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

火 山岩 油气 藏 研 究概 况
国外 火 山岩油气 藏勘 探 已经有 1 2 0年 的历 史 , 现 阶段 火 山岩储 集层 已经 得到 了世 界各地 的重 视 , 成 为 石油 勘探新 领 域 。全 球 发 现 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主要 有 印度 尼西 亚 的贾 蒂 巴朗玄武 岩气 藏 、 日本新 生代火 山 岩油 气藏 等 J , 这些 油气 藏产量 高 、 产层厚 、 储 量大 。
第3 0卷 第 1 1期 2 0 1 6年 1 1月
化工 B t S U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e s
Vo 1 . 3 0. No. 1 1 No v. 1 1 . 2 01 6
d o i : 1 0 . 1 6 5 9 7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2—1 5 4 x . 2 0 1 6 , 1 1 . 0 0 7
Ab s t r a c t Vo l c a n i c r o c k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h a s b e e n pa i d a t t e n t i o n b y t h e g l o b a l e n e r g y a g e n c y,wh i c h h a s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勘 探 研 究
杨建 磊
( 中 国石 油大 学胜利 学 院油气 工程 学 院 , 山东 东 营 2 5 7 0 0 0 )
摘 要 火 山岩油气藏 现今 已经受 到全球 能源机构 的重视 , 成为石 油勘探新领域 。本 文研究 国内外火 山岩 油气藏研
究动态 , 总结出 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 以时间为节点分为 3个阶段 , 主要 特点是研 究时间长 , 但研究不够深入 ; 国内主要 分为偶然发现 、 局部勘探 、 全 面勘探 阶段 。并完善总结 出储集层预测 四步法 , 为火 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密井网精细解剖与三维地质建模

大庆石 油地 质 与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me n t i n Da q i n g
F e b .,2 01 3 V0 l _ 3 2 No . 1
1 6 3 7 1 2 )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 ,黑龙江 大庆
摘要 :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 田火 山岩气 藏开发实 际 ,为 了实 现经济有 效开 发 ,通过密 井网精 细解剖 ,分 析了火
山岩储层的多种影响 因素 ,认 为火 山作用决 定储 集空间的分布与规模 ,后生改造作用决定火 山岩能否成藏 , 火 山
供 了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 中效果显著 。 关 键 词 :松辽盆地 ; 徐 深气 田 ; 火 山岩气藏 ; 密井 网; 精 细解 剖 ; 三维地质建模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 )0 1 - 0 0 6 5 - 0 6
作 用和后生改造作用二者共 同决定气藏 的储 量 ,高储渗 体和裂缝 的发 育程度决 定气井 的产能 。建立 了徐深气 田 火 山岩储层的岩石基质 、高储渗体 和裂缝 的三元 结构 概念模 型 , 通过 V S P速度 、叠加速度 和声波 速度 的联合 速
度 建模 和井控 、体控 、震控 的协 同储层建模 ,降低 了三 维地质模 型构造 和储层 预测 的不确定性 ,为气藏 开发提
第3 2卷第 1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1 3 . 0 1 : 01 3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 地球物理方法
! " ! 利用地震信息识别火山岩储集层 与沉积岩相比, 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 密 度大、 磁化率高、 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 征, 这就为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供了物
[ ] ! " 理依据。因此, 可通过地震岩性地层模拟 、 地震相 [ , ] ! # ! $ 解释、 合成记录反射特征、 瞬时信息特征 、 储层反
演、 三维可视化、 属性聚类分析! 、 层位综合标定、 协调 振幅、 瞬时振幅" 等地震技术来识别 “高波阻抗” 的火 山岩相与 “低波阻抗” 的陆源沉积相。成功的地震相带 解释依赖于高质量和精细处理的地震资料, 许多盆地 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完全可以用于火山岩油气藏解释。 ! " # 非地震综合勘探技术 随着各种非地震勘探仪器精度、 资料处理及解释 水平的提高, 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及先进运载设备的应 用, 非地震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所有复杂地表及地质条 件地区, 其作用已远远超出早期油气普查的范围, 非地 震勘探方法在识别和解释火成岩油气藏方面正在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火山岩普遍表现为具有较高密 度、 较高磁性和电性、 但埋深较大、 异常较弱的特征, 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4 5 1 % ) ’ ,6 , 2 ) ( / " % ( 0 " , ) ’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3 #,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0 " , )A " 2 " % ( 1 ; B , 2 ) ) 5 ) " ’ % , .E " . 4+ ’ 0 % , ) 4, F % ( & ,& , ’ ( 7 7 */ C 9D 7 #$ : , 6 7 * % $ + D 7 E ? F ? 7 G ? ; E I G C ? J 6 K K 6 F L : G ; 7 J E 6 I MC ; N ? 6 7 F E ? ; I ? JO 6 G C G C ? 6 > E " N ? > ? 7 G " K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K " E G C ? I G E L F G L E ; : ; 7 J H H P P P , I 6 : 6 F 6 F : ; I G 6 F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6 E I ; 7 JO 6 G C G C ? F " 7 G 6 7 L " L I J 6 I F " N ? E " K G C ? N " : F ; 7 6 F 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IO 6 J ? : J 6 I G E 6 R L G ? J 6 7 G C ?S ? I " T " 6 F H H H H ; 7 JB ? 7 " T " 6 F R ; I 6 7 I 6 7B C 6 7 ; # / C ? N " : F ; 7 6 F 9 E ? : ; G ? J E " F M E ? I ? E N " 6 E I ; I ; 7 ? OK 6 ? : J " K C J E " F ; E R " 7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C ; I E ? ; G : ; G U H P P 8 H G E ; F G ? J G C ? ; G G ? 7 G 6 " 7; 7 J E ? ; E J" K G C ?8 ? " : " 6 I G I 6 7 G C ?P ? G E " : ? L >? 7 G ? E E 6 I ? IO " E : J O 6 J ? # / C ? I L > > ; G 6 " 7; 7 J I G L J 7 G C ? E ? I ? ; E F C> ? G C U 8 8 P H" , " J I I L F F ? I I K L : ? Q ? E 6 ? 7 F ? I ; 7 J I " > ? ? Q : " E ; G 6 " 7; 7 JJ ? N ? : " > ? 7 G G ? F C 7 " : " 6 ? I K " E G C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R E " ; J; 7 J; G C " > ? ; E ?R ? 7 ? K 6 G G " P P P 8 , G C ?C J E " F ; E R " 7? Q : " E ; G 6 " 7? K K ? F G I # A ? 7 ? E ; : : G C ? E ? I ? ; E F C; 7 J? Q : " E ; G 6 " 7> ? G C " J I K " E G C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6 7 : 6 7 F : L J ?8 ? " C I 6 F ; : H P H P H P H , , , > ? G C " J I " K I ? 6 I > 6 F 6 7 K " E > ; G 6 " 7E ? F " 7 6 G 6 " 7 > ; 7 ? G " G ? : : L E 6 F I L E N ? C 6 C 9 E ? F 6 I 6 " 78 E ; N 6 G 9 > ; 7 ? G 6 F> ? G C " J G 6 > ?J " > ; 6 7?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8 8 H 8 P H 8 8 , , , , J ? G C I " L 7 J 6 7 K E ? L ? 7 F " > ; 6 7 F " 7 G 6 7 L " L I ?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E " K 6 : ? ? " C I 6 F ; : : " 6 7 ; IO ? : : ; I G C ? N " : F ; 7 6 F F C E " 7 " : " ? G E " : " ? G U P 8 V HJ 8 P 8 P H 8 8 8 8 H P 8 H P , , E " E ; C ; 7 JP ? G E " F C ? > 6 I G E " : F ; 7 6 F 9 E ? I ? E N " 6 E F C ; E ; F G ? E 6 I G 6 F I ; 7 JJ 6 ; ? 7 ? I 6 IP " " : 9 K " E > 6 7 ; 7 JP " " : 9 G ? ; 7 ; : I 6 I # 8 P H HN 8 8 H P H : ; ; ; ; 8 ) ’ % .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E ? I ? ; E F C> ? G C " J I ? Q : " E ; G 6 " 7 G ? F C 7 " : " E ? I ? E N " 6 E F " 7 J 6 G 6 " 7 I E ? I ? E N " 6 E> ? F C ; 7 6 I > P 8 H &9
4-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朱如凯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火山岩异常体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二层次:火山岩目标预测
层状: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相标志
类型 A 反射特征 频率 中高频 振幅 强振幅 反射特征 层状 岩性岩相 火山沉积相 构造部位 低洼部位
B
中高频
强振幅
杂乱
侵出相
火山口附近
C
中低频
中强振幅
杂乱 层状或 楔状
⑥准 东带
巴松 -白家 海带
④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二层次:火山岩目标预测
丘状:地震数据体可视化振幅扫描可能的丘状火山岩体
LN500 LN758 LN556 LN718 LN848 LN796
升深5
2240ms 2319ms 2298ms 2218ms 2413ms 2542ms 2447ms 2194ms
中国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与 勘探领域分析
朱如凯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2010.9
报 告 提 纲
一、油气成藏特征 二、储层预测技术 三、重点勘探领域
一、油气成藏特征
①火山岩自身不能成藏,烃源岩与火山岩储层匹配是关键, 形成近烃源、远烃源两种成藏组合 ②东部断陷以近烃源成藏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爆发相为主 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喷溢相为主的大面积 岩性油气藏 ③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烃源大型不整合地层油气藏最 有利 ④存在多种成因天然气,高含CO2气以无机幔源成因为主
L2007-05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一层次:火山岩区域预测
综合:预测盆地火山岩发育区带
4300km2 3900km2
北 缘 带
ND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缝) ,在 成像 图 中反 映 为 明暗相 间 的正 弦 或余 弦 曲线 ,裂 缝 有 变宽 、变 胖 ,分 布 不均 匀 等特 点 。对 于 完
全 或大部 分 充填缝 ( 油气 聚集 意义不 大 ) 对 ,在 成 像 图 中 反 映 , 为 一 组 暗 色 正 弦 或 余 弦 曲 线 , 裂 缝 比 较 细 、 比较 均 匀 。
攻关后 有效 层测 井解 释符 合率 由 5 . %提 高到 8 . ,识别 结 论 与 录井 显 示 、取 心 、投产 等 资 料 83 57
ND油 田位于 新疆 哈密 地 区 S TH 盆 地 ,油藏 埋 深 1 0 m,原始 地 层 压 力 1 . MP ,属 于 多期 次 、 70 49 a 小规 模 、裂 隙式喷 发 ,为多 个小 规模火 山体叠加 形 成 ,储 层识 别 和 预测 难 度 大 。 目前 油 井 开井 1 5口, 1
火 山岩 有 效 开 发 提供 了技 术 保 障 。
[ 键 词 ] 火 山岩 ;储 层 识 别 ;储 层 预 测 ;注 水 ;采 收 率 关
[ 图 分 类 号 ]TE 4 中 31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1 5 2 1 0 文 0 0— 7 2 2 1 )0 —0 0 — 5
。声 波 可 以 区 分 储 层 与 致 密 层 ,但 难
[ 作者 简介 ]孙欣华 ( 3一 ,男 ,1 9 I7 ) 9 9 8年西南石油学院毕业 ,工程师 ,硕 士生,现从事油 田开发工作。
・2 2 ・ 0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是重要的油藏储层地,而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又是重要的油藏储集层。
文章通过对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岩心薄片、物性及油藏控藏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组是良好的储油层。
标签: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储层;油藏马朗凹陷主要发育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及三叠统水西沟群三套烃源岩,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含油气系统共八套储盖组合。
卡拉岗组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是以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储层,上覆二叠系、三叠系厚层泥岩、砂砾岩等为盖层的上石炭统卡拉刚组含油组合。
1 地质背景马朗凹陷自上而下依次发育第三系、下白垩统、上侏罗统齐古组、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条湖组、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等地层。
其中古生界因受晚燕山运动影响,盆地北部整体抬升掀斜,造成由凹陷中心向北东方向依次剥蚀,牛东主体构造上,二叠系剥蚀殆尽,剥蚀残留的卡拉岗组甚至哈尔加乌组直接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而中生界及其以上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2 岩性及构造特征岩心薄片鉴定资料统计表明,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岩性主要有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岩及沉积岩四大类,以熔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分别占24%和23%。
主要表现为灰色、褐灰色、灰绿色玄武岩、安山岩和灰色、紫红色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夹灰色、紫色、杂色凝灰角砾岩、火山角砾岩、集塊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
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复合作用,形成现今的断裂系统。
牛东油田断层较为发育,断层形成时间较早,在海西运动时断层大多已经形成,在后期多期构造运动时早期断层重新活化,形成现今断层格局并最终定型(图1)。
牛东构造位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北部,构造整体为一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鼻状构造,牛东油田就处于该鼻隆构造向南倾伏的大背景上。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油气资源,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高渗透率的特点。
在油田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理解并运用火山岩油藏的渗流理论。
本文将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火山岩油藏特征火山岩油藏的独特地质特性是其复杂性和开发难度的关键所在。
首先,火山岩具有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特点,导致油藏内流体的运动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动态变化性。
其次,火山岩中多含裂隙和气孔,使得其内部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油藏有所不同。
这些特性使得火山岩油藏的开采过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与渗流理论的应用密不可分。
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渗流理论包括水平井筒的流态、岩石物理参数的描述以及地下流体动态模型等。
在流体通过井筒时,我们需要关注层流、湍流和混流等多种流态对生产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建立合理的渗流模型。
四、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应力对渗流具有显著影响,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改变油藏的渗透性。
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也会对渗流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地下流体动态模型和水平井筒的流态也是影响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诸如设备技术、工作制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实际问题。
五、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优化策略针对火山岩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地质调查和储层评价来更准确地描述火山岩的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
其次,优化水平井的布局和轨迹,以提高井筒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
此外,根据地应力和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调整地下流体动态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发展流线追踪技术;准确捕获剩余油的位置。 应用流线追踪技术,结合裂缝分布情况,建立适合该块的地质模型,在此 基础上,使用水平井进行开发,以及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找出最合理的 开采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23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18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3
4
案例分析
19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1)天然能量开采
火山岩油藏多为异常高压,部分含有充足的边底水供给,在开采初期,应充分利用 天然能量开采。 (2)溶解气驱 火山岩裂缝发育, 溶解气驱的降压开采将使裂缝闭合,使储集孔隙空间体积有可观的 降低, 使剩余油气因储集空间减少而减少,使原油的采收率提高; 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大缝大洞发育, 导致降压开采后期油层中的滞留气饱和度
0.055
0.304
4
火山岩简介
(2)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是火成岩分类和鉴别的主要依据,对了解 岩石的成因、形成条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都有重要意义。 火成岩中常见的矿物有十余种,主要矿物平均含量如下:
矿物 橄榄石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斜长石
含量(%) 2.65% 3.86% 1.64% 12.90% 35.40%
7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油气藏控制因素
(1)油源条件与油气保存 由于火成岩自身不具有生油能力,因此火成岩要形成油气藏,其附近必 须紧邻烃源岩,火成岩能够就近捕获油气,从而保证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 础。 (2)岩性与岩相 火成岩的岩性和岩相对其储层物性的影响是由于各种火成岩岩性和岩相
的孔隙、裂缝和孔缝组合的类型及发育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从基性到酸性
种成岩作用类型。
(4)构造运动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储层形成大量规模不等的断裂和裂缝,改善火成岩储
层的储集性能,是火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构造裂缝使孤立的孔隙相互连 通,明显地增强了孔、渗性,构造裂缝有利于地下流体活动,充填于岩体内的 碳酸盐等易溶物质极易被溶解,形成各种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储集空间。
后期改造次生: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尺度构造缝,暴露溶蚀形成的次
生孔等。
11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油藏裂缝种类及特征
火成岩裂缝类型受岩性、构造、早期成岩和晚期成岩作用控制,火成岩中发 育不同产状和成因的裂缝。按产状分主要有斜交缝、网状缝、水平缝、直劈缝等。 斜交缝是指两组裂缝成共轭或近似共轭发育、多种角度裂缝共存、单条裂缝 延伸长度大于1m的裂缝(见图a); 网状裂缝是指多期次发育的多组不同角度裂缝相互交织组成的网状空间系统
就变成了火山岩。
3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的矿物组成及分类: (1)化学成分: 地壳中的九十种天然元素在火成岩中均已发现,但各个元素的含量却极不相同, 其中最主要的是O、Si、Al、Fe、Ca、Mg、Na、K。这些元素占火成岩总重量的 99 %以上,尤以氧最多,占总重量的46%以上。其余所有元素的重量总和还不到1%。
20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水平井的应用 由于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展布方向,垂直于裂缝方向打水平井能够有效增 大泄油面积,改善驱替效果。 (5)采用不规则井网 火成岩油藏通常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与常规沉积相储层相比含油分布规律性
较差,平面展布上比较复杂,针对含油位置采用不规则井网效果更好。
(6)热采、蒸汽吞吐 对于火成岩稠油油藏而言,多采用热采、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采用蒸汽吞 吐比注热水开发效果要好。 (7)酸化、压裂改造措施
藏 探 明 天 然 气 地 质 储 量 1249.2 × 108m3 。 全 国 火 山 岩 探 明 油 气 当 量 约 为
73000×104t。
17
国内外开发现状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于 1957年首次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 , 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历经 50余年。目前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 二连、三塘湖等11个含油气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13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3
4
案例分析
14国Βιβλιοθήκη 外开发现状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概况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大多数火山岩油气藏都是在勘探浅层其他油藏时偶 然发现的,认为其不会有任何经济价值,因此未进行评价研究和关注。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认识到火山岩中聚集油气并非偶然现象,
6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相态特征:
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爆发相是火成岩勘探的有利 相带。 在每次喷发早期,岩浆积蓄能量较大,主要以爆发作用方式形成的岩相为主; 喷发中期,强度减弱,喷发相对平衡,形成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临近结束时, 形成火山和正常沉积作用的混合产物。相应地形成一次爆发相—溢流相—火山 沉积相的喷发模式。
比一般孔隙性砂砾岩油藏的高,原油被滞留油层中的游离气挤出。
还有人认为,在降压开采后期的裂缝中可能出现“次生气顶”。这一因素将使火山 岩油藏的溶解气驱采收率有较大的提高。 (3)注水开发 目前,对于火山岩油藏大多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但是原则上不应注水。国外对火 山岩油藏大多采取衰竭式开发, 实行注水开发的极少。而国内有不少油田采用注水开发, 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1)油藏岩相特征
岩相特征反映出一区石炭系油藏纵、横向的非均质性极强
从岩相特征看出,一区石炭系油藏 三个相均发育,在平面上造成了储层 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 从产能测试层段和油藏剖面图可以 看出,在纵向上也存在很大的非均质 性。
26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2) 油藏储层特征
9
火山岩简介
紧邻烃源岩,深大断 裂与烃源岩沟通,有 利于油气的运移和成 藏。
10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油藏储层形成机理及类型
深水喷发:由于静水压力大,溶解于岩浆中的挥发组分不容易逃逸,难以形 成气孔,故原生气孔极不发育,再加上水体的共同作用,火山岩发生明显的蚀 变(绿泥石化)并被充填,原生气孔更加稀少。 在浅水环境或陆上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尤其在喷发时遭遇大气降水,岩浆中 的挥发组分大量逃逸形成原生气孔,同时炽热岩浆突遇水体会发生淬火作用, 形成大量的原生微裂隙,把原生气孔很好地连通起来,构成良好的储集空间。 如冷凝收缩节理缝。
3
4
案例分析
24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油藏地质
新疆一区石炭系为克白断裂上盘的潜山油藏,顶面埋深570m-1100m。
该油藏紧邻深大断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纵向上油藏深度跨度较大。原始压力 11.89MPa原始压力系数为1.31,属于异常高压;饱和压力8.0MPa,地饱压差3.89MPa, 油藏饱和程度67.3%,属于中等饱和油藏。 25
矿物 碱性石 石英 白云母 樨石及钛铁矿 磁铁石
含量(%) 14.85% 20.40% 3.85% 1.45% 3.15%
5
火山岩简介
(3)岩石分类: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
①超基性岩。如橄榄岩,辉石岩、苦橄岩等。 ②基性岩。如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 ③中性岩。如闪长岩、二长岩、闪长纷岩、安山岩等。 ④酸性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 ⑤碱性岩。如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和粗面岩、响岩等。
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为例
提 纲
1 2 3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案例分析
4
2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
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 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
15
国内外开发现状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虽然发现了众多油气藏,但多 为偶然发现或局部勘探,尚未作为主要领域进行全面勘探和深入研究,目前全球 火山岩油气藏探明油气储量仅占总探明油气储量的 1%左右。地质学中火山岩 的研究历史很长,但火山岩油气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6
国内外开发现状
(见图b);
水平缝是指角度小于30º 、较单一、横向延伸距离大于2m的裂缝(见图c); 直劈缝是指裂缝角度大于 80º 、较单一、垂向长度大于 0.5m的裂缝(见图d)。
12
火山岩简介
按裂缝成因分类,主要有自碎缝、收缩缝、溶蚀缝、节理缝、构造缝等
自碎缝:是指岩浆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发育于火山岩块内或岩块间的裂缝,单条裂缝延伸长度一般小于 20cm,裂缝宽度一般小于2μ m,裂缝密度较大(见图2a); 收缩缝:是指岩浆冷却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发育于矿物内或矿物间的裂缝,单条裂缝延伸距离一般小 于10cm,裂缝宽度一般小于1μ m,且裂缝密度较大(见图2b、2c); 溶蚀缝:是指火成岩在表生、深部热液、有机质演化形成的有机酸等环境下形成的裂缝,常与断裂、次 生孔隙伴生,裂缝宽度和密度较大(见图2d); 节理缝: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在近火山口附近形成的近水平或近垂直裂缝,其延伸距离取决于火山 爆发指数和喷发规模,一般大于2 m(见图2e); 构造缝:是由构造运动导致的应力变化形成的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见图2f),集中发育于断裂带附近。
开始给予一定重视,并在局部地区有目的地进行了针对性勘探。1953年,委内瑞拉发 现了拉帕斯油田,其单井最高产量达到1828m3/d,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目的地勘探并 获得成功的火山岩油田,这一发现标志着对火山岩油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其中 较为著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比聂郝 —比肯亚火山岩油气藏、格鲁吉亚的萨姆 戈里—帕塔尔祖里凝灰岩油藏、阿塞拜疆的穆拉德哈雷安山岩及玄武岩油藏、印 度尼西亚的258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贾蒂巴朗玄武岩油藏、日本的吉井—东 柏崎流纹岩油气藏、越南南部浅海区的花岗岩白虎油气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