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2.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 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元旦 C.元宵节 )
D.中秋
3、 北宋一位商人来到都东京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所, 有说书的、 唱曲的、有卖药材、 古玩的、甚至还有算卦等等,请推断他到了哪里( A.交子 B.瓦舍 C.市舶司 )
四、合作探究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 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 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 化生活。 5.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
9、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 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重阳节 C.元宵节 B.元旦 D.中秋
10、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 。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 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 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 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C.吴道子 B.顾恺之 D.张择端案 审核组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
掌握宋元时期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
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
大都市:①北宋的__________、南宋的临安、________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②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____。
2。
瓦子和勾栏的出现:①原因:城市的繁荣,_______________的壮大。
②开封城内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
3.杂剧:形成于________。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4。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宋词1.词在_________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著名词人:①苏轼:他的词风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词风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__________________,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三、元曲1.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南戏等.2。
著名戏剧家:①元朝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
②“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白朴。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1)请将以上著名词人与下面的词句对号入座.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历史情境“时空之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导游”||,近距离的感受宋元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设计学生“诗词飞花令”对决和宋词、元曲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宋元都市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导入:1、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2、出示史料:西方学者对宋元都市生活的评价:13世纪(宋元时期)中国在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里一名马夫||。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文字双重视觉冲击||,让学生在充满期待和带着浓厚的兴趣中来学习宋元都市和文化||。
【预习案】一、都市之旅“游瓦子看杂剧游繁华都市||,划旱船赛龙舟过传统佳节”教师出示三张“时空列车”车票||,学生猜测都市之旅去哪里1、开封站——热闹非凡游瓦子今天我们先去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每月举办5次庙会||,供“百姓交易”||,内外人流如潮||。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百货||,靠近佛殿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我们在那里不光能买卖到各种纪念品||,还可以观看傀儡戏、舞剑、杂技各种表演||。
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赶上元宵节||,还可以欣赏到皇家乐队演奏||。
我们在大相国寺游览到中午||,是不是该吃点、喝点了?是不是该亲身体验一下宋朝人的娱乐项目了?我们一起走入瓦子||,去享受宋朝的都市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娱乐情况。
列举出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学会读词说史、看图探史,形成孤证不立,多重证据意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1.学会读词说史看图探史,形成孤证不立,多重证据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法提示】
我要学会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阅读教材。
学习依据史料进行分析,形成史料互证的方法。
【学习材料】
【学习过程】
1.依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时间6分钟
2.探究诗词的基础知识与情感,时间5分钟
3.探究节日习俗,时间3分钟
4.探究宋元的城市,学会诗词史料互相印证的方法,时间5分钟
5.探究宋元娱乐文化生活,学习诗词与《清明上河图》互相印证,时间10分钟
6.探究探究宋元都市娱乐繁荣和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城市繁荣、民族交融等有什么关系?时间6分钟
7.小结与习题回顾 5分钟
【达标检测】
1.连线互动
北宋临安
南宋大都
元朝开封
苏轼《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西江月》
2. 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拓展延伸】
进一步探究《清明上河图》中体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证据。
人教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无答案)第 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基础知识】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期间有名的多数市:_____、__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
3、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
4、专供演出的圈子:___。
5、勾栏内的娱乐活动:___、___、___、___等。
6、杂剧形成于___。
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7、欢喜的节日:___、___、___、___。
二、宋词二、宋词和元曲:1、词在__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宋词的代表人物:(1)北宋:______。
(2)两宋之交女词人:______。
(3)南宋:______。
3、元曲包含___、___和___等。
4、最优异的剧作家:元代的______,代表作是______。
5、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成书时代2.作者:3.体例:4.内容:【能力提高】1.瓦子盛行的原由?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的异同点。
【堂测】1.此刻网上很是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若是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国都,这里人烟浓密、商业繁华,念书人在茶馆酒坊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买卖,讨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管在“瓦肆”游乐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忿忿之色。
据此可推测,小明应当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代多数2..“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爱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嘲讽的意味外,同时也()人教版七年历史下册第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无答案)A.说了然知识分子受社会广泛尊敬B.表现了宋代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由 D.反应了宋代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争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案(无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自学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重难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及宋词和元曲;通过宋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基础自学1.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宋代的阶层不断壮大,市民也丰富起来;出现、等娱乐场所。
3.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杂剧形成于, 时兴盛,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朝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5. 苏轼: 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的词风,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6.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
7.生活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
三、分析探究1.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和条件?2.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3.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四、知识体系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3.传统节日和习俗流传至今二、宋词和元曲1.特点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五、拓展测评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元宵节看彩灯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垢之外”。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讲授新课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生活的需求增大。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仅可以看到林立的店铺,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娱乐场所,在宋代,娱乐场所被称瓦子。
瓦子的出现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瓦子、勾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的结果。
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
在瓦子中设置的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
内设戏台、后台和观众席。
每座瓦子中都有勾栏,少者一两座,多者十余座。
最大可以容纳数千人。
在这些娱乐场所里,有哪些娱乐节目上演呢?生:有耍杂技的、踢球的、武术表演的、还有表演戏曲的。
师:这里就提到了宋代的杂剧: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教学内容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型 新授课编号知识点二 宋词和元曲1.宋词(1)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________,也称________。
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格式,叫作词牌。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 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等。
①苏轼:词风 而 ,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②李清照:词风 、 、 。
北宋灭亡后,她的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③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 ,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 (1)内容:元曲包括 、 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________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 》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
知识点三 史学1. 《 》是 司马光编写的 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 到 13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写这部著作的目的是“ ”。
2. 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和 ,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主备 侯慧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繁荣的都市生活。
2、知道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重点、难点 繁荣的都市生活。
瓦子的出现。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小组探讨 合作探究学 习 活 动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浏览课本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1) (2) (3)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学习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导入示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笔下的杭州。
宋元时期都城景象繁华,文化生活丰富。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
(一)预习检测: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
2.开封城里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3.杂剧形成于,元朝建立后,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杂剧包含了、、、等技艺在内。
4.宋代的节日有、、、等。
5.词是一种,也称,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词人有、、。
6.元曲包括、和。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代表作是悲剧。
元曲四大家包括、、、。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
宋元时期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它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走进宋代元社会,感受一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生活。
解说词: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
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1.大相国寺在宋代深得皇家尊崇,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
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什么?宋元时期,除了北宋的开封外,还有哪些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的名称。
名称:图一:____ ____ 图二代表作:____ ___
步骤二作品欣赏
材料一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体载。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三、训练反馈,运用史实:
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
”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 )
A.北宋的开封
B.南宋的临安
C.元朝的大都
D.西夏的兴庆
3.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
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5.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其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
D.《念奴娇·赤壁怀古》
6.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四、学习感悟:
都市和文化是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写照,宋元时期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两宋经济文化的繁荣,本节课我们一同学完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你一定有所感触,浮想联翩……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