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论文
植物学论文范例优秀3篇

植物学论文范例优秀3篇植物学论文篇一1.1基本情况房屋建筑学在建筑工程专业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工程专业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学科。
它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房屋建筑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房屋建筑构图,在合适的时候,学生还能自己设计房屋建筑构图并解决实际建筑中遇到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解一般建筑的基本结构构造知识和技术,从而掌握房屋建筑业的基本建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绘画房屋建筑设计图,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房屋建筑学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能够培养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
开设这一门课程,能够为学生建筑工程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在建筑方面的新创意和新想法,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1.2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学观念需要更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建筑专业都开设了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但是很多学校所使用的书籍内容比较陈旧和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建筑发展的新要求。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落后,所使用的书籍没有更新,还是沿用以前的课本。
现在很多新的建筑应用技术没有进行讲解或者讲解不全面,比如现在普遍使用的框架结构、铝合金结构、塑钢门窗等工艺缺少介绍。
很多书中所讲的建筑工艺和结构都是以前使用的,已经淘汰或者快被淘汰的东西。
这就导致了房屋建筑学所讲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们所学的内容不能够完全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就意味着工作了以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选用新的教材,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符合社会的建筑发展要求。
1.3教师教课固于传统,缺少创新现在很多教授房屋建筑学的教(白话文☆)师授课内容单一并且乏味,让学生觉得枯燥,缺少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
很多的教师教学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教学,教师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缺少师生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让双方能够相互了解,不利于教学的水平提高和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甚至有些时候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观赏植物学的论文 观赏植物的多样性与重要性

旅游管理10级《观赏植物学》课程论文题目: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学生姓名:吴国w学号:201006010331专业名称:旅游管理班级:旅游管理103班任课教师:季梦成2012 年4 月8 日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重要性内容摘要: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等等。
对于其多样性,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
无论是抱子植物中的苔藓、蕨类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中的草本、藤本灌木或乔木,以及多肉、多浆植物,都属于观赏植物范围。
而对于其重要性, 观赏植物的作用与功能是多反面的。
在城市、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地,观赏植物除用于美化环境外,在保护环境、改善小气候环境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2]。
关键性:观赏植物、多样性、重要性一、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
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等等;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植物,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等等[1]。
观赏植物发展的现状: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
植物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研究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演变,植物病害问题因病原微生物的活跃而日益严峻,对作物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植物病原与宿主植物间的精细互动机制,旨在解锁病害发生的深层原理,为科学防控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实验,我们揭示了病原微生物如何运用多样的感染策略穿透宿主的防御壁垒,以及宿主植物如何借助复杂的防御机制和精细的信号传导路径来反击这些入侵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中阐明了信号分子(包括植物激素、一氧化氮、活性氧等)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的核心调节作用,这些分子不仅指挥着宿主的防御策略,还间接影响着病原的致病效力。
此外,我们观察到不同宿主植物在防御策略及信号传导路径上的显著多样性,为抗病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路径。
本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机理的认知,也为病害管理策略的创新与抗病育种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通过细致解析信号传导途径及关键调控因子,我们有望开发出更为精准高效、减少化学农药依赖的病害防控策略,保障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抗病育种技术的突破将促成更多高抗性、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有效缓解病害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新型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解码关键因子的功能,并加强跨物种的比较分析,力求全面解锁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动的奥秘,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植物病原微生物;寄主植物;互作机制;信号传导途径;病害防控;抗病育种目录摘要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5)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 (7)2.1 植物病原微生物学基础 (7)2.2 植物病理学基础 (8)2.3 植物免疫学基础 (9)第三章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 (10)3.1 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机制 (10)3.2 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 (10)3.3 互作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与调控 (11)第四章实验方法与技术 (13)4.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 (13)4.2 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 (13)4.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4)第五章研究结果与讨论 (16)5.1 实验结果展示 (16)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7)5.3 与前人研究的对比与联系 (1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9)6.1 研究结论总结 (19)6.2 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与建议 (19)6.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20)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植物病原微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不容小觑,它们通过侵袭寄主植物引起减产和品质下滑,成为制约全球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
观赏植物学论文-刘毅伟

北京林业大学《观赏植物学》课程论文题目:观赏植物在风景园林应用小议学生姓名:刘毅伟学号:5210058专业名称:风景园林硕士班级:2010年在职攻读风景园林硕士2012年10月25日观赏植物在风景园林应用小议通过对观赏植物学的学习,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以及在我们学校存在有的植物类型。
观赏植物学是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称为观赏植物学。
观赏植物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狭义的观赏植物仅指能绽放美丽花朵的植物,广义的观赏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株姿,甚至观赏枯枝形态、芽和种子等的植物,也包括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栽培应用和室内装饰用的植物。
在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介绍过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和他在其他地方拍摄的植物的图像。
对于风景园林来说,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
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
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
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植物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植物学论文题目一、最新植物学论文选题参考1、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2、烟叶植物学特性的观察Ⅰ、烤烟烟叶腺毛的密度及其与烟叶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关系3、四种薄荷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的比较4、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形态比较5、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6、新疆野生樱桃李的生态-生物学研究Ⅰ.生态因子与植物学、物候学特性分析7、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8、植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9、利用浮萍检测Cu、As及其复合污染的植物学毒性10、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植物学性状初步观察11、乳香基原的本草学、植物学和成分分析研究12、UV—B辐射增强的环境植物学效应研究13、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体系构建14、甘肃酒泉第三纪红色岩系的孢子花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15、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6、俄罗斯空间植物学研究进展17、青刺果的植物学特性及其人工栽培技术18、甘蔗×斑茅及其双亲的农艺,工艺,植物学性状和染色体观察19、三种迷迭香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研究20、香料烟不同叶位和成熟度叶片的植物学特性研究二、植物学论文题目大全1、万寿菊W205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及植物学特征研究2、植物学野外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3、斑茅染色体和植物学性状观察研究4、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5、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植物学研究进展6、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7、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8、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9、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10、植物学——植物中的一氧化氮信号分子11、贵州苦丁茶植物学特征及分类鉴定12、德庆贡柑的植物学性状与品质评价13、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14、烟叶植物学特性的观察Ⅱ、烤烟烟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15、稀土环境植物学效应16、植物学网上实验教学平台运行系统的构建17、句容宝华山山龙眼化石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在气候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18、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植物学领域的应用19、七种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及有效成分比较研究20、如何打造植物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理念与行动三、热门植物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氮肥用量对雪茄外包烟叶光合特性及其植物学性状的调控效应2、超声在植物学领域的应用3、核桃芽接接穗生理成熟的植物学形态特征4、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植物学中的应用5、萝卜几个主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6、枸杞种质资源若干植物学数量性状描述指标的探讨7、雪莲的生殖生态学研究Ⅰ.生境、植物学及物候学特性8、植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9、通过网络教学进行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研究10、植物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的考核研究11、甘蓝胸质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植物学性状初步观察12、关于蓝莓植物学特性的研究13、湖南刺葡萄植物学性状及抗病性研究初报14、辣椒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15、烤烟不同水分条件下成熟期叶片植物学特性16、比较教学法及其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7、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18、AFLP技术及其在植物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9、多媒体系统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20、植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及其保护:第16届国际植物学?…四、关于植物学毕业论文题目1、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2、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3、玛咖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4、亚贡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5、野生鸭茅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6、桃种质资源若干植物学数量性状描述指标探讨7、植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9、木瓜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归类及管理原则10、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理和植物学的意义11、中国梅(Prunus mume)的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12、RNA干涉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植物学意义13、蔓生型南瓜资源部分植物学数量性状的评价探讨14、钙对烤烟产质量及其主要植物学性状的影响15、山楂叶植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近况16、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模式探索17、植物学野外实习立体教学模型的构建18、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分析19、中国梅的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20、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五、比较好写的植物学论文题目1、关于“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2、食用豆类的植物学特征、营养特点及产业化3、饲用苎麻种质资源植物学与品质性状鉴定4、空间植物学研究现状及趋势5、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6、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介绍植物学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7、北柴胡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植物学性状分析8、地外植物学与空间利用9、河南吴城晚始新世的植物化石及其在植物学、古气候学上的意义10、玫瑰不同品种植物学及开花习性比较11、数字切片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2、植物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3、提高植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14、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15、现代教育技术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16、钙对烤烟产量及其主要植物学性状的影响17、肋果茶的植物学特性及其营林价值18、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19、几种现代教育方法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0、海南岛野生苦丁茶树的发现及其植物学特征特性的观察。
植物学论文5000字

植物学论文5000字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1.1传统的实验教学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
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
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
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
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植物学专业优秀论文)芦荟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研究

图版
图版
图卜2:实验材料:大卫芦荟(A.davyama
图卜l实验材料:无斑芦荟队.jmm∽aldtapill黜)∞ho曲l锄d)
图l-3芦荟的花序图l-4:芦荟叶片横切在紫外光和菔光下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图1.5薄层层析改进实验结果示层析距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左至右层析距离分别为7、8、9、10cm)
41
圈卜6(49:10mL:
|墨|l一8(8g.20ⅢL:图卜9(小加na0II图卜10(加入lOX15cm2)
图卜7(69:15札:10×15cm')对照)0·1%l、IaOfi)
10×15cm2)12345678910“J213“1617j32l∞2427293233343536373841434tl45475,05j55靳59
图卜11图I.12图1-13
…m1-11.,恐-12,:裟然翌戮裟摅某毒:撼篓鬈!三!皇!尊常墨乏苎吵竺罂苎苎‘竺磊荔;ii蠢。
C”IIC…-N…a:N…aOH。
:7蔷翁:‘至善耋依次为: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木蚤2:i‘::釜薄层层析改进妥磊磊藁,立芦荟。
蒜爻‘w赫备置箍粱蕊;-…’例l一14’…’
’…’’…一”‘’图2-l芦荟大黄素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名字
保留时问面积峰高含量单位l芦萋丈黄索
钾.171∞.砣鹤74.818232.878-∞∞6.描
哦
∞
舶
∞
o
瑚。
奥妙植物学课程论文(西南大学)

关于室内绿色植物的选择与培育【摘要】众所周知,绿色植物对居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在美化室内环境,清新室内空气的同时,亦可提高人们的视觉美感,为此,我们应当学会如何选择和培育室内绿色植物。
【关键词】室内,绿色植物,选择,培育。
科学家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举几个列子,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消灭了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消灭了90%的苯,龙舌兰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垂挂兰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
由此,绿色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下面是10个有关室内绿色植物选择与培育方面的建议与方法:1):吊兰吊兰又称垂盆草、桂兰、钩兰、折鹤兰,为百合科吊兰届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
吊兰原产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其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
它适应性强,较耐旱、耐寒。
不择土壤,在疏松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佳。
对光线要求不严,一船适宜在中等光线条件下生长,亦耐弱光。
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
吊兰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并加少量基肥作为基质。
每2—3年换盆一次,重新调制培养土。
其肉质根贮水组织发达,抗旱力较强,但3—9月生长旺期需水量较大,要经常浇水及喷雾,以增加湿度;秋后逐渐减少浇水量,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生长旺期每月施两次稀薄液肥。
肥料以氮肥为主,但金心和金边品种不宜施氮肥过量,否则叶片的线斑会变得不明显。
吊兰喜半阴环境,如放置地点光线过强或不足,叶片就容易变成淡绿色或黄绿色,缺乏生气,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甚至于枯而死;如阳光直射,空气干燥,最容易引起吊兰枯焦,所以应置于阴凉通风处,并注意保持环境湿度。
吊兰不易发生病虫害,但如盆土积水且通风不良,除会导致烂根外,也可能会发生根腐病,应注意喷药防治。
吊兰不仅是居室内极佳的悬垂观叶植物,而且也是—种良好的室内空气净化花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论文
植物为什么会犯困
摘要: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
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数十来积极探索却于今仍不清楚的科学之谜。
本文将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植物为什么会犯困。
关键词:植物为什么犯困
比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而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就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
花生也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
以上所举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
比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那美丽的花瓣就会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当夕阳西下时,它便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获得了“睡莲”的芳名。
另外,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垂下来,恰似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的睡眠运动会对它本身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难以数计的研究与实验。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一百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观察,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运动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运动的叶片容易受伤。
后来他又用人为的方法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达尔文虽然无法
直接测量叶片的温度,但他断定,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达尔文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的解释。
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犯困”?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科学家们提出一个又一个观点,但是未能有一个圆满的解释。
正当他们感到困惑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要低1℃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现象:植物竟能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植物午睡的时间,大约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
此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种现象?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引起的。
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