄薪水,她把所有薪金用于攻读夜间课程,主修英语和速记。
许哲还把余下的金钱捐助社会有需要人士,其施予无私的情操自此与日俱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沦陷,许哲带同母亲跟随德国籍老板逃避战火至重庆。
1945年,战场伸延至大后方,许哲眼见士兵、平民一一在无情枪火下受伤甚至丧命,心生要当医护的救人想法,希望能入读护理学校,可惜当时医护学校收生的年龄限制为17至25岁,对于当时47岁的许哲可说是无望,但凭借她的坚持和诚意,最终打动了院校校长,破例取录她成为英国伦敦护士学院学生,修读8年的护理课程,期后在55岁时到巴拉圭当收容所护士。
许哲63岁时为了照顾高龄的母亲而移居马来西亚。
定居槟城后,许哲开始着手开展她的扶贫工作;在1965年,65岁的许哲买下新加坡的一块地并设立了第一所“养老病院”,义务收容了当地250位贫病老人。
百岁老人们的长寿秘诀

百岁老人们的长寿秘诀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12期生活当中想要保持长寿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长寿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保持长寿呢?社交很丰富一位108岁老人,经常参加教堂以及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总是在结交新朋友,老朋友也不会断了来往”。
研究发现,与没有社会交往或交往很少的人相比,社交活动频繁的人长寿可能性要高出50%。
不怕出汗与每周从事体力活动不到30分钟的人相比,每周锻炼约7个小时的人早亡风险会低40%。
这条结论也适用于老年人,他们不需像年轻时那么卖力锻炼,只要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
锻炼不必一定去健身房,园艺劳动、跳舞、散步等也是很好的选择。
勤用脑老年人从事智力活动,可以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几率。
专家说:“大脑功能不用则废,保持思维活跃就相当于给身体各个部件都上了润滑油。
”建议老年人积极收获新爱好,绘画、手工编织、旅游,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等。
知足常乐老年医学家对年龄在95~107岁之间的犹太人考察后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人生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幽默感十足。
乐观是长寿老人的精神支柱,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能很好得适应人生的每个重大转折点,接受失败和挑战,笑对老龄化进程。
会放松慢性压力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引发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和糖尿病等。
长寿老人能控制住紧张和压力的侵袭,避免与人争论,保持冷静,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态。
记日记、与亲朋好友交谈、从事能让身心放松的运动(瑜伽、深呼吸、冥想)有助于延长寿命。
调理肠胃老人的饮食中,有大量新鲜的果蔬和海产品,这些食物热量低且营养充足;而且每餐只吃八分饱,可以让肠胃有充足的时间消化。
这种进食方法平均每天能减少摄入300千卡热量,并避免了暴饮暴食,减少肠胃负担,保护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控体重保持健康合理的体重对长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老年人患上心脏病、中风、高血压、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这些隐患都会缩短寿命。
116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常饮凉茶不挑食(2)

116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常饮凉茶不挑食(2)--> “我从不挑食,家里有啥吃啥,我不喝酒、也不抽烟”,耳朵至今不聋的何亚香说,她现在每天做些轻便的家务活。
去年,她还经常拄着拐杖到圩镇买东西,今年眼有点花,便呆在家里帮忙照料孩子,过着平淡而平静的生活。
老阿婆经常叫其孙媳妇到当地河滩、溪边采集一种叫节骨草(又称木贼草、接骨草等)的草药,晒干后煲汤当茶饮用,老人告诉当地村民,这种草药能清肝明目,有保健作用。
当地村民称,健谈乐观、常饮凉茶、适度干轻便家务活,这也许是一向身体硬朗的何亚香能够长寿的一个秘诀。
长寿的相关方法责任心强,更长寿。
一项长达8年的研究显示,各种性格特征中,责任心最有助长寿。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做人谨慎细心、做事耐心有计划,像研究人员那样有点强迫症倾向,都有助长寿。
这类人做事自觉,对待婚姻、工作、健康各方面,往往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太会因为抽烟、飙车,不遵医嘱等原因而意外丧生。
饮食定生死研究人员发现,地中海饮食是有助长寿的饮食方式,即多吃果蔬、坚果以及健康油脂,如橄榄油。
健康饮食可降低老人患心脏病风险,甚至能防止记忆衰退。
遗传有影响若父母长寿,子女未必也长寿,但会从父母那继承到一些好处。
近期,《英国医学期刊》报道,某些人之所以更少生病,可能是大脑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比常人更多,这正是拜遗传所赐。
受教育程度影响寿命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份统计显示,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的人,比高中没毕业的人多活约9年。
兰德公司卫生经济学家史密斯表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从而为人生做出长期规划,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努力工作寿命长常说压力大伤身,但勤奋工作并不意味着会伤害身体。
新研究发现,努力工作、干活的人(即使已退休),他们乐在其中,并不悲惨,而是更快乐、更健康,比消极工作的同行拥有更密切的社交。
过于乐观不利养生性格开朗,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无忧无虑,压力小,似乎会更健康。
百岁老中医健康长寿四秘诀

百岁老中医健康长寿四秘诀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0期在浙江海宁市袁花镇河西街社区,101岁的殷保霖老爷爷年逾百岁还耳聪目明腿脚灵便,每天能爬3层楼并亲自下厨烧菜做饭。
殷保霖是位老中医,不仅自己健康长寿,还能为一些病人把脉开方,而且不收一分钱。
殷保霖长寿健康的秘诀是什么?年过百岁神清体健我们沿着比较陡峭的老式楼梯爬到海宁市袁花镇一幢老楼的3楼,走进一个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的温馨卧室,看到一位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老人正静静地坐在窗边读报。
这位老人就是殷保霖爷爷。
发现有人来访,声音洪亮的殷爷爷蛮轻松地站起身,搬了搬身边的椅子,那股利索劲儿,叫人真很难与百岁老人联系起来。
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小儿子殷勤说,年过百岁的父亲不仅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腿脚灵便,而且思路清晰、兴趣广泛。
“我们这楼梯比较陡,没爬惯的年轻人爬上爬下常喘粗气,我父亲却至今都能轻轻松松地爬上爬下。
”殷爷爷自豪地补充:“别看我101岁了,我的视力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我至今看报、看电视都不用戴眼镜,每天起床后,我还能烧粥、烧水、烧饭,样样家务都能自己来搞。
”三代行医造福乡里殷保霖出生于海宁袁花的一个中医世家。
他的爷爷生前学中医外科,父亲生前学中医内科。
殷保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把他送到上海中医学院学医。
新中国成立后,殷保霖成了袁花联合医院(今袁花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兢兢业业地为群众治病,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
上世纪80年代,殷保霖从袁花医院退休,但仍旧发挥余热,为人看病治病。
如今,还有不少街坊邻居时不时地会来找他看病,只要有人上门,他总乐于给大家义务当健康顾问。
殷爷爷笑呵呵地说:“义务给大家把把脉,当当健康顾问,来找我的人健健康康的不生病就开心,他们开心了我也开心,开心就能健康!”健康长寿四要点殷保霖的母亲1999年过世时活了104岁,他弟弟1949年去了香港经商,后来一直生活在香港,现年97岁,身体也不错。
除了家族中可能有长寿基因外,日常生活中,殷保霖老人还有几个特点。
“百岁仙翁”的长寿秘诀

68快乐养生 2013.01“百岁仙翁”的长寿秘诀⊙ 刘 锴在辽宁省南部郭家村有位现年101岁的长寿老人刘炳阜,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村民们都尊称他为“百岁仙翁”。
老人之所以能成为“百岁仙翁”,主要得益于他始终遵循自己的“长生秘诀”:练筋骨三更起舞,归林泉远离尘喧;清淡饮食八分饱,戒烟酒唯好诗书;与人为善多宽容,保持常态不喜忧;求上进生命不老,会老友谈笑风生。
“练筋骨三更起舞”。
刘老年轻时就喜欢练气功,他认为气功有利于畅通血脉,强身健体,数十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
如今,百岁高龄了,练起气功来依然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都透着娴熟和仙风道骨,而且“不上喘”。
近年来,老人还经常到郊外去参加体育锻炼,踢踢腿、散散步,偶尔还和会家里的小猫小狗“赛一圈”,看得家人既开心又担心。
“归林泉远离尘喧”。
刘老原来家住闹市区,60多岁的时候搬到了郊外的一片柳树林里。
柳树林四周环境极其幽静,老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生活,心情每天都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之中。
闲暇时,刘老就拎个马扎,揣上收音机,到林中的树荫下,看看书报,听听评书,间或还约上几位老友,在树林里唱几段京剧。
“清淡饮食八分饱”。
刘老在饮食方面比较随便,平时喜欢吃清淡一些的主副食,除了节日里,大鱼大肉很少入口。
尤其喜欢吃豆类食品,水豆腐是他家餐桌上常备的菜肴。
每顿饭,老人都吃八分饱。
老人说,吃八分饱对肠胃有好处,利于消化。
饭后,他还领着孙子、孙女在柳林里走上几圈。
“戒烟酒唯好诗书”。
年轻的时候,刘老吸烟喝酒。
进入老年后,他便戒掉烟和酒,迷上了读书和写诗。
老人读书很杂,只要有趣,他都爱读。
偶尔也和老友们唱和,写些诗词。
老人认为,经常动动笔,有利于锻炼脑子。
“与人为善多宽容”。
在村中,刘老的人缘是最好的。
他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待人接物总是坚持“宰相肚子能撑船”,遇事讲究“与人为善”、“吃亏是福”;从来不与人争利,更谈不到争强好胜了。
老人说:街坊邻居住着,有啥过不去的事?相互间让一让,也就满天云散了!“保持常态不喜忧”。
108岁老人长寿秘方

据《上虞日报》报道,浙江省崧厦镇雀嘴村的102岁罗阿花老人,耳朵微微有点聋,但思路清晰、口齿伶俐。
罗阿花老人的二女儿说,母亲仅因为伤风感冒去过两趟医院,没有三高,最让她惊讶的是老人的器官年龄比她还年轻。
罗阿花老人说,医生说我的器官年龄还只有30多岁,我就讲,我的器官是“外国进口”咯!那么,102岁高龄的罗阿花老人的养生秘笈又是什么呢?罗阿花老人家门前有块2分左右的菜地,里面种满了芹菜、青菜、白菜、葱、香菜等各式蔬菜。
罗阿花老人69岁小儿子姜志满说,这块菜地,老妈种了85年了。
罗阿花老人把这个菜园的菜,看护小孩子一样,十分爱惜。
而种出的菜自己根本吃不完,经常分送给邻居和家人大家一起吃。
这些绿叶蔬菜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下面,看看常吃绿叶蔬菜的7大好处:在绿叶蔬菜中,营养高于根茎类和瓜果类,绿叶蔬菜含有钾、钙、镁、叶酸、胡萝卜素、叶黄素、维C、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K等元素。
1保护眼睛绿叶蔬菜中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对预防夜盲症和小孩呼吸道感染有好处,核黄素能缓解眼部疲劳和预防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
2保护心脏多摄入绿叶蔬菜有利于降低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多吃绿叶蔬菜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低,特别是缺血性的心脏病。
3保护肝脏绿叶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和纤维素,能促使铅、砷、苯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协助修复肝功能,预防脂肪肝。
4改善血液循环绿色叶菜中富含硝酸盐,而硝酸盐本身无毒,它在被人体摄入之后缓慢地转变为一氧化氮,起到扩展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5预防骨质疏松绿叶蔬菜中钙是构成骨骼重要的物质,不论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维生素K帮助钙沉积在骨骼上。
6降血压绿叶蔬菜中的钾、钙、镁能对抗钠离子导致的血压上升,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很好的作用。
7预防老年痴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有利于预防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认知能力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浮山下有10个百岁老人,最大年纪113岁。
他们长寿秘方是这样……
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3人。
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惠州市博罗县长寿人口2.18万人,占比2.73%。
单单罗浮山地区(含罗浮山、长宁、横河、福田、湖镇)而言,长寿人口多达3476人,其中80-89岁老人3466人,100岁以上老人10人,年寿最高的老人出生于1903年。
这些都远远超出联合国的长寿之乡指标,即使是加上博罗县的人口统计,也一样超出了中国和联合国的指标。
据小编走访发现,生活在罗浮山这座道教养生名山之下的老人们,长寿的秘方除了得益于罗浮山幽雅清新的自然环境以及高负离子的优质空气外,日常生活中这些老人的心态都非常乐观,与家人和邻里关系都很和睦。
他们多数喜欢劳作,起居比较有规律。
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庭和邻居关系非常和睦,从不生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长寿者大多喜欢素食,起居饮食讲究规律。
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走近两位年届百岁、生活在罗浮山下长宁镇多年的老人张秀和钟七妹,进一步了解罗浮山下老人长寿的玄机。
张秀102岁
家住长宁镇人民路的张秀是博罗长宁的原住民,尽管年轻时从事的是辛苦搬运工,据说能扛200斤米仍行动自如。
但年届百岁的张秀仍然腿脚灵活,每日仍然早起出门散步买菜,常常一走就是1个小时。
张秀的儿子张润华今年也已经56岁,他提起父亲仍然是一脸骄傲。
他说,父亲平常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喝茶,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耳朵聋但行动仍然无碍。
一年也没感冒两次。
平日里,父亲总是晚上八点半
就睡,早上六七点起床。
为人和善,与邻里关系和睦,也能帮忙操持简单的家务。
现在,张秀的家中五代同堂,生活简单而充实。
而据张润华介绍,在他们生活的人民路上,90多岁的老人都有好几个。
这可能是罗浮山良好的自然环境带来的效应。
虽年届百岁,张秀老人仍然能帮忙操持简单家务。
钟七妹101岁
同样生活在长宁镇新丰路的钟七妹也是一位百岁老人。
原籍梅州五华的她解放前来到博罗公庄,后移居长宁。
老人在家排行第七,其兄弟姐妹均年岁过百,其母亲去世时也有106岁高龄。
当小编来到钟七妹老人家中时,碰巧遇到她正在和邻居的老人们说笑谈天。
据老人的儿子温锦泉介绍,老人每天六七点就起床,曾经因事故而导致行动不便,现在都需要拄拐行走,耳不聋眼不花,每日多与邻
里老人们聊天,兴起时能聊2、3个小时。
老人家虽然行动稍微迟缓,但是心态仍十分开朗,也能帮忙做些捡菜、洗碗的简单家务。
温锦泉说,母亲平日不忌口,爱吃米饭、面食和青菜。
平日里他每天都会给母亲煮一个鸡蛋,搭配青菜和豆类食品。
现在全家四代同堂,家中住着小洋楼,老人的晚年生活可谓幸福!
钟七妹老人(右一)平日里喜欢与邻里的老人们谈天说笑,
而在她身边的这位老奶奶叶好(中),今年也已经83岁高龄。
百岁高龄的钟奶奶,还是能帮忙做些捡菜、洗碗的家务。
家中四代同堂,老人的晚年生活颇为幸福。
罗浮山之所以成为道教养生名山,首先应该归结于其悠美的自然环境。
这里奇峰怪石、飞瀑名泉、烟云雨雾、日出霞彩、名花异卉、幽洞古木、因此被称为“百粤群山之祖”。
罗浮山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百草药库。
宋代,在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便是岭南四大集市之一。
为保护、挖掘和传承罗浮山中医药文化,罗浮山目前正规划逐步恢复“洞天药市”的奇观胜景,启动建设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观光园。
据悉,该园位于朱明洞景区内,与冲虚古观旁的青蒿之源碑直线距离约100米,与葛洪博物馆相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重点保护和展示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罗浮山知名中草药,其中包括约投资500万元的金线
莲培植基地,集观光、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洞天药市”的担纲中药材。
野生金线莲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在民间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
金线莲中氨基酸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野生西洋参,是常用草药。
但由于长期采撷,以及自然环境遭破坏,野生金线莲十分稀少。
目前,经专业技术人员历时3年培育,罗浮山本土野金线莲训化组培已经成功的,命名为“罗浮山1号”药材,目前首批已经在博罗航天育种基地成片种植成功,很快将可移植到朱明洞内的珍稀濒危植物观光园。
金线莲会先在玻璃瓶中培育大概3-4个月,随后会移到户外进行种植。
原本生长在悬崖峭壁以及松树之上的铁皮石斛,也进行了温室化种植。
据罗浮山管委会党委副书记郭瑞民介绍,为配合中医科学大会,罗浮山除了建设40多亩的珍稀植物观光园之外,根据罗浮山独有的天然药库,开发了"罗浮仙宴"、"葛洪养生汤"、"鲍姑仙艾包"等药膳,最大程度开发罗浮山各类中草药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