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截至2009年3月底,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 537.41亿美元,自2006年10月突破万亿外汇储备以来增长了近一倍。

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给经济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外汇储备带了巨额损失。

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很多,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的相关资料。

供你参考。

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一、研究背景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早在2006年9月末就突破万亿美元,至2009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19 537.41亿美元。

历年外汇储备表显示,在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甚至在几个年头还是负值。

但随着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长年内需不足,导致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长的速度快,强度大,详见下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9—2000年,由于亚洲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缓慢,资本流入增长较少;但2001年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速加大,2003年突破千亿美元,进入2006年,在我国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不但未减反而继续上升,第一季度增加562亿美元,总规模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2007—2008年,外汇储备更是以每年近5 000亿的增速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曾用“中国的里程碑”来评论中国万亿外汇储备。

中国坐拥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国力的具体表现,也为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上佳的安全系数,尤其是对日后中国放宽资本金,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可起护航作用。

近两万亿美元巨额储备,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

但是,如果外汇储备构成不合理或者增长超过适度区间,就不可避免地降低资源使用效率,甚至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模型建立及分析预测目前,国内外理论界普遍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在国际有关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考虑代表性变量:外汇储备(FR)、出口规模(IP)、贸易差额(IOP)、年均汇价(A)、实际利用外资情况(BD)、外债余额(DEB)。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已经超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但是持续过快的增长,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对1990-2010年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此提出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不断地创出新高。

2006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的余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而早在同年2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外汇储备国。

1.初步估计根据fr=β0+β1*iop+β2*deb+β3*e+β4*bd+β5*im+μ利用ols方法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fr = 7051.111616 +0.03423847691*iop + 2.911251488*deb -21.25569124*e +12.92739614*bd + 0.3696619112*im由于r-squared=0.97 adjusted r-squared=0.965 且f的p值远小于0.05的检验水平,所以各因素与外汇储备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但是iop,deb,im参数的估计值未能通过假设检验(0.05),因此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2.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用辅助回归检验,即用其余解释变量来对剩余的某一个做回归分析,发现:i m = 9 3 4 . 4 4 3 8 9 4 6 + 0 . 7 8 5 0 1 1 2 9 2 3 * i o p + 2.341070495*deb - 3.670315207*e + 0.9081607265*bd拟合程度最高,其adjusted r-squared=0.98,f-statistic=265.8560,prob(f-statistic)=0.000000,且只有bd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
接投资 。
济 运 行有 密 不 可分 的 联 系 , 国民经 济 发 展有 极 其 重要 的影 响 。 对 自 20 年 中 国加 入 WT 以来 , 国 经 济 进 入 了快 速 发 展 期 , 01 O 中 在 国际 收 支 平 衡 表 中 经 常 项 目和 资 本 项 目连 年 顺 差 。 汇 储 备 快 外 速 增 长 。 截 至 2 0 年 3 底 , 国外 汇 储 备 已达 到 1 82 美 元 , 08 月 我 62 亿 稳 居 全 球第 一位 。在 当前 形 势 下 , 了 保 持 我 国 经 济 健 康 平 稳 和 为
的 胆 其 过 速增 长 往 往 会 抑 制 经 济 增 长 , 碍 经 济 发 展 , 阻 因此 我 国 应 保 持 适 度 的 外汇 储 备 规 模 。本 文 给 出 以下 几点 建 议 :
( ) 革我 国现 行 的外 汇 管 理 体 制 和 结 售 汇制 度 一 改 推 动 由 ” 汇 于 国” 藏 汇 于 民” 策 的 转 变 , 一 步 推 动 由部 藏 向” 政 进
三 、 国 当前 外 汇 储 备 规 模 局 势 的 形成 原 因 我
( ) 度 性 原 因 一 制
分 意 愿 结 汇 制 向完 全 意 愿 结 汇 制 的转 变 , 一 步 放 宽居 民 和 企业 进
持 有 和使 用 外 汇 的政 策 限 制 , 得 民 间 外 汇 需 求 起 到 ” 水 池 ” 使 蓄 的 作 用 。放 宽 企 业 开 立 外 汇 账 户 的 限 制 , 许 企 业 按 其 意 愿 保 留外 允
中国外汇储备影响 因素分析
李 强 ( 西 财 经 大 学现 代 经 济 管理 学 院 3 0 1 ) 江 30 3


前 言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反映了一个国家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近几年面对美元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局面,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缩水现象。

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并根据结论提出优化外汇储备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引言外汇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基本上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外汇储备也经历了一个逐渐积少成多的过程,其规模迅速扩大。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537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并在2014年达到了38430.18亿美元,占据整个国际储备90%以上,这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

2015年和2016年,我国外汇储备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但截至到2017年底,仍达到31399.49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日本多出一倍多。

巨大的外汇储备量在彰显我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要使外汇储备良性增长,就应该先了解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98年到2017年中国外汇储备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

二、实证分析(一)变量及样本选取被解释变量:外汇储备Y解释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X1: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对外储备的需求越大。

2、外债余额X2:外汇储备主要用于支付国家外债,外债余额越多,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越多。

3、进出口差额X3:进出口差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

理论上,进口额表现为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而出口额则相反。

所以,进口总额越大,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越大。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汇总

图二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国家外汇 储备
(亿美元)
外债余额 (亿美元)
1050.29
314.32
42.7083
1398.9
348.61
33.1918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449.59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 23991.52 28473.38 31811.48
但是以上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大都是基于发达 国家的现实情况,对于我国来讲其适用性自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基于我 国的特殊国情,找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个因素,对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的研究,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这些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 实际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选取合适的变量。采用代表经济总量的国内生产总值、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外债余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广义 货币供应量 M2 以及代表 2008 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虚拟变量 D1 等八个 变量,在对各个指标 1985 年--2011 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我 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具体影响。并尝试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管理提出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攀升,而对其快速增长的原因各持己见。

本文选取1990~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外债和进出口的增长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债;进出口;协整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攀升。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为8536.72亿美元,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31811.48亿美元。

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学者各持己见,本文选取1990~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与数据预处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一国的外汇储备来源于国际收支顺差。

在具体影响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数量因素中,主要是国际收支的波动,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外商直接投资,本文分别以经常项目中的进出口差额、外商实际投资额代表。

另外,经济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外债以及汇率对外汇储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分别以gdp、tr、deb、fdi、m2、a作为经济规模、进出口差额、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供应量、年均汇率的代表。

使用1990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外汇储备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了既不改变原有数据的性质,又容易得到平稳序列。

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

1990年~2009年间,除了1993年我国贸易均为顺差,为了不影响统计结果,因此对1993年的lntr赋值为0。

二、单位根检验首先对各指标进行单位根检验,又称差分平稳过程和单整过程。

第一步,用adf法对指标对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和时间趋势。

经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lnfrr、lngdp、lntr、lnm2、lndeb、lna都是原阶非平稳序列。

第二步,用adf法继续检验指标对数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性,考查其是否一阶单整。

经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frr、lntr、lnfdi、lnm2、lndeb、lna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

从实证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从实证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深, 综 合 国力的不 断增强 , 我 国连续多年 保持 经常项 目 构获取外汇 。一般认为 , 一 国外 汇储 备规模与其 国内生 及资本 和金 融项 目的 “ 双顺 差 ” , 外 汇储备 也 随之增 长 。 产总值呈正相关关 系。
作为一个 国家 国际清偿力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外汇储备是
生, 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 , 我们要能从多角度客观 汇储备 的增长有着 不容忽 视的作用 , 但 另一方 面 , 对于
地分析我 国外 汇储 备的影响因素 , 进而在一 定程度上将 外 国商品和服务进 口的资金主要也来 源于外汇储 备 , 所
外汇储备控制在适度规模, 同时 , 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 以 , 经常项 目的收支顺差必然会造成外 汇储备规模 的扩 理和合理利用 , 以实现外汇储 备的保值增值 。 大。
最近, 由于受到次贷危机、 欧债危机、 美 国多次量化宽松 规模 。通常认 为 , 人 口越多 , 对外汇储 备的需 求量越大 。 政策 以及人 民币升值压力 的影响 , 中国外 汇储 备 的持续 2 . 国内生产总值 。 在选取变量时 , 通常用一 国国内生
增长问题成为 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引言
根据 已有研究及数 据的可得性 , 本 文选 取 了以下指
自2 0世纪 6 0年代起 , 国际上 已开始盛行 外汇储备 标 : 方面 的研究 , 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 面对外汇储备 1 . 国家规模。 一般而言 , 反映一 国国家规模的变量可
的影 响( 或决定) 因素 、 最 优外 汇储 备规模 做了大量 的研 以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设定 , 也可 以从 人 口规模 的角度
从实 证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口 向 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第8期[作者:刘冬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发布时间:11-09-01 09:45:23 691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储备规模由2001年初的1 65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8 473亿美元①。

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中国外汇储备概况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相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总体上看,自1985年以来,可以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与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3年,基本特征为储备规模偏低,且增长较为缓慢,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上看处于短缺状态。

到199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1.99亿美元,为月进口额的2.4倍,如果以比较直观的特里芬比例法来衡量的话,属于储备不足。

第二阶段,1994—2000年,这一阶段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度。

一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储备呈现顺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流入的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因此体现为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储备增长快,规模迅速扩张。

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从储备额的绝对量上来看,也从2001年初的1 655.7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末的28 473.38亿美元。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已有的文献中,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的若干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因素的多少、影响程度的大小会存在一些差异。

Machlup(1966),Couchene and Youssef(1967)分析论证了国际收支变动率与外汇储备需求之间的关系;Kelly(1970),Frenkel and Jovanovie(1981)则论证了边际进口倾向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yoha(1976)在对欠发达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中提出:一个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程度、出口创汇变动率的幅度及预期出口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 Lane与Burke(2001)认为:贸易开放度、金融深化程度、国家规模的大小、国际收支的波动幅度及负债规模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

本文没有考虑那些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的会对储备规模产生影响的若干变量,而是考虑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特征,选择了外债风险、国家规模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作为分析的重点。

(一)外债风险本文中的外债风险指外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当一国外债余额占比较高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较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外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幅,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由于GDP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这一比率,而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近年来中国外债余额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而其中短期外债的占比明显提高①。

短期外债余额的迅速增长成为影响我国外债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除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之外,就是满足各种紧急对外支付的需要。

从中国外债结构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外债占比逐年增长,其中贸易信贷是短期外债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部分投机资金趁机流入的平台。

投机资金的典型特点就是流动频繁、规模较大,当这部分资金短期内大量流出时,会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造成汇率的波动。

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效地防范这种风险。

因此,考虑到今年我国短期外债占比持续增长的特点,持有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必然的考虑,外债风险成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

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分析是相符合的,从我国近年来的相关数据也能够得到印证。

(二)国家规模反映一国国家规模的变量可以从经济规模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考虑,或者两者兼顾。

在此,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国家规模。

理论界一般认为,人口越多,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越大。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6年末又成为首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这意味着,从绝对数值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储备大国,但是如果同时考虑到人口因素的话,中国外汇储备的人均持有量全球排名在百位之外。

因此,在衡量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时,除了考虑外汇储备规模的绝对值之外,人均外汇储备规模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需要将国家规模(在本文中以人口规模来代表)纳入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中来考虑。

(三)汇率制度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94年。

当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

虽然中国政府对外宣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人民币汇率发展变化的阶段特征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还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尽量维持汇率稳定、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的态度。

而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赖于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通过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开始持续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的顺差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央行的干预行为表现为向外汇市场投放本币,收回外汇,这种干预行为一方面稳定了人民币汇率,同时也补充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自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成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体现在外汇储备的规模上,从2005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幅度的确有所减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之一,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数据来看,也与经济理论的分析结论相一致。

(四)资本管制资本管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当局用来掌控资本从国家资本账户等的流进和流出。

一般情况下,在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的条件下,汇率、进口用汇和资本流动将受到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利用居民的私有外汇,有能力控制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的规模不需要很大。

相反,如果资本管制比较宽松,则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顺利并轨后,实行了以市场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了银行间的外汇市场;1996年12月1日起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款协议,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

由此,形成了目前我国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账户严格管理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一些资本项目的管制也在逐步取消和放松。

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意味着对资本市场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储备规模的把控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资本管制的宽严程度也将成为衡量一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合理的因素之一。

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一)促进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目前中国政府虽然对外宣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汇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遵循尽量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大原则。

从长远看,货币当局应逐渐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适度增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这样可以降低央行被动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减少外汇占款增加所形成巨大的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之前,应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建设,扩大交易主体、完善市场制度、加强市场风险的防范。

在微观主体的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得以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逐渐扩大汇率波动的幅度,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二)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在此之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投机资本很可能会在短期内大量涌入国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都会带来冲击。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将监管重点着眼于短期资本流动。

同时,也要加强对借用外债的监管,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效率。

债务性储备的增加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当期来看,债务性储备的增加会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成本,而且如果债务性储备规模过大的话,会增加未来偿债负担。

因此,必须有效提高债务性储备的利用效率,保证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均衡。

(三)有效利用和管理外汇储备存量在有效利用外汇储备方面,我国可以考虑建立战略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燃料能源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投资。

另外,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战略资源等方面的储备,将部分外汇储备应用于战略资源。

在外汇储备的管理方面,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个原则。

储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紧急支付的需求,因此在管理储备时应考虑到首先保证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定的收益性。

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当调节一、二、三级储备在整个储备中的占比;考虑各个储备币种在全部储备中的占比;考虑各种投资方式在全部储备中的占比。

另外,可以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敞口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努力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1] 郭梅军,蔡跃洲.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武汉:经济评论,2006,(2):80-90.[2] 巴曙松,朱元倩.基于可加模型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金融研究,2007,(11):1-12.[3] 范思远,等.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太原:经济师,2007,(10):62-64.[4] 潘莉芳.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86~2006年度的数据[J].北京: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62-63.(责任编辑于朝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