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科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

肿瘤科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科临床实践中。
然而,由于其技术性较强,很多患者对于放射治疗存在疑惑和担忧。
因此,本文将解答一些肿瘤科放射治疗常见问题,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治疗方法。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是什么?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杀伤或控制肿瘤细胞的方法。
辐射能量通过照射肿瘤部位,使癌细胞DNA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或抑制生长。
放射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也可以通过引起间接损伤效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停止分裂。
二、放射治疗有哪些适应症?放射治疗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
具体的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类型、分期等因素综合判断。
通常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用于肿瘤的根治、辅助治疗(如术后放疗)、姑息治疗(如减轻症状、缓解疼痛)等。
三、放射治疗会有副作用吗?放射治疗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性的,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处理得到缓解。
常见的放射治疗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如红肿、瘙痒、干燥等)、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根据不同患者和放疗计划的差异,副作用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四、放射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放射治疗的疗程通常是连续的,每天照射一次,一般为连续的几周甚至几个月。
具体的疗程安排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来确定。
放疗每次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在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放疗,但通常可以在放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五、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有何优势?放射治疗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等优势。
与手术相比,放射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创口和手术风险,对于一些深在组织的肿瘤,放疗可以通过照射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与化疗相比,放射治疗主要作用于局部肿瘤部位,因此二者可以联合应用,发挥互补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六、放射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放射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和饮食上的调整。
放射科常见疾病的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科常见疾病的放射治疗方案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放射科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放射科疾病,并详细说明相应的放射治疗方案。
一、放射科疾病介绍1. 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采用外照射、内照射或者二者联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放射科常见的治疗对象。
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进行,用于预防和治疗局部复发。
通常采用保乳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乳腺放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
此外,乳腺癌转移也是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之一。
3.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使用放射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选择。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方式进行,以杀灭癌细胞。
同时,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和术后复发也有较好的疗效。
4. 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舌癌、鼻咽癌等,放射治疗常常是这些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定位辐射、强度调制等方式,精确照射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与手术、化疗等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放射治疗方案介绍1. 外照射外照射是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之一,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或位于体腔内的患者。
在外照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射线机器照射患者的肿瘤部位,以杀死癌细胞。
具体的照射剂量和照射次数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 内照射内照射又称为近距离照射,适用于肿瘤位于体腔内或局部复发的情况。
内照射主要是通过将放射源放入患者体内,直接照射肿瘤部位。
常见的内照射方法包括近距离放射治疗和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等。
3. 强度调制放射治疗强度调制放射治疗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放射治疗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照射肿瘤部位。
通过调整射线的强度和照射角度,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并提高治疗效果。
什么是放射治疗?

什么是放射治疗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但正是因为过多的尾气排放和不营养的食物越来也多,从而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以往治疗肿瘤疾病的方式通常有肿瘤切除治疗以及化疗等方式,以上方法对良性肿瘤的治愈率较好,但面对恶性肿瘤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放射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且深受广大肿瘤科医护人员的青睐。
本文将带领各位读者了解什么是放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具体流程。
放射治疗,顾名思义,则是利用各种放射线局部治疗肿瘤的一种方式。
目前常用的放射线种类包括各类X射线、电子线、质子线以及由放射线同位素产生的α、β和γ射线等。
该治疗方案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率较高,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放射治疗的应用和研究中都有所突破。
为降低恶性肿瘤的致死率,其中大概有68%左右的恶性肿瘤需要在不同阶段接受放射治疗。
从目前来看,放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外科肿瘤切除术以及化疗来说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其对身体造成的巨大伤害。
虽说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敏感度更高,却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的损害,大多数患者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常出现浑身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照射野局部组织也会出现相应的损伤表现。
不过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能够更为精准地将射线聚焦到局部病灶处,以减少周围细胞组织被射线照射误伤的情况,同时在放射治疗后配以一些辅助药物,可以较为明显地降低放射治疗后的副作用,以保患者后期治疗的开展。
虽说放射治疗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很大,但在肿瘤治疗的表现上确实颇具亮点,可以说是利大于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疗效较好。
对于像鼻咽癌这类肿瘤患者,应用放射治疗后未来五年地生存率可以高达85%左右,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高出了近20%,同时在像肝癌-肺癌等重大肿瘤疾病的控制上,应用该方案可将病情控制率维持在80%以上。
第二,作用显著。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有将近 55%的恶性肿瘤可以被治愈,而放射治疗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其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贡献便已达到了23%左右。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课件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3
第一节 鼻咽癌
临床症状 血涕、鼻堵,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头痛、面麻、复视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是 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晚期时可出现眼 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 舌偏斜、声哑、张口困难等症状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4
第一节 鼻咽癌
临床检查: 后鼻镜检查
前列腺癌
低度 敏感
胰腺癌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1
特点
需要高剂量照射 适形放疗
可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2
不敏感
来源于间叶 组织肉瘤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3
特点
放疗仅作为手术 辅助治疗
或转移复发后 姑息治疗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4
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器官
完整性和功能保全的治疗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6
放射肿瘤学的历史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7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8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9
放射治疗的地位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10
45%
WHO
22%
18%
5%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11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α, β,γ线;
放 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 射 器产生不同能量的X线; 源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
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人, 给与较低剂量放疗,
达到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止痛止血
缓解梗阻。
•临床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49
抑制肿瘤 细胞活性
1
控制肿瘤周 围微小病灶、
肿瘤放射治疗学

放疗剂量与分割方式
放疗剂量
放疗剂量是衡量放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放疗 剂量越高,对肿瘤的杀灭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分割方式
放疗分割方式是指放疗的总剂量分割成若干个小剂量进行照射的方式。不同的分割方式对肿瘤的控制 效果和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
01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 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成果转化方面,已有部分新技术和新方法被纳入临床指南和操
作规范,并在实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紧密结合,促进了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进
03
步和发展。
肿瘤放射治疗的未来展望
04
肿瘤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与 处理
早期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 能会出现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呕吐等症 状,通常在放疗后几天内 自行缓解。
疲劳
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 到疲劳,这是由于身体受 到辐射的影响。
皮肤反应
放疗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 干燥、发红、瘙痒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水泡、溃 疡等。
晚期不良反应
特殊部位肿瘤
如头颈部肿瘤、前列腺肿瘤等,放射 治疗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且对 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禁忌症
急性炎症
在急性炎症期,放射治疗可能会加重炎症反 应,导致病情恶化。
恶病质
对于恶病质患者,放射治疗可能会加重身体 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如肝、肾功能障碍等,放射治疗可能会进一 步损害器官功能。
缓解疲劳等症状。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减缓肿瘤生长和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
2. X 射线:X 射线是一种光子束,通过医疗设备产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X 射线可以穿过人体,透过物体,并且可以照射到不同的组织中,从而产生图像。
3. 加速器:加速器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加快电子的速度来产生高能射线,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加速器通常用于放射治疗中,可以提供更高的放疗剂量。
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通过使用多种不同角度和剂量的放射线来治疗肿瘤。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放射剂量,只对肿瘤进行治疗,而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最小的损伤。
5. 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放射线治疗肿瘤时所释放的剂量。
放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
素。
6. 放疗分期:放疗分期是指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分配不同的放疗剂量和角度,以便更好地治疗肿瘤。
7. 辐射暴露:辐射暴露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所面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防护措施来降低。
8.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屏蔽、限制接触时间和剂量、使用辐射防护设备等。
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除了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外,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从而阻止其生长和增殖。
本文将探讨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以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有辐射疗法和核素疗法两种形式,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损伤细胞的基因和DNA结构实现的。
辐射疗法中,高能射线包括X射线和γ射线通过穿透肿瘤组织,直接与细胞内的DNA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DNA链断裂,从而引起细胞凋亡。
核素疗法则是通过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使其被肿瘤细胞摄取,从而释放出射线杀伤细胞。
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放射治疗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放射治疗主要的杀伤机制。
其次,放射治疗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高能射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会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阻滞。
细胞周期的阻滞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为细胞凋亡提供更多的机会。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血供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肿瘤细胞需要大量的供氧和营养物质,然而放射治疗可以破坏肿瘤周围的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供应。
最后,放射治疗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研究发现,放射治疗会释放出肿瘤细胞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协同增强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根治性治疗。
对于早期肿瘤,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根除肿瘤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姑息性治疗。
对于晚期肿瘤或转移性肿瘤,放射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如手术切除和化学治疗。
通过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应用,可以达到协同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术后复发,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肿瘤放射治疗学

精选2021版课件
12
肿瘤诊断、分期、治疗的基本原则
+ 肿瘤诊断的基本原则:1.资料齐全 2.病理诊断
+ 肿瘤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 肿瘤(T)、淋巴结(N)、远处转移(M) 1.临床TNM分期:clinical TNM, cTNM 2.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 pTNM
+ 肿瘤治疗方案确定依据:循证医学。
精选2021版课件
13
肿瘤治疗的原则——综合治疗
+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 手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中放射治疗 手术后放射治疗 手术前及后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与化疗综合治疗 +手术放、化疗
精选2021版课件
14
放射肿瘤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 肿瘤的性质及范围的确定 + 治疗决策 + 计划设计 + 计划验证 + 计划执行 + 定期随访
射性镭、氡发生器
+ 1927年 协和医院建立放疗科、置放疗设备、 聘外籍物理师
+ 1932年 北大医院建放疗科 + 1949年 全国有5家医院有放射治疗设备 + 之后 放射治疗迅速发展。1986年中华放射
肿瘤学会成立,《中华放射肿瘤杂志》出 版。
精选2021版课件
8
放射肿瘤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 肿瘤放射物理学:研究放疗设备的结构、 性能以及各种射线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 探讨提高肿瘤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的 物理方法。
+ 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射线对肿瘤和正常 组织的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探讨预测和提 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 生物学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钴—60 机
固定型 旋转型
加速器
电子感应加器 电子感应加速器 电子感应加速器
射线 能量 物理
学 组织 反应
使用 方面
X线 10—400KV 皮肤量大,百分深度量小,半影小
皮肤反应重,各类组织吸收差异 明显
只能做等距治疗,结构相对简单, 关机时无射线,防护相对简单
γ线 3—4MV(1.25Mev) 皮肤量小,百分深度量小,有半影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 射程与能量成正比 •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均,超过一
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 •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线吸收差别
不显著 •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部位肿瘤的
照射
机型
通常的 X 线机
接触 X 线机(10—16KV) 中浅层 X 线机(60—160KV) 深部 X 线机(180—400KV)
65Mevπ 介子
加滤 后的 180Me v 质子
0
4
8
12
16
20
24
28 cm 水
• LET(liner energy transfer):在组织中沿 着次级粒子径迹上的线性能量传递
• 高LET射线:快中子、质子、负π介子及 氦、碳、氮、氧、氖等重粒子,快中子 不带电以外,所有其他粒子都带电,在 组织中有一定射程,具有电离吸收峰值 曲线(Bragg 峰)
二、放射源和放射治疗设备
• 放射源的种类
• 放射性核素蜕变产生的α、β、γ射线, 主要是γ射线
• X线治疗机和各类型加速器产生不同 能量的X射线
• 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 中子束等
• 放射治疗方式
• 外照射(远距离照射) 近距离照射 内用 同位素治疗
• 外照射常用的治疗机
• 普通X线机,60Co机和各类加速器
一 放射肿瘤学简史
1985. 12. 28 德国维尔兹堡大学 威廉• 康拉 •伦琴教授 X 射线的发现
1896. 1. 16 拍射人类第一张 X 光片 开创放射诊断学 1897. 维也纳 利奥波克医生 治愈一例良性发痣
开创 X 线疗法 1902. 成功治疗一例患 皮肤癌 的女患者
一位 X 线管技师右手诱发放射性皮肤癌 被迫截肢 1913. 美国制造库利奇热阴极管 获得可控的 X 射线输出 1920. 200 KV级 X 射线治疗机诞生 1922. 法国巴黎会议 里高得医生报告一组喉癌患者的治疗
治疗阶段 1953. 英国 哈默 •史密斯医院 安装行波电子直线家速器 1968. 美国 制造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
1953. 美国 海恩克提出后装技术 更新扩展了 近距离治疗的应用 1959. 建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概念 1965. 英国 回旋加速器产生的 快中子 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
二 放射治疗学在现代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位置
结果 确立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地位 1932. 在临床实践累积的基础上 库塔医生提出传统的时
间 — 剂量分割照射方式
1950. 重水型核反应堆 热中子轰击 Co59 获得放射性同位素Co60 1951. 加拿大 第一台 Co60远距离治疗机 问世 ( 1.25 MV γ 射线 ) 1930. 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 发明电子回旋加速器 1842. 柯斯特 研制成功 20 MV 电子感应加速器 1951. 加速器应用于医疗领域 进入超高压 ( 4 — 18 MV X 射线)
• 高LET射线相对低LET射线不同点:
• (1)形成电离吸收峰——Bragg peak;(2)相对生物 效应大,对含氧状态依赖小,利于杀伤乏氧细胞;(3) 细胞周期不同相放射敏感性差异小;(4)主要为致死 性损伤。
4
3
相 对 剂2 量
1
185Mev 质子及 65Mevπ 介子深度剂量曲线
185Mev 质子
WHO 1998 年报告 目前 45 % 的恶性肿瘤可获治愈
贡献构成
外科 放射 化疗
22 % 18 % 5%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 肿瘤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
65 — 75 % 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 整体治疗的 不同阶段 需要接受 放射治疗
贯穿于放射肿瘤科研和临床治疗的两项原则
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剂量,消灭肿瘤细胞,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邻近重要器官。
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一、电离辐射的概念
• 电磁辐射(光子线----低LET射线):
• 频率>1016/m2,波长<10-7;(1)放射能(X线):X 线治疗机,各类加速器产生;(2)放射性物质(Y射 线):人工或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
• 粒子辐射——高LET射线:
• 由快中子,质子,负∏介子及氮,碳,氧,氖等重金 属粒子产生;
检测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 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 • 电子对效应
四、电离辐射的生化效应
•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直接作用:有机自由基使DNA链断裂
• 间接作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强自由基 使DNA损伤
细胞群在分次放疗中的一系列变化—4R
• 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 致死性损伤(LD)亚致死损伤(SLD)潜在致死损伤
核医学 (nuclear medicine)
放射治疗学
• 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 治
疗剂量学和防护;
• 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 对射
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问题;
• 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
• 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 定位技术 摆位技术;
• 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
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晚期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剂量。 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急性放射反应的前提下,尽 量保持疗效而缩短总治疗时间。
放射学 Radiology
放射学 radiology
放射诊断学
放射治疗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therapeutic radiology)
各类组织吸收差异不明显,皮肤 反应轻
可做等中心治疗结构相对复 杂,关机时有射线,废钴源需
妥善处理
X 线、β 线
4—50Mev
皮肤量小,百分深 度量量,半影小
各类组织吸收差异 不明显,皮肤反应 轻(低能β 线皮肤
反应稍大) 可做等中心治疗, 关机时无射线,结 构复杂,工作环境 (水电,空调)要 求高,成本昂贵, 需专业人员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