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并发症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完整)

(二)诊断要点: 1、中耳炎反复发作史。 2、脓毒血症:高热、寒战、驰张热。 3、枕后、耳后及颈痛,颈条索状肿块。 4、血培养阳性 5、Tobey-Ayer试验阳性 6、乳突片或CT:骨质破坏。 (三)治疗:抗炎、支持疗法、 乳突手术。
二、耳源性脑膜炎
(一)概念:中耳炎致
软脑膜弥漫性化
脓性炎症。
(二)诊断要点: 1、中耳炎急性发作,近期脓增多或减少。 2、化脓性脑膜炎表现:高热、头痛、呕 吐、颈抵抗 3、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4、乳突片或CT:骨质破坏。 5、注意与流脑鉴别 (三)治疗:乳突手术,全身治疗同流脑
三、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较常见
3、乳突、头颅X线或CT:确诊定位。 4、脓肿穿刺:经乳突腔或钻颅
5、腰穿诊断脓肿意义不大,颅内
压高时慎重。
(三)治疗: 1、手术 病情允许:先乳突手术后 处理脑脓肿 病情危重:先处理脑脓肿后 行乳突手术 2、抗炎、降颅压、支持疗法。
第三节 颅外并发症
一、耳后骨膜下脓肿:最常见
(一)概念:中耳乳突炎破坏乳突
常见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 硬脑膜外脓肿 耳下颈深部脓肿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迷路炎 耳源性脑膜炎 岩部炎 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面瘫
第二节 颅内并发症
一、硬脑膜外脓肿
最轻、最常见 (一)概念:脓积 在颅骨与硬 脑膜之间
(二)诊断要点 1、无典型症状,多在乳突术中发现 颅骨缺损,缺损区溢脓而确诊 2、可有头痛、低热,耳流脓量增加 3、乳突片或CT:天盖、乙状窦板骨 质缺损。 (三)治疗:乳突手术,清除已破坏 骨质达正常硬脑膜为止。抗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耳 源 性 并 发 症

病因 病理 眩晕
胆脂瘤破坏迷 路骨壁
瘘管位于半规 管/鼓岬
阵发性
细菌毒素经两 细菌经两窗/ 窗/瘘管刺激膜 瘘管侵入内耳 迷路
充血、毛细血 迷路化脓性病
管透性↑
变,功能丧失
较重,平衡失 严重平衡失调 调
颅 外 并 发 症---迷路炎
类型
局限性迷路炎 浆液性迷路炎 化脓性迷路炎
炎症所致,以抗感染为主。 ●化脓性迷路炎(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
大量抗菌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疑有颅内并发症时, 同时切开迷路,以利引流。
颅 外 并 发 症---耳源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病因
● 颅内病变: 从面神经运动核到内耳门之间的各种颅内疾患。
乙 状 窦 板 及 乳 突 骨 皮 质 破 坏
颅 外 并 发 症---耳后骨膜下脓肿
• 治疗
• ● 手术:由急性引起--单纯乳突凿开术
•
(Simple mastoidectomy)
由慢性引起--乳突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Radical/modified mastoidectomy)
●抗菌素:
颅 外 并 发 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ezold脓肿
耳 源 性 并 发 症---概 况
传播途径
循破坏/缺损的骨壁:最常见 血行途径: 经解剖薄弱环节:
•
并 发 症 传 播 途 径
乳 突 骨 质 破 坏 腔
乙 状 窦 骨 壁 破 坏
耳 源 性 并 发 症---概 况
分类
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 Bezold脓肿 迷路炎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岩锥炎
耳源性并发症

•• 第 临床二表级现Vorlagentextes zu bearbeiten
•
•
第 同 水侧平三颈处• 部肿级Z疼胀w痛,e,压it颈痛e部明E运 显b动 ,en受由e限于;脓患肿侧位颈于部胸相锁当乳于突乳肌突深尖面至,下故颌波角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 不明四显• 。级D经r穿it刺te抽E脓b,e如n有e 脓液,即可确诊。
Klicken Sie, um das 单击T以ite编l颅fo辑外rm母并at发版z症u标b题ear样be式iten
• 单 耳后击•骨以K膜l编i下ck辑脓en母肿S版ie,文um本d样ie式Formate des
•• •
第 慢性二化级脓Vo性rl中ag耳e乳nt突ex炎te急s性zu发b作e时ar,be乳it突en腔内蓄积的 第 脓耳液后三•经骨级乳膜Zw突下e外脓it侧肿e 骨(Eb皮poe质sntae破uri坏cu处lar流su入bp耳er后ios骨te膜al a下bs,ce形ss)成。
心、呕吐、颈项僵直等,常提示为耳源性。
•
④乳突拍片或颞骨CT扫描,多有骨质破坏,如乙状窦骨板或
鼓窦、乳突天盖等骨质破坏。
05.04.2021
9
Klicken Sie, um das 单击T以ite编lfo辑r诊m母a断t版zu标b题ear样be式iten
•• •
单 并发击症• 种以K类l编的ic诊k辑断en母:根S版i据e各,文u种m本并发d样症ie的式F临o床rm特点at,e配d合es必要的特 第 殊 体检征二查错,综级V一复o般杂rl均,a可故ge确在n诊 病te。 的x但 特te若 定s数 阶z种 段u并 ,b发 难ea症 以r同 确be时 定i或 究te先竟n后何出种现并,发症症状为
耳源性并发症-文档资料

2019/3/17
1
Klicken Sie, um das Titelformat zu bearbeiten 单击以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Klicken e, um die Formate des • 单击以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可产生多种颅内、 Vorlagentextes zu bearbeiten 外并发症,简称耳源性并发症( otogenic • 第二级 complication ),重者危及生命,是耳鼻咽喉科 • Zweite Ebene • 第三级 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 Dritte Ebene • 第四级 • Vierte Ebene • 第五级 • F黱fte Ebene
• 第二级
• Vierte Ebene
2019/3/17
5
Klicken Sie, um das Titelformat 分类zu bearbeiten 单击以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Klicken Sie, um die Formate des • 颅外并发症 单击以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 • • • • •
bearbeiten
2019/3/17
7
Klicken Sie, um das Titelformat 诊断zu bearbeiten 单击以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耳源性的诊断: • Klicken Sie, um die Formate des ①从病史看,均有耳内流脓史。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 •• 单击以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胆脂瘤型,其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多呈豆腐渣样;骨疡型中耳炎 Vorlagentextes zu bearbeiten 其脓液中多带血丝。在并发症出现前,流脓多突然减少或停止, 或突然增多,前者多提示引流受阻,后者多表示为急性发作;并 • Zweite Ebene 且多有耳内疼痛,全身不适,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 • 第三级 • Dritte Ebene • ②从耳部检查看,多有鼓膜的松弛部或边缘部穿孔,亦可能 • 第四级 为紧张部大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鼓窦区或乳突部皮 肤红肿、有压痛。 •• 第五级 ③凡患耳已出现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深部脓 • F黱fte Ebene 肿时,又同时出现颅内病症如高热、剧烈头痛、寒战、抽搐、恶 心、呕吐、颈项僵直等,常提示为耳源性。 • ④乳突拍片或颞骨CT扫描,多有骨质破坏,如乙状窦骨板或 鼓窦、乳突天盖等骨质破坏。
《耳源性并发症》课件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降低耳 源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 早发现并治疗耳部问题
。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中耳炎引发颅内感染
总结词
急性中耳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 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患者因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导致 感染扩散至颅内,引发严重的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及时的诊断 和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预后良 好。
病例二:慢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
总结词
慢性中耳炎是导致听力丧失的常 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患有慢性中耳炎,未及 时治疗导致听力逐渐丧失。通过 手术和听力康复训练,患者听力 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病例三:耳源性脑脓肿的诊疗经过
总结词
耳源性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 要紧急处理和精心护理。
详细描述
急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导致中耳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发作的 耳痛、发热和听力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查鼓膜是否红肿、穿孔或流脓 来诊断急性中耳炎。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
慢性中耳炎
总结词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耳源性并发症,通常由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 或反复发作引起。
《耳源性并发症》ppt课件
目录
• 耳源性并发症概述 • 常见耳源性并发症 • 耳源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耳源性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耳源性并发症是指由于中耳或内耳感 染、病变引发的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并 发症。
耳源性并发症

耳源性脑膜炎
治疗 1. 清除病灶,通畅引流, 2. 大剂量抗生素,必要时类固醇 激素, 3. 调节水电解质,支持疗法。
耳源性脑脓肿(ototic brain abscess)
概述 1. 因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引起的脑组织 局限性积脓。 2. 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颞叶、小脑、 其他脑叶。 3. 致病菌:变性杆菌、绿脓杆菌常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常 见,亦可为混合感染。
耳源性脑脓肿
病理 1. 局限性脑炎期:脑组织充血、水 肿、炎性细胞浸润、点状出血,部 分脑组织软化、坏死、小液化区。 2. 化脓期:液化区融合,形成空腔, 脓液及软化的脑组织聚集形成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
3. 包膜形成期:脓腔周围由肉芽、 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形 成包膜; 可伴有脑炎及脑室炎; 较大的脓肿可使脑组织移位、 脑压升高、脑疝形成。
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紧急穿 刺排脓或侧脑室引流。
硬膜外脓肿
治疗 乳突手术探查和清理病灶,排尽 脓液,通畅引流 抗生素 对症、支持治疗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sigmoideus sinus thrombophlebitis)
概述 1. 常见,病灶穿破乙状窦板,炎性渗 出物聚集、凝血物质释放,形成血栓 和静脉炎。
2. 向上至岩上窦、岩下窦、矢状窦、 横窦、海绵窦,向下至颈静脉球、颈 内静脉。
浆液性迷路炎 化脓性迷路炎
耳后骨膜下脓肿
(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溃破流入耳后骨膜下 方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1. 耳后皮肤红肿、疼痛、伴同侧头痛、发热 等全身症状; 2. 耳后肿胀,压痛明显,耳后沟存在,耳廓 被推向前外方; 3. 穿刺抽出脓液。 治疗:手术清除病灶,抗生素。
耳源性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耳源性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化脓性中耳炎因炎症破坏周围骨质致感染扩散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统称耳源性并发症。
目前其发生率已显著降低,治愈率也明显提高。
但一些患者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耳源性并发症按发生部位分为颅外和颅内并发症两大类。
1 护理评估1.1 健康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引起耳源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胆脂瘤型中耳炎尤为多见。
老幼体弱、免疫力差、致病菌耐药及毒力强等,为其诱发因素。
1.2 临床表现1.2.1 颅外并发症(1)耳后骨膜下脓肿:表现为高热、头痛、耳后乳突部皮肤红肿,疼痛剧烈,耳后沟变浅或消失,耳廓被推向前外方,乳突部压痛,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外耳道后上壁塌陷,脓肿穿破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
(2)耳源性颈深部脓肿(贝佐尔德脓肿):乳突尖破坏后,在胸锁乳突肌和颈深筋膜中层之间形成脓肿。
表现为高热,患侧颈部上方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胸锁乳突肌上1/3处隆起,皮肤红肿,压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但穿刺可抽出脓液。
(3)迷路炎:是炎症侵入内耳所致。
表现为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丧失。
可有自发性眼球水平震颤,瘘管试验为阳性,少数可因瘘管阻塞或迷路已破坏而表现为阴性。
(4)耳源性面瘫:患侧乳突破坏累及面神经,表现为同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
1.2.2 颅内并发症(1)硬脑膜外脓肿:鼓室上壁破坏,在相应硬脑膜外形成脓肿,导致颅内压升高。
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
耳流脓呈波动性,与头痛程度相关,耳流脓较少时,头痛剧烈,耳流脓增多,头痛可减轻。
(2)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周期性高热,寒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高热呈弛张性,可达40℃以上。
患侧耳后及颈部疼痛,同侧颈部可触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
眼底检查可见患侧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
血管造影有助于判断血栓的部位和范围。
(3)耳源性脑膜炎:是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Dp r etfOoa n o g , azo e l S o i lfG a gogPoi e G ohu5 50 。 h a eat n o t r g l y GohuPo e s t u ndn rv c , azo 2 2o C i m ly o p ’ H pao n n
o o e i s u t rmb o lb t a d wi oo e i e iu a a s e s F u te p t n s C u rd e o d r t tg n c i s ho o he i s n 3 n i t t g n c p d r b c s . o r n ai t O C re s c n ay o h l e e
需开颅。( 中国眼耳 鼻喉科杂 志 ,02 1 :1 -1 ) 2 1 ,2 2 22 5
【 关键词 】 中耳炎 ; 脑脓肿 ; 颅内并 发症 , 耳源性
Cl ia n l ss o t g n c i t a r n a o l a in Y NG D r h i i c la a y i f o o e n r c a i l c mp i t s n i c o A o曙- u ,HA nz i NG Mi -h ,C EN S e g w i H h n — e.
c o e tao t i me i .3 o b n s e s oi s me i .2 t s e sod t d 2 t dn eomi . A 1 h l s t ma oi s e t d a t o e a c s t i b t d a o ma k d m ti i s a o Mo ii d fr t a i n y 1 p t n s a c p e T S a x mi ain o e e ra d t eb an i f h m c e t d MRIe a n t n frt e f a ig ai t c e td C C e a n t f h a h ri .S x o e a c p e e n o t n t x mi ai o n l a . o h i d n ss i l sod co a ef r d i a e ,r d c l mat ie tmy ’ t r i s e s d a n g n 6 c s s o i.Smp e ma t ie tmy w s p r me n 8 c s s a ia sod co o v h b an a c s ri a e i a e . i b r d c s ti e tmy a d c a i rl o r i s e sd an g n 1 c s . sod eo i r i s e sr s cin i a i a ma od co r a d i f an a c s r ia e i a e ma t ie tmy w t b an a c s e e t l n n l l b b h b o n 1c e a ia s i e t m i i u cso n s e s h o o i e v a ea d p r y h la e ar n a 。r dc ma t d eo y w t sn si i n a d a c s r mb ss mo a i 1c e i mp k rp i s l o h n i b t r l n s n l e me t i a e .Re u t A1 p t n s r l we p fr1t e s w ny c s s r u e ,o ep t n id n2 c s s s ls 1 ai t we ef l du o2 y a .T e t a e e c r d n a i t e .Nie e n e oo o r we e d n 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外并发症
• 化脓性迷路炎
• 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 (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本病内耳终器全被破坏,其功能全 部丧失。多因中耳感染扩散,或由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
• 表现严重眩晕,呕吐频繁,头部及全身稍活动加剧,听力完全丧 失,可有耳深部疼痛。自发性眼震初期向患侧,迷路破坏后可转 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患侧可无反应。一般3周后可由 对侧代偿其功能,除耳聋外症状逐渐消失。
• (二)经正常的解剖途径或尚未闭合的骨缝:化脓性中耳炎的感 染物和毒素可经前庭窗、蜗窗侵犯内耳。化脓性迷路炎可循蜗小 管、前庭小管、内耳道等途径向颅内播散。小儿尚未闭合的骨缝 (如岩鳞缝)亦为一传播途径。
• (三)血行途径:中耳感染可直接通过血流,或随血栓性静脉炎 蔓延至颅内,或并发的脓毒败血症引起远离脏器的化脓感染,如 肺炎、肺脓肿等。
颅外并发症
• 浆液性迷路炎
• 浆液性迷路炎(serous labyrinthitis)是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 为主的内耳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或炎性反应。中耳炎的细菌 毒素或感染经迷路瘘管、蜗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径侵入或刺激内 耳,产生弥漫性浆液性炎症。
• 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病人喜卧向患侧,起立时向 健侧倾倒。早期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眼震向健侧。瘘试验可为 阳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神经性 聋。若病变清除、炎症控制后,症状可消失。
治疗
• 一、手术治疗 • 二、抗生素及抗菌药 • 三、支持疗法 • 四、类固醇激素 • 五、对症治疗
颅外并发症
• 耳后骨膜下脓肿
•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乳突腔内蓄积的 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坏处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 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不 愈。
肿时,又同时出现颅内病症如高热、剧烈头痛、寒战、抽搐、恶
心、呕吐、颈项僵直等,常提示为耳源性。
•
④乳突拍片或颞骨CT扫描,多有骨质破坏,如乙状窦骨板或
鼓窦、乳突天盖等骨质破坏。
诊断
• 并发症种类的诊断:根据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配合必要的特 殊检查,一般均可确诊。但若数种并发症同时或先后出现,症状 体征错综复杂,故在病的特定阶段,难以确定究竟何种并发症为 主要矛盾。另外,盲目滥用抗生素,对疾病产生了掩蔽作用,使 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失去了固有的规律性,也会增加诊断的困 难。因此,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根据需要进行眼底检查、颅脑 CT扫描和MRI(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颅外并发症
• 耳后骨膜下脓肿
• 临床表现 • (一)耳后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
状。 • (二)耳后肿胀,压痛明显,骨膜未穿破者,触诊时波动感不
明显,耳廓后沟消失,耳廓被推向前、外方。 • (三)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颅外并发症
• 耳后骨膜下脓肿
• 治疗
• 在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根治术、脓肿切开引流术。
传播途径
耳 源 性 并 发 症 扩 散 示 意 图
传播途径
• (一)循破坏、缺损的骨壁:此途径最常见。胆脂瘤可破坏鼓室 盖、乳突盖、乙状窦骨板,使中耳的化脓性炎症直接向颅内蔓延; 穿破乳突外侧壁骨质或乳突尖内侧骨壁,脓液顺此进入耳后骨膜 下或颈深部,在局部形成脓肿。半规管或面神经骨管遭到破坏, 可导致迷路炎或面神经麻痹。
分类
• 颅外并发症
• 一、耳后骨膜下脓肿 • 二、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 三、迷路炎 • 四、耳源性面瘫
分类
• 颅内并发症
• 一、硬脑膜外脓肿 • 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 三、耳源性脑膜炎 • 四、耳源性脑脓肿
诊断
• 耳源性的诊断:
•
①从病史看,均有耳内流脓史。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
胆脂瘤型,其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多呈豆腐渣样;骨疡型中耳炎
• 局限性迷路炎(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亦称迷路瘘管(fistula of labyrinth)。多因胆脂瘤或慢性骨炎破坏迷路骨壁,形成瘘管, 使中耳与迷路骨内膜或外淋巴腔相通。
• 多表现阵发性眩晕,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头或体位变动、 压迫耳屏或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时发作。发作时患侧迷 路处于刺激兴奋状态,眼震方向多向患侧。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 多为传导性聋,如病变位于鼓岬处可呈混合性聋。瘘管试验诱发 出眩晕和眼球偏斜,为瘘管试验阳性。若瘘管为病理组织堵塞可 为阴性。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颅外并发症
• 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 治疗 • 在抗生素控制下,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颈部脓肿切开引流。
颅外并发症
• 迷路炎
• 迷路炎(labyrinthitis)即中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 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按病变范围及病理变化可分为
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
颅外并发症
• 局限性迷路炎
耳源性并发症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可产生多种颅内、 外并发症,简称耳源性并发症(otogenic complication),重者危及生命,是耳鼻咽喉科 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病因
•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 急性发作、乳突骨质破坏严重、脓液引流不畅、 机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较强、或对抗生素 不敏感具抗药性等因素有关。
其脓液中多带血丝。在并发症出现前,流脓多突然减少或停止,
或突然增多,前者多提示引流受阻,后者多表示为急性发作;并
且多有耳内疼痛,全身不适,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
•
②从耳部检查看,多有鼓膜的松弛部或边缘部穿孔,亦可能
为紧张部大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鼓窦区或乳突部皮
肤红肿、有压痛。
•
③凡患耳已出现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深部脓
颅外并发症
• 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 乳突尖部气房发育良好时,乳突尖内侧的骨壁一般甚 薄。若乳突内蓄脓,可穿破该处骨质脓液循此流入胸 锁乳突肌的内面,在耳下颈侧深部形成脓肿,称贝佐 尔德脓肿(Bezole’s abscess)。
颅外并发症
• 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 临床表现
• 同侧颈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患侧颈部相当于乳突尖至下颌角 水平处肿胀,压痛明显,由于脓肿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故波感 不明显。经穿刺抽脓,如有脓液,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