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病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乳腺癌术后患者骨巨细胞瘤误诊为转移瘤的PETCT误诊分析

乳腺癌术后患者骨巨细胞瘤误诊为转移瘤的PETCT误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18F-FDG PETCT成像特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分子影像诊断水准。
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本例女患因左乳腺癌术后9年,左膝关节痛一个月,发现左腓骨肿物一周为主诉入院,行胫腓骨平片正侧位及18F-FDG PETCT检查。
由于可见骨质破坏及FDG代谢增高改变,结合恶性肿瘤病史,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单发骨转移。
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为(左腓骨)富于破骨巨细胞肿瘤性病变,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骨巨细胞瘤(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易复发)。
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
结论骨巨细胞瘤可分三级,其中二级为侵袭性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侵袭性及代谢活性。
特别当患者具有原发肿瘤病史时易误诊为骨转移瘤。
在临床上及影像学上应注意与原发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的鉴别。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误诊;18F-FDG;PETCT骨骼血供丰富,恶性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据报道[1]继发性骨恶性肿瘤为原发骨肿瘤的35-40倍,特别对那些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更易将原发骨肿瘤误诊为继发骨肿瘤。
本例患者乳腺癌术后9年发现腓骨占位,术后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术前误诊为单发骨转移瘤,现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并加以总结。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左乳腺癌(侵润性导管腺癌)术后9年,以左膝关节肿痛1个月,发现左腓骨肿物一周,为主诉入院。
专科检查:左腓骨上段可触及实性肿物,约8×8cm大小,质韧,界限清,固定不动,压痛(+)。
左膝关节屈伸尚可,活动略受限。
骨DR平片:左侧腓骨上段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图1),图2 左侧腓骨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软组织肿物代谢异常增高,SUVmax=15.4,部分骨皮质中断PETCT显示(图2),左侧腓骨上段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呈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横截面范围约65mm×45mm,环形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SUVmax=15.4,中心为无代谢坏死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PET—CT科影像诊断软件及报告软件参数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PET—CT科影像诊断软件及报告软件参数1、软件配置清单2、软件功能描述2.1 PACS影像诊断处理软件(1)可接收和显示多种设备的不同种类影像,如CR、CT、MRI、US、DSA等,支持动(静)态影像显示;(2)可通过网络进行影像数据快速查询与调阅(3)采用多线程调阅技术,支持影像的后台调阅,当第一屏影像显示完成后即可以进行图像处理,不需要等待全部影像传输完毕(4)所有诊断工作站都提供PACS原厂MPR功能,支持正交,任意角度显示和3D显示(5)可在每台诊断工作站上实现3D影像后处理功能,包括容积重建、血管分析等(6)支持设置多屏幕(单屏、双屏、四屏等)影像处理及显示(7)支持高分辨率灰阶及彩色专业显示器图像显示处理(8)在多显示屏环境下可自动设定影像显示模式以适合屏幕大小及分辨率(9)可根据患者姓名、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时间等多种查询条件的组合形式查询,方便医生针对各种条件快速获取影像资料(10)提供病人影像历史记录管理面板,显示同一病人所有检查纪录并可加载相应影像(11)可同时调阅一个患者或多个患者不同诊断序列、不同体位、不同时期、不同成像设备的影像对比显示和诊断(12)灵活的挂片协议(“所见即所得”方式创建挂片协议),可根据不同设备的影像自动使用相应的挂片协议(13)自动加载病人既往影像资料和报告(14)全屏显示和分组显示(15)定位线显示和跟踪(16)链接平行图像系列,同步显示,支持智能链接(17)影像的整体窗宽/窗位调整,自动窗宽/窗位调整(18)可根据不同图像要求预设多种窗宽/窗位及快捷方式调整窗宽/窗位(19)可进行影像局部放大,自由缩放功能,放大倍率可以调整(20)提供图像增强功能(21)支持关键影像标注功能(22)用户自定义的图像排列方式(23)影像自由缩放及局部放大功能(24)能测量长度、角度、各种封闭区域面积,并可在图上增加文字注释、图形、箭头标注等,可手画线,并可保存标注信息(25)检查记录可附加留言备注(26)肢体测量,中心线测量,Cobb角测量(27)脊柱标记功能:一次标记,自动在所有序列的相关脊柱关节标准顺序号码(28)图像变换:提供图像显示移动、水平和垂直镜像、旋转、翻转功能等影像显示功能(29)图像平滑处理、负片显示功能(30)影像格式转换功能,能够将DICOM 影像转换成JEPG、BMP等多种常用影像格式,也可把普通格式影像转换为DICOM格式(31)影像动态电影回放,播放速度可由操作者调整,可将电影导成AVI方式输出(32)可接收存储多种设备及同时显示不同种类的DICOM影像(33)提供病人检查记录的刻盘导出,导出的光盘自带DICOM图像浏览器(34)多种打印排列组合方式,胶片打印可以任意排版,如品字型、回字型排列打印(35)提供所见即所得的胶片打印方式(36)提供预设文字、图片信息的页眉页脚打印(37)系统从在线影像存储提取图像时,首幅图像调阅时间应小于2秒。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空腹6hr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平静休息60min后行全身PET及CT断层显像,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PET、CT图像行多层面、多幅显示。影像清晰。
脑部正常显影。鼻咽部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双侧口咽侧壁略增厚,PET显像未见放射性浓聚,SUV值6.9。右腮腺区、双颈深、下颈及腋下可见多发结节影,CT值29Hu,边界欠清,PET显像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余额面部及颈部组织结构、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双肺野清晰,双肺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或异常阴影。心脏及大血管正常显影。肝脏大小、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胆囊缺如,脾脏约6~7个肋单元。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显影。胰腺区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胰腺形态正常。左右两肾及输尿管正常显影。腹膜后区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腹部内见多个形态不一、条管状、浓淡不一的正常肠影。膀胱显影正常。双骼脉区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左腹股沟管内可见肠管影。右腹股沟管内见腹膜影,PET显像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前列腺大小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第11、12胸椎椎体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严重。余全身骨骼及各关节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余无特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
PET-CT检查报告单
PET-CT号:13882检查日期:2012年05月11日
姓名:韩继尧
性别:男
年龄:54岁
科室:门诊
病床号:
住院号:
显像剂:F-FDG
活度:8.36mci
采集方式:断层采集2D
检查部位:全身
层厚:
衰减校正:√
临床诊断:第11、12胸椎体骨质疏松严重
会诊专家:鲍润贤复核医师:徐文贵报告医师:张贺报告日期:2012年5月11日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
【医疗管理分享】:PET CT 诊断淋巴瘤一例

由于该患者双侧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下区、腋窝淋巴结对称性肿大 ,如何 与其他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疾病进行相关鉴别诊断?
病理结果
患者随后于我院肿瘤科行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恶性 淋巴瘤,结合组织学改变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
10倍
20倍
40倍(3)
病理结果
淋巴结结构消失,细胞 形态比较均匀一致,单 克隆性增生,所以考虑 非霍奇金淋巴瘤,而霍 奇金淋巴瘤的细胞很杂, 细胞体积较大,所以考 虑弥漫大B。
结节病PET/CT影像表现
参考文献
1. 李亚明、赵晋华,,等. 淋巴瘤PET/CT影像学(2016版)[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6, 36(5):458-460.
2.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18 Hodgkin Lymphoma. 3.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18 B-cell Lymphomas. 4.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18 T-cell Lymphomas. 5. Barrington S F, Mikhaeel N G, Kostakoglu L, et al. Role of imaging in the staging
点评要点4:成人Still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流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流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放疗流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一家有着众多国际级放疗设备和专家的医院,致力
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肿瘤放疗病例会诊,组成会诊小组的专家一般包括:放射
科专家、外科专家、医学影像学专家、肿瘤病理诊断专家以及口腔科专家等。
根据会诊意见和患者本人需求,制定放疗方案。
其次,开展放射性治疗模拟,放射性治疗模拟负责确定肿瘤位置、校准放射技
术和设计放射治疗规划,它可以确保今后放疗治疗精确定位和精确计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之后,根据模拟测试和会诊结果,依据放射学技术制定放射性治疗计划,通过
专家的综合分析,制定每种放射治疗方式的详细参数,例如剂量、密度、发射状态、准确定位肿瘤位置等。
接下来,放疗科会对放射治疗计划和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学习放疗
剂量的更改,以及如何应对风险的提升。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放疗科也会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建议。
最后,进行放疗,完成这个流程,患者可以接受定期的CT、MRI、PET/CT等影
像检查,定期检查血液,随时观察肿瘤症状,为下一次放射性治疗做准备。
以上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流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拥有最
高水平的放射科专家和最先进的放射科设备,确保放射性治疗质量,因此,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积极的改善。
PET—CT影像引导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效果观察

医学影像 ・
211 第9第2 0年1 4 3 1 月 卷 期
PT c 影 弓 非 细 肺 放 治 效 观 E —T 像 I 小 胞 癌的 射 疗 果 察 导
王峰智 赵 慧兰 李惠兰
( 山西煤 炭中心医院, 山西太原 0 0 0 ) 3 0 6
【 摘要 】 目的 探讨 P T C E — T影像引导在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 疗 中的临床应用价 值。方法 将本 院 4 例非 小细胞肺癌患 O
小细胞肺癌 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 了心脏 等重要器官 的照射 , 了放射治疗 的有效率 , 得在临床上推广 。 减少 提高 值
【 关键词 】 E — T C 非小细胞肺癌 ; P T C ; T; 放射治疗 【 中图分 类号 】 7 42 R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6 3 9 0 2 1 ) 2 1 4 0 1 7 — 7 1( 0 1 3 — 1— 2
图1 T 显像 .难以区分肿 瘤的边界 图 2P T G c E - T显像 。可l 渭硼湿 示肿瘤边界
圈 一
表 1 两组 患者 照射 靶 区各个 观 察指标 情 况 的比较 ( ±s)
像 则 能清晰 显示肿 瘤对邻 近胸 膜 、 肋骨 等浸润情 况 , 放疗前 勾
及 V 0均明显小 于对 照组 , 2 放射 治疗有 效率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治疗 有效 率 的同时 , 大程度 地保 护心脏等 重要 脏器 , 最 均证 实
g i e . s l sT eew r inf a t i ee c s ew e og o p i G V、 T n 2 , h v l ew r .5 69 , .5( u d d Re u t h r e esg i c n f rn e t e n t r u T P V a d V 0 t et au ee 62 , .2 5 1 P i d b w n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PET显像

接下来是“第一篇总论”,这部分主要对PET显像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基 本原理、设备组成、图像获取与处理等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一部分内容 是了解PET显像技术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重要铺垫。
然后是“第二篇 PET显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这一篇分为多个章节, 详细介绍了PET显像技术在各种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每一章节都包含了疾病的病理生理、PET显像的表现特点、诊断价值以及注意 事项等内容,对于临床医生和影像诊断医师来说,这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 值。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PET显像》一书,作为肿瘤诊断领域的重要参 考书,不仅集结了当前先进的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肿瘤 学中的应用,还详细阐述了PET显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 的整合诊治技术。该书目录结构清晰,内容详尽,以下是对其目录的分析:
目录首先给出了“前言”和“编写说明”,这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了PET显像技 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在肿瘤诊治中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了编写本书的目的 和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编写方式也非常值得称赞。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PET 显像和肿瘤整合诊治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同时,书中还 配有大量的图表和案例,使得复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PET显像》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专业书籍,它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PET显像技术的全面知识,还从整合诊治的角度,为我们 揭示了肿瘤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从事肿瘤诊治工作的医生 来说,将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书籍。对于广大公众来说,通过了解这本书的 内容,也可以对肿瘤诊治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
这本书从整体上介绍了PET显像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PET显像,即正电 子发射断层显像,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的 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诊治中,PET显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 瘤的位置,评估肿瘤的大小和范围,以及判断肿瘤的治疗效果。这本书详细地 阐述了PET显像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临床应用以及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了 全面而深入的知识。
核医学科之“重器”:PET-CT

核医学科之“重器”:PET-CT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影像学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地使用在诸多疾病的检查之中,并且能够对疾病的诊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PET-CT属于一种结合性质的大型功能化影像诊断设备,其同时具备PET以及CT的功能,对疾病的诊断提高较大的准确性。
关于PET-CT的具体知识,还需进行科普。
一、PET-CT设备与技术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其是一种在国际上属于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也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比较先进的影像技术。
PET是从人体的外部对人体内部的相关代谢物质或者药物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与检测,其可对众多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型疾病进行诊断并且效果较好。
PET-CT属于结合性质的技术,即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高分辨多排螺旋)进行结合的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其能够同时具有PET与CT的功能与性质,达到优势互补的程度,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对病变部位的结构,功能,代谢等信息进行分析并传输,大大提升了检查的准确程度,也就是说PET-CT的检查性能比PET与CT各自单个的检查结果较为准确。
二、PET-CT的应用PET-CT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现有较大的作用。
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细胞生长与扩散的速度较快,繁殖能力较强,有较快的代谢速度等,因此,患者处于癌症的早期阶段时,其细胞体内的代谢水平与正常人相比较高。
PET-CT是通过将极少量的肿瘤探针注入患者的体内,在体外的探测仪器的作用下,可以将人体的各个器官清晰呈现,人体全身的代谢情况以及结构情况可使得医生清晰看见,对于早期代谢特别旺盛的肿瘤细胞可使用肉眼发现,由此可及时解决隐藏性的病变部分。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宗旨,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等得到较好的验证与实施。
PET-CT对于肿瘤患者的作用有如下方面:(1)鉴定肿瘤的性质。
对于肿瘤类型的疾病来说,肿瘤性质不同,则治疗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治疗之前,需对患者肿瘤的性质进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