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习题
生物化学第九版习题集 附答案(第一二章)

第一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组氨酸2.下列哪个性质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 ()A.胶体性质B.两性性质C.沉淀反应D.变性性质E.双缩脲反应3.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是它的等电点B.大多数蛋白质在含有中性盐的溶液中会沉淀析出C.由于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大,所以沉淀蛋白质时应远离等电点D.蛋白质不具有两性解离性质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4.在下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哪一种取决于完整的肽链? ()A.凯氏定氮法B.双缩尿反应C.紫外吸收法D.茚三酮法E.以上都不是5.尿素不可用于破坏()A.肽键B. 二硫键C、盐键 D.离子键 E.氢键6.蛋白质变性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A.分子量改变B.溶解度降低C.粘度下降D.不对称程度降低E.无双缩脲反应7.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A.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B.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C.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D.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E.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8.蛋白质分子中维持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肽键B.二硫键C.酯键D.氢键E.疏水键9.下列不含极性链的氨基酸是()A.酪氨酸B.苏氨酸C.亮氨酸D.半胱氨酸E.丝氨酸10.能够参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构型为()A.除甘氨酸外均为L系B.除丝氨酸外均为L系C.均只含a—氨基D.旋光性均为左旋E.以上说法均不对11.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12.蛋白质的电泳行为是因为:()A.碱性B.酸性C.中性D.电荷E.亲水性1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征元素是:()A.CB.HC.OD.NE.P14.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中例外的是()A.亚基B.α-螺旋C.β-折叠D.β-转角E.无规则卷曲15.下列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显色为蓝紫色例外的是()A.丙氨酸B. 脯氨酸C.亮氨酸D.半胱氨酸E.甘氨酸16.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影响α-螺旋结构的稳定()A.侧链过大B.侧链过小C.异种电荷D.同种电荷E.脯氨酸17.蛋白质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使其具有紫外吸收的性质()A.色氨酸B. 脯氨酸C.亮氨酸D.半胱氨酸E.甘氨酸18.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不具有的特点是()A.不带正电荷.B.不带负电荷C.溶解度大D.电泳时在原点不移动E.易变性19.肽键的正确表示方法是()A.―CO―NH―B.―NO―CH―C.―NH2―CO―D.―NN―CO―E.―CH―NO―20.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A.胰岛素B.核糖核酸酶C.谷胱甘肽D.血红蛋白E.以上都是21.蛋白质变性不包括()A.氢链断裂B.肽键断裂C.疏水作用破坏D.范德华力破坏E.盐键破坏22.核糖核酸酶具有生物学活性时必须具有哪一级结构()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五级结构23.每克某蛋白质溶液中含氮量为0.02克,则100克该溶液中所含有的蛋白质有多少克()A.12.50克B.1200克C.6.25克D. 625克E.16克24.下列哪种氨基酸为中性氨基酸()A.谷氨酸B.精氨酸C.组氨酸D.天冬氨酸E.脯氨酸25.下列哪种氨基酸中含有亚氨基()A.丝氨酸B.亮氨酸C.脯氨酸D.组氨酸E.蛋氨酸26.下列氨基酸不含硫的是()A.蛋氨酸B.胱氨酸C.甲硫氨酸D.半胱氨酸E. 色氨酸27.重金属中毒时,可用蛋白质溶液使其沉淀来缓解中毒,若蛋白质的PI=8,则溶液的PH应为多少()A.8 B.〈8 C.〉8 D. ≥8 E. ≤828.有关亚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每种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维结构B.亚基内除肽链外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共价键存在C.一个亚基只含有一条多肽链D.亚基单位独立存在时具备原有生物学活性E.亚基与亚基间互相联系29.血红蛋白的氧合动力学曲线呈S形,这是由于()A.氧可氧化Fe2+使之变成Fe3+B. 第一个亚基氧合后构象变化,引起其余亚基氧合能力加强C.这是变构效应的显著特点,有利于血红蛋白执行输氧功能的发挥D.亚基空间构象靠次级键维持,而亚基之间靠次级键缔合,构象易变E. 亚基与亚基间互相制约。
随机过程作业和答案第一二章

随机过程作业第一章 P9例题6:随机过程X(t)=A+Bt, t ≥0, 其中A 和B 是独立随机变量,分布服从正态分布N(0, 1)。
求X(t)的一维和二维分布。
解 先求一维分布。
当t 固定,X(t)是随机变量,因为 EX(t)=EA+tEB=0, DX(t)=DA+2t DB=1+2t故X(t)具有正态分布N(0, 1+2t )。
这亦是随机过程X(t)的一维分布。
再求二维分布。
当1t , 2t 固定, X(1t )=A+B 1t , X(2t )=A+B 2t因A 、B 独立同正态分布,故(A, B)T 亦为二维正态分布。
则其线性变换也服从正态分布。
且所以二维分布是数学期望为(0, 0)T,协方差矩阵 的二维正态分布。
P10例题7:随机过程X(t)=Acost, -∞<t<∞,其中A 是随机变量,且有分布列 A 1 2 3 P 1/3 1/3 1/3 求 (1) 一维分布函数(2) 二维分布函数解 (1) 先求所以222211211)DX(t ,1)DX(t , 0)EX(t ,0)(t t t EX +=+===212121211))(())()X(t ())X(t ),(cov(t t Bt A Bt A E t X E t X +=++==⎥⎦⎤⎢⎣⎡++++222121211111t t t t t t )3π,0x x F )2πF(x;x F ;,( ),4;(21π( ;) 4F x π。
X()cos ,442A A ππ==显然,三值,,易知它仅取2232 22{()42P X π=={cos 42P A π==1P{A 1},3==31}223)4({ ,31 }2)4({====ππX P X P 同理,⎪⎪⎪⎪⎪⎩⎪⎪⎪⎪⎪⎨⎧≥<≤<≤<= 2 23 x 1,2 23x 2 ,32 2 x 22 ,3122 x 0 )4; ( ,πx F进而有P18例题1:具有随机初相位的简谐波 其中a 与 是正常数,而 服从在区间[0,2 ]上的均匀分布, 求X(t)的数学期望方差和相关函数。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练习题

第一、二章数学练习题一、填空1、321-的倒数是 ,321-的相反数是 ,321-的绝对值是 , 已知|a|=4,那么a = 。
2、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 __,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 __,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3、绝对值大于1而不大于3的整数有 ,它们的和是 。
4、有理数-3,0,20,-1.25,143, -12- ,-(-5) 中,正整数是 ,负整数是 ,正分数是 ,非负数是 。
5. 化简: -=+-)2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6、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11;21;-31;41; ; ;……;第2003个数是 。
7、32b a -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
8、已知x n y 2和21x 2y m-1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 9、如果3x n -(m-1)x+1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则-m+n 2=________.10、已知x 2+3x 的值为2,则3x 2+9x-6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11、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是b ,百分数字是c 的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12、三个连续奇数,中间一个是n ,则这三个数的和为 .13、a=3,|b|=10,且|b-a|=-(b-a ),则a-b=____14、a ,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则2a-3dc+2b=__ __ 15、若0|1|232=-+b a ,则a=____,b=____16、近似数2.58万,精确到__ __位,有____ 个有效数字。
17、如果多项式3x 2+2xy n +y 2是个三次多项式,那么n= 。
18、观察单项式-x,2x 2,-3x 3,4x 4,…,-19x 19,20x 20,…则第2007个单项式为________.19、已知多项式ax 5+bx 3+cx ,当x=1时值为5,那么该多项式当x=-1时的值为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并会进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过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初始速度、最终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4、位移、时间、初速度、末速度间的关系式:。
问题1:如何解决单一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例1:以36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下坡,在斜坡上以0.2m/s2的加速度直线匀速加速,30秒后到达坡底。
计算斜坡道路的长度和汽车到达斜坡底部时的速度。
练习1、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m时开始制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
求:(1)车匀减速行驶时的加速度的大小;(2)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
问题2:如何处理多个过程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例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后速度达到20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4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
要求:(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是多大?(2)质点在16s末的速度为多大?(3)在整个过程中,粒子的位移是多少?练习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时,整个过程中的颗粒位移为25m。
问:(1)粒子以匀速运动的速度有多快?(2)减速运动中粒子的加速度是多少?(3)粒子以恒定速度运动多长时间?1/24(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末速度vt、经历的时间为t,则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___________;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为:vt/2=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s/2=_____________。
高一政治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政治第一二章测试题选择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
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党的最高纲领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B. 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 国家所有制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的主要任务是()。
A. 经济发展B. 人民解放军的建设C. 国防建设D. 其他政治建设5. 党的基本路线是()。
A. 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任务B. 规定了国家安全的最高纲领C. 规定了党的政治方向D. 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判断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
`A`2. 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
`B`3.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A`简答题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2. 解释一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 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解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工程等的基本路线。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两个基本点,即经济建设是中心,坚定不移地搞经济建设,一手抓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章+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 1 章习题答案2(4)程序的CPI和哪些因素有关?参考答案:程序CPI由程序中指令的组成和每条指令的CPI决定程序中指令的组成由程序设计、编译器、ISA决定每条指令的CPI由计算机组织(微体系结构)决定3.假定你的朋友不太懂计算机,请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你的朋友介绍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参考答案:(略)4.你对计算机系统的哪些部分最熟悉,哪些部分最不熟悉?最想进一步了解细节的是哪些部分的内容?参考答案:(略)6.若机器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其时钟频率分别为1GHz和1.5GHz。
在指令集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指令A~E。
下表给出了在M1和M2上每类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
请回答下列问题:(1)M1和M2的峰值MIPS各是多少?(2)假定某程序P的指令序列中,五类指令具有完全相同的指令条数,则程序P在M1和M2上运行时,哪台机器更快?快多少?在M1和M2上执行程序P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各是多少?参考答案:(1)M1上可以选择一段都是A类指令组成的程序,其峰值MIPS为1000MIPS。
M2上可以选择一段A和B类指令组成的程序,其峰值MIPS为1500/2=750MIPS。
(2)5类指令具有完全相同的指令条数,所以各占20%。
在M1和M2上执行程序P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分别为:M1:20%×(1+2+2+3+4)= 0.2×12 = 2.4M2:20%×(2+2+4+5+6)= 0.2×19 = 3.8假设程序P的指令条数为N,则在M1和M2上的执行时间分别为:M1:2.4× N×1/1G = 2.4N (ns)M2:3.8×N×1/1.5G = 2.53 N (ns)M1执行P的速度更快,每条指令平均快0.13ns,也即M1比M2快0.13/2.4×100%≈5%。
(问题:如果说程序P在M1上执行比M2上快(3.8–2.4)/3.8×100% = 36.8%,那么,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填空题
•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 ______ 、 _____ 和 _____ 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 展研究的学科。 1838 年 , _______ 和 _______ 提 出 了 ________,认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 单位。 1858 年 德 国 病 理 学 家 魏 尔 肖 提 出 ____________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 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11
6
10. 细菌胞质内含有DNA以外的遗传物质, 能复制的环状结构称为 B A、基粒; B、质粒; C、基质颗粒; D、中间体; E、小核 11. 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 A 述有误 A、常为一条线性的DNA分子 B、分布在核区 C、 DNA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 D、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 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 7
9
三、判断题 1.细菌的基因组主要是由一个环状DNA分子 盘绕而成,特称为核区或拟核。 T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一个重要的特 点就是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器。 F 3.所有的细胞均具有两种核酸,即DNA和 RNA。 T 4.核糖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而在原核细 胞没有。 F
10
四、填空题 1.真核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另外还有各种 ______________,它们将细胞进行分区, 为各种代谢活动提供固定的场所,而 _____________的存在为细胞提供了结构 框架,决定了细胞形状和细胞的大致结构。
1
三、判断题 F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结构。F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 T 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 胞有机体。F 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 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F
二、X型题 1. 下列哪些结构属于膜相结构 BDE A、核糖体; B、溶酶体; C、中心体; D、线粒体; E、高尔基复合体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 ABC A、具有核物质并能进行增殖; B、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C、具有蛋白质合成系统; D、能单独生活在周围的环境; E、具有一条染色体 3. 原核细胞所具有的结构 AC A、中间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8
4. 原核细胞特征是 ACD A、DNA分子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 B、有内膜系统 C、DNA分子为环状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E、有细胞骨架 5.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 ABD A、细菌; B、支原体; C、蕨类; D、放线菌和蓝绿藻; E、酵母菌 6.细菌是原核生物的典型代表,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ABC A、分布广泛; B、体积较小; C、外表面有细胞壁; D、RNA是其遗传物质; E、进化谱系上比古细菌更接近真核生物
3
•
•
第二章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 的是 A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E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C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5
7.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下列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 A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D、必须先对RNA进行加工; E、翻译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
4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C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C A、一条DNA并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与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D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二、X型题 ABCDE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 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BD 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2. ______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