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考古学考研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经验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2019 经验一、名词解释(共五个,每个八分)殷商甲骨文。
涉考知识点:甲骨文,史料学,史学1.史,先秦史。
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
五铢钱。
涉及知识点:汉代史,经济史,货币。
涉2.及领域:秦汉史与简牍学。
郭守敬。
涉及知识点:元史,科技史,人物史,文3.化史。
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
涉及知识点:清史,文化史,目录4.学。
涉及领域:清代学术思想史。
今古文经。
涉及知识点:汉史、清史,文化史,儒5.学发展。
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秦汉史与简牍学、清代学术思想史。
二、简答(三选二,三十分)简述百家争鸣。
涉及知识点:先秦史,文化史,儒1.学史,科技史。
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
简述南北时期的世家大族。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2.朝史,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
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隋唐五代史(社科院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是一个研究室)。
明朝的分封制度和宗藩体制。
涉及知识点:明史,3.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政治史,(中外关系史)。
涉及领域:明史。
三、论述(三选一,六十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涉及知识点:经济史,1.社会史。
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
唐宋变革论的内容、影响和变迁。
涉及知识点:史2.学史,隋唐史、宋元史。
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
宋明理学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文化史,儒学史,3.宋史、元史、明史。
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
四、翻译(八十分)太史公自序》,不过列传七十本次的史料来自《史记记不住是哪几段了,大概是五六百字左右?考察的是释读正体字,句读,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社科院考察的点不难,但是比较注重学术功底。
考察主要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全,和今年的招生领域会有所切合,选考方向的题建议好好做,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有导师看初试卷的可能。
复试的过程:小时,分方向考试。
一般都跟你的研笔试,150分,2究方向有关系,也和导师的学术爱好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考博指导与分析-育明考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考博指导与分析一、中科院考博资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的考博考生每年还是比较多的,报录比大约在1:15左右,竞争相当激烈,除了一些境内与境外申请推免的考生外,普通招考的考生一般情况下较少,并且在全国各院校(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是最难的,许多考生由于外语成绩不达标而最终不予被录取,主要原因是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
同时,专业课方面的角逐也非常明显,每年有很多考生因为专业课总成绩未能上线导致落榜的比比皆是,建议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的考生结合我们育明考博提供的信息和帮助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准备。
(一)博士研究生导师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陈星灿。
2.夏商周考古:王巍。
3.汉唐考古:白云翔、刘庆柱。
4.古文字学:冯时。
5.动物考古:袁靖。
6.植物考古:赵志军。
7.科学测年:张雪莲。
8.佛教考古:李裕群。
(二)考试科目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20中国考古学通论(100%)。
(3)3035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100%)。
2.夏商周考古:(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20中国考古学通论(100%)。
(3)3036夏商周考古(100%)。
3.汉唐考古:(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20中国考古学通论(100%)。
(3)3037汉唐考古(100%)。
4.古文字学:(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20中国考古学通论(100%)。
(3)3038古文字学(100%)。
5.动物考古:(1)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100%)。
(2)2020中国考古学通论(100%)。
考古考研知识点

考古考研知识点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文物、遗址、文化遗产等的发掘和研究,以及对历史文献和口头传统的分析,来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考古学对于了解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形成和社会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有志于从事考古研究的研究生来说,掌握一些考古考研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较为重要的考古考研知识点,希望能对考研生们有所帮助。
1.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考古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而现代考古学则在20世纪初期形成。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古、文物鉴定、文献研究等。
2. 古代文明的发现和研究: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揭示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文明的发现和研究常常通过对古代遗址、陵墓和古文物的发掘进行。
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等古代文明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考古遗址的保护和修复:考古学家不仅要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还需要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
考古遗址的保护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遗址的合理规划、防止遗址被破坏以及修复古建筑等。
4. 文物保护和鉴定:文物保护是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对文物的保护、修复、保存和展示。
文物鉴定则是对文物的真伪、年代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文物保护和鉴定在考古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5. 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发掘、测绘、标本分析、实验研究等。
同时,考古学还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地质学、化学、物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准确地了解和解释考古材料。
6. 考古学研究的应用: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保护历史遗产提供参考。
考古学在城市规划、旅游开发、文化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考古学考研复习资料考古学重点内容整理历史文物解读

考古学考研复习资料考古学重点内容整理历史文物解读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挖掘和研究古代遗迹、文物,以及文化遗址等资料,揭示和还原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对于考古学专业的考研生来说,掌握考古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考古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并从历史文物解读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初,主要起源于西方国家。
随着考古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考古学研究逐渐深入,涉及领域也更加广泛。
同时,考古学也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形成了互补和交叉的关系。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是考古学家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工具。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发掘、挖掘、鉴定、分类、整理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到丰富的考古学资料。
技术手段包括测量、摄影、测试、分析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准确地研究、分析和解读文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文明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道路、古代手工业遗址等。
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遗址和文物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并且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四、历史文物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历史文物是考古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物的解读,可以了解文物所代表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解读历史文物需要运用到众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文献研究、文物比较、尺寸测量、艺术鉴赏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揭示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用途等重要信息。
五、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和前景展望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同时,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的考古学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更加精细和深入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中国考古学通论目录学:张昌卓主编的《文物与考古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值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苏著《中华文明起源新探索》(三联书店)199苏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和主编《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结构199第一章:考古学与文物基础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学第三章:夏、商、周考古学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学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学第六章:文物与考古学专题第一章考古学与文物基础理论第一节考古学与文物的基本含义1、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的起源”名称:(1)《后汉书》说马融“传古”,贾逵“古学”,桓谭“精古”,刑铮“精古”。
这里所谓的“古代研究”特指古代经典的研究(2)《考古》:北宋中期(11世纪),陆大林编著了《考古地图》,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首次出现。
然而,它的研究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的“吉祥金”(青铜)和石雕,并不等同于考古学。
在系统化之前不能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古代的“考古学”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大不相同。
(3)科学考古学:科学中的“考古学”一词,即我国将要研究的考古学的主题,是从欧洲语言翻译过来的考古学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只是在近代才形成。
它起源于欧洲,并传播到世界所有国家。
具体来说,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它只在中国的XXXX开始。
它包括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2.考古学的定义: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中表述了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以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品为基础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
一个考古专业考生的考研经验谈

一个考古专业考生的考研经验谈一个考古专业考生的考研经验谈一个考古专业考生的考研经验谈2010考研结束了,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考生,作为一名跨专业、跨学校、跨省考研的考生,真的觉得这次考研经历就像是对我自己内心意志和毅力韧性的一次考古探索,充满曲折和期待。
突然觉得,我埋藏在身上的二十几年的能量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爆发出来,发现自己身上居然隐藏着那么大的潜力,想到这些,顿时觉得内心振奋无比,就真的像是考古学家们在考古现场发现了"曹操墓",激动不止。
那么,我就为2011年的考生们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
坚持,是胜利的一半我和同学都说了一个笑话,从报名开始就算有100个人考研,复习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没有实力但是却不知道别人比他更没实力的去掉20个,签了工作不再考的去掉20个,报名时借口没钱交报考费但实际整天有钱上网的去掉20个,最后进考场时候看见警戒线晕10个,考完英语后在公交车上与别的考生对答案感觉一定无望的再去掉10个,你看,最后考完的只剩下20个了,一碰运气,就考上了。
这其实并不是笑话,真实的情形也是这样,只是没有这么夸张而已。
我班上就有个同学,上自习的时候经常是在我对面占了个位置,抱了一大摞参考书,但是基本没来坐几次,来了也是翻看我的专业书看图片玩(我考考古的,很多专业书里面都有些图片什么的,他还看的满有劲,有时候还跟我讨论讨论,我当时都怀疑他是不是要抢我饭碗),然后翻报纸,然后睡觉,然后就和我们一起下自习,结果他却没去考试。
另外,还有个同学在考完英语就再不考专业课了。
其实大不必如此,我考英语的时候因为粗心记错时间,在考场开考前1分钟才狂奔进去,且本来英语底子就很差,做完感觉也不好,可是,我没有放弃,结果英语刚好过线。
调整心态,注重效率2011年考研综合辅导之心态调整篇-奠定考研基石复习烦了就休息下,别憋着。
因为我是跨专业、跨学校、跨省考研,反正能够跨什么都跨了,所以复习的时候经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2024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60100考古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考古学,即考究古代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在中国是历史学的分支,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被视为人类学的分支之一,在欧洲被当作独立学科或历史学的一部分。
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主要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到大学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博物馆、拍卖行、文物商店或海关,从事文物保护、古玩鉴定以及拍卖等工作。
二、专业目录060100考古学(学术学位)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所属门类名称:历史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01]考古学拟招生人数:6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④--无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8 科目名称:考古学通论I.考查目标考古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考古学导论、考古学简史、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至元明清考古等方面。
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较深入地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较清晰地把握考古学科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了解重大考古新发现及其学术意义,并能够展示出分析和解决考古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考古学导论2.考古学简史3.史前考古、4.夏商周考古、5.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8-10 题)、2.简答题(4-5 题)、3.论述题(2-3 题)。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考查目标】1.具有较扎实的考古学基础知识。
2. 全面把握考古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必看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必看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参考书目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张之恒等《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2000年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2004年陈旭:《夏商考古》,2001年越丛苍、郭妍利:《两周考古》,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4年第一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一节时代特征一、石器时代综述# 石器——经过第二步加工或具有人类使用痕迹的石制品 # 石器时代——在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之前,以石材作为制造生产工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总特征——生产活动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四五千年前时间——300万年前至二、时代特征(一)、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300万年前,1.2万年前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1、打制石器2、狩猎、采集、捕鱼——掠夺性经济、攫取性经济(二)、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距今1.2万年前至 4000,5000年前动物群经济形态石器生产技术1、使用磨制石器2、农业生产的出现采集经济(弓箭镞)、火耕农业(“焚而不耕” )3、家畜饲养业的出现“六畜”——猪、狗、牛、马、羊、鸡4、定居生活5、制作并使用陶器发明人类首次利用天然材料加工创制的人造工具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时代特征——新石器时代区别于它以前及以后诸时代的总的特征时代标志——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界线)# 新石器时代的时代标志 :1)磨制石器说——人类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2)陶器说——“陶器时代”3)农业说——农业是文明时代之前一个时期的特征和标志农业生产与加工工具、有永久性住房、发现有农作物的种子 (三)、中石器时代——间接打制的细石器狩猎、采集、捕鱼 (四)、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初步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红铜)第二节石器时代技术论一、用火与造火技术“无火时期”——“用火时期”——“造火时期”(一)、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1、特点1)、被燃烧物质的多样性、遗迹分布范围的有限性2)、原地埋藏类型的人类居址内发现的成堆灰烬、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 2西侯度旧石器地点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化石地点北京猿人遗址中部堆积3、北京猿人用火遗迹的特点:经常性、天然性百色盆地?坡洪遗址 80万年前(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旧石器时代中期——撞击取火摩擦取火二、旧石器制作技术# 打制石器——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质生产工具或武器 (一)、制作技术1、选择原料1)、硬度摩氏硬度计——奥地利-摩氏——矿物相对刻划硬度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2(5 小刀——5(5 玻璃——6(5 指甲——2)、韧性、脆性3)节理面——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形成裂隙的一种断裂构造燧石、火石、石英、石英岩2、石料加热处理——去掉石料中的水分、减弱抗张(破裂)强度、增加压缩强度3、打击石片(剥片)——从石料上打下的、用于制作石器的大块碎片石核——剥落石片后剩余的石料——“第一次加工”1)、工具打击工具:石锤——硬锤木棒、角棒、骨棒——软锤石砧2)、石核、石片各部位的名称打击台面、台面、打击点、石片阴面、劈裂面(石片阳面)、石片背面石片角、半锥体 /打击泡、锥疤、(同心)波纹、辐射线、顶端、尾端 3)、打击石片的方法第一次加工(1)、直接打击法——两端都有砸击痕迹,两极石片,打击痕迹不明显 (2)、间接打击法——通过中介体传导打击力或压力而产生石片的方法旧石器时代晚期:击钎法、压剥法特点:石片较薄而长、打击点不甚明显、两侧缘接近于平行、劈裂面有条状痕4、加工修整第二次加工1)、锤击修整法早期——石锤,中、晚期——骨棒、木棒反向加工、复向加工、交互加工、同向加工、错向加工 2)、压制法旧石器时代晚期(二)、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砾石石器、石叶石器 1、加工工具类1)石锤——剥落石片或加工修整石器的打击工具2)、石砧——砸击石片或修整石器时的垫底工具2、使用工具类1)、刮削器峙峪文化和萨拉乌苏文化地点的石器下川文化石器 2)、砍砸器3)、尖状器丁村文化石器4)、手斧莫维斯理论——旧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模式?”技术: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非洲,欧洲南、中、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掌握进步技术,能打制工艺复杂的手斧“模式?”技术:东方的砍砸器文化传统,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只会打制粗陋的砍砸器和使用未经加工的石片“这两个多多少少同时代的石核工具传统……能够被定义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征是双刃、两面(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东方的——典型特征是单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报考:看到很多人或者我也是一样,一个目标就是社科院。
当然我不否认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些天才或者机遇,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劝说同学们慎重。
我的本科学的是考古专业,而且是在考古的传统院校,复习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觉得很认真了。
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
社科院的判卷很严格,所以调剂起来也没有优势。
现在冷静的想想,虽然不后悔,也有些遗憾,因为如果不考社科院的话,任何一所院校,我相信我考上的系数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劝说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没有做出突出成绩、没有和社科院的老师有学术联系的同学,慎重选择自己的学校,可以先报考其他不错的院校,再图进取。
当然,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冲刺社科院,那就没有异议了。
我说的是普通院校和跨专业考生。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研失利,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联系可能招不满的、自己也还喜欢的学校,不要依靠网上调剂系统,一定要亲自联系。
关于专业课:看到过一些同学,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八月份的时候还在问考研需要哪些书籍,我想这就有些迟了,我的建议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寒假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常用书籍。
到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书籍应当准备妥当的。
我当时报考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才真正定下心来考社科院的。
但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社科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八月份暑假的时候,应该是把大百科通读了一遍了,而且应当作出标记了。
(很多同学一直在求购大百科的原版,我个人认为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的。
我的建议是使用打印版,而且分成四本,每本不要太厚,看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上作出标记。
像是自己的笔记一样。
如果到了十月份还在问从哪里下载大百科的话,我看就不要通读了。
)至于断代八本,应当是同步的,在八九月份的时候也应该看完一遍了。
至于诸如《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之类的资料,自己应该适当取舍,有余力的同学应该看一看,毕竟是比较好的著作,虽然旧一些,但里面的研究方法之类是值得学习的。
此外,还是应该注意一些新出的著作,保持资料的更新,比如通论就不要用张之恒的旧版啦,刘庆柱先生新出的那本书也应该翻一翻的。
如果有社科院的笔记,善哉啊!
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开始,就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应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十月份之前是自己的基础时期,应该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和基本知识的通读。
从十月份以后,就进入考试时期了,应该训练自己的考试能力,分时期分专题进行填充。
在前一阶段,应该有自己的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地方当成名词解释来看。
这个阶段就可以背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了。
建议的是,多去网上看看把历年的论述题总结起来,寻找与之有关的论文进行重点研究。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我想说三点:1、注意新的发现与研究。
多看看文物报和新闻杂志,了解新的热点,例如某年考题名词解释“文化景观”。
2、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例如某年考题“先周文化述评”,和雷兴山老师的书不无关系。
而且,寻找资料的时候,切记要“投社科院老师所好。
”3、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零碎的笔记、知识点。
社科院的10道名词解释和4道论述题,有一半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而且很可能是重复考到的,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答出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补充新发现的新研究的;另一半的题就要考大家平时的知识面了,论述题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
如果感觉自己基础薄弱心里没底的话,不妨去听一下新祥旭的专业课听说很不错。
关于英语:这次的英语分数我还是很满意的,68分,阅读的前两篇不到20分钟搞定,各错了一个,第4篇没看懂,也错了一个。
(有点臭美了)当时做题的顺序,好像是先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头大了,血气供应不上,转而做小作文和大作文。
如果听过一些讲座的话,作文应该是不难的。
关于英语的学习,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附上笔记。
我的建议是单词是基础,单词的唯一性就是反复背(有点废话了,可废话就是真理)。
关于背单词我有几个建议:1、九月份的时候,你拿的单词书要背过一遍。
2、九月份以后,背单词的时候应当是另一本或者是单词笔记。
因为第一本你已经太熟了,顺序都记住了。
3、看看网上的视频,了解一些单词的构造,对背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汉字的部首一样,背多了真的有感觉,脱口而出的感觉。
4、背单词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背单词一定要了解词性,特别是对句子没有语感的同学,要靠词性来断句的。
单词过关之后就是做题了,当然“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大家都知道,可真没觉得阅读有啥难的,单词会了,句子懂了,那就做题呗。
建议大家一点就是学会快速定位,看文章要了解大意,要知道层次。
学会将问题还原到文中,并且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答题。
(话是这样说,我也知道实践起来有点难。
等以后有新得了再告诉大家。
)关于作文的模板什么的,以及常用的句子什么的,大家要自己总结。
我以后有机会的话贴一些出来。
关于翻译,我的观点是,能写就写几句吧,我当时只写了一句。
关于研友:还是找一个吧,同性的也好,异性的也好,每天互相鼓劲加油、互相提问单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自己看懂了,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会了。
只有自己写出来,或者是说
出来,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
关于过程:学习是一项孤独而崇高的事业!(不是我说的)一次考研就是一次历练,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不要再去羡慕别人找到了好的工作或者游山玩水去了多少地方。
安心点吧,那个自习室才是你修炼的地方。
至于要不要租房闭关,我没试过,我不知道。
我看还是多和外界保持联系,不要错过了考试时间。