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 57岁,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 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 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方面的作为,因而被称 12 为“真三不朽”。
王阳明其人
?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 公认达到三不朽标准,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
? 50岁,正德十六年( 1521年),始揭“致良知”之教。
王阳明其人
? 55岁时,1526年,王守仁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
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
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目,于是抓捕了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
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
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
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
8
王阳明其人
? 正德十二年( 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 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 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 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 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 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 讨伐浰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 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王阳明ppt课件

王阳明ppt课件

书法传承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但他的 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 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王阳明与儒释道的关系
儒家思想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心性本无间,通过内心的修 炼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佛教影响
王阳明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尤其是禅宗思想,主张通过静坐冥想、 参禅悟道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升华。
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价值
王阳明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 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王阳明的书法艺术
书法特点
书法价值
王阳明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风格独特 ,笔法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展现出 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收藏价值,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 产和艺术瑰宝。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世界上所有的道理、真理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需要 向外去寻找。人们只需要通过内省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心中的理,从而掌握世界 的真理。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体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
总结词
王阳明主张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 认知。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认知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付诸实 践。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所知付诸实践 ,才能真正达到认知的境界。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对于认知 的重要性,反对空谈理论。
主张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育
王阳明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他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
因材施教
王阳明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他主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王华受够了自己儿子的怪异行为,他下达了最后通牒,你 想研究什么我都不管,但你必须考中进士。从此他重新捡起 了四书五经,开始备考。二十一岁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 举人。随后的会试却两次落榜,痛定思痛,他淡淡地说: “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句话的意思 是,一般的人都认为没有考中进士,没有取得功名是一件可 耻的事,我倒是觉得没有考中,没有取得功名而怨天尤人, 从此一蹶不振,这才是件可耻的事情。他非常潇洒,没考上 回家去吧,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志向专一—成为圣贤。
走进阳明之 ——知行合一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是针对朱熹的观点而来 的。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是我们必先经过“格物” 而“致知”(获得知识),然后才可以将“知”(理)运用 出来。 这种“知先行后”的观点无形中给封建士大 夫、文人不干实事大开方便之门。
王阳明则认为“知行本一”,如果花一辈子时间求 “知”,而不去“行”,那么“知”就可能会变成没有 意义的东西。 “知行合一”这种观点 专治 “知先行 后”的流弊。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朱熹的铁杆“粉丝”
科举考试,都要读的是朱熹等 人的著作。有一天一位钱姓朋友 来了,他跟朋友讲,格物就能致 知。穷理,就能成为圣人。我们 去做一做,格物,看看是怎么回 事,有竹子,他就说去格格这些 竹子有什么道理,阳明这个朋友 格了三天,格出毛病来了。王阳 明说可能你太虚弱了,让我来吧 。格竹子,面对着竹子看有什么 道理。
这一命题既是对朱熹学说的发展,也是王阳明传 奇人生的一大写照。
在平叛和剿匪的实践中,王阳明又进一步提出 第三个”命题“致良知”。关于“致良知”,他 还有一段故事:王阳明带兵平定了一伙乱匪,抓 到一个头目,对话如下:
走近阳明之 ——成熟中晚年:致良知
匪轻蔑地说:听说您只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哼!带兵打仗 肯定不如我,今天抓住我只是你的运气好罢了! 明微笑道:现在天气很热,我们还是把上衣脱了再说吧! (头目满不在乎地脱掉外衣) 明又说:还是有点热,我们光着膀子说吧! (头目又脱掉了内衣) 明接着说:今天天气真怪,还是热,把裤子也脱了吧! (头目脸通红) 匪恼怒:“真没想到,你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如此下流!” 明怒斥:你还知道下流!你还懂得良知!来人,拖下去杖打 四十。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
王阳明在竹子面前守了七天七 夜,没有得到“理”,却大病 一场。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 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 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他今 天“格”一物,明天又“格” 一物,“格”得自己狼狈不堪, 却毫无收获。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
表达了王阳明超出常识束缚对真理的洞察。《蔽月山 房》,是王阳明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我的梦,圣贤梦
到北京后,父亲王华给他开始找先生。在学校里,顽皮, 想法古怪。
12岁时,深思熟虑的他忽然向老师发问,对话如下:
明:“先生,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
师脱口而出:“自然是像你老子那样读书登第了。”
明:“我看登第恐怕未必是第一等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要的,应该 是读书成圣贤吧!”
师讶然无对:“……”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
15岁时有一天突然离开,家 里到处找没人。一个月过去了 ,他一副侠客打扮回来了。去 了哪里?一个人去考察边关要 塞了。背景:明朝虽灭了元朝 ,但是这时蒙古在北方势力依 然存在。元朝一人物达延汗渐 渐强大起来,边境战争不断, 攻入甘州,明将战死。对王阳 明来说,总觉得怎么会这样? 他相信圣人应该能保境安民。 所以他应该去了解。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
这一个月里,他纵览山川地形,和关外的人骑马 射箭。探询达延汗消息,策划和寻访对付“胡人” 入侵的计策,在边关的考察活动,更激起了他尚武 的爱国之心。不久之后的一天,王阳明一反常态, 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你把这 个交给皇上,这是王阳明结合自己的考察和已有的 军事知识给皇帝写的上书”。他父亲狠狠的给他教 训了一顿。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致良知
• “存天理,去人欲” • “致良知” • “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
世。按王阳明的话说则是,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 所以它就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 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
致良知难在知行不一
• 致良知是王阳明领悟的做圣贤的方法。一件事摆在眼
前,做还是不做?做,为何做?如何做?不做,为何 不做?如何不做?都要听从良知的召唤。这个道理说 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处就在于很多人知行不一,总 是违背良知的教导。在王阳明看来,只要按照良知的 指引去做事,就可以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境和排忧解难 的智慧,只要心里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的京城 会试中却落榜了,而且落榜的悲剧一再重演。
•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
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 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 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 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 1504年,他和好友湛若水在京城倡导身心之学并开班讲
• 王阳明的故事5.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 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
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 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 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 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 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
2、年少有为
• 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人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何
• 王阳明的故事2.你来看此花时
•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

历史人物介绍.王阳明ppt课件

历史人物介绍.王阳明ppt课件


,并崇拜王阳明。
7
谢谢 大家
8
4
思想成就:
1、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 集大成者。
2、创立 行合一。
,提出知
5
王阳明心学:
• 阳明心学有三大命题:




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内去求。“天下又有心
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你认为你是快
乐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觉幸福。你认为自己是痛苦的,锦衣玉食你也不满足。你的心,就
• 由于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现在日 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
• 阳明学在日本,直接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 制全盘西化的基础,所以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
• 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
,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3
政治主张:
• 1.明赏罚: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 “犯罪”。
• 2.量情法:强调执法要“情法交申”,区别对待他反对“贪功 妄杀,玉石不分”。
• 3.重纲纪:求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 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历史人物介绍
知行合一 ——王阳明
1
引入: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 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 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 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 ppt课件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 ppt课件
王阳明心学
主要内容
❖ 一、王阳明其人 ❖ 二、王阳明其学 ❖ 三、心学的智慧
一、王阳明其人
(一)处于何世
❖ 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 1. 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 拜金主义盛行;3. 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
❖ 王阳明的批判: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
习以成性,几千年矣!”
❖ 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
二、王阳明其学
心学的要点
❖ 一、心即理 ❖ 二、知行合一 ❖ 三、致良知
(一) “心即理”
❖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 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二)知行合一
❖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 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 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 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 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 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
❖ 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
“心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理良心的 “理”;
“知行合一”之“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 为的良行;
“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表述。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

神奇圣人王阳明ppt课件

神奇圣人王阳明ppt课件

心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案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将王阳明的心学理 念融入企业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成 长和价值观传承。
VS
华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王阳明的心学理念运 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员工的自律和 自我管理。
THANKS
[ 感谢观看 ]
1985年硕士毕业后,先后在 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从
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2000年出任哈佛大学东亚研 究中心研究员。
思想背景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接触到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对其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和谐家庭
王阳明主张家庭和睦,认为家庭 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才
能有社会的和谐。
社会治理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提倡 以德治国,这对现代社会的治理也 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培养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他的 思想就是要去唤醒人们的良知,这 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人的价值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重视,他的思想就是要去实现人 的价值。这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提倡创新
王阳明的思想提倡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对现代 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CHAPTER 05
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及传承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儒家思想传承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成为了宋明理 学的一部分。
王阳明的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尤其是对于自 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方面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总督两广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王受造反。王阳明再度出山。
• 招抚王受和卢苏 • 思想教育 • 剿灭断藤峡和八寨盗贼
9、病逝归途
•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
乡。
•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
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 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 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 宁王造反是经过严密计划且有重兵扶持的,而王阳明却只
能在事发突然的情况下四处征集有限的兵马来加以应对, 实力悬殊由此可见。但这并没有妨碍王阳明在短短四十三 天之内平定叛乱并活捉朱宸濠。
• 总结起来,他成功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 第一,知己知彼,善用心计。王阳明知道朱宸濠并没有什
么实战经验,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会自乱阵脚。于是他屡出 险棋,让举棋不定的朱宸濠只能意气用事,作出错误决策。
3、步入仕途
• 二十岁时,王守仁在浙江乡试中金榜题名。然而,在随后
的京城 会试中却落榜了,而且落榜的悲剧一再重演。
•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
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 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 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 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 1504年,他和好友湛若水在京城倡导身心之学并开班讲
学,这算是他创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必不可少的前奏。
4、龙场悟道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被杖四十,谪贬至
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 驿丞。
• 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
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 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 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
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 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 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 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 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
2、年少有为
• 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人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何
处?)
• 私塾先生:“读书做官”。 • 王阳明:“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读书作圣贤。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
• 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
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 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
误也”。
• 心即理 龙场悟道
• 如何学习心学,他提出四点: • 第一,立志。要打定主意做第一等人,一切以圣贤的标准
衡量自己。
• 第二,勤学。进德修业是不断积淀的过程,要学习知识提
高品德。
• 第三,改过。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像洗澡一样,去除心
中污垢。
7、立院讲学
•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升王阳明为
南京兵部尚书,加封他为新建伯,世袭。
• 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
守制。
•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
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 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 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2017.1.
王守仁(1472-1529)简介
• 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
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 明·浙江绍兴余姚人。 • 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
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 孔、孟、朱、王。
• 第四,责善。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来劝勉从善。
• 随着王阳明对心学的讲述,他的门徒逐渐增多,1509年
在贵阳书院的讲学更让他声名远播。
•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
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 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担任吏部 验封清吏司主事。
阳明学
•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
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朝鲜
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 王阳明三次证道: • 在贵州龙场论证“心即理” • 在江西南昌论证“致良知” • 在浙江余姚论证“四句教”
心即理
•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理”之思想,反对程颐
• 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人物生平
• 1、生而不凡 • 2、年少有为 • 3、步入仕途 • 4、龙场悟道 • 5、评定江西
• 6、平定叛乱 • 7、立院讲学 • 8、总督两广 • 9、病逝归途
1、生而不凡
• 王阳明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
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 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 方起名为“瑞云楼”。
5、平定江西
•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推
荐下,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 (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 南赣匪患严重。王阳明利用土匪头目们性格的弱点,
铲除了土匪。
6、平定叛乱
•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
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 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 第二,当机立断,绝不纵容。战场上士兵们的畏战情绪是
胜利的第一大敌,深谙此理的王阳明采取极端手段振奋士 气,例如借杀俘虏的机会声称杀掉的是不听指挥的士兵, 这样便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也振奋了人心。
• 第三,沉着冷静,泰然自若。就在士兵在前方作战时,王
阳明仍然有空闲时间给弟子传授心学。有人问:用兵是不 是有特定技巧?哪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 心不动。平时就要在良知上用全功,才能逐渐培养起自制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