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探讨和传颂的话题,其中既有悲壮的故事,也有轻松幽默的趣闻。

下面就来分享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

1. 鬼谷子与迟到的学生相传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生必须准时出席上课,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他匆忙赶到鬼谷子的门前,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在家”,学生大惊失色,以为鬼谷子已经出走,于是跪在门前苦等。

结果过了半天,鬼谷子走回来了,看到学生跪在门前,笑着说:“你晚到了,我已经出去追寻天地间的奥秘了。

”2. 屈原投江与龙王相助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因忠于国家,被贬配到远方。

有一天,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龙王见状,派遣蛟龙将他救了上来,并护送他离开。

这便是“屈原投江,龙王相助”的典故。

3. 刘备三顾茅庐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一段佳话被传颂至今,展现了刘备对人才的珍视和诸葛亮才华横溢的风采。

4. 秦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陵被发现,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5. 拔舌自缚的郑和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曾在航行途中遇到险情,为保全船员安全,郑和决定拔舌自缚,这一举动展现了郑和对船员的保护之情。

6. 华盛顿的樱桃树之谎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被发现偷吃樱桃,他害怕被父母责罚,便编造了一个说辞。

这个故事引发了后人对于华盛顿诚实品德的深入探讨。

7. 《元宵节的前一天》描绘了元宵节欢乐的场景《元宵节的前一天》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庆典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8. 孔子与须陀树孔子曾在须陀树下讲学,他的弟子子贡问他:“须陀树为何这么大?”孔子答曰:“因为有礼。

”这段典故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

9. 独行蛮荒的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严酷的监禁下仍能独行蛮荒,著有《史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

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典故】:▲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2、隋统一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

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

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唐朝建立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夺取皇位,是为隋炀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4、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

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6、文成公主和亲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玄奘西游取经公元627年,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个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8、贞观之治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古代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历史、文化和民俗,继承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在古代典故之中,有些是较为知名的,也有一些则更为冷门。

本文收集了20个小故事,旨在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古代典故。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出自北宋爱国词人苏轼的《赤壁怀古》,据史料记载,太守到访,苏轼请其听曲,拨起琴来弹奏了一曲古琴:“高山流水”。

曲罢众人反复纳闷:“苏子久不归,何以今日而至此?” 苏轼淡淡笑道:“吾闻此山乃名山,有高山流水之胜景,在此一晤,使余忘归。

便今晚赖此而宿。

”二、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出自《庄子·外物》。

庄子的故事说,一天,盲人手摸大象,一个人握住大象的腿,认为是棕榈树,抱住它的耳朵,认为是团扇,抚摸大象的鼻子,更以为是口袋,他们彼此争执不下。

这则典故寓意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相对性的重要性。

三、三位求学者“三位求学者”是唐朝人李群威的故事,讲述了三个人争相留在墓碑上,以寻求墓主人的教诲(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贤士)。

墓主人的妻子出现并告知三人:“有徐子陵在,何必尔等扰我的恳思?”四、追风逐电朱自清《背影》中的“追风逐电”,原意是形容母亲迅速离开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离家时告诉儿子:“向南走,到人家问路,到吉庆街十字路口买饭吃。

”从此留下了对儿子一生的影响和成长。

五、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唐朝诗人陈陶所写的,描绘一个好饮酒的老人,借酒消愁,有时喜欢在山林间游荡、写诗作画,也许失意形如醉醺,但他的精神境界却很高尚。

六、“蒿庵训徒”著名文学大家刘复的《蒿庵训徒》讲述了一名武生到隐者处学艺,但隐者只教他了“文艺”,而不是武艺,这让武生很困惑,但他在奋斗中最终悟出了很多道理,从而成为了一名有远见的艺术家。

七、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讲述了七仙女化身为织女,遇到了牛郎,并相爱了。

他们结合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世人,并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的爱情传说。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

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

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

言语》、《晋书。

顾悦之传》。

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一、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四、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公,武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古代的30个经典故事

古代的30个经典故事

古代的30个经典故事我国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这一段时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今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经典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暴虐的周幽王为招来王妃谐姒一苦笑,竟不择手段在城中表演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反攻西周,一触即发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攻,幽王被杀死,西周完结。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发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至,诸侯纷争的局面。

2、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存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指出自己的武功砌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施救,廉颇获知他的良苦用心后羞愧不已,便背著荆条,至蔺相如家门谢罪,从此两人和不好,沦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3、问鼎中原:据传楚庄王在实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入贡问九鼎的大小酌定。

鼎寓意王权,庄王问鼎,说明肃清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齐桓公逃亡至楚国。

楚成王收养并招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出现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站舍三十里)。

后来齐桓公在秦穆公的协助下重返晋国掌权。

晋国积极支持宋国与楚国出现矛盾,两军在城濮碰面,齐桓公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据说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任凭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道:“听闻国中存有一只小鸟,三年不飘,三年睽,就是怎么回事?”庄王说道:“此鸟不飘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当燕国命令,领兵击败了山戎国的侵害;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往孤竹国命令救兵,管仲追随齐桓公击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凡塘导入迷谷,并使齐军葬身。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开路而化险为夷。

7、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获得管仲统领。

此人在齐桓公即位前曾侍卫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战王位,曾箭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倚重管仲的才于,数等这一箭之仇,而是仁其为二者,实行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1 哀鸿遍野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霸占一切湖泊河流,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同时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令其专门监督百姓的言行,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弄得人们遇见朋友都不敢说话,只能侧目以视。

如此过了三年,忍无可忍的百姓举行大规模暴动,围攻王宫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死后,人们拥立太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在带领卿士视察城郊时,看见到处都是一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2 爱屋及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

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道:“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杀尽所有的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武王认为不妥,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者杀,无罪者赦。

大王您看如何?”武王摇摇头,再问周公,周公说:“惟仁是亲。

过错在于纣王,百姓无责,我看应该让他们各回各家,各种各地。

”武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感慨道:“真是胸怀宽广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3 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

齐宣王慕名召其进宫。

颜斶却行至殿前止步不走,齐宣王很奇怪,就叫道:“颜斶,走过来!”没想到颜斶也出口叫道:“大王,走过来!”左右大臣一时纷纷责难于他。

颜斶说:“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有些恼火,质问他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并同时举例道:“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有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四、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五、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六、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七、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八、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九、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十、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十一、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典见《杜工部集》
十二、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
十三、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十四、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十五、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

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

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

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

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

乃可相见。

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