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
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 K81.101)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病人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不高,少数病人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的病人应行CT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手术指征:对无合并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慢性胆囊炎应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要求手术;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直径≥10mm,或有临床症状;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息肉直径≥10mm,无蒂,在观察过程中体积快速增大,胆囊颈息肉,或伴有临床症状;慢性胆囊炎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息肉;
2.腹腔镜手术禁忌症:高度怀疑胆囊癌或不可逆转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1.101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电解质﹑消化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
(3)心电图、胸片﹑肝胆B超(必要时上腹部CT);
(4)65岁以上患者需做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

(七)预防性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1天。

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5.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行石蜡切片(视术中情况必要时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十)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选用药物,用药时间1-3天;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一)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无发热,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恢复正常饮食,可以自由活动,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腹部症状;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

门诊拆线。

(十二)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前需拟定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3.术中发现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十三)随访。

1.术后1个月复查一次,后每半年一次,第二年以后每年一次。

2.视情况行血常规、肝功能、生化及影像学检查。

二、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慢性胆囊炎(ICD-10:K81.101)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