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鼓孔系加工专用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名:
年月日
教学单位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XXXX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2年3 月22日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X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号
xxxx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2011年 11月 10 日
院(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
论文(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的:机床设计是在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基础上,结合机床主传动部件(主轴变速箱)设计计算进行集合训练。
本文为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根据加工条件的不同,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依据某些典型加工工艺和加工对象以及其他的可能的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主传动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主传动运动设计,拟定传动方案等。
2
2.1动参数的确定
对于主运动是回转运动的机床,其主运动参数就是指与主轴转速相关的参数。通用机床的加工工艺范围较广,机床的加工类型、工件材料、刀具材料以及加工直径等各量是经常变化的,从而要求机床主轴的转速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以适应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对于有级变速的主轴转速,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即主轴的最低转速 和最高转速 的确定;主轴转速级数的确定;中间各级转速的合理安排。
第五阶段:(2012.05.12-2012.05.21)毕业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普通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普通车床的主传动系统,完成变速级数为8-12级。
二、 设计目的:1:通过设计实践,掌握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设计内容: (一)运动设计(1)传动方案设计(集中传动,分离式传动)(2)转速调速范围max minn Rn n(3)公比:大公比,小公比和及混合公比(4)确定结构网和结构式:(1)传动副:前多后少,前密后疏,(2)超速级解决方案:a:增加变速组,b:采用分枝传动和背轮机构(5)绘制转速图:(1)降速:前缓后急(2)升速:前急后缓(6)三角带设计:确定变速组齿轮齿数(7)绘出传动系统图(二)动力设计(1)传动件的计算转速n i:各轴,各齿轮(2)传动轴轴径(3)齿轮模数(4)主轴设计:轴径(前径,后径),内孔直径,前端前伸量a(粗选:100-120),支撑形式,计算合理支撑跨距L(三)结构设计(四)校核一个齿轮(最小的),校核主轴(弯矩,扭矩)基本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合理的确定尺寸、运动及动力等有关参数。
2:正确利用结构式、转速图等设计工具,认真进行方案分析。
3:正确的运用手册、标准,设计图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说明书力求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
4:完成主传动系统图1张和机床正反转控制电气原理图1张。
四、设计参数:6 320mm2000,1250,800,630,500,400,320 ,250,200,160,100,633kw,1500r/min (选择第二组参数作为设计数据)五、运动参数设计(1)传动方案设计(选择集中传动方案) (2)转速调速范围1000max 22.245min n Rn n ===(3)选用混合公比 1.41ϕ=(4)确定结构网和结构式:2348222=⨯⨯ (5)绘制转速图: 如下图所示(6)确定变速组齿轮齿数1.先计算第一扩大组的齿轮的齿数第一扩大组的降速比分别为:112u =,21u = 故齿数最小的齿轮在降速比为112u =之中,查表取1min 22z z ==,66z s =,则'144z =,则222331z u z s u ==+,'233z = 2.基本组的降速比分别是:112.8u =,21u = 故齿数最小的齿轮在降速比为112.8u =之中,查表有1min 22z z ==,84z s =,则'162z =,'2242z z ==3.第二扩大组的降速比分别是114u =,21u = 故齿数最少的齿轮在114u =之中,查表有1min 20z z ==,100z s =,250z =则'180z =,'250z =(7)传动系统图如下:六、动力参数设计(1)传动件的计算转速主轴的计算转速:0.30.3max min min 100045114/min 45n n n r n ⎛⎫⎛⎫=== ⎪⎪⎝⎭⎝⎭,取主轴的计算转速为125r/min 。
车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车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型车床的特点,提出了该机床总体结构和参数,设计了传动方案,并对其中齿轮三角带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计算和校核,通过对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研究确定了润滑系统,完成了该机床的设计方案,采用本文中的设计方法制作样机在实际使用中其性能满足中小企业对简易零部件的加工需求。
关键词:车床;传动方案;润滑系统1.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对零部件精度要求的提高,数控机床成为普遍使用的设备,为延长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在粗加工中普通卧式车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床的传动系统作为机床重要的部分之一,对机床加工性能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研究机床的传动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机床的总体参数配用与零部件材质相对应的刀具实现对加工零部件外圆及端面或螺纹,加工范围0-250mm,切削量2-6mm ,按照切削速度和刀具直径计算主轴最高转速为637r/min最低转速12.7r/min。
电机额定功率由下式计算并在国标电机中选取得选取5.5kw。
3.传动方案的设计3.1 传动方案的设计选择传动平稳,效率较好并能避免震动引起误差的带式转动,在变速形式上选用分级变速形式。
在公比上选用标准公比即φ=1.41,尤其可以派生出转速数列12.5/18/25/35.5/50/71/100/140/200/280/400/500。
通过计算主轴转速级数取整为12。
按照级比指数规律求拟定结构式为:Z=31×23×26可得其转速图。
通过以上计算结合机床通用设计要求确定一下参数:最大工件长度L为350-750mm,刀架滑板上最大工件直径125mm;主轴通孔直径25mm;3.2 齿轮齿数的确定在选取齿数时应满足以下要求:齿数和通常小于100最大不得超过120;最小齿数大于18;应保证齿轮及与之相配的键槽等部分的强度,以免发生断裂。
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和次大齿轮之间的齿数差应大于4。
4.传动件设计4.1 轴的转速Ⅰ轴从电机得到运动,经传动系统转化成主轴各级转速,电机的转速和主轴的转速应相接近,Ⅰ轴转速一般取700~1000r/min左右比较合适,本设计采用带式传动因此Ⅰ轴的带轮应足够小,以避免与主轴尾端发生干涉。
鼓式制动器的建模与仿真毕业论文

鼓式制动器的建模与仿真毕业论文目录1.绪论 (1)1.1 制动系统的原理 (1)1.2 鼓式制动器的介绍 (1)1.3 鼓式制动器优缺点 (3)2.鼓式制动器零件建模及装配 (4)2.1 零件建模 (4)2.2 制动器的装配 (13)3.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及性能仿真分析 (15)3.1 制动器各部件间约束关系的建立 (15)3.2 几何体间约束的关系与选择 (17)3.3 ADAMS\View的运动仿真 (25)3.4 ADAMS\View仿真结果 (27)结论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5)1.绪论1.1 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是行车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制动系统主要表现为通过踩下制动踏板,制动系统将力进行一系列传递从而最终表现为车辆的行车速度降低直至停车。
制动系统原理图如下图1.1。
制动系统由制动踏板、助力泵、总泵活塞、制动鼓、液压管道、驻车制动等组成。
踩下制动踏板将力传递到制动系统,助力泵将踏板上的力进行放大并传递到制动总泵中推动总泵活塞运动,将力传递到制动器的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从而使车轮速度降低直至停车。
图1.1 制动系统的原理图1.1鼓式制动器的介绍鼓式制动器应用在车辆上面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由于它的可靠性稳定以及大制动力均衡,使得鼓式制动器至今仍被装置在许多车型上 (多用于后轮)。
鼓式制动器是通过液压装置将制动蹄向外推,使制动蹄摩擦片与随着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发生摩擦产生制动力矩从而使车辆实现制动的效果。
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侧与摩擦片接触的位置就是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矩的位置。
在获得相同制动力矩的情况下,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直径较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鼓要小得多。
因此需要较大制动力的德众大型车辆多会装置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就是利用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产生摩擦并产生制动力矩从而使车辆减速的制动装置。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脚的施力会使制动总泵的活塞将液压油往前推并在油路中产生压力。
压力经由液压管传送到每个车轮的制动轮缸的活塞,制动轮缸的活塞再向外推动制动蹄,使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侧产生摩擦,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使车轮车速降低,以达到车辆制动的目的。
浅析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应用

浅析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加工方式,成为生产加工中的主力军。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机床的工作性能和加工质量。
在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中,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传动系统设计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往往存在效率低、性能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
而采用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能够克服传统传动系统的种种不足,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主传动系统设计要素、传动系统的应用范围、主传动系统设计实例以及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设备,其主传动系统设计对于提高加工精度、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传动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整机性能和加工质量。
深入研究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及要素,探讨其应用范围和设计实例,对于推动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深入探讨主传动系统设计要素,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配置各个部件,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分析传动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帮助制造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主传动系统,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研究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完】.2. 正文2.1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原理是数控机床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性能和精度。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言 (3)第二章设计方案论证与拟定 (4)2.1 总体方案的论证 (4)2.2 总体方案的拟定 (4)2.3 主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图及传动原理 (4)第三章设计计算说明 (7)3.1 主运动设计 (7)3.1.1 参数的确定 (7)3.1.2 传动设计 (8)3.1.3 转速图的拟定 (11)3.1.4 带轮直径和齿轮齿数的确定 (14)3.1.5 传动件的设计 (23)3.2 纵向进给运动设计 (43)3.2.1 滚珠丝杆副的选择 (43)3.2.2 驱动电机的选用 (48)结论 (53)参考文献 (55)致谢 (56)第一章绪言当前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的竞争日益加剧,产品技术进步、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
现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已占到机械加工总量的80%以上,而且要求零件的质量更高、精度更高,形状也日趋复杂化,这是摆在机床工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复杂、精密、单件小批量以及形状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一种新型的机床——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机床的产生也就是必然的了。
此次设计是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床的主运动设计,纵向进给运动设计,还包括齿轮模数计算及校核,主轴刚度的校核等。
第二章总体方案论证与拟定2.1 总体方案的论证数控车床是基于数字控制的,它与普通车床不同,因此数控车床机械结构上应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大多数数控车床采用了高性能的主轴,因此,数控机床的机械传动结构得到了简化。
2.为了适应数控车床连续地自动化加工,数控车床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动态刚度,阻尼精度及耐磨性,热变形较小。
3.更多地采用高效传动部件,如滚动丝杆副等。
CNC装置是数控车床的核心,用于实现输入数字化的零件程序,并完成输入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变换,插补运算以及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2.2 总体方案的拟定1.根据设计所给出的条件,主运动部分z=18级,即传动方案的选择采用有ψ=。
重型汽车零件加工专用机床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毕业设计题目重型汽车零件加工专用机床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机自0707学生曾垂敏学号20070403253指导教师陶立英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1 前言1.1 专用机床概述机床一般主要由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等基本部分构成,并辅以控制系统和润滑、照明等辅助系统,专用机床也是如此,不过专用机床是由特定的专用部件(如专用夹具,专用刀具,专用主轴箱)和一些通用部件组成的,适用于特定零件的特定工序加工的机床。
专用机床的通用部件,绝大多数已由机械工业部门颁布成国家标准,并按标准所规定的名义尺寸、主参数、互换尺寸等定型,各种通用部件之间有配套关系。
由于专用机床是根据特定工艺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和使用的,所以其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操作简单,是企业大批量生产零件的理想装备。
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数控技术的普及,专用机床的数控化发展也很快。
专用机床在生产实践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据相关资料介绍,2001年日本专用机床产值占机床产值的比例达到8.8%;我国台湾省这一数字达到了6.9%;而我国仅为0.67%。
可见专用机床在我国机床总体发展的情况下属于偏低水平。
据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床的进出口水平存在较大的逆差。
我国进口的机床已经由通用机床向专用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和高档机床转变[1]。
目前专用机床的发展程度已成为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
而且由于专用机床的缺陷也导致了部分难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
所以,在当前产品结构调整中,发展专用机床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
1.2 专用机床的特点专用机床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率专用机床采用了专门设计的夹具和刀具(多刀),所以缩短了工人装夹工件时间和零件的加工时间,生产率有明显提高,这也是专用机床最大优点。
(2)高精度专用机床采用了专门设计的夹具和主轴箱等专用部件,定位精度高,零件夹紧可靠,刀具进给精确,加工出的零件质量比普通机床上的精度高,质量稳定性好。
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2 年 2 月28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機電工程系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09機本班姓名:畢業設計(論文)時間:2013 年 3 月11 日至2013 年 6 月21 日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制動鼓孔系加工專用機床主傳動系統設計
畢業設計(論文)任務
一、本畢業設計課題應達到的目的
本課題為機械加工的專用設備,用於汽車制動系統中零件-制動鼓孔系加工。
通過設計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專用機床設計、計算的能力,使之熟悉專用機床設計的一般步驟,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寫作水準。
能夠結合題目搜集資料,查閱相關文獻;具有扎實的機械設計,專用機床設計知識;具有較強的獨立設計能力。
設計內容包括零件的分析,機械加工方案的制定,專用機床總體方案的選擇,方案的優化與比較,部件設計,關鍵件的計算、校核,零件工作圖設計等內容。
二、主要技術參數
1.生產綱領:10萬
2.零件材料:HT200
3.廢品率:1%
4.備品率:5%
三、本畢業設計課題任務的內容和要求
設計內容包括零件的分析,機械加工方案的制定,專用機床總體方案的選擇,方案的優化與比較,部件設計,關鍵件的計算、校核,零件工作圖設計等內容。
要求:1、搜集資料,查閱文獻,現場實習,熟悉當前相關研究動態,完成開題報告。
2、論證和擬定總體方案(結構組成佈局及聯繫尺寸圖、控制方式等)(圖、表)。
3、具體機構的設計,關鍵件的計算、校核等。
4、裝配圖與零件圖(主傳動系統)。
5、撰寫設計計算說明書(不少於1.8萬字);相關外文翻譯(不少於3千漢字)。
四、對本畢業設計課題成果的要求
(1)開題報告一份。
(2)圖紙不少於折合3張A0圖紙。
(3)完成設計說明書一份。
畢業設計(論文)進度計畫安排
階段應完成的主要工作計畫起止時間
1 收集資料、分析產品特性、實習。
編寫開題報告、實習報告。
第3-4周
2 論證和擬定總體方案。
第5-6周
3 技術設計:具體機構的設計,關鍵件的計算、校核等。
第7-8周
4 部件設計:繪製裝配圖。
第9-13周
5 工件圖設計:專用零件圖設計。
第14-15周
6 編寫設計說明書,翻譯外文資料。
第16周
7 答辯。
第17周
主要參考文獻
[1]瀋陽工業大學.組合機床設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謝家灜.組合機床設計簡明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3]大連組合機床研究所.組合機床設計第一冊機械部分.機械工業出版社.1973
[4]路甬祥主編.液壓氣動技術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5]張利萍.液壓設計與使用[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6]宋學義主編.袖珍液壓氣動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閱讀15篇與課題有關的文獻
指導教師(簽名):審批人(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