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月度数据 1996-2016
我国历年CPI、PPI数据

我国历年CPI、PPI数据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之间表示差距偏大;以上表示差距悬殊;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中经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卡斯特指数;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在此基础上,计算先行和同步指数,统称为卡斯特指数;3、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它通过对部分企业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以企业景气指数为例;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4、消费者信心指数通过对消费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判读和预期来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则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经济走向的信心; 目前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以1997年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这个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的信心越高,这个数值越低,消费者的信心越低;二、主要需求指标经济增长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增长决定的;一般来说,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要相对温和一些,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往往是一些需求性因素;很多国家都把调节社会需求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大需求中,消费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从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中得到反映;相对其他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长期以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重要驱动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投资驱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国家也常常把对投资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尽管投资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低于消费,但投资的巨大波动常常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1、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考察投资需求变动的主要指标;2、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与消费需求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都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这样,投资对经济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需求拉动作用常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的滞后期,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要形成产品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增长的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同方向波动;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就业会上升,居民收人也会增加,并促进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时,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消费都会下降,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有所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变动基本上是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的;投资增长加快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较高;投资增长放慢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减缓;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都是正增长,只有1989年例外,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并使经济增长速度从1988年11.3%下降到4.2%,这也是中国197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1992年和1993年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与之相应,带动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 1998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连续数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刺激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投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因为投资形成固定资本、扩大生产能力会有明显的滞后,所以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一般会在短期内带动物价上升;从历史上看,中国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与物价波动也比较一致;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时,物价涨幅也较大;投资增速回落时,物价涨幅也会降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明显领先于物价的波动;如1989年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到谷底,居民消费价格在1990年下降到谷底;1993年投资增长先达到波峰,物价在随后的1994年达到波峰;4、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股票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或者说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投资,会改善企业效益,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而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则可能意味着经济景气下降,股票投资者在此时最好是抛出股票持币观望;但当投资过热时,经济正常运行通常会受到干扰,国家多会采取一些办法进行抑制;比如针1992—1993年投资过度膨胀,国家从贷款等方面进行控制,使过热的投资马上受到抑制,并带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同期股票价格也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所以,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适度加快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支撑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出现过热时,则可能不是好消息;反过来也一样,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意味着后期的经济景气可能会下降,对股票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对债券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提高物价水平,市场收益率水平会普遍上升,这会降低债券的价格;而投资增长速度的放缓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反倒是好消息;对汇率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增加投资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向好,应该推动本国货币升值;但如果投资需求过旺,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外汇需求增加,又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一般来说,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从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看,投资对汇率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但今后应该会更加明显;5、指标的发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发布;每个月和每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月后13日左右在各媒体转发的“国家统计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下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有当月和部分历史月度数据;年度数据于每年2月28日左右在统计公报上公布;三存货增加存货增加对于研究经济走向有特别的意义;存货增加本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之一,更重要的是,存货增加常常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存货的变动对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许多用来预测经济走势的景气指数都把存货增加作为一个先行指标包含在内;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之中,尽管存货增加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先行性,但在分析时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结合进行;1、概念存货增加就是指企业存货价值的变动额,即期末存货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2、存货变动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动一般来说,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同方向运动的:经济高涨时,存货占GDP的比例增加;经济相对萧条时,存货投资占GDP的比例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生产,预期好便增加生产,存货各构成部分,原材料储备、在产品、成品库存增加,存货比率上升;经济预期差,企业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存货比率下降,其结果是存货变动和实际产出同向变动;但在中国,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很少注意市场,产销经常脱节;经济景气时,产销衔接好,存货比率从高位下降;经济萎缩时,企业照旧生产,存货比率异常高升;如,经济低谷徘徊的1990年存货比率从1987年的4.9%升至9.3%,其后随经济景气的回升下降至1992年的5.1%;1993年清理整顿,到经济“软着陆”的1995年,存货比率升至6.1%;此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同方向的特征就表现得明显一些;1995年以后,随着GDP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存货比率连续下降,到2001年降至0.7%;3、存货增加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部分要留存下来,暂时不进入市场,这样,即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都维持不变,社会需求也会增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拉动作用;同时,正常情况下,存货的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预期本身就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反过来,如果存货减少,也会直接减少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99年,中国GDP增长%,比上年减慢个百分点,而当年存货减少689亿元,仅此一项就把GDP增长速度下拉个百分点;同时,也要注意,存货增加可能是不得已的,这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库存突然增加,则表明市场需求已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经济发展将要受阻,有进入停滞或衰退的可能;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期,如果商业库存突然减少,则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经济发展有好转的迹象;2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存货投资增加,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一般会拉动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涨幅可能回落;当然,如果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存货增加,则另当别论;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根据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可以判断存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增长加快和价格的上涨,则预示经济景气走强,企业效益会有所改善,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同时,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对债券投资者来说则不太有利;经济形势的趋好,会对人民币币值给予支撑,此时多持有人民币,减少外币持有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但如果在经济已经有过热迹象时存货突然增加,则表明社会需求没有与供给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步伐可能会放慢,股票投资者需要警惕,债券和外币的持有者则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存货减少,而经济停滞不前,市场状况不佳,则预示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债券和汇率可能上涨;4、存货增加的统计与发布存货增加是国家统计局在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中得到的;目前只有年度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编辑,每年5月中下旬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会公布上年度存货增加数据;四进出口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需,出口则是反映外需的主要指标;1、概念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2、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民需要的许多商品,可以由国内厂商提供,也可以用进口来替代;如果进口减少,社会总供给会减少,会有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富余的需求会转向国内产品,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样,国内厂商生产的一些产品,可以由国内居民消费,也可以出口到国外,出口增加,也就意味着需求的增加;这样,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都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反过来,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则会减慢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净出口本身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口和出口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基本都是同向运动;即出口增长较快时,进口增长也较快,出口增长减慢时,进口增长也减慢;而且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动都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这也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只是净出口能完全反映出来的,所以,在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影响时,既要考察贸易顺差的情况,也要考虑进出口总额的变动;2对价格的影响进口减少会减少国内的供给,出口增加会增加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国内的供给小于需求,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而进口增加会增加国内的供给,出口减少会减少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得国内的供给大于需求,减缓物价上升的压力;3对汇率的影响汇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进口和出口,反过来进出口也会通过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加大贸易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供给,这会使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减少或者是逆差的扩大,都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减少外汇供给,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4进出口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影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使净出口增加,增加外汇收入;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结售汇制,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收入出售给银行,会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市场利率;这也会进一步加大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反之,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会使净出口减少,减少外汇收人,则会使货币供给收缩,提高市场利率;5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出口对相关行业的证券价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一般来说,进出口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其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的影响是一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净出口增长加快,对股票持有者有利,但对债券持有者不利;反过来,进出口增长放缓对股票持有者来说是利空消息,但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则属于利好;3、进出口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进出口数据由海关总署负责统计和提供;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进出口数据一般同时公布人民币数据和美元数据;1994年及以后,月度进出口人民币数据是按当月美元数据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上月末汇率的数据;进出口每个月的初步数据由海关总署在月后13日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详细数据月后25日内提供;海关总署网站与商务部网站都可以查到相关数据;海关总署编辑出版中、英文版的中国海关统计月刊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也可以查到,其中,中国海关统计月报在月后25日内出版,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在年后6个月内出版;五利用外资由于我国在过去一直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外资本的流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而且,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还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研究分析宏观经济时,利用外资状况常常会受到特别关注,被用来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以及可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1、利用外资的概念一般所说的利用外资指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所谓外商直接投资,常用英文缩写FDI表示,是指海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中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在通常的运用中,利用外资这个指标常常会在两个方面用到,一个是对外经济统计部分,反映国际收支中的资金往来,另一个是在投资中,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利用外资;2、利用外资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表明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也往往意味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对国民经济有拉动作用;外资流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仍有潜力,企业会相应提高产量,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外资流人减少,则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历史上看,利用外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2对价格的影响利用外资的增加会直接增加社会需求,并导致国外净资产和外汇占款的上升,在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增加总的社会需求,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使物价有上涨压力;反之,利用外资减少会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从历史上看,利用外资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也是基本一致的;3对汇率的影响外资流入可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币的供给,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反过来,如果利用外资大量减少,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利用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还比较小;但一般来说,利用外资增长加快,表明国内经济前景较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对证券市场是有利的;如果利用外资增长放慢或者是减少,则表明国内经济对外资吸引力减弱,国际收支状况可能恶化,对企业效益有不利影响,。
主要价格指数的分析及估算方法

buit −12
7
∑ cixit
cix = i=1
7
.
....
....
....
.
ciX
t i
=
ciit
ciit −12
5
∑ mtxit
mtx = i=1
5
............ mtxit
=
mt
t i
mt
t i
−12
7
∑ egx
t i
egx = i=1
二、分析 (一)价格指数的基本概念
价格指数是同一组产品和劳务在各年(期)的价格同它在某一基年(期)的价格相除所得
的比率。基年(期)的指数定为100,如果该组产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则以后报告期的指数
相应提高。在我国,常用的年度价格指数基本都以上年作为基期进行比较计算;而
月度指数中则既有同比值(即与去年同月价格相比),也有环比值(即与上个月价格相比),
2、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证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 线性相关性,然后建立单变量线性方程,搜索最佳样本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者价格指 数进行估计。
3、对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以此计算利率平减指数。两个指 数的权重为91~96年度的社会总消费与总投资的平均比率。
5、利率平减指数 利率是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枢纽,它受到最为密切和广泛的关注。其中名义利率和实 际利率的相互作用对于社会投资、消费以及政府行为都具有深刻的影响。通常所说的名义利 率往往忽略了通货膨胀对借贷成本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根据价格水平的预期进行过调整,从 而更能精确反映借款的真实成本。更确切地讲,如此定义的实际利率是所谓“事前实际利率”, 因为它是根据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进行调整的,正是这个实际利率对于经济决策最为重要。 根据价格水平的实际变动进行调整的利率被称为“事后实际利率”,它描述价格水平变动之
对ppi与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

对PPI与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一、引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最重要的价格指数,分别反映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领域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
自2002年10月份起,我国价格总水平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同时也出现了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同步,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等现象,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从2008年4月开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持续三个月回落,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环比下降0.8%,比上半年CPI平均水平7.9%下降1.6%,而7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0%,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距继续拉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是短暂的分离,还是长期如此,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为此,本文从1996年10月到2008年5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出发,就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探讨,以期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PPI对CPI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制约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PPI并非按国际惯例编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循环来看,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中间流通环节,才能进入终端消费领域,PPI反映的是工业品出厂环节价格的变化,CPI 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环节的价格变化,PPI居于CPI的上游,PPI的变化将引起CPI 相应的变化。
根据我国的统计制度,PPI对CPI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的变化。
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变化。
因此PPI与CPI之间有一定的传导关系。
1.供求关系影响PPI向CPI传导。
理论上讲,成本的变化是导致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能否将成本转移到价格上还要看市场的供求状况。
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16年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3%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6-02-18?09:302016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 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6.3%。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6.9%,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5.2个百分点。
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9.8%,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9.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9%。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 5%,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0.7%,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1.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6%。
据测算,在1月份-5.3%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13.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0.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10.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7%。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7%,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5个百分点。
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3%,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2%。
生活附注1.指标解释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 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1996-2016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
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程度的相对数。
程度的相对数。
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和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三部分组成的。
中国历年按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统计(2015-2019)(上年=100)

2019年
99.7 100.8 96.4 112.3 101.2 104.8 101.4
103.0 101.3 101.2 102.3 99.4 100.6 101.4 100.9 101.3 95.0 100.2 102.7 96.5 96.1 101.7 93.9 99.4 102.2 97.9 99.3 100.9 100.8 100.5 99.3 100.3 97.9 99.1 100.9 101.3 104.1 102.8 99.1 103.1 102.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8.7
96.9
99.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7.0
90.4
102.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2.2
101.9
102.0
注:本表2017年及之前工业行业划分标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2018年及之后工业行业划分标准依据《国民经 (GB/T4754-2017).
及之后工业行业划分标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行业
中国历年按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统计(2015-2019)(上年=10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4.8
98.6
106.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5.3
98.3
128.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62.7
83.6
129.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9.7
96.5
115.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1.3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99.5
102.8
101.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精心整理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23目前,一些。
4为体现历13理;1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
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
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
精心整理中经指数。
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
卡斯特指数。
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
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111.7 110.1 109.2
109 108.7
100.7 100.9 101.1 101.4 101.7 102.1 102.5 103.1 104.2 104.6 104.8 104.8 104.6 104.6 104.6 104.4 104.1 103.8 103.5 103.3 102.6 102.5 102.2 102.1
1999年6月 1999年5月 1999年4月 1999年3月 1999年2月 1999年1月 1998年12月 1998年11月 1998年10月 1998年9月 1998年8月 1998年7月 1998年6月 1998年5月 1998年4月 1998年3月 1998年2月 1998年1月 1997年12月 1997年11月 1997年10月 1997年9月 1997年8月 1997年7月 1997年6月 1997年5月 1997年4月 1997年3月 1997年2月 1997年1月 1996年12月 1996年11月 1996年10月 注:国家统计局从 2011年1月开始实施
104.9 104.6 103.7 103.7 103.5 103.3 103.5 103.1 102.5 102.4 102.1 101.9 101.9 101.8 101.5
101 100.6 100.6 100.3
100 99.8 99.6 99.6 99.7 99.6 99.7 99.5 99.5 99.5 99.6 99.7 99.8 99.7 99.7 99.8 100.2 100.4 100.3 100.5 100.9 101.7 101.7 101.6 101.4 101.8 101.7 101.8
101 100.5 100.3
99.9 Leabharlann 9.72003年10月 2003年9月 2003年8月 2003年7月 2003年6月 2003年5月 2003年4月 2003年3月 2003年2月 2003年1月 2002年12月 2002年11月 2002年10月 2002年9月 2002年8月 2002年7月 2002年6月 2002年5月 2002年4月 2002年3月 2002年2月 2002年1月 2001年12月 2001年11月 2001年10月 2001年9月 2001年8月 2001年7月 2001年6月 2001年5月 2001年4月 2001年3月 2001年2月 2001年1月 2000年12月 2000年11月 2000年10月 2000年9月 2000年8月 2000年7月 2000年6月 2000年5月 2000年4月 2000年3月 2000年2月 2000年1月 1999年12月 1999年11月 1999年10月 1999年9月 1999年8月 1999年7月
97.9 94.2
93 92.1 91.8 92.2 92.8 93.4
94 95.5 96.7 98.9
102 106.6 109.1 110.1
110 108.8 108.2 108.1
108
97.1 97.9 98.8 99.2 99.5 100.3 101.4 102.6 105.2 107.1
98 97.7
98 98.4 98.6 98.6 98.5 98.7 98.4 97.7 97.3 97.1 97.4 98.1 98.4 98.4 98.1 97.8 97.2 96.4 96.5 97.1
94.3 93.5 93.1 92.4 92.4 92.4 92.3 92.3 93.1 93.8 94.1 94.1 94.1 93.8 94.4 95.7 96.5
100 100.1 100.2 100.3 100.2 100.2
99.9 99.8 99.7 99.7
100 100.1
100 99.9
100 100 100 100.1 100.3 100.5 100.7 100.7 100.5 100.3 100.2 100.1 100.2 100.4
2012年6月 2012年5月 2012年4月 2012年3月 2012年2月 2012年1月 2011年12月 2011年11月 2011年10月 2011年9月 2011年8月 2011年7月 2011年6月 2011年5月 2011年4月 2011年3月 2011年2月 2011年1月 2010年12月 2010年11月 2010年10月 2010年9月 2010年8月 2010年7月 2010年6月 2010年5月 2010年4月 2010年3月 2010年2月 2010年1月 2009年12月 2009年11月 2009年10月 2009年9月 2009年8月 2009年7月 2009年6月 2009年5月 2009年4月 2009年3月 2009年2月 2009年1月 2008年12月 2008年11月 2008年10月 2008年9月 2008年8月 2008年7月 2008年6月 2008年5月 2008年4月 2008年3月
104 104.5 105.3 105.2 105.2
106 105.8 105.6 105.4 105.8 107.1 108.1 108.4
108 106.8 106.4 106.4 105.7
105 104 103.5 103.5 103 101.9
107.2 106.5
106 104.8 103.1 102.5 102.2 102.2 102.5 102.9 103.1 102.9 102.8 103.8 103.6 103.4 103.8 104.4 104.5 104.8 104.8 103.4 102.6 103.5 104.2 104.2 104.6 104.5 105.6 106.2 107.3 107.1 107.2 108.2 107.9 107.6 107.1 107.8 109.4 110.7 110.9 110.2 108.7 108.2 108.1 107.1 106.2 105.1 104.6 104.6 104.1 102.7
102 101.8 101.4 101.2
101 100.6 100.8
99.8 98.6 98.2 98.1 97.7 97.9 98.1 98.3 98.6 99.6 100.1 101.2 102.1 103.1 103.7
104 104.6 104.8 105.1 105.4 105.5
2008年2月 2008年1月 2007年12月 2007年11月 2007年10月 2007年9月 2007年8月 2007年7月 2007年6月 2007年5月 2007年4月 2007年3月 2007年2月 2007年1月 2006年12月 2006年11月 2006年10月 2006年9月 2006年8月 2006年7月 2006年6月 2006年5月 2006年4月 2006年3月 2006年2月 2006年1月 2005年12月 2005年11月 2005年10月 2005年9月 2005年8月 2005年7月 2005年6月 2005年5月 2005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2月 2005年1月 2004年12月 2004年11月 2004年10月 2004年9月 2004年8月 2004年7月 2004年6月 2004年5月 2004年4月 2004年3月 2004年2月 2004年1月 2003年12月 2003年11月
106.6 106.1 105.4 104.6 103.2 102.7 102.6 102.4 102.5 102.8 102.9 102.7 102.6 103.3 103.1 102.8
103 103.5 103.4 103.6 103.5 102.4 101.9 102.5
103 103.1 103.2 103.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指数(上年同月=100)
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指数(上年
同月=100)
生活资料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指数(上年
同月=100)
95.7 95.1 94.7 94.1 94.1 94.1 94.1 94.1 94.6 95.2 95.4 95.4 95.4 95.2 95.7 96.7 97.3 97.8 98.2 98.8 99.1 98.9 98.6
数据库:月度数据 时间:
199401,last300
时间
2016年4月 2016年3月 2016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 2015年8月 2015年7月 2015年6月 2015年5月 2015年4月 2015年3月 2015年2月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 2014年8月 2014年7月 2014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4月 2014年3月 2014年2月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 2013年8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2013年1月 2012年12月 2012年11月 2012年10月 2012年9月 2012年8月 2012年7月
98 98.1 98.2 98.2 98.2 97.8 97.7 97.7 97.3 97.2 97.8 97.9 98.2 98.6 98.5 98.4 98.8 98.7 98.9 98.8 98.3 98.6 98.4 98.4 97.9 97.5 97.3
98 99.7 98.4 98.2 97.6 97.2 97.4 96.5 95.9 95.9 96.9 95.9 96.1 96.6
97.9 98.6 99.3 99.7
100 100.7 101.7 102.7
105 106.5 107.3 107.5 107.1 106.8 106.8 107.3 107.2 106.6 105.9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